03.07 在《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登基後,明教怎麼樣了?楊逍、韋一笑、五行旗主等結局如何?

妖鬼雜談錄


明教之所以在陽頂天失蹤以後就四分五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教底下能人太多了,很多人放出去都是有著一派掌門的能力。

光明左右使楊逍範遙年紀輕輕,就已經武功一流,聰明機智更是武林中難得的好手,四大法王各有絕活,性格迥異而且都很有主見,別的不說,就單說紫衫龍王黛綺絲,一介女流卻十分厲害,在面對韓千葉逼問陽頂天,教中高手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她挺身而出,圓滿的替陽頂天解圍。後來她跟韓千葉化敵為友,發展成情侶,就算教中絕大多數人反對,她也不為所動,堅持己見。再到後面她為了找到乾坤大挪移心法,狠心跟自己年幼女兒分離,讓女兒跑到楊逍手底下臥底,這份果敢就算男的也是少有人及。五散人雖然武功算不上一流,但是無論見識還是做事都很有手段,特別是說不得和彭瑩玉,明教大部分的地方起義都是他倆主導的,他倆雖是出家人,卻心懷天下,格局很大。五行旗使分別掌管金木水火土共五行旗,他們實際統治著明教的嫡系人馬,指揮作戰能力都是一流。畢竟明教各地起義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掛名弟子,真正屬於明教總壇的兵馬就是五行旗。


估計當年陽頂天太想復興明教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才給明教招來了這麼多能人異士。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這麼多能人能夠聚集到明教,大部分都是出於陽頂天蓋世武功和無比的人格魅力,陽頂天在的時候,他們可以各展所長,為明教盡心盡力。但是一旦陽頂天發生意外,這些能人就會互相不服,最終導致明教的分裂。

這些明教首腦才能卓越,個個放出去都可以獨當一面,他們的生存能力不容小覷,亂世之中就算不能建功立業,自保應該都不會成問題。

由於整部《倚天屠龍記》是基於元末明初這個大的框架之下,它無法擺脫歷史,所以朱元璋肯定是要做皇帝的。但是在書中,朱元璋其實只是明教一個小小壇主。為了與歷史接軌,朱元璋在書中雖然武功地位都不高,但是卻表現出過人的膽識和才幹,這點遠勝張無忌。


不過朱元璋在明教地位太低了,他上面還有翰林兒,翰林兒上面還有五散人等人,離著教主之位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他在書中只能才能特殊手段除掉教主張無忌,才可以真正掌控明教,進而一統天下。而張無忌本來就無心爭奪天下,所以朱元璋一番設計,輕鬆就讓張無忌主動放棄了教主之位。不過張無忌也沒有把位子給朱元璋,畢竟朱元璋跟教主相差太遠。他把位子讓給了楊逍。

在書中,儘管明教是天下反元的代表,但實際上,明教分武林中的明教和民間的明教。武林中的明教主要是明教的首腦人物和他們手下,他們主要參與的也是武林中的爭鬥。而民間的明教是信仰和誘惑拉攏起來的,他們已經跟總壇武林中的明教沒有緊密關係了,他們主要聽命於當地的明教領導者。

換句話說,就算總壇明教真的被六大門派消滅了,這也只是武林中的紛爭,絲毫不影響民間的明教發展教中,舉行起義。而朱元璋作為義軍中發展最好的一隻,他在麾下將士中的威望比那個高高在上的教主張無忌肯定是強多了。

不過朱元璋作為一個明教老兵,他也深刻體會到明教拉攏人心的手段和造反的破壞力。當他當上皇帝以後,他首先就是要消滅明教,因為明教就是以造反為己任的,而且剛剛擊退元朝,經驗豐富。朱元璋如果不消滅明教,那麼明教的教眾到時候再來起義反對自己,那可就是大笑話了,所以他對明教展開了瘋狂大屠殺。


前面就說了明教那些高手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人才,這些人大部分都會看得比較清楚,自從張無忌放棄教主之位,讓楊逍重新掌權的時候,聰明人就會發現風向不對了。明教的上層控制權逐步減弱,而下層起義將領的權力越來越大,依著楊逍的精明,應該看得出來自己已經無法管理朱元璋等人了。在朱元璋稱帝以前,明教高層應該就有了避其鋒芒的準備,很有可能已經退隱江湖了。

當然了,如果說明教高層心存僥倖,一直堅持到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那時候他們再想全身而退就很難了。皇權的力量是十分恐怖的,不僅有自己的軍隊,還會有無數的能人去投靠新的皇帝,這個時候朱元璋如果下決心剿滅明教高層,他們再想隱退也幾乎不可能了。畢竟他們沒有張無忌那樣千軍萬馬之中來去自如的武功,就算是張無忌早早歸隱,肯定也會受到朱元璋的追殺。

所以,明教高層未來的命運主要取決於他們覺悟的早晚,覺悟的越早,保全性命的可能就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