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魯迅是《水滸傳》的忠實書迷,妙筆點評一百單八將,個個傳神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了魯迅逝後第一版《魯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了譯作部分,併力求各冊字數大致相當。全書大致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後排序。全書總計六百餘萬字,共分二十卷。於1938年6月正式出版併發行。

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儘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

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按原版編排,共分20卷。其中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時間先後排序。僅根據*關於寫作時間的考證,調整了個別內容的順序。

全書文字校訂,只是將繁體豎排轉為簡體橫排,僅改正了原版中個別錯字和標點。其中通假字和魯迅習慣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國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魯迅當時的譯法。

而其中點評《水滸傳》的段落十分精妙,讓人一讀再讀,愛不釋手:

「《水滸》餘嘗戲以擬《琵琶》,謂皆不事文飾而曲盡人情耳。然《琵琶》自本色外,《長空萬里》等篇,即詞人中不妨翹舉。而《水滸》所撰語稍涉聲偶者,輒嘔噦不足觀,信其伎倆易盡;第述情敘事,針工密緻,亦滑稽之雄也。

今世人耽嗜《水滸傳》,至縉紳文士亦間有好之者。第此書中間用意,非倉卒可窺。世但知其形容曲盡而已;至其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輕,纖毫不爽,而中間抑揚映帶,迴護詠歎之工,真有超出語言之外者。餘每惜斯人以如是心,用於至下之技。然自是其偏長,政使讀書執筆,未必成章也。

此書所載四六語甚厭觀,蓋主為俗人說,不得不爾。餘二十年前所見《水滸傳》本,尚極足尋味,十數載來,為閩中坊賈刊落,止錄事實,中間遊詞餘韻,神情寄寓處,一概刪之,遂幾不堪覆瓿。複數十年,無原本印證,此書將永廢。餘因嘆是編初出之日,不知當更何如也。」

能讓魯迅先生大讚“真有超出語言之外者”,看來《水滸》這四大名著的名頭,可真是實至名歸!

想看更多出自魯迅先生之手的書評?快點擊繼續閱讀,品嚐一下魯迅先生留下的精神遺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