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很多喜歡翡翠和了解過翡翠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日常選購翡翠時,我們都會選擇一些輔助工具,來幫我們辨別翡翠的真假以及瑕疵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首先,我們介紹的就是放大鏡。一般我們只要選擇10~30倍左右的放大鏡即可。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拿放大鏡究竟是用來看什麼的呢?

1.觀察翡翠是否有裂;這個裂指的是細微的暗裂,用肉眼比較難看出來;另一個就是浸泡過石蠟的裂。

真正瞭解過翡翠的朋友就會知道,翡翠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上蠟,目的是為了鎖住翡翠內部的水分,增加透明度,當然也有掩蓋細微裂紋的功能,這些裂即使在打光的條件下,也未必看得出來。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2.觀察翡翠的做工;主要是分辨翡翠是否是由原石加工而成還是由翡翠成品進行二次加工而成的。

如果是二次加工,那麼就要仔細觀察是否還有原來的痕跡,主要可以通過看陰刻線底部與突起部分的包漿是否一致,毛孔是否自然,有沒有噴沙等。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3.辨別翡翠的顏色;有的翡翠會有內部會有沁色,有的師傅在加工時,會將這些瑕疵剔除,此時就要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看是否有殘留的沁色,並辨別這些沁色是人為產生的還是天然的沁色。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4.辨別翡翠B貨和B+C貨;懂翡翠的朋友應該知道,翡翠B貨指的是經過強酸浸泡並注膠過的翡翠,一般B貨翡翠在經過強酸侵蝕後,就會留下蝕痕,一般我們都把這種痕跡稱為:蠏爪紋、蜘蛛紋或是網紋。

而B+C貨指的是經過強酸腐蝕、注膠和染色的翡翠,一般這種翡翠就要用到100倍或者100倍以上的顯微鏡來觀察,主要就是看色素的分佈情況,是否是沿著內部結構顆粒分佈的界限沁入的。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5.觀察內部結構,分辨翡翠材質。現在很多不法商家,用不同的材質來冒充翡翠,其實這個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因為不同的材質,內部結構是不一樣的,例如玻璃,樹脂等,可以通過結構和氣泡來判斷。

其次,我們經常用到的就是:手電筒。要注意的是,強光是不適合用來看顏色和種水的,也不適合拿來看小件的玉件。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那是因為在強光的照射下,眼睛會恍惚,那就看不出是否有裂紋,此其一;其二、強光是會穿透多重裂紋的,這樣一來,裂紋的隔光效應就不存在了,自然也就看不到裂紋了。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那用電筒看翡翠,看的究竟是什麼呢?

1.自然觀察的是翡翠內部是否存在裂痕;前提是不能使用過亮的光線,在這種前提下,用電筒觀察,我們會發現一般有裂的地方會產生隔光效應。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2.觀察翡翠內部結構。如果要觀察翡翠內部的結構,我們的方法是用60~70度的角度來打光,這樣比較容易看得清楚,然後我們就要通過觀察到的結構來判斷,翡翠的材質究竟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的。

還可以通過翡翠內部的透光度,來判斷串礓、裂以及棉的深度。

日常選購翡翠需要哪些工具?

3.我們一般採用45度角側光射入的方法,來觀察翡翠內部顆粒的粗細程度。

4.若是想要知道翡翠的質地以及渾厚度,則需要將手電筒光源緊貼玉石表面直射,同時將手電筒慢慢平移,如果玉石的透光性均勻則說明結構均勻,反之,則說明結構不均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