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空印案”真的殺死了上萬名官員嗎?

在下紫薇


那就扯淡一下“空印案”吧,其實這個案子屬於典型的案情簡單,背景複雜。史料記載中疑點重重,連發生的時間都沒法完全確定,至於收牽連人數更是眾說紛紜,吐槽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絕對沒有上萬人。

案發時間——洪武九年還是十五年?

目前大部分人覺得空印案爆發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因為《明史·刑法志》裡的一句話,“先是十五年空印事發”,其後又記載那一年刑部核查錢糧和軍需諸事。吐槽機個人認為這個記載是錯誤的,這個時間和很多參與人的記錄對不上。

我們知道方孝孺的老爹方克勤就受到過空印案的牽連,為此方孝孺還專門寫了一篇叫《先府君行狀》的文章。文章裡清楚的記載老爹在洪武八年被人陷害入獄,次年將要釋放的時候又被空印案牽連,於洪武九年十月二十四死去,如果空印案發生在洪武十五年,方克勤根本趕不上。

另外《明史》中關於空印案的記載本身就自相矛盾,裡面說當時朱元璋盛怒,宰相大夫皆不敢諫,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就把宰相廢了,哪裡還有宰相?另外《明史》中記載上書分辨的鄭士利是通過宰相把文書轉給御使再呈交朱元璋的,這又是哪來的宰相?

案發經過——不單純是提前蓋章

如果我們把案發時間定在洪武九年,那這個案子就沒有表面那麼簡單了,空印案本身過程並不複雜,就是根據慣例地方每年需要拿著收支賬冊到京師,跟戶部核對數字相符後才給結算。

但是因為賬冊記載本身就是動態的,沒法徹底封賬,戶部核對有出入又必須重新造冊加印,來回山高路遠,這一年可能光跑腿玩兒了。故此從元朝開始地方掌印官就直接在空白賬冊上蓋印,官員到京師邊和戶部核對邊填內容,免得來回折騰。

很多人覺得朱元璋之前不知道空印賬冊的事兒,發現後才小題大做的大開殺戒,簡直就是逼官去死,太過殘暴云云。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官員入京也是要花錢的,即使現代這麼發達的財務管理手段,都沒法避免不平賬的問題,你讓古代官員來回跑腿,不就是欺負人嘛?

但是吐槽機認為朱元璋非但早就知道空印慣例,他更曉得“耗羨”陋習!那帳其實根本不難平,早在漢代地方就會額外收稅,用以彌補轉運和熔鑄的損耗,這部分錢完全歸地方所有,他們只要拿出一些來,賬冊必然和戶部一樣,因為戶部的賬冊算半公開的。

所以朱元璋的憤怒不單純來自空印,他想要的和雍正差不多,你得把火耗還給朝廷點。另外朱元璋其實也算借題發揮,在那兩年這老頭被過不算順利,被他死死壓制的官員們有反撲的跡象。

其實我們翻看《明太祖實錄》就會發現,洪武八年到九年明朝並不消停,連綿不絕的天災加用兵頻繁,連京師都有大地震的記錄。到了洪武九年更鬧心,沒事就有大號紅色流星到處落,在古代這玩意叫“星變”,屬於出大事兒的前兆。

處理結果——人工應驗的朱元璋

通常在古代星星運行軌跡不對了皇帝就得做點啥,下個罪己詔啦!廣開言路啦!接受社會批評意見啦!相當迷信的朱元璋也沒能免俗,他覺得下罪己詔這事兒有點丟人,還是廣開言路吧,大家可以提點意見。

根據記載大號流星出現那天是閏九月初,朱元璋詔求直言應該也差不多是那段時間,很快一個叫葉伯巨的哥們就出來浪了,他給朱元璋總結出三條錯誤,“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大概意思是你對親戚太好,對官員太不好,而且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蛋。

朱元璋的反應是這孫子離間天家骨肉,押來京師,老子親自射死他(真這麼說的)。其實老葉說的也不見得不對,朱元璋顯然有點小心眼兒,他覺得這幫貪官開始反撲了,於是決定擴大點打擊面,把星變這事兒人工應驗一下。

於是老頭把剛過年就發現的空印之事擴大化很多,在這年十月宣佈主印者但凡蓋過空白賬冊的全殺,副手流放。這麼擴大一下自然是殺得人頭滾滾,冤不冤的各人都有自己判斷,吐槽機就不廢話了。

倒是這究竟殺掉多少人值得扯淡一下,現代很多人說殺掉了上萬人,出處也是《明史》拿空印和郭桓兩案比較胡藍案的四萬人,郭桓案又記載殺了數萬人,所以憑空推論出空印案殺掉上萬官員。

吐槽機可以明確的說這絕不可能,其他三案殺幾萬人可能有株連親屬情況,空印案判決很明確,只殺官員本人,明初攏共才2萬左右官員,殺掉一多半,連行政體系都沒法運行了。事實上洪武九年收稅情況並沒出現大波動,側面證明沒那麼誇張。


總結起來吧,空印案的發生或許有點冤枉,但殺死官員人數沒那麼嚇人,吐槽機個人比較傾向半個當事人方孝孺的說法,他在《葉鄭傳》裡說“獄凡數百人”,下獄的才幾百人,被殺的怎麼都過不了千的,扯淡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