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阿威:各有活路,疫情下民營書店如何生存

【百道編按】疫情之下,民營書店如何生存?可能沒有固定的答案,畢竟各有各的活路,關鍵在於書店自身的應變能力。不管是自救,還是他救,活下去,才能談怎麼活好。

阿威:各有活路,疫情下民营书店如何生存

先鋒書店廈地水田書店(圖片來源:“新時代杯”2019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

2020年2月24日,單向街書店公眾號發文:“走出孤島保衛書店丨堅持了15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

當天該文在朋友圈刷屏,引發書店同行眾多討論,有投石激水之效。

書店本身具有城市空間屬性,城市空間營造在於書店經營者和消費者們。當城市的消費者有更充裕的休閒時間,他們也更樂意在書店或咖啡店或小劇場以及公園等公共空間娛樂消遣。書店,也是城市裡一棵棵能夠提供乘涼的樹蔭。正因為如此,這樣子的城市空間屬性也更容易產生記憶的載體,使得書店在遇見困境的時候,更能引發消費者們的談論。

大家都在討論實體書店該如何生存的問題。有人呼籲希望房東物業減免房租,有人呼籲希望國家出臺保護政策:圖書線上線下銷售同價,有人乾脆直接髮結業通告了事。

在討論書店前,我們首先來看看單向空間、南京先鋒書店、南昌青苑書店、長沙止間書店、成都讀本屋書店、西安萬邦書店、北京豆瓣書店、瀋陽離河書店這九家書店在疫情期間都做了哪些舉措來應對當下的經營困境。

單向空間推出的賣充值卡,先鋒書店推出的是賣充值卡並贈遊學套餐,青苑書店在公眾號和粉絲群裡推出了充值購書卡活動,並附贈文創產品。萬邦書店在2月28日開門營業也同步推出了線上服務,任何圖書訂閱需求,都可以在線上跟客服進行諮詢和訂購。

西西弗書店除了實體門店外,新增了線上購買渠道,即日起,西西弗首批城市微店全國上線。

總結下來,以上企業式民營書店做得工作無非兩條,賣充值卡和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賣充值卡,大多數主要是由資深讀者願意買單,在相信企業式民營書店不會一時半會倒閉的情況下,用日後願意在書店消費的現金提前充值到卡上,書店的資金流水能夠運轉起來,暫時解決員工的工資和日常的支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是每個書店需要做得事情。經此一疫,不過是迫使大家把這個事情當做更迫切的事兒而已。世界上沒有所謂那麼多創新或創意,那些都是扯皮的事兒。商業的本質,尋找最優質的貨源,消費者願意在你這兒買單,商家賺差價以維護日常的運轉。

離河書店孫曉迪關門後的39天后,在3月2日當天開門營業,也沒幾個客人來,遂惋惜消耗了電費。豆瓣書店顯得比較淡定,卿松說計劃3月3日開始微信推書,店鋪暫定4月中旬再迎客。豆瓣書店這麼小的店鋪,每天也要1500塊的成本。讀本屋書店也如常的在朋友圈推書。廖宇在《讀本屋記》文章中提到的幾個做法,值得民營小書店借鑑:

“先是建立自己的版本目錄學。我開始對當代出版的書籍進行目錄梳理,以此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書庫,做到想要找哪個專題或者哪個作者的書,頭腦中都能第一時間搜尋出對應的書名、作者和出版社。而這點功力,主要是通過常泡亞馬遜噹噹等電商名錄,以及花大量時間逛實體書店來練就的。

其次,就是搜尋絕版書。有些現代出版的圖書,因為版權或其他無法描述的原因,壽命往往非常短,上市沒多久就成了絕版書了。那這類絕版書的價值,對於書友來說就不可估量了。……二手書市場去得多了,哪一位書商常有什麼樣的書籍,在什麼價位,老闆允許的議價空間大小,慢慢我都做到了心中有數。”

讀本屋的選品,獲得了眾多成都讀者的讚賞,這也給讀本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量。同樣在選品方面做得出色的豆瓣書店,除了在店面售賣,早在幾年前便推出了微信推書號,放在店裡收銀臺醒目的地方,讀者可能就在店裡消費一次,卻可以加微信推書號,遇上自己喜歡的書,在家便可以下單購買。有些讀者甚至直接在微信推書號諮詢圖書信息。離河書店的孫曉迪也在2月14日便在自己朋友圈和書友微信群開始推書,幾天下來,銷售情況不可小覷,甚至超過日常開門營業額。像豆瓣書店、離河書店、讀本屋書店這樣子的民營小書店,值得同行們借鑑學習。然而僅僅憑著自己喜歡圖書,把自己喜歡的藏書拿出來開書店便可以養活自己,無異於天方夜譚。

阿威:各有活路,疫情下民营书店如何生存

《書店之光》(圖片來源:青苑書店提供)

西西弗書店金偉竹說:懂書有什麼了不起,你懂市場嗎?西西弗書店的創始人們,無疑是懂書的,所以才發出瞭如此驚人一問,你懂市場嗎?我把像西西弗類的經營模式簡單歸為市場派,西西弗眾多連鎖書店就像一張張大網,在圖書領域行業的大海里航行,用這張大網去捕捉眾多隨機而遇的讀者客群。而同樣也懂書的萬聖書園走得是另一條路線,注重選品體系的修煉並養成自願上門的讀者客群。選品體系的修煉,看似簡單實際上確很難效仿。至於萬聖書園劉蘇里先生談選品文章,感興趣者可自行檢索查閱,這裡不做贅述。在此,我談一點自己的觀察,讀者之所以願意到萬聖書園買書或網上訂購,無非一點,這兒的書品類齊全,拿個文史社科哲學類的書單到店裡,匹配率高。找十家網上書店湊書不如找一家像萬聖書園這樣的店匹配圖書,省心省事省時間。

同樣是企業式民營書店,萬聖書園走得是一路子,西西弗書店走得又是一路子。另外,既然開書店不賺錢,那書店要想方設法生存,走置換資源型的路子,也是一種路子。比如,誠品書店在蘇州走得是房地產路線。而其他也各有各的拿手好戲,除了成為各大房地產商的配套設施以及炒地皮之外,玩資金資本運作或套取其他業態資源的,其實跟所謂的真正運營銷售圖書的賺錢過日子的民營店沒有多少關係。有些實體書店靠的是自身造血功能生存下去,有些實體書店靠輸血活下去,反正為了活著,總比關門好吧?

《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其中2019年我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年我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其中新華書店87家,民營書店129家。新開店數量是關店數量的8倍。

2020年2月25日,浙江嘉興海鹽的小童在烏托邦書店公眾號發出烏托邦結業通告。在前四天的2月21日,長沙胡江濤在朋友圈發說說:各位朋友,我們決定在長沙開家文藝書店,暫定店名“阿克梅書店”,目前正在籌備中。歡迎大家留言提出寶貴建議,或者也可以說出你對一家書店的期待。有書店關門,也有書店開張,這本是常態。經營書店,在於當下自身的應變模式,尋找最優質優惠的貨源,擴展更多的潛在客戶。而那些跟你談什麼如何做下一代書店的人,或許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做。

那麼,實體書店還能靠賣書過日子嗎?其實,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畢竟各有各的活路。關鍵在於書店自身的應變能力,有些書店做得不一定是最好的,可是卻為當地圖書行業培養了新生力量。

去年,我在福州和哈爾濱兩地拜訪書店發現幾位書店人都是在書店工作之後出來自己開書店的。我相信,民營書店會越來越多,書店也會越來越多,至於它們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城鎮或者鄉村裡,我們拭目以待。

疫情中的民營書店,自救還是他救?首先需要有一顆主動自救的心,之後才能獲得他救的可能。像豆瓣書店、讀本屋其實依然像平常一樣對待,並無所謂有什麼特殊應對舉措。離河書店邁出了擴展客源的第一步,其他民營書店也在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

3月2日,止間書店公眾號發出老笨的文章:止間書店開門了︱不是自救,而是為了不被遺忘。老笨寫道:

“止間的門開了,就如同一個人張開嘴開始了自然的呼吸,拉拉扯扯好不容易成形的員工隊伍也不會散去,這是疫情下生命的體徵,這是一種活著的姿態。只要活著,就不會被遺忘。”

也許,活著,不被遺忘,本身就是一種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