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機遇!國務院要求將智能投遞設施將納入城鄉公共基建範疇,快件櫃公司機不可失

近期,國家支持物流業恢復發展的政策持續不斷。

2月5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對運輸防控重點物資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務、郵政快遞收入免徵增值稅,免徵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

2月15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要求全國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

2月19日,工信部發文支持互聯網交通、物流、快遞等企業率先復工復產。

……

國務院再出支持政策,再次瞄準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尤其是復工復產這一關鍵環節。

利好!多項減負政策紓困物流業

3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六穩”工作協調機制,有效應對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定支持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的措施。

據掌鏈記者梳理,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這三點:

一是加快物流業復工復產,打通鄉村、社區“最後一公里”。

會議明確指出,各地要對郵政和各種所有制快遞企業給予一視同仁的通行便利,推動打破鄉村、社區“最後一公里”通行和投遞障礙;

二是階段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在一定期限內繼續實施去年底到期的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徵收政策。①3月1日至6月30日,免收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將貨物港務費、港口設施保安費等政府定價收費標準降低20%,取消非油輪貨船強制應急響應服務及收費。②6月底前,減半收取鐵路保價、集裝箱延期使用、貨車滯留等費用。降低部分政府管理的機場服務保障環節收費。③對疫情防控期間執行應急運輸任務的交通運輸、物流企業,屬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各級財政要給予補償。

三是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延長保險期限、續保費用抵扣等方式,適當減免疫情期間停運的營運車輛、船舶、飛機保險費用。

我們發現,此次支持舉措大致可分為兩類,①是取消限制,包括取消不合理復工審批,打破鄉村、社區“最後一公里”投遞障礙等;②是減負措施,包括階段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給予延緩付息等支持,鼓勵地方階段性減免出租車司機“份子錢”等。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各項政策出臺,物流業復工復產持續回升,尤其是快遞行業將實現較快復甦。

機遇!智能投遞設施市場潛力大

除上述之外,掌鏈還注意到,在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有一個基建相關的概念被特別提了出來。

——那就是“將智能投遞設施等納入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範疇。”

目前我們所講的“智能投遞設施”,其主要代表是智能快件箱。

眾所周知,智能快件箱這種城市快遞末端服務新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快遞派送效率,在各大城市社區也越來越普及。


機遇!國務院要求將智能投遞設施將納入城鄉公共基建範疇,快件櫃公司機不可失


近年來,隨著中國快遞業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快遞業務量逐年提高。2019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曾表示,截至2018年,中國已有32萬組智能快件箱投入運營,箱遞率提升至11.3%。

梳理相關政策發現,早在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就曾提出在社會民生領域,要“加快推進‘最後一公里’水電氣路郵建設”。

2019年7月,國家郵政局通過《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明確了智能快件箱設置要求以及使用要求。

智能快件箱作為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難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謂好處不好,比如:

① 可以使快遞小哥省時省力,提高流程效率。

② 解決“門難進”、“樓難上”的問題,緩解企業投遞壓力、減少爆倉現象。

③ 尤其在疫情時期,掃碼寄遞方式取代了傳統快遞員直接入戶投遞,能夠有效避免交寄取件時的直接接觸。

近段時間以來,“無接觸配送”的大力推廣對疫情防控是非常有效的,這其中智能快件箱的作用得到凸顯。但我們也注意到,在廣大的鄉鎮、農村社區可能沒有快遞櫃和代收點,整體快遞投遞是比較散亂的。可見,在科技賦能物流業的當下,智能投遞設施下沉市場潛力還很大。

國務院明確要求“將智能投遞設施等納入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範疇”這個政策信號,對快遞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也是個重大機遇,快遞櫃公司應及時抓住契機,加快加大鋪設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