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中醫面診,望面色,知病症

面診是我國傳統中醫裡面不可多得的一塊瑰寶,從解剖學上看,面部的血管豐富,皮膚薄嫩,一些色澤變化容易顯現出來。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體本身的氣血都上行於面部,所以面部的色澤可以直接反映內臟氣血的盛衰與否。

中醫面診,望面色,知病症

望面色時需從氣與色兩方面著手,而氣又較色為重要。因為它是人體精氣盛衰的標誌,氣主要通過光澤表現出來。

中國人屬黃種人,所以基本上都呈微黃色。但不論怎樣,只要面色是明亮潤澤,隱然有生氣的就是正常的面色。

中醫面診,望面色,知病症

(1)青色 多為經脈阻滯,氣血不通所致。

中醫多見於寒症、痛症、瘀血癥及肝病。青色屬肝,主風,主驚,主寒,主痛。面唇青者,寒極也。青而脫色,驚恐也。青而黑者,多寒痛。青而白者,多虛風。青而赤者,為肝火。青赤而晦滯者,為鬱火。

(2)赤色 即紅色,是血液充盈於皮膚的表現。

中醫多見於熱症。赤色屬心,主熱。心熱者,庭先赤。脾熱者,鼻先赤。肺熱者,右頰先赤。腎熱者,頤頦先赤。肝熱者,左頰先赤。

中醫面診,望面色,知病症

(3)黃色 是脾虛溼鬱的表現。

黃色屬脾,主溼熱,食積。黃而明如橘子者,溼少熱多也。黃如煙燻,暗濁不明,溼多熱少也。(溼土瘀濁。)黃而黯淡者,則為寒溼。黃而枯 者,胃中有火。

中醫多見於溼症及虛症。

4)白色 是氣血虛弱不能榮養機體的表現。

中醫多見於虛寒症、血虛症和蟲症。白色屬肺,主氣血虛寒,縱有虛火,斷無實熱。白而無神者,為肝洩脫血。白而青者,氣寒血凝。

中醫面診,望面色,知病症

(5)黑色 是腎精虛衰的表現。

中醫多見於腎虛症、寒症及瘀血。黑色屬腎,主寒,主痛。青黑為陰寒,焦黑齒槁,為腎熱。黑而枯夭,見於耳目口鼻,不論何處,俱不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