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祕密,全部都在這裡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今天這期節目比較特殊,它既是我個人讀書的一點心得,也是把過去一年的所思所想、所做的事做一個歸納總結,首度和各位分享。

01一席話改變羅輯思維

2015 年上半年,我們辦公室裡來了一位貴客,他叫田溯寧。

田溯寧先生當過網通這樣大型國企的老闆;自己也創立過一傢俬企叫亞信,這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後來,又創立了寬帶資本;他還是中國最早的大數據和雲計算的佈道人。將來中國互聯網要書寫歷史的話,田溯寧是一定會提到的。

當然了,我最在乎他的身份不是這些。而是他和各位一樣,都是我們羅輯思維的用戶。

田先生看過我們的節目之後,就說這胖子他們公司到底在幹什麼?我得去看看去。

所以,那天他來訪其實沒有特定目的,只是為了聊一聊。我們就聊了很多我們公司當時正在做的事,到最後,田溯寧先生給了我們兩個建議。

這兩個建議直接地影響了這一年多我們做的所有事情。

02新時代的知識運營商

第一個建議,他說我們現在乾的事太多太雜,能不能稍微收一收,幹一件最重要的事?

那個時候我們正痴迷於做各種各樣電商的探索,比如說賣月餅,賣大米,當然最重要的是賣書。田溯寧先生說賣書可以繼續,但是你們應該轉型為一個新的方向,叫“知識運營商

我說“知識”這兩個字我知道,“運營商”是個什麼呢?恕我淺陋,請教您老人家。

田溯寧說,運營商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所有複雜的事情交給自己來運營,然後給公眾提供一個通用而且簡單的服務。

比如說中移動、中聯通,我們打移動電話,只要到它那兒買個卡繳費,你拿起來就可以打,而電信的科技背後是多麼複雜,所有的運營他們來解決,這就叫運營商。

這我聽懂了,就是說羅輯思維這家公司將來應該對公眾提供一種通用便捷的知識服務,而我們把苦活、髒活、累活都留在自己手裡幹,我懂了。


03羅輯思維人人必讀的一本書

第二個建議,他說我建議你們公司上上下下全體都去讀一本書 ——《出版人》。

這是一本亨利·盧斯的傳記,《時代》週刊的創辦人,這個人活躍在大概一百年前。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呢?田溯寧先生跟我簡單說了幾個書中的要理,我們馬上眼睛一亮。

我們迅速地和中信出版社聯繫這本書的版權,在 2016 年 7 月 1 日,推出了這本《出版人》。把這本書介紹給中國的讀者,尤其是中國的創業者。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04亨利·盧斯和他的媒體巨無霸

亨利·盧斯是《時代》週刊的創辦人,這家公司如今已經演化為一個巨無霸——時代華納公司。

大量我們熟悉的電影,尤其是我喜歡的那類,比如《駭客帝國》、《哈利波特》以及《指環王》,都是他們公司拍的;

HBO 電視網也是他們公司的,《權力的遊戲》就是他們出品的;

在新聞界鼎鼎大名的 CNN,也是他們公司的;

還有著名的《時代》週刊也是他們公司的;

2000 年,他們公司還併購過美國在線,當時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併購案。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05一個為中國操碎心的美國人

亨利·盧斯在中國的普通大眾中可能沒什麼名氣,但是在 20 世紀曆史上,他可是跟中國淵源最深的一個美國人。

這話怎麼講?亨利·盧斯就出生在中國,準確地講是中國蓬萊,當時叫登州。

他父親是耶魯大學的畢業生,畢業之後年紀輕輕,心懷夢想,按照當時基督教會的號召,來到中國傳教,來的時候帶上了他已經懷孕的妻子,到中國落地之後生下了亨利·盧斯。

有人說,亨利·盧斯一生一共是四件大事:第一件是基督教,第二件是美國的全球影響力,第三件是中國,第四件才是新聞事業。

所以你看,我們今天談論亨利·盧斯,是把他作為新聞行當的祖師爺來談,但實際上這件事在他心目中只排老四,中國排老三。

抗戰時期,亨利·盧斯可謂是為中國操碎了心。

《時代》週刊報道中國的篇幅每週是 1.2 篇,超過報道美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而且報道還有嚴重的偏向。比如說拍中國士兵的照片,那就是高大、英猛、向上,拍日本士兵,永遠是那麼猥瑣。

我們其實心裡知道,抗戰的時候,中國軍人的軍容是不可能有日本好的,但是不管那一套,就是要按我的方向去講述這個故事,這也是《時代》週刊一直的特點,我們後面還會提到。

他還替中國人籌款,策劃宋美齡訪美,甚至還帶著他的妻子親身來中國戰場。你想,當年的情況多危險?突破艱難險阻來到了潼關前線,對面就是日本鬼子的陣地,但是亨利·盧斯就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中國人的支持。

當然了,他一輩子支持中國,就是賭錯了一個載體——他一輩子支持蔣介石。所以前半段對了,後半段就賭錯了。

蔣介石登上《時代》週刊的封面一共 10 次。你猜羅斯福幾次?一共才 8 次,丘吉爾也是 8 次,希特勒也只有 7 次。所以他用這種方式無所不用其極地來關注中國。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06一本雜誌,超過美國教育制度的總和

亨利·盧斯的創業故事其實沒啥可講,他那麼的順利:

1923 年,創辦《時代》週刊(TIME),第二年就盈利了;

1930 年,創辦《財富》雜誌(FORTUNE);

1936 年,創辦《生活》雜誌(LIFE);

1954年,創辦《體育畫報》(SPORTS)。

他一生最輝煌的幾本雜誌大概就是這麼以每六七年一本的方式創刊,組建了一個龐大的媒體帝國。一直就沒失過手。

借用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赫金斯的一句話:“亨利·盧斯辦的雜誌,對美國人性格養成的影響超過了整個美國教育制度的總和。”

你看,這是多高的評價,他是美國人靈魂的工程師,怎麼做到這個高度的?

在《出版人》這本書裡,我們讀出了亨利·盧斯一生事業最關鍵的那句話:為新興的中產階級去生產一本新聞週刊。

為什麼這句話重要?

因為它包含了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人,為新興的中產階級服務;第二個要素是時間

,以一週一本的頻率去出版刊物來影響人。


07黃色新聞和“灰色貴婦”

先說人的要素。所有的商業模式基本都有一個假定——我是為誰服務的?

如果是低端用戶,那是社會金字塔的底層,人群數量特別大,所以圖個跑量;如果是高端用戶呢,那我就要圖個利潤率和影響力。所以一般來說,這兩個商業模式是井水不犯河水。

亨利·盧斯當年創辦《時代》週刊的時候,美國的新聞界就形成了這麼兩個派別。

首先是低端的,就是著名的普利策報系和赫斯特報系。都是大眾小報之王,發行量動不動幾百萬份,幾十份報紙覆蓋底層群眾。他們的辦報風格叫“黃色新聞”。

黃色新聞不是指色情新聞。普利策報上有一個漫畫欄目,主人公是一個穿黃色衣服的小孩,各種插科打諢,講的都是底層愛聽的那點事,所以這種新聞叫黃色新聞。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它的風格就是迎合底層的低級趣味。愛聽啥呀?兇殺、色情、八卦是吧?好,都給你們。還愛聽什麼?喜歡罵富人,好,罵給你聽。

有些富翁被罵急了,跑來找普利策,說我們又沒犯什麼錯,天天這麼罵我們幹嘛?普利策說,你沒犯什麼錯,但是你犯了罪,叫“有財有勢罪”,只要有錢,我們一概罵,管你有沒有錯。

底層人民還喜歡什麼?各種愛國主義,各種喊打喊殺,這跟今天有些人愛看軍事節目是一個道理,所以這些黃色小報煽動國家戰爭,甚至去煽動刺殺大人物。

有的歷史學家就講, 1898 年美西戰爭,就是這幫黃色小報煽動的; 1901 年美國麥金萊總統遇刺,也是他們煽動的,那個刺客在現場被摁住的時候,兜裡還揣著一份黃色小報。

還有一個流派,就是用戶定位非常高,最典型的就是《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有一個外號,叫“灰色貴婦”,頭版永遠灰濛濛一片,沒打算討好誰,就像是一個高冷的貴婦人,它當然看不起黃色小報了。

《紐約時報》說過,我們絕對不能用那些髒東西來汙染我們讀者的早餐桌。

所以在《紐約時報》的新聞報道中,你休想看到一個帶有情感色彩,或者是偏向引導色彩的形容詞。它報道事情永遠平鋪直敘,會大段大段地刊登一些名人的演講詞,甚至是一字不改的政府文告。因為這些就是事實,擺出來你們自己做判斷,我不能影響你們。社論也是經常請左派寫一篇,又請右派寫一篇。

這樣做當然很有好處。但是,它也有副作用,就是這種報紙實在是沒法看,實在太枯燥了,這就是高端的調調。

08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藥

那個時候的新聞業出現了高端和低端兩個流派,如果整個社會是靜態的,那就沒有其他人的機會,因為整個市場已經分割完了。

但你別忘了 1920 年代,也就是亨利·盧斯的那個時代,是美國社會劇烈變動的時代,最典型的一個變動就是城市化。

亨利·盧斯 1920 年畢業,然後開始辦《時代》週刊,1923年把它辦出來。1920 年是什麼時候?正好是美國城市人口占這個國家 51% 的時候,美國跨過了城市化的邊界點。

城市化意味著什麼?它不僅意味著進城的人有了更豐富的生活,更好的基礎設施,更光明的前景,每一個人的生活其實也面對更為激烈的挑戰。

有那麼一句話,叫“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藥”。不是城裡人沒有生殖能力,而是在城裡生養一個孩子比在鄉村城鎮成本要高得多,所以很多人就不生了。

09新興中產階級:焦慮、有慾望、有上進心

一個人城市化之後,馬上面臨兩個結果:

第一,你的博弈環境變得極其的複雜,每天面對大量的陌生人,有的善意,有的惡意,所以你的焦慮心變得比較重;

第二,紙醉金迷的生活真的就在你眼前,所以每一個人都想拼命地往上爬,慾望又被放大。

又焦慮,又有慾望,這個人能不難受嗎?這就叫新興的中產階級。

你說這些人是高端用戶呢,還是低端用戶呢?

說不好。說他低吧?可能他的財富狀況還不錯,而且還見多識廣。說他高吧?他的整個腦子,甚至是見識,還留在底層人民那兒。但是有一點,就是他們有強烈的上進心

所以《紐約時報》服務不了他們,而那些黃色小報也服務不了他們,這就是亨利·盧斯的機會。

10創新者的窘境:流量和認同的綁架

你可能會說,難道《紐約時報》和黃色小報傻嗎?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新興中產階級,他們為什麼不調整自己的編輯方針,來適應這個社會變化呢?

他們做不到嘛。這就是商業社會最有意思的一個地方。

你可能聽說過一本書,叫《創新者的窘境》,作者是美國人克里斯坦森。他提出了一個讓很多人覺得無奈的結論:一個成型的商業體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路徑,他就會一條道跑到黑,是很難掉頭的。

這是為啥?那本書裡做了周密的理論推演,我就不多說了,這兒只說兩點。

第一點,任何一個企業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於一個產業鏈條之中,無論是上游還是下游,對它都有一種綁定的效應,很難擺脫。

比如說,那些底層的黃色小報,他們就被數字綁架了。

因為他們是廣告模式,廣告模式就要求增加發行量。用什麼方法?你會發現,大標題有效,黃色的圖片有效,爆炸性的搞笑新聞有效,你就會一條道走到黑。

就像我們今天的互聯網,一個標題如果後面打一個括號寫上“有圖”,你放心,點擊量馬上就上去了;如果打括號說“有美女圖”,點擊量會大規模上升。你是走不回來的,想裝高端大氣上檔次,門兒都沒有。

《紐約時報》雖然也是靠廣告為生,但它是瞄準那些高端用戶,高端用戶對它的認可也反過來綁架了《紐約時報》。

比如說,當時很多上層人士都覺得,我要是在地鐵上夾一份《紐約時報》,這是多麼裝那啥的一個行為啊?對呀,如果你膽敢改變你的編輯方針,比如說加了一些形容詞,大家不接受,還會覺得你墮落了。

我經常講一句話:一個人如果站在北極點上,他是找不著北的,因為他往哪個方向看都是南

《紐約時報》到了那個高端的點之後,它做任何一點改動,原來的用戶都不答應,而這些用戶是它的命根子,它怎麼能夠擺脫得了呢?這就是創新者窘境的一個效應。

還有一個效應,就是那些新興的機會

剛開始的時候,市場規模是不確定的,或者說非常小的,難道我要放棄既得利益,去追逐那個根本就估摸不出未來,而且現狀非常小的商業機會嗎?所以傳統的大型商業機構面對這種全新的機會,往往只能選擇叫視而不見。

《創新者的窘境》這本書裡就提出了兩種創新方式:

一種叫持續性的創新,就是在你原來的路徑上慢慢地改動,越改動你就越沒有未來;

還有一種叫破壞性創新,雖然理論上大家都有進行的機會,但往往這種破壞性創新是留給新來後到者的,因為他沒有被任何東西綁定。

11怎樣迎合新興中產階級:內容在高處,服務在低處

亨利·盧斯怎麼迎合新興的中產階級呢?

方法很簡單,就是在題材上固守高端,因為畢竟要引領這些人,但在表達方式上,要擺脫《紐約時報》老古板的筆法。

有一顆服務之心特別重要。他用的方法當然很多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兩點。

第一點是語體上的變化。

亨利·盧斯和他的創業合作伙伴都是耶魯大學畢業的,耶魯大學教希臘文,所以他們對古希臘的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都特別熟,這成為他們辦《時代週刊》的語言資源,新聞報道的字裡行間都充滿了一種古典的詩意。

舉個例子,兩個政客見面,本來報道就可以了嘛。但《時代週刊》不會,它會劈頭來上一句:“鋒利的舌頭吐出了柔軟的語言,於是善意自然呈現。”

再比如說,如果哪個州搞政策辯論,它劈頭會來上一句:“有人希望冷,有人希望熱,有人希望這件事已經在水裡煮了 9 天。”然後,再具體報道這件事。

甚至是一般的報紙上的訃告,就是哪個人死了,你直接說不就完了嗎?但它不介。先來上一句:“死亡在所難免,於昨天正式降臨。”然後再說某某人死了。

但在《紐約時報》看來,這怎麼可以啊?

你可以想象一下,《人民日報》哪天報道一個好消息,先來句“呦呦切克鬧,今天有個好消息”,可能嗎?老幹部的心臟病會發的。《人民日報》報道也不會引用詩一樣的語言,什麼“酒入豪腸,七分化作了月色,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你能相信這是《人民日報》嗎?所以《紐約時報》絕對不會這麼幹。

但《時代週刊》把這種方法用到了底,字裡行間都充斥著這種味道。

但凡一個詞,前面都要儘量加上形容詞或者是副詞。比如說形容人吧,那就是“萬惡的希特勒”,或者“慈祥而堅定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形容一個動作也是,“走”變成“闊步走”,“看”就會變成“盯著看”,“笑”就變成“得意地笑”。這種修辭方法用上去之後,《時代週刊》的報道自然顯得活色生香、喜聞樂見了。

在精英報紙看來,這種行為很沒底線。你作為媒體是有公眾責任的,應該不偏不倚,這種修辭用上去之後,你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在哪兒呢?

你猜亨利·盧斯怎麼回答?

他說,誰告訴你們,我要辦一家公正、客觀的媒體了?我就是要傳達價值觀。

日本二戰投降,《紐約時報》會怎麼報道?再高興也得憋著,只能說這個事實。而《時代週刊》的處理方法,是把日本國旗直接放封面上,上面打上一個大叉,表達那種強烈的情緒。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12

打破行業原有的倫理底線

亨利·盧斯的這套做法,從當時到後世都充滿了爭議。

《出版人》這本書的第一頁就寫了一個場景。1966 年,距離他老人家去世還不到一年,當時身體已經不行了。一天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一輩子也不接受採訪的人,突然接受了個電視採訪。坐下來之後,對面的主持人不是挖掘他的價值,也不是說他的貢獻,而是就對這個問題進行窮追猛打,你為什麼不客觀公正?你老實交代。弄得老頭疲於應付。

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我的觀點非常簡單,這是必須的事情。

如果你想抓住新興的中產階級,打破原來行業的這些所謂的倫理規則的底線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

為什麼?

我們假設,一個新聞沒有背景、沒有偏向,只有客觀事實,可不可以讀?當然可以讀。

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讀者必須是精英,必須是有大背景知識和堅定價值觀框架的精英。

面對新興的中產階級,他們可能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價值觀,也沒有那麼多背景知識,你讓他面對一個枯燥的、顆粒狀的事件,他怎麼評價?就像今天要是《人民日報》突然登了一個政府文告,你讓我怎麼讀?我讀不到任何東西。

我給你舉個例子。

假設一個人從來沒有涉足過古典音樂,可能聽過一些詞,今天我給你介紹鋼琴家肖邦,我咋介紹?

如果我只堅守客觀事實,我會告訴你:美國人,波蘭人,混在法國,生卒年月,以及主要的作品,後世的鋼琴家哪些人喜歡彈他的作品,一大堆專有名詞。你說我不懂古典音樂,我咋瞭解肖邦?聽了這些信息跟沒聽是一樣的。

如果我換一種方法告訴你:肖邦,小白臉,在法國混,主要靠一些貴婦人養活,但是他在藝術上其實就是今天的周杰倫,他充滿了那種年輕的朝氣,跟當時音樂界都不是一樣,所以算是吹來了一股新風,很多粉絲跟他,這就是肖邦。

你馬上就聽懂了,而且你會對肖邦有興趣,對吧?可是你說我剛才這段描述精準嗎?客觀嗎?公正嗎?不,它充滿了偏向,充滿了我個人的理解。但是又怎樣?如果我通過這一段話讓你燃起了對肖邦的興趣,你自己去探索古典音樂的那個龐大的世界,我也是功德無量。

比如說于丹講《論語》,很多專業人員出來挑剔,這個不對,那個有偏差,那又怎樣?于丹一個人對於《論語》的貢獻超過那些專業人員關起門來幾十年的總和,很多普通人正是通過她,瞭解了這個精彩的世界。

13商人改變世界,從提供桌邊談資開始

一個知識分子應該幹嘛?

難道應該整天證明自己正確,然後對別人有智力優越感嗎?一個知識分子甭管是為了出名、掙錢,還是貢獻社會責任,他都是應該站在一個知識寶庫的門口高聲地讚歎,吸引外面人的注意力。

學習這事從來都是自己的事,誰都替不了你,只要我引發你的興趣,你進去找你自己的寶貝,我就是功德無量。

亨利·盧斯當年也就是這麼一個人。

他說過一段話:“我辦那麼多雜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見識貧乏的上層階級,為那些初涉世事的富豪的子女,為忙碌的商人,準備一週一次的桌邊談資。

就像我們羅輯思維,我從來都說,我根本不是個講知識的,我就是給各位用戶準備談資的,你覺得有趣你就拿走。

這個立意點好像特別低,一點都不教書育人,但是又怎樣?最後亨利·盧斯達到的功業,他的雜誌帝國對於美國人性格的養成超過了美國教育制度的總和。

這就是一個商人改變世界的方式。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14一個失去現在,一個失去未來

為什麼今天我們要說這個呢?

你不覺得,今天的中國和 1920 年代亨利·盧斯生活時代的美國非常像,至少社會發育水平達到一個類似的階段。這是由城市化率決定的,1920 年美國跨過 51% ,而 2015 年中國跨過了 56% 。

說白了,美國當年那個新興中產階級大規模湧現的時代,將會再現在中國。

為什麼說這幾年是中國的創業黃金時代?除了互聯網、人工智能這些技術因素之外,在中國的場景下,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原因。

怎麼伺候這幫新興中產階級呢?

將近一百年前,亨利·盧斯給我們做出了一個幾乎完整的案例。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把那些有價值的東西提供給新興中產階級,而且是以服務的心態提供給他們

你聽著好像很簡單,其實難比登天,為什麼?因為要兩面作戰。

首先,原來的精英階層是很難理解你的服務姿態的,他們有一系列的清規戒律,如果按他們那一套玩,那你就會失去現在。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沒有價值的堅守,那你會失去未來。因為對於新興中產階級,可能你給他看一張美女圖片或是大胸圖片,跟他玩價格戰,他會吃這一套,但是他調轉身來,就會看不起你這一套,你就會失去未來。

為什麼一些品牌現在拼命地打價格戰,後來玩不下去?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他可能會買,但是買完了,他仍然看不起你。

所以原來的打法,一個沒有現在,一個沒有未來,我們就要找到一條中間道路,這就是亨利·盧斯探索出來的道路。


15

走正道,說人話,跟高人

一方面堅守價值,一方面以服務的心態傳遞價值。

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就聽懂了去年田溯寧先生給我的建議,要做中國新時代的知識運營商。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籌備,今年年初推出了我們的產品,叫「得到」APP 。「得到」現在已經有將近 300 萬用戶,而且大量的都是付費用戶。上面有很多訂閱產品,付費的,也不貴,一個產品一年不到 200 塊錢。

這個產品設計的思路,其實就是我們亦步亦趨地跟著亨利·盧斯當年的思路,把那些原來供在象牙塔裡的知識,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用碎片化的、跨界化的方式給大家講清楚。給大家隨便舉幾個例子。

比如說,《雪楓音樂會》就是把原來那些高高在上的古典音樂,找中國最著名的音樂評論家劉雪楓老師,每天給你講上一段,你吃早飯的時候全家聽一下,然後高高興興去上班就可以了。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在投資、高科技領域,我們找到了王煜全老師這麼一位名嘴,當然他本身也是投資家,在《前哨》欄目,給大家每天說上一段,哪兒正在發生什麼。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萬維鋼老師把西方世界最新出現的思想成果,以用戶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每天寫一篇筆記傳遞給大家,叫《精英日課》。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所有的思路都是這樣。所以很多外面的朋友在問我,你們「得到」上產品的設計思路是啥呢?

我說其實就是九個字:

1. 走正道,堅守價值;

2. 說人話,用服務的姿態傳遞價值;

3. 跟高人,這就是亨利·盧斯當年搞的那一套。

16警惕內容創業的兩個傾向:精英腔,追逐數字

當然了,這個市場特別大,絕對不是我們一家公司能做得了的。所以我經常勸一些內容創業者到這條跑道上來,大家當同路人。

但你要防止兩個傾向:

第一就是學那個精英的調調,動不動就哀嘆,浮躁、喧囂、人文精神淪喪,那是你沒本事伺候這幫新的上進的人群,你活該掙不著錢;

還有一個傾向也得防止,就是過度地追逐數字,整天追求 10 萬+和點擊量。搞個搞笑的短視頻點擊量是很高,但那不代表未來。

我今天講的這些邏輯,不僅僅適用於內容創業者,其實行行業業都一樣,都面對著類似的機會。

我隨便說一個我幹不了的機會:中國這麼多新興中產階級,很多都買房,很多牆上都掛著婚紗照,那不是這個階級應該掛的東西。

你能不能夠把婚紗照取下來,換上一副哪怕是入門級的藝術品,不用高大上,就一千塊錢入門的一張版畫總可以吧?你掰掰指頭算算,這是一個多大的市場規模?

當然你覺得這個生意很好,但你面對著兩頭的競爭:一方面淘寶上有的是幾十塊錢一幅的那種複製畫,你怎麼顯得比它有價值?另外一方面,就是那些個滿口大詞,張嘴就是蘇富比、佳士得、博物館、大師、流派、筆法,甭搭理他。

你跟那些從來不懂畫的人,讓他們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告訴他為什麼應該買,好在哪兒,這個東西將來會不會升值,你掛在家裡給你丟人還是給你長臉。把這點說清楚,你放心,這是一個無比巨大的生意。

所有這些都不是什麼創舉,不到一百年前,亨利·盧斯早就把全套做給我們看過了。

17重新理解時間:航海鍾、懷錶和鐵路

我們再來講第二個要素,就是時間。

亨利·盧斯給我的另外一個啟發,就是對時間維度的把握。前面我們講,亨利·盧斯一生的事業秘密都藏在一句話裡,叫為新興的中產階級辦一份新聞週刊。

請注意這個“周”,它就是時間維度。你說新聞週刊奇怪嗎?現在到處都是,但在當年,那是一個巨大的創舉。

其實你想想,確實挺奇怪的。新聞嘛,我們都渴望馬上知道它,所以一般做新聞的都是日報。那個時代的雜誌也有周刊,但是都是做文摘,沒誰敢碰新聞。誰會一週才瞭解一次新聞呢?

但為什麼亨利·盧斯起手就要做新聞週刊呢?這就得重新理解時間。

時間不是一個永恆的量,它是一個變量

你想,農耕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間不重要,我上午大概幹什麼,下午大概幹什麼,就可以了。

而在早期的大航海時期,工業文明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如果沒有精確的航海鍾,大家是沒有辦法判定我在海上的位置經度的。

所以,時間變得精確,實際上是技術躍進的一個前提條件。

到工業社會之後,這就是更明顯的一個效應了。大家在一個工廠裡聚集起來,人和人之間互相協作,在時間上要搞不對頭,就沒法協作,所以什麼打卡、按時上班等等都是工業社會之後的途徑。

19 世紀,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什麼叫上等人?如果你的社會地位開始往上走,有一個簡單的標誌,就是你開始有懷錶了,你需要掌握精確的時間。

進入工業時代之後,時間越來越成為人類文明內部的一件事,跟大自然的關係越來越小。

你想,原來各個城鎮之間,大家各自有自己的時間,都是根據當地太陽運行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表,也不知道外面的人跟我的時間有差距。

一旦有了鐵路,這就串起來了,鐵路只能用一張標準的時間表,不能再屈從你當地時間,那樣就亂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格林尼治時間、美國東部時間、西部時間、北京時間,這本質上是人造時間,跟大自然已經沒關係了。

到了工業時代,城市化完成之後出現了什麼?就是大家協作開始有了內部的規律。

《福特傳》裡講過,因為福特汽車創造了城市的中產階級,他們按照一週一次的節律來上班的,五天工作日,然後休息兩天。

週刊就是這麼來的,人類文明的內部時間已經發生了變化。那些工人每天忙得要死,晚上回家洗個澡趕緊就睡了,哪有功夫看報紙呢?為了這些新興的中產階級,週末給他們提供一次精神食糧。

這在時間上是全新的節奏,這是城市化之後才出現的圖景。

所以亨利·盧斯才要辦週刊,他發明了一個詞,叫“慢新聞”。

你們去追逐新聞的時效,把新聞的深度解讀交給我,反正我也不強調什麼公正、客觀,所以我用一週一次的頻率來影響新興中產階級的價值觀,這是最好的節奏,這就是新聞週刊能夠崛起的原因。

18不做時間觀念的散戶

我們的時間觀念在繼續發生劇變。現在對時間的使用已經不是什麼一週,也不是一天,甚至不是一小時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時間極端情況下已經是納秒。就是十億分之一秒。

什麼概念呢?一納秒的時間,光可以走30釐米。你說這麼短的時間跟我有個毛關係?當然有關係,我們用的GPS和北斗定位系統,就是通過天上的那些衛星裡的原子鐘和我們聯繫的時間差來確定我們的位置的,這就要精確到納秒。

再比如說毫秒,你以為跟你沒關係嗎?

要知道,美國股市裡面現在盛行“高頻操作”。就是利用計算機進行無風險套利,利用各個市場之間交易的毫秒級的誤差,快速大量地進行買和賣。我去年看到一個數字,說美國市場每年這種無風險高頻交易套利已經達幾百億美金。

所以,如果你還是一個原來時間觀念的散戶,你在被人巧取豪奪,你一點感覺都沒有。

我們不說這些神了的,就說我們平時在微信群裡,搶紅包,差一秒你試試?時間觀念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的商業協作關係因為這種時間尺度的變化,在發生內生性的劇變。那現在我們做媒體、做內容,是不是也應該發生變化?

就拿我們這個行當來說,我們是提供知識服務的,那原來社會是通過三個產業來提供知識服務:教育傳媒出版

現在這三個產業都有危機感,但是這個危機不能賴到互聯網身上,而是人類社會內部的時間節奏發生了變化,而這三個產業你的產品和服務形態不能適應這個變化。

比如說,圖書,中國一年出版幾十萬種,又厚,我們看不過來;教育也是,你把學生在課堂上圈了四年,每堂課還要點名,真的對得起大家的時間嗎?再比如說傳媒,從我當年上新聞系時候的四個版到八個版,一直到一百個版、兩百個版,電視從一個頻道到十幾個頻道,

大家都拼命想攫奪用戶的時間,但問題是用戶沒有時間了,我們的時間徹底碎片化掉了。


19內容創業的兩個提醒:搶時間和省時間

這個時代創業,尤其是內容創業,我給大家提兩個醒。

第一是所有的產業都在爭搶一個東西,就是時間。

時間是人類社會最後的稀缺資源,而且是剛性稀缺,其他資源都可以通過知識來增長,唯獨時間,絕對不會多一分一秒。所有的產業都在這一個池子裡舀水,甭管你是做電影、出版、遊戲、旅遊度假的,你都在爭搶國民的總時間,或者說總注意力。

那你可以算一筆賬,就是以有限除無限,結果是啥?幾乎就是零。

因為時間是有限的,而爭搶時間的產業和創造那是無限的,所以最後大家能夠吸引到的注意力實際上是零,這是一個血紅的戰場,這是一點提醒。

第二點提醒,幫大家省時間,會變成一種全新的價值。

我們做「得到」APP ,不以佔用用戶多少時間來衡量我們的價值。恰恰相反,我們衡量自己價值的方式是為用戶省下了多少時間。

現在我們還聽到有人語重心長地說,讀書一定要讀原作,要讀經典,那才是好東西。我難道不知道嗎?但是我沒有時間,生命就這麼長,新鮮事物那麼多,我要提升自己的認知,就必須找到全新的時間解決方案。

所以,經典和原作當然是價值,但是在這個時代,幫大家省時間是一個全新而巨大的價值。

20成為做知識膠囊的人

今年許知遠對我進行了一次採訪,當時他就說我是一個“做知識膠囊的人”。他未必是誇我,但是我聽到之後覺得很榮幸,為什麼?

因為亨利·盧斯就自稱是“做知識膠囊的人”。跟一百年前的前輩幹了同一件有價值的事,我非常之光榮。能夠幫我們的用戶省時間,這就是我們這家公司能夠創造的價值。

大家不妨去研究一下我們的「得到」 APP ,裡面的很多訂閱產品都是按照這個思路生產的,幫你省時間,把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精細加工為知識膠囊,以最省時間的方式交付給你,《李翔商業內參》、《劉潤五分鐘商學院》,都是這個思路下的產品。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我們今天這期節目估計會挺捱罵,一個是老念生意經,第二好像是在給自己的產品做廣告。

但實際上我對「得到」APP 非常不滿意,我覺得很多方面都沒有做好,但是這個方向我堅信它對。

而且,我希望更多的創業者,尤其是內容創業者一起到這條跑道上來,成為我們的同路人。

因為時隔一百年,我們中國人再一次面對一個叫“亨利·盧斯級”的機會。

羅胖首度親述:你想知道的羅輯思維商業秘密,全部都在這裡

本文根據《羅輯思維》第 191 期節目《老辦法抓不住新機會》整理。商業轉載請取得授權 [email protected],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