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有這樣一本書,它又名書經,被稱為上古之書,也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記載的多是臣下對君上的言論。

同時,這本書是儒家的核心經典書目之一,古代士子如果想要考功名,這本書就是考試大綱之一。那麼,我說的這本書究竟是哪本書呢?我們先來看看這本書中的十條經典句子。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1、不役耳目,百度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譯文】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處理就會適當。戲弄人就喪德,戲弄物就喪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來安定;別人的言論,要依靠道來接受。

【解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一文中曾說: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意思是說,人做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節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是的,一個人被沉迷的事物遮蔽雙眼,做起事來就會沒有任何法度。在古代,我們經常聽到某人玩物喪志的說法,其實,這裡講的主要還是一個度的問題。就是說,凡事不可過度。就像喝酒一樣,小酌可以頤養身心,如果酗酒成性,就成酒鬼了。

我經常看到有的人留言說,你心裡沒點逼數嗎?就是說,你要把握那個度,不要過度。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2、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譯文】公正能發揚才智美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明百官的善惡。百官的善惡辨明瞭,又使各諸侯國協調和順。

【解析】早在上古時期,先人們就知道和的重要性,於是提出了和的思想。上下和睦、百姓安居樂業是儒家思想想要達到的理想社會。這樣的社會,人民安定,國家太平,人與人之間和睦。堯帝在領導九族的時候,就極力提倡以和為貴。這也從另一點頌揚帝堯的功德,強調和的重要性。

不論在工作和生活中,和都是一個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國與國不和,容易發生戰爭;人與人不和,更易產生矛盾。唯有和,才能與別人處好關係,進一步提升自身發展。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3、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譯文】詩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來的語言,五聲是根據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諧五聲的。八類樂器的聲音能夠調和,不使它們亂了次序,那麼神和人都會因此而和諧了。

【解析】我看過很多人在摘取古代書目中的經典句子之時,往往都是斷章取義。在這本書裡,其原意是,舜帝任命一個叫夔的人擔任樂師,教導年輕人,讓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大而堅慄,剛毅而不粗暴,簡約而不傲慢。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是舉的例子,一再說,就像用詩表達感情一樣,用歌唱出語言一樣,聲音跟著調子(永應當是調子的意思),音律和著聲音,這樣才能到到和諧的目的。八類樂器一起奏響都能在一個調上,沒有次序的混亂,神和人都會因此而和諧。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4、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譯文】朝夕不勤快,不注重細行,終究會損害大德,就像堆築九仞高的土山一樣,失敗就在於最後那一筐土。

【解析】人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品行,如果一個人不注重自己的品行,就會損害自己的德行。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不是沒有道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倘若不注重自己的自身修養,千里之堤,終究也會毀於小小的蟻穴。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5、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譯文】自滿的人會受到損害,謙虛的人就能收到益處,這是天道的自然規律。

【解析】俗話說,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我們不能一有成績,就像皮球一樣,彈了起來。別人拍不得,輕輕一拍,就跳得老高。越有成績,越要謙虛,成績越大,更要謙虛謹慎。如果有了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那麼,就會嚐到苦果。所以,為人還是謙虛的好。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6、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譯文】事奉先人的時候,要孝順對待;接待臣下,要尊重臣下。觀察遠方要眼明,順從有德要耳聰。

【解析】孝道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待自己的長輩,一定要孝順,對待比自己職位低的下屬,要尊重。能看到遠處,才是視覺銳利;能聽從好話,才是聽覺靈敏。

古人用孝道和恭敬、能看遠才是明察秋毫、善聽好話才是耳朵靈敏作比喻,鼓勵人們注重自身修養,永不懈怠。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7、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

【譯文】學習要心志謙遜,務必時刻努力,所學才能增長。

【解析】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要想獲得知識,就要不斷地學習。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8、靜言庸違,像恭滔天

【譯文】他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謹,而氣焰很高。

【解析】堯帝意欲選拔接班人,讓大臣們推薦人選,當有人舉薦共工時,堯帝發 表瞭如此意見,也說明堯帝審慎地選賢任能,重視德才兼備的 選拔人才態度。

堯帝任人唯賢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們借鑑。靜言庸違,象恭滔天。這句話為後人經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語,面目偽善,缺乏道德修養的人。這裡指的是共工。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9、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譯文】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輕信,沒有徵詢過眾人意見的謀略不輕用。

【解析】常言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實在告誡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能道聽途說,輕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調查,以事實為根據,善於聽取眾人意見,集思廣益,認真分析參考。

只有這樣,才不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能力,不會被不實之言所蠱惑,不會因剛愎自用而決策導致失誤,造成不良後果。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10、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譯文】用公心消滅私慾,人民就會信任歸向執政者。

【解析】這句話號召大小官員認真工作,謹慎發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除去私慾,位尊不當驕傲,祿厚不當奢侈,修養恭敬勤儉美德,不可行使詐偽,此贏得人民的信任。

做到這些,人民才會心悅誠服。勉勵官員兢兢業業,勤勞政事,克己奉公,廉潔自律,清白不汙,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好人。

看完這些,你猜出是哪本書了嗎?沒錯,就是尚書。

這本書是儒家核心經典,書中金句,更是智慧哲學的卓越之作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點擊了下方解更多,更精彩文章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