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回頭望,故鄉情

因為上大學以及畢業之後在外工作的原因,離開家鄉好些年了。曾和友人小聚,席間,友人說:“好多年不回家鄉了,可在外面又怎麼樣呢?”似是被一語驚醒,便悵然若失。每及午夜夢迴,鄉村裊裊炊煙、蔬菜瓜果、東風紙鳶、日出日落的模樣,都讓我深感懷念。那是無憂無慮的兒時,那是鄉村給予我的啟蒙。撲蜻蜓,摘槐花,捉螞蚱,鬥蛐蛐兒,也聽夏日的蛙叫蟬鳴,聽街頭的雞鳴狗吠,聽每日母親早起打掃庭院的聲音。


回頭望,故鄉情


兒時的鄉村,家家戶戶還是用灶臺做飯。每天放學回家,遠遠便看到自家的炊煙從煙囪冒出來,飄向遠方,遠方是傍晚的雲。看到炊煙,便知是在田間勞作的母親回來了,未進家門,就已經聞到香味。那時母親扎著頭巾,拉著風箱,在灶火邊做飯、蒸饅頭、有時也煮玉米或者地瓜。小時候的我常常在放學回來之後,趁著母親做飯的灶火,從家後面拔了青青的麥穗或者嫩嫩的玉米,回來烤熟了吃。那時離土地近,離白雲也近。鄉村的灶臺,承載了太多兒時的回憶,鄉村的炊煙,飄進了多年後身在異鄉的我的心裡。


回頭望,故鄉情


思念故鄉,莫不是因為思念故鄉的母親。母親常年會在房屋後面留出幾畦田地,種些瓜果蔬菜。夏天在田間勞作完,從房屋後面找幾根黃瓜或者幾個西紅柿解暑,是小時候夏天最開心的事。也是在和母親一起種植瓜果蔬菜的過程中受到了人生最初的勞動的啟蒙。需要經過鬆軟土地,播撒種子,澆水施肥,瓜果蔬菜才會長勢良好。母親的勤勞能幹,不止於田間。上小學的時候,冬日裡放學,路上貪玩,到家的時候已是很晚。母親並不嚴厲指責,只是在房間裡用一塊格子布料給我做漂亮的書包,問我喜不喜歡。母親也常在冬日的夜裡伴著微弱的燭光為我做棉鞋,幾次夢中醒來,看到母親都是保持著一個姿勢,穿針引線之間一隻漂亮的棉鞋便成形了。冬日夜晚的窗外安靜的可以聽到雪花飄落的聲音,母親在屋內伴著燭影獨坐,為我縫衣做鞋,這是人生中,最溫暖的時光。

回頭望,故鄉情

胡適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對我來說,大抵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