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陽江中公教育:學會理性消費,大學生活沒有什麼“標配”

【熱點背景】

對於剛走入大學的首批00後大學生而言,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成了人人都有的“老三樣”。而數碼相機、藍牙耳機和智能手錶這“新三樣”,也漸漸變成了“標配”的一部分。“開學季”成了燒錢季,不知不覺之中,似乎已經成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充滿默契的共識。不僅是線下的實體店,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開學促銷活動,讓人眼花繚亂。這樣的景象,稱得上是“開學鐘聲一響,自有黃金萬兩”。

【****】

“開學季”成了燒錢季,不知不覺之中,似乎已經成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充滿默契的共識。不僅是線下的實體店,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開學促銷活動,讓人眼花繚亂。這樣的景象,稱得上是“開學鐘聲一響,自有黃金萬兩”。你怎麼看?

【中公熱點解析】

在過去幾十年裡,大學生“開學標配”經歷了一系列的升級過程,從飯缸、水壺、臉盆到隨身聽、BP機,到手機、電腦、平板……隨著人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來,大學生們的消費清單也越來越豐富,大學生“開學標配”的升級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同時也暴露出年輕人之間的攀比心和虛榮心,以及給同齡人和家庭造成了攀比壓力。

對於學生的消費現狀一方面:1.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促進產業市場繁榮發展。大學生“開學標配”對於手機、電腦、平板、藍牙等產品的需求,拉動了消費,促進了相關市場的經濟繁榮。2.方便學生學習,為現代化教學學習提供設備支撐。隨著“互聯網+”的春風吹到教育領域,慕課、直播課、ppt、計算機考試等各種現代化教育模式和技術要求隨著時代發展開來,同時各種幫助學生學習的網上課程以及學習軟件和平臺也應運而生,電子設備為學生在校學習提供了設備支撐。3.促進產業升級和行業競爭。隨著學生需求的改變,相關服務行業逐漸改善其產品功能,研發新型產品,滿足消費需求,促進產業升級和行業發展。但是另外一方面卻帶來了更多的問題:1.給學生沉迷網絡、沉迷手遊等提供技術設備條件,助長學生不良校園生活習慣,營造墮落的溫床。大學逃課氾濫成災,沉迷網遊、小說、娛樂視頻電視劇、熬夜狂歡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學業成績下降,不能專心致志學習。2.助長年輕人之間的攀比心和虛榮心,在大學校園裡造成了一種同齡人之間的攀比壓力。給一些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許多工薪階層的家長,可能奮鬥了半生,都還沒有給自己買過一款蘋果手機,但是,為了自家孩子不在學校裡“落後於人”,他們卻不得不掏出可能相當於自己數個月到一兩年的收入,為子女置備這些時尚新潮的玩意。3.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傳播不良社會風氣。無處不在的消費推廣信息,更早地影響到了這些尚處在價值觀形成期的年輕人。對一些學生而言,他們也未必清楚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只是覺得“別人有我就得有”,盲目消費而已。

原因在於:1.隨著互聯網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對於學生應掌握的技能和能力也隨時代而發展演變。2.相關商家企業推出各具特色的開學促銷活動,有意誘導年輕人進行消費。所謂的“標配”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其中甚至可能有商家為了促銷而推波助瀾的影子,目的就是為了形成“開學鐘聲一響,自有黃金萬兩”的景象,進行盈利。3.家長和學生沒有樹立理性和正確的消費觀念。消費本身並非壞事,但是沒有正視自身真正需求和自身家庭條件,盲目跟風消費,攀比消費,就走入了消費的歧途。4.學校缺乏對學生消費指向、設備資源的有效引導。5.行業缺乏有效監管,惡意競爭造成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敗壞社會風氣,造成學生消費負擔。

需要多管齊下的解決問題:

1.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理性消費,理智施行消費行為。學生明確自身學習需求,家長理性為孩子配備各項設備,不因“標配”而攀比,不因盲目消費加劇家庭生活壓力。

2.完善市場監管條例,約束商家企業惡性競爭行為,為學生營造安全消費環境。有效遏制惡性營銷手段,保護學生權益不受侵害。

3.學校加強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各項管理,合理共享學校設備資源。把閒置的設備資源共享給急需的學生,創新管理方法打造學習用品共享平臺,形成健康適度使用電子設備氛圍,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校風和學風。

4.明確學生學習任務,增加學生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自強的精神和責任意識,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的不易,做好人生的職業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