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這輩子打算不打算評小學副高了?為什麼?

金水三6319


教師職稱評定是衡量教師工作的重要手段,一個教育工作者從最初入職到評上高級是需要長期積累,不斷努力才能取得的。一般能夠評上職稱的,都是在業務能力和教學管理上有一定實績的,基本反映了教師教學生涯的成長曆程。雖然在職評過程中,目前也出現了許多影響職稱公平公正的因素,但雖有利弊,目前來看還沒有什麼更合理的職評可以取代。只有不斷完善,不斷改進職評的不利的一面,優化職評的流程,補充職評的合理因素,才是正確的方向。

你從事教育工作,如果不打算參評小高職稱,哪肯定會影響工資薪酬,也會使自己缺乏工作的動力,人無論做什麼,應該有目標,有方向。付出一定的汗水,終究會有回報的。而且現在黨和政府也在不斷給基礎教育以政策紅利,重視職稱改革,更公平、更合理地推進職稱制度的發展。許多惠師舉措將不斷出臺,相信教育的春天一定會來,教師的春天也為時不遠。


誤入藝林深處


我晉了副高,但我非常後悔了。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晉副高時我'身體還差不多,近兩年視力下降很嚴重,嚴重的角膜炎讓我無法正常批政作業,再這樣下去,必定要誤人子弟的。②教齡已33,過去幾十年與粉筆灰打交道,留下了嚴重的氣管炎,一旦發作就咳得產重影響了教學。③心有餘而力不足,該退了,不然,害了下一代。④比起年輕人,成了電腦盲,嚴重影響了教學。⑤由於我母親是文盲,我入學時我父親在很遠的縣城工作,母親由於小孩多記不清我的出生年月,曾報小了幾年歲,我爸由於工作忙,一年才回五六天家。所以,已53歲的我,還得熬4年,熬不得了。


開心格格娃娃頭


我不打算評了,因為評副高要準備太多東西,而且名額太少,工作太累了,保重身體要緊,名利都是浮雲。

為了評副高,有的人挖空心思買論文、造課題,這幾天又出來個所謂的美女名師,為了名利一字不變的抄襲;還有的人為了評職稱和同事競爭,多年好友成路人,互相廝殺;有的人為了評職稱不惜一切手段,真是可嘆!還有很多老師,為了評職稱累得身心疲憊!累出病來,老早走了,評職稱有啥意義呢?再看看這次疫情期間,很多人名利地位都有了,一旦生病,卻再也無法親人團聚,陰陽兩隔,再多的錢有啥用?不如多陪陪家人,好好珍惜身體!

如果是個明白人,我們看看職稱,帶來的工資雖然確實高,但人不過一日三餐,要那麼多錢幹嘛?普通的病有醫保,大病有錢也治不好。說是留給兒女,其實兒女自有兒女福,要讓兒女自己掙,留給孩子是害了他們,億萬富翁都把財產捐出去了,何況咱們老師,評上職稱工資也就那樣。

我的理想就是踏踏實實教書,平平淡淡生活,乾點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讀書、旅遊、和孩子玩玩,如果有一天政策惠及我等普通老師,那算我幸運。

因此,我這輩子不打算評副高了。


敏學課堂


做為一名教師在工作崗位上除了很好的完成教學工作外,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職稱。誰都想爭取更高的職稱。小學中評上中級職稱還是較容易的,對於小學副高誰都想參評。但目前實在太難了,除了名額有限,就是近幾年考進來的不少研究生。顯然是爭加了評職的難度和水準。


用戶9098239237626


能評還是要評。第一,評職稱對業務有促進作用。評職稱,特別是小學副高,就是小學裡的天了,你的各方面都是要十分優秀突出的才行。班主任年限要夠 ,學歷要夠,論文要發,單位人際關係要融洽,教育部門要有知名度,因為從學校申報開始,你要過五關斬六將,突破重圍 。學校要推薦你,一個學校按照師生比,你的學校可能有百八十個人和你PK;區縣教育的政工人事部門要審核要件,市裡要有專家委員會要評審,必要的工作還要做。第二,經濟上有提升。小學副高是小學裡的教授,經濟待遇很高,比現在待遇高了一截。沒有必要和錢過不去,一般你評了下來,就評工資收入也能有個不錯的生活。第三,社會地位高。這個系列鳳毛麟角,屈指可數,都是資深專業人士,社會地位崇高,人人尊敬。





北廠厝


能晉級自然好,也不要強求,佛系一點,順其自然吧。

每年晉級的時候,都是吵吵嚷嚷,有人哭,有人笑,更有人鬧,結果氣病了身體,疏遠了感情,何必呢?

看開一點,順其自然,如果天上掉餡餅砸到我們頭上,那就張開嘴,當然這種幾率幾乎為零。別抱怨,養好身體,我們最終是與時間賽跑的。心態好,快快樂樂地活出質量,活出長度,比什麼都強。




一葉落盡秋


評職稱靠買賣。先說一下職稱的評審條件,主要是各種證書。再說說證書的來源,縣級以上教師節模範或優秀班主任,你要不拉關係去要,只在教室裡認真上課、改作業、輔導學生,估計沒戲;師德標兵也然;再說課題,你得離開課堂去拉上幾個人,然後費點時間去剪緝拼湊一些所謂的教改、教法,把這些按一定的要求組合,再託人通過,取得課題證書;然後是社團證書,怎麼弄到?和課題證大同小異;和教學有點關係算縣級以上優質課了,是不是有了優質課證就意味著是好教師呢?如果你要這樣想,估計太幼稚了。很多平時上課顛三倒四,教學成績倒數,甚至幾乎沒有上過課的都取得了優質課證,哈哈,你去想吧。綜上所述,職稱就是坑了那些堅守課堂,認真教學而不會拉關係跑證書的教師啊!那些辛勤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實教師到退休都沒有取得高級職稱,可憐啊!蒼天何在!


今天空氣流通暢


個人認為教師個人的努力還是有很大關係的,目前太多老師打算取消職稱制度,我個人認為職稱制度需要保留,這是一種對工作態度的肯定,根據教師的業務能力等多方面來打分進行評定,如果一個教師一心一意搞教育,不斷提升自己業務能力,評個職稱機會還是挺多的,有的老師幾十年也評不了,為啥不先從自身業務能力想想,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反而是為不公平的評職制度抱怨,各位年輕老師們,認真工作,職稱評定那就是時間的事了。一句話,付出終會有回報,反對吃大鍋飯時代,到年限就評這種不利於教師專業業務成長規劃的激勵機制。



培中龍


誰都想評上,人往高處走,好事誰都想有,順其自然,硬攀也攀不上功到自然成。關鍵是評上了工資也不即時兌現很著急。


釣魚島11949


有好多人都認為現在985,211出來的好搶手,但你們殊不知這種情況都是公司,社會造成的,形成思維定式,以前看出身,現在看學校,難道真的只有985,211出來的人是人才其他的學校出來的不是嗎,難道只有985,211出來的能給你們帶來效益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例:一個公司老總聘用普通大學的人才,需要的錢又少,這個普通大學出來的人才,因為有人賞識,感恩而拼命為公司產生效益,就不算感恩,為了工資普通大學的人才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效益;反觀名校出來的,你拿聘用普通大學的工資,人家都不願意來,就算來了,也得把他們當“爺”一樣的供起來,請問那個公司老總願意請個“爺”。其實這些老總找名牌大學的人,根本不是看重他們是人才,專業學的厲害而是品牌效應,他們的品牌就是“985,211”,這跟買東西認名牌一個道理。公司花了品牌的錢,請的這些人,沒給公司帶來等量的收益,最後裁員的都是這類“985,211”這些所謂的品牌出來的,被外界看到,都是這麼傻眼的“985,211”出來的,然後被外界瘋傳連“985,211”都沒工作,好好學習,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學校好壞沒關。先別急著反駁我,仔細想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