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把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有感而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廣泛宣傳一線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公安幹警、基層幹部、志願者等的感人事蹟,在全社會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應對這次重大風險和挑戰中,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履職盡責,廣大醫務人員衝鋒在前、無私奉獻,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團結奮戰。不計其數的幹部群眾全身心投入戰鬥,充分展示了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良好形象,匯聚起打贏這場全民戰“疫”的偉大力量。

明大德:愛國奉獻,無私無畏。“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一直在人類規範自身行為、調節各種關係等方面發揮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中華傳統道德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始終強調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性,孕育出“愛國奉獻”“無私無畏”等珍貴品德,對個人的道德素質養成與社會發展進步均產生著持續的積極影響。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行各業從業者都在用實際行動展現顧全大局、甘於奉獻、無私無畏的品德:因疫情來襲選擇推遲婚期,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卻不幸感染、英勇獻身的年僅29歲的彭銀華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曾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超負荷工作,最終被病魔奪去寶貴生命的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昌明……在基層戰“疫”的普通人當中,也有許多無私無畏“明大德”的典型代表。譬如武漢城裡勇往直前的快遞小哥,風雨無阻,日夜穿行在大街小巷,為居家隔離的群眾運送基本生活用品,為醫護人員送去急需的醫療物資。許多公交司機克服各種困難,組建臨時戰“疫”車隊,專門接送醫護人員和超市員工上下班。還有加班加點生產和運輸抗疫急需品的企業員工,自費捐贈物資到疫區的普通農民……他們的無私無畏與愛國熱忱,為武漢等地的病患及其家屬雪中送炭,阻擋住病毒肆虐的態勢,也讓遠離一線、時刻擔憂疫情蔓延和同胞命運的廣大群眾看到了溫暖與希望。這不僅反映了千千萬萬中國人心中於國於民的大愛,也映射著延續5000多年蘊含於中華兒女基因裡的中華傳統美德和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戰勝疫情、克服一切風險挑戰的強大精神動力。

守公德:文明守紀,服務社會。社會公德即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是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道德要求,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在當今中國,“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業已深入人心;在公共生活領域,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社會公德正在被人們廣泛踐行。

面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那些早已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被認可的社會公德自覺發揮了作用:武漢“封城”後,留守的市民積極配合,相互鼓勵;在湖北黃岡某臨時醫療點,來自山東的一位醫生設法聯繫一位重症患者的女兒,讓她錄製“媽媽加油”的音頻,並將其拿到隔離病房為患者加油鼓勁——這些愛心舉動不僅溫暖了一個病人、一個家庭,也治癒了很多人的內心……這些自覺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大多數普通人,不僅讓更多真實、積極、有建設性的信息成了抗“疫”輿論場的主力軍,更增強了全體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力量與信心。

與此同時,這次疫情中出現的一些現象或問題也在提醒我們,隨著社會進步日益加快,公共領域越來越廣泛,人們之間交往越來越多,公德規範要求也越來越多,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加強社會公德教育。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要在疫情面前增強社會責任感,深刻體會“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社會成員在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重大事件應對中,學會深入思考個人與社會、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為不斷提升我國社會公德水平貢獻力量。

嚴私德: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社會公德建設,一般都要基於個人品德的養成。與公德相區別,私德是指人們在婚姻家庭生活等私人領域所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因為現代家庭的功能正在日益社會化,人們的某些私德行為又可能具有公德的性質。不可否認,某些幹部在疫情大考面前因過多考慮個人或家庭私利,而在緊要關頭不能挺身而出。他們沒有做到嚴以修身,正心明道,知行合一,因而在工作崗位上也就缺乏責任與擔當意識,不能做到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就此而言,提倡嚴私德始終要和明大德、守公德聯繫在一起。在當前全國人民共同抗“疫”的關鍵時刻更是如此。作為一個向上向善的社會個體,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奔赴戰“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然而這並不代表社會個體不能為整個國家的抗“疫”大局作出自己的貢獻。譬如,在新冠肺炎患者檢測和篩查過程中,每個社會個體能否做到誠實守信——如實告知社區志願者近期內曾有武漢或湖北疫區旅行史;從外地返程後,又能否按照防控要求恪守承諾做到居家自主隔離,主動學習科學防護知識為服務社會積極準備……這些都反映出在疫情面前每個社會個體自身的道德素質和私德水平。

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回應時代訴求、社會呼聲和群眾期盼,審時度勢出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20年初這場突如其來的全民戰“疫”,不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一次重大考驗。我們堅信,對於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定會早日戰勝疫情。而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公民,也會通過這場考驗進一步反思,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特別是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公共秩序等領域還存在哪些問題,應該開展哪些工作,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

(作者:謝璐妍,系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