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學雷鋒日特刊:家園的守望者

——記玉湖林灣的志願者

推開那扇窗,我看見了陽光。過去二十天,一個叫“玉湖林灣”的地方,被牽掛了千百遍,疫情面前,雄關難渡,是你們這群有“志”者主動請纓與婦聯、街道扛起了守護小區的重任,逾越過寒風凜冽的冬天。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愛從來不是單箭頭

生於斯,長於斯,你是土生土長的靈武人,也是喬遷新居的玉湖林灣人,一方熱土養育一方人,愛從來不是單箭頭。還記得那一天救護車的響徹聲,他們從不同棟的樓裡面奔走出來,簡單瞭解原委後,紛紛穿上了“巾幗志願”的紅馬甲,從被守護者變成守護者,一瞬間挺身而出,一眨眼風雨同舟,識世故人情而不世俗,“鄰居”變“戰友”,迸發出平凡人的“燃”,維護著小區秩序,闢謠著紛亂的謠言,勸返著慌張的人群,為車輛轉移暢通了渠道。他們中有農民,有務工者,有退役軍人,也有小企業家,有60後、70後、80後、90後,講話聲如洪鐘,心底一片赤城,若婦聯是“孃家人”,他們就是“婆家人”,穿針引線,他們手裡遞過去、送上門的瓜果蔬菜、學生課本、奶粉尿不溼、快遞外賣等數不勝數。心靈嘴巧,不斷修煉“哲學終極三問”基本功,伸出去的測溫槍穩又準,閒暇之餘他們還會向婦聯的幹部學習“三圖三表一卡”“三查三問一識別”“四包一”等防疫名詞,善學善用,在崗的一天就要把堅守工作做紮實。在小區整體工作中他們是婦聯戰友的補位,也扮演了婦聯女幹部的“老大哥”,得知婦聯人手少,他們用莊稼人的憨厚拍著胸脯說“婦聯不撤,我們不撤”,用不夠豐沛的語言安慰著被氣哭的曉露,用火熱的心為這個小區操持著穩穩地安寧。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他們是:玉湖林灣小區住戶自發志願者,金帥、馬自軍、張銀學、蘇林、馬保軍、李廣林、馬克東、馬彥軍、……等等。還有退役不褪色的退役軍人王安、王源、楊海龍等。

為人父母,則為子女計深遠,身為靈州兒女,危難關頭保護一域,成為小區聯防聯控的重要一環,愛從來不是單箭頭。

黑色,尚好的顏色

二十多天的堅守日子裡,他們黑了,確切地說他們臉黑了,成了時下“大有來頭”的“口罩臉”,卡點風大樹少,儘管有防疫帳篷,但志願者們更願意站在露天的戶外,這才是工作的“一線”,陽光偏偏喜歡善良的人,催生了一張張黑色的面龐,在嘴邊畫出了輪廓相似的虛擬口罩,人民日報的一個版面兩行文字刻畫了這種現象“你摘下口罩的印記,蘊含著戰“疫”勝利的密碼”與醫護、交警的辛苦和“口罩臉”深淺相比,玉湖林灣的志願者做的工作更多的是鄰里般的守望相助,從他們軌跡中很難尋找出感天動地澎湃心間的故事,但他們在的每一秒都像鄉間的田野,看見便心底踏實,那些瑣碎的不為人知的點點滴滴,伴著一捆捆韭菜、一板板雞蛋、一次次“多點”走進了300多戶人家,用暖心的行動告知鄰里疫情沒有那麼可怕,你們身邊還有“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婦聯、街道、社區幹部及志願者,隔離的是病毒,不是人間的關心,生活會回到正軌的。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負責,才有煩心事

與黑色的臉龐相比,他們還有一顆焦灼的心,一天值守工作下來,怕耽誤卡口工作不敢多喝水,當口苦婆心的勸導遭到了冷遇,甚至遭到了誤解,志願者中金帥著急地沙啞了喉嚨,內心也產生過“波瀾”,但這些普通人的光芒“為國安危者,必有忠誠之德”特別耀眼,真正的勇士不是沒有眼淚的,是含著眼淚繼續往前走。當把守護當做一種責任的時候,肩上的擔子愈加繁重,問“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不是機械性語言詞彙的堆砌,無意別人隱私,無意管控別人,僅僅是排除一切病毒侵入小區的可能性,每核准一個人,需要測體溫、問行程、查驗車輛、分類別,面對重複性的工作,熱心又耐心,耐心又細心,當成自家事。近期他們中也有復工復產的,但一有閒暇時間,無論是下班後還是深夜,帳篷外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在這場戰“疫”大考中,他們與不同地域的人們組成了風雨同舟、無悔逆行,眾志成城、大道不孤的縮影,是守望也是希望。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春林初盛、春風十里,風雨無阻、高歌行進,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有“志”者事竟成。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