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

“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華民族建築文化,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項目,文物修繕設計,寺廟規劃設計,仿古街改造項目,祠堂項目等仿古建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請認準古建築設計師,專項古建築設計二十年!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中國古代建築大都是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形式,樑架結構的構架形式最常見的是抬梁式,穿鬥式,抬梁穿鬥結合式。除了抬梁式、穿鬥式和抬梁穿鬥結合式的木構架外,還有兩種木構架形式就是幹欄式和井榦式。建築的規模大小,平面組合、外觀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結構類型與材料特性的制約,一般來說,採用抬梁與穿鬥式結構的民居,在建築規模與平面變化上,比干欄式和井榦式為優。各種木構架中的構件都非常多,名稱也依據位置和作用各有不同,主要有梁,枋,檁,椽等。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抱頭梁:

在小式大木作建築構架中,處在簷柱和金柱間的短梁叫做“抱頭梁”。它一頭在簷柱之上,一頭插入金柱之中。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抱頭梁

挑尖梁:

在大式帶簷廊的建築物中,主要的梁多由前後金柱承託,除了這些金柱承託的主要的梁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梁,如,連接金柱和簷柱的梁,它的形體較為短小,但榮頭通常都做成較為複雜的形式,這種短梁叫做“挑尖梁”。挑尖梁並不起承重作用,而主要起著連接作用,就相當於是小式大木作中的“抱頭梁"。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挑尖梁

太平梁:

太平梁一般用在廡殿頂建築中.當廡殿頂建築採用推山做法時,由於兩山向外推出,脊檁要隨之加長,那麼其兩端便懸空於樑架之外了。但是這段懸空的脊槔上面負有正吻,瓦等構件,無疑增加了脊檁的荷載。那麼為了安全與牢固起見,必須要在脊檁下面加一些承重件,這裡的承重件一般就是一梁一柱,這裡的柱稱為“雷公柱”,而梁就是“太平梁"。除了廡殿推山建築外,在某些較大的攢尖頂建築中,其雷公柱下也要增設一根短梁作為承重件,這根短梁也叫做“太平梁”。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太平梁

元寶梁

元寶梁是徽州地區古民居中的特有裝飾.它主要應用在當地民居天井後側的堂屋中,在堂屋的中央開間多設有太師壁作為前後隔斷,在太師壁左右有一道窄窄的空間可以通行,在通道的上方,就裝飾有元寶梁。因為這種梁的形狀略似元寶,所以得名“元寶梁”。元寶梁主要起裝飾美化作用而沒有什麼承重作用。元寶梁的中心是圖案最為集中之處,圖案大多以一個元寶為構圖重點,或者是類似小孩所帶的鎖片形,或者是如意形。總而言之,要表現如意、吉祥或是富貴。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元寶梁

角梁:

在建築屋頂上的垂脊處,也就是屋頂的正面和側面相接處,最下面一架斜置並伸出柱子之外的梁,叫做“角梁”。角梁一般有上下兩層,其中的下層梁在宋式建築中稱為“大角梁”,在清式建築中稱為“老角梁”。老角樑上面,即角梁的上層梁為“仔角梁",也稱“子角梁"。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角梁

步架:

清式建築的木構架中,相鄰兩條桁(檁)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據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廊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捲棚建築,則最上面居中的一步架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築中,只有廊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會有所變化,而其餘各步架的尺寸基本相同。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步架

單步梁:

單步梁是架在雙步梁之上的短梁,並且是放置在雙步樑上的瓜柱上的短梁,因為長度只有一步架,所

以叫做“單步梁”。

雙步梁:

在建築物的構架中,連接金柱和簷柱的挑尖梁,一般是不起承重作用的。但是,當簷柱與金柱之間的距離過大時,在挑尖梁的正中還可以加立一根瓜柱,上架一條梁和一根桁,此時的挑尖梁便具有了承重作用,同時梁的名稱也改為“雙步梁”,宋代稱為“乳袱”。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單、雙步梁

三架樑:

清式建築物中,上面承託三條桁(檁)的梁,叫做“三架樑”,宋代稱為“平梁”。以此類推,上面承託五條桁的梁,就叫做“五架樑”,相當於宋代的“四椽狀”。而上面承託七條桁的梁,就叫做“七架樑”,相當於宋代的“六椽袱”.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三架樑

月梁:

“月梁”這一名稱指的是兩個概念。一是指清式捲棚頂建築樑架的最上一層梁,叫“月梁”,也叫“頂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其梁的兩端(肩)呈弧形,而梁的中段微微上拱,整體形象彎曲得近似新月,所以稱為“月梁”。漢代稱這種月梁為“虹梁”,也是非常形象的稱呼。月梁的側面常常施以雕刻,紋樣極為精美,加上樑本身柔曲的外形,真是非常的美觀而精巧。宋代以前大型建築中露明的梁多采用“月梁”做法,到了明清時期,官式建築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江南民間建築中卻仍較為常見。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月梁


順梁:

順梁的形態,作用和一般的梁相同,只是其安放的方向與一般的梁相反,或者說與一般的梁垂直。也就是說,順梁與建築面寬是平行的,而不是垂直的,所以稱為“順梁”.在廡殿頂和歇山頂建築中,常設置有順梁,它的位置在下金枋的下面。

扒梁:

扒梁也稱“趴梁”.扒梁和順梁的方向一致,但是扒梁的兩端不是直接架在下面的柱頭上,而是扣在檁上或是一般的梁的上面。扒梁既是梁,同時也起著枋的作用,或者說它同時也是一根枋。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順扒梁:

順扒梁也是我國傳統木構架中的構件之一,多用於廡殿頂或歇山頂建築的山面。其做法一般是外一端扣在山面簷檁或正心桁上:內一端可直接搭在梁身上,也可做榫交於正身樑架的柁墩或瓜柱上。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順扒梁

袱:

梁在宋代時又被稱為“袱。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柁:

有些地方將梁或棖稱為“柁",並且根據梁在不同的高低層次上而分為“大柁”,“二柁”,“三柁”等,其中處在最下層,最長的梁叫“大柁”,第二層稍短的梁叫“二柁”,最上層最短的梁叫“三柁"。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平板枋:

“平板枋”是清式建築名稱,在宋式建築中稱為“普拍枋”。宋代以後,隨著闌額的加厚,普拍枋也逐漸加厚、改窄,至明代時幾乎與闌額同寬。到了清代則窄於大額枋或額枋了,同時名稱也改為“平板枋"。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平板枋

枋:

枋與梁一樣是置於柱間或柱頂的橫木,和梁所處的高度相差不多。不過,其走向上差別較大:梁是置於前後金柱或是置於金柱與簷柱之間的橫木,而枋則是置於簷柱與簷柱,或是金柱與金柱,或是脊柱與脊柱之間的橫木。簡單地說,大多數的梁是與建築的橫斷面方向一致的,而枋則主要與建築的正立面方向一致。枋因位置的不同,主要分為額枋,金枋,脊枋等。

額枋:

“額枋”,也叫“簷坊”,宋代之前稱為“闌額”。它是置於簷柱與簷柱之間起聯繫作用的矩形橫木。南北朝以前,這一構件多放置在柱頂,隋唐以後漸移至柱間。唐代時其斷面的高寬比大約為2:1,其側面略呈曲線形,稱為“琴面”,轉角處不出頭。宋代時其斷面的高寬比大約為3:2,轉角處有出頭,出頭有一般的出鋒或是做成近似後代的霸王拳式樣。明清時期,其斷面已近於方形,出頭部分大多作霸王拳形式。“霸王拳”就是其中間有三個凸半圓線,兩端有兩個凹半圓線,它們連續組成的花狀頭式梁枋枋頭裝飾。

金枋:

“金枋”是清式建築構架名稱之一,也是枋的一種。枋是搭在梁頭與梁頭之下,柱頭與柱頭之間的橫木,走向與梁垂直,與建築的正立面平行。額枋是位於簷柱與簷柱之間的枋,而金枋則是位於金柱與金柱之間的枋。金枋有上、中,下之別,即上金枋,中金枋,下金枋。

脊枋:

“脊枋”也是清式建築構架名稱之一,也是枋的一種。枋是搭在梁頭與梁頭之下,柱頭與柱頭之間的橫木,走向與梁垂直,與建築的正立面平行.簡單地說,脊枋就是脊柱與脊柱之間的枋,但有些建築構架中並沒有脊柱,所以脊枋也可以說成是脊瓜柱與脊瓜柱之間的枋。其實,通俗地說,脊枋也就是枋中位置最高的枋,處在建築物的屋脊位置,與脊檁構成建築的屋脊骨架。

大額枋:

清式建築構架中的枋名。在較大的建築物中,往往有上下兩層額枋,其中處在上面的較大的額枋,就叫做“大額枋”。大額枋在宋式建築中稱為“闌額”.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大、小額枋

小額枋:

“小額枋”也是清式建築構架中的枋名,在有上下兩層額枋的較大的建築物中,處在大額枋下面的較小的額枋,就叫做“小額枋”。小額枋在宋式建築中稱為“由額”。

普拍枋:

“普拍枋”是宋式建築構架中的枋名,相當於清式建築中的平板枋,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承託斗拱。普拍枋的位置在闌額和柱頭上,而柱頭斗拱則置於普拍枋之上,這樣一來自然加固了柱子與闌額的連接。斗拱在不斷的發展中,在建築中的運用逐漸增多,特別是補間鋪作的增加,讓闌額的負荷增大,因為補間鋪作不用蜀柱,人字拱之類,而用大斗,相對較窄而薄的闌額不宜承坐大斗,所以便產生了“普拍枋”這一構件。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普拍枋

桁:

“桁”也稱為“檁”,檁也就是小式大木建築中的桁。桁放置在枋的上面。確切地說,桁就是架於梁頭與梁頭之間,或是柱頭斗拱與柱頭斗拱之間的橫木。桁的斷面多是圓形,這也是它與枋的不同之處之一。桁根據具體位置的不同,分為簷桁、金桁、脊桁,也就是簷檁,金檁,脊檁。在中國的南方,一般稱桁,檁為桁條和檁條。“桁”在宋式建築中叫做“槫”。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正心桁:

在帶有斗拱的建築構架中,處於正心枋上的桁,叫做正心桁。所謂“正心”,也就是指在斗拱左右中線的位置。在小式大木建築中,正心桁也就是“簷檁”。

金桁

在正心桁和脊桁之間的桁都叫“金桁”,金桁按上下位置的不同又有“上金桁”,“中金桁”,“下金桁”等之別。上金桁就是距離脊桁最近的金桁,下金桁就是距離正心桁或簷桁最近的金桁,中金桁就是處於上金桁和下金桁之間的金桁。同樣,在小式大木中,金桁也就是“金檁”,根據上下位置的不同分為“上金檁"“中金檁",“下金檁"。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金桁

脊桁:

"脊桁”就是放置在脊瓜柱上的桁,緊搭在脊枋之上,它是屋脊骨架最上部的一個“桁”類構件.脊桁在小式大木中就叫做“脊檁”.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脊桁

椽:

"椽”俗稱“椽子”。椽是密集排列於桁上,並與桁成正交的木條,也就是說,椽子的走向是與大多數的梁的走向一致的,而與枋、桁交錯。但是梁的放置基本是水平的,即梁與地面平行,而椽子則是沿著建築屋頂的坡面鋪設,與地面是不平行的。椽的大小,長短與枋、桁一樣,都要依據建築體量的需要而定。不過,在一幢建築物中,椽子在粗細程度上一般都比枋、桁要細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椽子的位置在枋、桁之上,排列的又比較密集,如果個體體量過大,則會增加下面構架的負荷,不利於建築整體的穩固性.梁,枋、桁幾種構件,根據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稱,每種帶有具體名稱的構件之間區分比較清楚,尤其是枋、檁之間的距離較大,比如說,額枋、金枋,脊枋,它們之間的距離可以很明顯地讓人區分出它們的名稱。正心桁、金桁、脊桁等也是如此。而毎一根椽子是由上至下,即從屋脊至屋簷連成一體的,看起來就像是一根木料,其實每一根椽子也因上下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有:腦椽,花架椽,簷椽,椽頭,飛椽等。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花架椽:

“花架椽”又叫“平椽”,也是清式建築中椽子的名稱之一。花架椽就是處在各個金桁上的椽子,也可以說只要是在腦椽和簷椽之間的椽子部分,都叫“花架椽”。花架椽就像金枋、金桁等構件一樣,依據建築物的進深大小,步架多少,在名稱上區分出“上花架椽",“下花架椽”等。

腦椽:

“腦椽”是清式建築中椽子的名稱之一,它是椽子的最上一段,即由脊桁到上金桁之間的這段椽子。腦椽的上端插入扶脊木中,下端釘在金桁上或是搭在金桁上的椽腕上。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花架椽、腦椽

簷椽:

從下金桁到正心桁(簷檁)之間的一段椽子,叫做“簷椽”。簷椽的盡端就叫做“簷頭”。

飛椽:

在大式建築中,為了增加屋簷挑出的深度,在原有圓形斷面的簷椽的外端,還要加釘一截方形斷面的椽子,這段方形斷面的椽子就叫做“飛椽”,也叫“飛簷椽”,宋代時稱“飛椽”為“飛子”。飛椽的長短自然是隨著出簷深度的需要而定。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飛椽、簷椽

扶脊木:

在建築物的脊桁之上有一條和脊桁長度相仿的橫木,緊貼在脊桁上方,斷面一般為六角形,在其前、後朝下的斜面上,各做出一排小洞,用以承託腦椽的上端,這段橫木就叫做“扶脊木"。扶脊木也是清式建築構件名稱。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扶脊木

椽椀:

“椽椀”是置於桁上以承託椽子的木頭,緊貼著桁並與桁平行,其長度也與桁相仿。椽椀上按照上面要鋪設的椽子的密度做出一排小洞,椽子就從洞中穿過,這樣可以使椽子固定而不移位。一般來說,椽惋主要是指除了扶脊木之外的桁上的帶洞的橫木,扶脊木的作用和椽腕是一樣的,只不過位置不同罷了.在有一些建築物中,也可以不使用椽腕,而只有脊桁上的一根扶脊木,搭在其他桁上的椽子可以靠釘子固定,即直接將椽子釘在桁上。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椽椀


叉手:

叉手是宋式建築構件名稱。在抬梁式構架中,從最上一層短梁到脊“槫”(即脊檁)之間斜置的木件,叫做“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槫”。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構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時則將叉手與蜀柱並用,而明清時則不再用叉手。

託腳:

託腳也是宋式建築構件名稱,並且是宋式大木構件.託腳和叉手的作用相類,只是位置略有區別。叉手是置於最上層短梁至脊“傳”間的斜置木件,而託腳則是置於除最上層梁之外的梁至其上面的“槫”之間的斜置木件。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叉手、託腳

由戧:

由戧是清式建築構件名稱。它是廡殿頂建築正面與側面屋頂相交處的骨幹構架,也就是四條垂脊的骨幹,處於兩山各檁和前後各檁的相交處。此外,在攢尖頂建築中,用來支撐雷公柱的若干根斜置的短木,也叫做“由戧”。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由戧

推山:

推山是廡殿頂建築的一種屋面處理方法。推山就是將廡殿頂建築的兩山屋面向外推出,這種做法會使建築的正脊加長,兩山的屋面變陡。因此,推山以後,建築的屋面相交形成的垂脊不再是一條直線,而變成了一條略向外彎折的曲線。推山的做法會使建築屋頂的線條更富於曲線美。


古建築木構架知識掃盲:何謂桁、檁、枋、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