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企業走向衰亡有哪些徵兆?

黃少剛


徵兆一、沒有人關心公司戰略

一個公司的戰略,不需要人人都關心。但是,反過來就不行了,也就是:沒有人關心公司戰略,是致命的。

沒有人關心公司戰略,最後的結局是出現兩種可能性:

第一、只有老闆一個人制定戰略,

第二、員工只是把這家公司當作路過的站點,人在曹營心在漢。

這兩種可能性,哪個都是夠危險的。

第一種現象是屬於“個體智商=組織智商”,一個人的想法決定一家公司死活,要是這個人有了三長兩短,這家公司還活不活了?

新飛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其董事長去世後,這家公司就沒有起來過,越走越糟糕,導致今天的衰落。

第二種現象更糟糕,說明這家公司的文化出了問題,企業員工只是一幫烏合之眾,根本談不上“團隊”的質量,走向衰敗是必然的。

我對很多外企在中國的公司不是太看好。主要原因就在這裡,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做得好的原因大多都歸功於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和科學的商業模式,但在外企工作的中國人,有幾個關心這家公司的死活?多數人都是奔著鍍金去的,再好的外企也只是他們路過的站點。

因此,企業家們要時刻觀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如果沒有人關心公司死活,沒有人關心公司未來,那就要小心了。

徵兆二、內部溝通比外部溝通還難

在小企業工作,內部溝通非常順暢,大家都是互相支持的、幫助的。然而,企業一旦做大了,就變味了,內部溝通比上天還難,到處都山頭林立,幫派猖獗,所有的人都高舉“規章制度”的旗號來保護自己,沒有人關心公司的效率。

一家公司要是出現這種“內耗”,也是一種衰敗的徵兆。

現在很多公司都施行“績效管理”、“KPI考核”之類的管理工具。這是一家公司成長的象徵,也是一家公司“內訌”的開始,是把雙刃劍。這把劍用好了,改善業績,提高效率;要是用不好,就是適得其反。

在中國,很多公司是“生於營銷,死於管理”,都是被“管”死的。所謂的規章制度就是罪魁禍首。

從理論上講,一個公司在其成長環節,需要流程和制度的支撐,而且規模越大越依靠這些。

但是,流程和制度存在一個“科學”和“不科學”的問題,一套科學的流程和制度是方便溝通、提高效率的,而不是增加“內耗”的。

歷史上,秦國是怎麼死的?就是被過於嚴苛的制度“管”死的。制度不是越嚴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

所以,企業家要加強“管理”的時候,要甄別“真管理”和“偽管理”的界限,發現“偽管理”的徵兆開始出現的時候,趕緊剎車,重新思考。

徵兆三、員工爭前恐後地下班

按時上下班,是再正常不過的職場規則,按理說無可厚非。但是,我們需要關心一個細節,即:員工上班時蝸行牛步,卻下班時爭前恐後。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是什麼好兆頭。

一個真正有希望的公司,多數員工應該把上下班時間置之度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以“日事日畢”為下班標準,而非以“下班時間”為下班標準。

員工爭前恐後地下班,說白了就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是員工沒有把你的公司當家的表現。哪天,你公司要是發生一些危機事件,這些員工就像下班一樣爭前恐後地離開你公司。

歷史上,沒有聽說過哪家公司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健康發展。所以,企業家要是發現這種現象的時候,就要小心了,就該反思自己的企業文化了。

徵兆四、領導層管理混亂

1、管理混亂就是朝令夕改,決策不統一,今天是這個制度,明天是那個安排,這樣容易讓下屬無所適從。

2、領導的用人不當,會導致所有人都怨聲載道,同床異夢,離心離德。

3、獎罰無序,獎罰不分明,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容易讓有功之人心裡受到冷落。

4、阿諛諂媚之人身居高位,一般這種領導都沒有特長,只是拍馬屁功夫了得,這樣的公司能不亂嗎?

徵兆五、中層執行力差

曾經有企業家說過,一流的創意加上二流的執行,遠遠沒有二流的創意加上一流的執行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大。執行力可以說是企業的生命力的表現。執行力的缺失才讓《給加西亞的信》這個簡單的故事在培訓界風靡,才能讓《沒有任何藉口》走向大眾的口頭禪。好的領導需要締造一個鐵的隊伍。鐵的隊伍就是一流的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再好的管理業只能限於文件。

徵兆六、銷售隊伍業績差

銷售是一個企業的血液,沒有銷售就沒有回款,沒有回款也就沒有一切。行銷隊伍應該是一個企業待遇最高的隊伍,獎罰分明,高額回報等等。銷售能力差,對業績要求低,逐步的企業就會走向萎縮。一個萎縮的的企業,趨勢就是走向死亡。

徵兆七、產品質量低下

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虛假承諾,誇大宣傳,儘管一點時間內這些產品能夠銷售出去,但是產品跟不上宣傳的描述。那麼客戶的購買就會失望。客戶的失望的口碑積累逐步的會形成雪崩。這樣的企業猶如做到了火山口,崩盤只是早晚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預兆的,是事前可以預知的。小到一個人的健康,大到一個國家的興亡,公司發展不會例外。

因此,我想呼籲我們的企業家,在日常管理中,多抬頭看路少低頭拉車,多觀察徵兆少坐等彙報,多研究文化少依賴制度。

我相信,一個企業走向衰敗的徵兆不止這幾項,可能還會有很多。

因為,一個公司的“詩和遠方”始終在於企業家的洞察力和創造力!


呼倫貝爾大碴子


企業走向衰亡徵兆:資金由好轉壞的過程中力量會不斷增強,猶如向下的螺旋,即使優秀的管理人員也無能為力,只能看著企業走向衰亡。這個螺旋運動有五個步驟。 一旦一家企業墜入這個運動軌跡,它就幾乎無法阻止後續步伐的到來。

第一步:企業成功

一家年輕的企業運用應急型策略流程找到一個成功的方案後,就開始推出第一個產品,以幫助客戶比其競爭對手更好地完成一項重要工作。隨著制勝策略浮出水面,管理團隊將應急型流程從策略制定流程當中剔除出去,審慎地將所有投資重點集中在這一個機遇上。任何可能將資源轉移出不斷成長的核心業務的行為,都會被堅決制止。這種專注力是此階段成功的基本要求。然而,這意味著,當核心業務仍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時,新成長業務就沒有啟動的可能。

如果這樣抓重點,就會使得企業在延續性發展的軌道上領先於那些不夠激進又缺乏重點的競爭對手。由於在高端市場的利潤極具吸引力,當企業開始失去低端市場中那些因價格受限而被貨品化的業務時,它幾乎覺察不到。退出最低利潤產品市場,而進入延續性發展軌道上的較高端產品市場,一般來說感覺不錯,因為企業整體的毛利率得到了提高。

第二步:企業面臨著成長缺口

儘管企業獲得了成功,高管層很快意識到,他們正面臨著一個成長缺口。這是由於華爾街的投資者有種傾向,即將預期的增長納入股票現值,通過預期增長達到市場平均水平的股價漲幅。要想使其企業股價漲幅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管理者只有使企業的成長率超過投資者建立在當前價格水平上的期望值。因此,致力於創造股東價值的管理者始終面臨著成長缺口,即預計成長速度與為實現高於市場平均回報率所需的成長速度之間的差距……

第三步:好的投資急不可待想獲得增長

當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成長缺口時,它的價值觀,也就是在資源分配流程中批准項目的準則,將會發生改變。凡是不能保證填補缺口,並迅速做大的項目,都無法在戰略流程中通過資源分配這一關。創造新成長業務的流程就在這裡被淘汰掉。當企業的投資資本急於追求成長,好錢就會變成壞錢,因為這會引起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錯誤決定。

創新者為破壞性創新尋求資金,希望能為企業成長提供燃料,並帶來高額利潤,這時卻發現,由於發展得不夠快、不夠大,他們放出去探路的氣球都被打爆了……

第四步:高管暫時性地忍受虧損

一切開始變得清晰,在一個大型的、明顯的消費市場中展開競爭,是一項昂貴的挑戰,因為如果要顧客購買某件產品,那麼這件產品必須比客戶正在使用的產品性能更好。整個團隊提醒高管,要想獲得第一桶金,就必須首先承受巨大損失。高管們決心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因此他們接受了企業業務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將承受巨大損失的現實,於是他們沒有後路可退。高管們說服自己,為成長注入資金,最終會帶來成長,就好像兩者之間有著線性關係,就好像你越積極地投資建立新的業務,新業務就會更快地啟動。

為了配合好預算時間表,按時推出產品並試行大量投產,在獲得收入之前,管理者就規劃好成本結構,而由於他們必須儘快獲得高收入,那麼成本也將是巨大的。但是投入過多將會危害到一個新業務的健康發展,因為沉重的開支水平反過來也決定了客戶類型,以及市場能否帶來足夠的收入以支付這些費用。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麼新興市場的零消費客戶會偏向於簡單產品。簡言之,破壞性投資的理想客戶,必然對企業來說失去吸引力。而理想的渠道,也就是需要資金來推動自身在市場的破壞性增長,以打擊競爭者,也變得沒有吸引力了。似乎只有達到人口最多的市場的最大渠道,才能夠快速帶來足夠的收入。

第五步:不斷攀升的損失引發經費縮減

當項目經理試圖通過在常規消費市場競爭來獲得成功時,他們發現,客戶願意繼續從他們一直信任的廠商處購買他們一直使用的產品,這背後原因頗多。基本上可歸結為我們在第五章中討論過的交互關係。突破性的延續性創新很少打入現有市場中。通常情況下,要想讓客戶受益於新產品就需要做出很多意料之外的改變。儘管收入不見起色,但預算中的費用不見降低。損失增加,股票價格再遭重創,這時投資者重新認識到,他們對成長的期望已成鏡花水月。

新的管理團隊馬上到位,來挽救遭受重創的股票價格。為了止住資金流失,新團隊停止了除維持核心業務活力的花費以外的所有支出。重新立足於核心業務是個好消息,這是促進業務表現進步的一個屢試不爽的準則,因為企業的資源、流程和價值觀都是為這項任務而服務的。股票價格以反彈做出反應,但只要新的股價完全消化掉核心業務存在的增長潛力,新的高管層就認識到,他們必須繼續投資才能成長。但現在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成長缺口。

形勢又循環回到第三步,也就是該企業需要發展更快更大的創新業務。這種壓力造成管理層重複犯下悲劇性的錯誤決定,直到許多價值開始出現損失,企業最後被其他企業收購,而收購方本身也是通過破壞性業務促進發展,只是把收購看做一種用以降低成本的協作機會。就使企業的資金性質完成了轉變。好錢變成了壞錢:急於看到業務發展,而忍受利潤的停滯。



夜深文靜


公司倒閉的5大徵兆,達到3點就離倒閉不遠了

1.無大將可用;

2.中層無能(三鹿的失敗,就是中層問題);

3.一線腐敗(吃裡扒外、損公肥私);

4.只開會不決策;

5.老闆愛聽奉承話。

一個人再強大也代替不了團隊,中層強則企業強;只有卓越的中層班子才能帶出穩定的團隊,只有穩定的團隊才能支撐起一個企業!


我是大馬老師


企業走向衰亡有以下徵兆:

1領導班子政出多門,一國三公,相互扯皮,互不買帳,各自為政!

2,企業沒有形象力,產品沒有競爭力,銷售沒有市場佔有率!

3,有章不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規章制度形同虛設,領導命令無人服從!

4,白領到處另謀出路,藍領坐等補償安置!


廣行善全聚德


企業和國家,以及所有類型的組織都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它和人的身體也是一致的,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取決於人的器官和細胞是否健康,企業和國家也不例外,因此,它們若想生命長久,也需要保養自己的身體。

企業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其內部發生了病變,又不及時治療,最後發展為癌症,結果只有死亡。這種病症通常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的財富分配失衡。一個健康的企業首先會照顧一線員工,給他們很好的待遇,這樣員工就會和企業合為一體,因為員工就是企業的細胞。次一等的企業會將財富分配給銷售和科研人員,不注重普通員工的利益,再次一等的企業會將財富分配給管理人員,其他人則所得無幾,這樣的企業一定會失去員工的支持,它的細胞和器官一定不能正常工作,企業也只能勉強維持,最差的企業是將財富裝入老闆的腰包,根本不考慮其它人的利益,於是企業的細胞和器官全部壞死,企業只有死路一條。

第二,沒有健康的企業文化。一個好的企業會建立一種公平有序的企業文化,因為文化決定了一個企業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所以無論是在人事任免上,還是在重大決策上,還是在財富分配上,企業都能體現出公平,公正。

因此,從一個企業的人事任免上,也可以觀察出它是否走向衰敗,一個良好的企業,一定會重用人才,能將所有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如果一個企業的人事任免,需要拉關係走後門時,那麼真正的人才就會選擇離開,於是那些溜鬚拍馬和善於拜乾爹的人,就會紛紛走上領導崗位,企業由此走向衰敗。


沉醉的文人


1,庫存量加大,銷售諉縮,

2,資金週轉不動,賬上無可支配資金。

3,人心渙散,幹群矛盾,人心背向,

4,債務纏身,債主上門,拖欠工資,領導躲藏。

5,全面停產,車間佇產,科室關門。

只要佔五條中的三條,企㐀已衰亡,頻於破產了。


小貓鬍子103240101


丨1一年生產不到3個月。

2老容戶投訴新客戶沒有。

3管理斷層斷拋隔核。

4:企業文化宣傳虛榮浮誇

5參觀打腫臉充胖子。

6員工精神懶散,面無緊張表情77

7領導對雨的員工發愁,實在沒事幹。

8工人沒有生產技術討論

9內部領導員工不團結了。

1o會越來越少了。

11員工領導辭職的多了。

12拼命的搞公司修建工程。


飛向光明8968


徵兆一、沒有人關心公司戰略

徵兆二、內部溝通比外部溝通還難

徵兆三、員工爭前恐後地下班

徵兆四、領導層管理混亂

徵兆五、中層執行力差

徵兆六、銷售隊伍業績差

徵兆七、產品質量低下


全民娛樂分享



用戶2090454443088


把能幹的擠跑,留下一群吃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