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怎麼辦?

暖陽hong


  1.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他自己尚不能控制;
  2. 他不懂為什麼要說話算數;
  3. 父母以往的教養方式不恰當,讓孩子以撒謊的形式滿足他們的需要。

而這三點都是需要父母幫助孩子,誰也不是一生來就會自我控制的,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的不恰當也更是家長的責任。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近期發生的,父母縱容兒子多次撒謊、隱瞞真相,害了自己親媽的案例:

2月15號,有一位很少外出的老人家,來到一家醫院的發熱門診看病。醫生髮現,她的胸部影像片很符合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老人家看病時否認接觸過武漢來京人員,但核酸檢測結果是陽性。沒去過武漢,但成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病毒從哪裡來的呢?疾控人員迅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講述了一個頗費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案例。

流行病學調查人員費盡了周折,耐心地詢問,老人家終於說實話了:

原來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平時,老人與大兒子一起生活在北京。小兒子一家三口長期在湖北武漢居住。小兒子一家聽說武漢要“封城”,想盡辦法自駕車到了長沙。然後,小兒子一家人從長沙坐飛機來到北京,到了北京直接打車來投奔媽媽和大哥一家。

小兒子一家明明知道武漢疫情嚴重,但他們從疫情高發區輾轉來到北京,絲毫沒有保護自己家人的意識,更沒有想過要避免接觸別人,照常外出購物、買藥、取快遞,甚至還和社區的管理人員聊天,詢問怎麼辦理出京證等。

但是!他們對一家三口來自武漢的經歷隻字不提,當時,北京已經明確要求武漢來京人員要實施14天的隔離措施,這些規定他們當然也是視而不見。

後來,小兒子的老母親發燒了。老人發燒、咳嗽了8天,一直在家裡扛著。實在扛不住了,到醫院就診時,老人還是不說實話,就不承認家裡有人從武漢來京。疾控部門多次追問,老人還是不說。最後,在公安人員的配合下,在疾控人員反覆追問下,他們才道出了真相。這期間,小兒子知道母親發燒,猜測這目前已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發病了。小兒子琢磨著,一旦母親確診,他們一家三口有可能成為密切接觸者,被集中隔離進行醫學觀察。這時,小兒子又做出了重要決定:為了躲避可能被集中隔離的情況,一家三口換個地兒租了房子!躲來躲去,小兒子也沒“跑掉”,昨天,經實驗室檢測,他的核酸檢測呈陽性。

看了這個案例,是否覺得孩子不可原諒?但是如果父母一味的縱容孩子,而不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時糾正,恐怕孩子長大後就會像這樣自私的說了最嚴重的謊言。

英國學者Aldert 提出,“說謊是一種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有益嘗試,沒有預先警告,從而使另一個人產生一種溝通者自己知道是錯誤的信念”。

那麼我們來分析在一下孩子說謊的動機是否有以下幾條。

1.避免受到懲罰;

2.原本可以得到獎賞,不說謊可能得不到;

3.為了保護別人免於受罰;

4.為了保護自己不收拾傷害;

5.為了讓別人看得起自己;

6.避免社交場合的尷尬;

7.為了避免丟臉;

8.為了保守秘密,完全不加聲明地將某些信息據為已有;

9.為了行使凌駕於別人之上的權利,控制別人想要知道的信息。

其實要避免孩子說謊,我們要從小幫助他糾正。誰也不是一生來就會自我控制的,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的不恰當也更是家長的責任。

那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呢?

首先家長一定要做到誠信,做一個真實、真誠的人,分清善意的謊言。

然後給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機會,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這個事不能放棄,要堅持。

我們可以這樣做:

循序漸進的來糾正,一次不要糾正太多孩子的“不足”。他第一次沒做到,給他機會,第二天注意觀察孩子狀況,看孩子情緒好可以和他以開玩笑的方式說說這個事情,不能因為孩子一次沒做到,父母就說他不能堅持。

成人更應該以寬容的心態,給孩子安慰,抓住孩子說謊時的矛盾心理,消除孩子說謊的心理刺激動因,緩解孩子情緒和較大的心理壓力,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和耐心積極的引導,對孩子的品行有些直接的作用。我是阿卓,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大家對待孩子更有耐心,和堅持,幫助他完成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蛻變!謝謝🙏


一米五的阿卓


我家孩子青春期可沒讓我少操心,上高中時經常賣衣服褲子,開銷大我問他你前不久才賣了,怎麼又要賣家裡並不富裕,被幾個女同學給撕爛了,說有四五個女同學叫他出去玩,他不去就進宿舍裡去拖,衣服袖子也撕掉了,整件衣服也扯得稀巴爛經常,最後學校是沒法住了,跑到我親戚家住,三天兩頭請假,班主任老師不要去了,像他這樣不會考得上大學,老師經常給我打電話,我經過多次求老師說情,最後給他一次機會,經過我慢慢開導鼓勵,最後考上了醫學院,去年六月份畢業了,進了醫院上班,回過頭想想真讓勞資哭笑不得……


誠信立身502


青春期的孩子還真的有言而無信的。2018年我的女兒因國家政策不讓外地人在天津高考,從天津轉的我們老家來上初三。初三的孩子們正在青春期階段,剛來老家上學分班分座位,一開始挨著的那幾個同桌都挺好的,(老家是考一次試就調一下座位)到最後挨著的那個同桌就和我女兒借錢,第一次借了20元,他說幾天就還給我女兒,第二次又借了20元,又說過幾天就給,多少個幾天過去了,一直都沒給我們。直到最後他讓班主任開處回家,我們才知道他一直在班裡和其他同學借錢,最多的一個同學一共分多次借給他1800元。後來又請來家長把事情解決了,像我們那幾十塊錢都沒有和老師說。從那以後我就告訴女兒他再管你借錢咱不借給他了,這孩子總是言而無信,以前借給他的那幾十塊錢咱們也不要了。


難得糊塗145675763


青春孩子說到做不到,大致在這幾種可能:意願不強,自己能力達不到,不具備做事的條件和工具,以及身邊沒可參照的榜樣。

要說到做到堅持把一件事做成,必須具有四個最基本的條件。

第一是意願度,意願度越強,越能夠身心合一的去執行,

第二是做這件事所需要的能力是當事人具備的,也就是說難度不能超過他實際的能力,比如你讓二年級的小學生去解一道函數題,他做不出來才是正常的。

第三就是最基本的條件要具備,沒有米,再能幹的巧婦也做不出飯,不具備基本條件,再能幹的人也很難做成事。

第四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先對孩子做出來。


螢火蟲的天空


在現代社會,信用成為衡量一 個人的基礎只有那些“有言有信”的人才能夠得到別人信任,才取得獲得成功的基石。相反,那些“言而無信”之徒是怎麼也不會得到別人信任的。

首先,家長一定起到言傳身教的榜樣,承諾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實現。如果一時無法解決,要和孩子說明原因。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和孩子講《狼來了》這故事已經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了,孩子已經有了獨立自我判斷的性格。家長可以給孩子三次機會,第四次採取適當的處罰。獎罰分明,知錯就改,有獎勵。說謊話,不守信,要適當的處罰。

第三,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長, 不要孩子只言而無信一次,就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需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要有愛心、耐心,貴在堅持。

最後,我也希望大家和分享這個話題的經驗!疫情期間,多陪伴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做適當的身體鍛鍊!祝大家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廣西黃嵛


言而有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教育有潛力,教育要抓緊。

要教育,先要弄清孩子的兩種情況:

1是喜歡講大話,自己無力踐行“牛皮”。

2,有言無行。

好吹牛皮的孩子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種虛榮心,往往牛皮吹得天大,自己無力也沒想去執行。時間長了,會成為別人輕篾和嘲諷的對象,自己在社交群裡無法立足。這樣的孩子要限制他的虛榮生活和虛榮追求,教他本份的言、務實的行,做一個踏實本份之人。

有言無行的孩子,道理上的“雄心”在,缺乏了行動的自覺性和執行力。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教育者也可對他來一次或者幾次“言而無信”一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體會體會他人對他的言而無信的感受。感受到了深了,就是最好的教育。

當然,不管孩子屬於哪一種形式的“言而無信”,家長、老師的榜樣力量、循循善誘的引導和平等交流、想辦法讓孩子去體驗“言而無信”帶來的影響和後果,而後養成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風範,是教育者齊努力改變孩子要做的。


錢德鑄


我們時常在社會上聽到這種聲音;“誰家的孩子真判逆,一點不聽話,而且謊話連篇!”

十句沒有一句真,孩子判逆是天性。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青春期孩子為什麼要判逆?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言而無信?

第一種情況;孩子之所以叛逆,言而無信;主要是孩子在家裡沒有地位。沒有收到重視。其實,孩子跟大人一樣,他們內心也同樣需要家庭的溫暖,愛的呵護。如果家庭父母對他們不管不問,忽略了他們的存在,那麼他們的內心也會空虛,寂寞無助,沒有安全感。所以,他們這時就會去外界尋求一種所謂的精神寄託。慢慢時間長了,他們的性格就變得孤僻,焦慮不安。父母說話,他們根本聽不進去,從而產生叛逆,愛撒謊的壞習慣。

那麼基於這種情況,我們身為父母就應該學會跟孩子友好談心,走進孩子內心世界,要跟他們要用朋友間的方式和平相處,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感,進而讓他們的內心同時有一種安全感。這樣,他們的扭曲的心靈才會慢慢回到一個正常的成長軌道上。孩子也會變得尊重父母,感受到家的溫暖。進而也就改掉了以前的叛逆,言而無信的毛病。

第二種情況,孩子愛貪玩,這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青春期的孩子更是玩性十足。

可是有的孩子天生的控制力差,一旦玩上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會上癮,如醉如痴,甚至不可自拔。時間一長,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毫無興趣,進而導致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厭惡而產生叛逆。跟父母說話總是用虛假的謊言來搪塞,打發糊弄。

如這種情況,父母就應該觀察他們在專注什麼事物,然後,讓他分散注意力,或者用別的事物來替換這種他正在著迷的事物。多找他溝通,交流。跟他講這個新的比那個更好,分散了注意力。精力分散了,痴迷度就不會那麼強烈,,從而走出痴迷圈。再跟他交流感情,他的內心也會慢慢迴歸正常。

第三種情況,青春期的孩子判斷識別能力不夠成熟,如果爸爸和媽媽經常不務正業,在社會上招搖撞騙,對人言過其實,不守信用。那麼家有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一定要養成辦事認真的習慣,誠實守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每位做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與孩子之間,以朋友相處,多溝通,多交流,多點關愛,少點煩惱!


老餘談生活


青春期的孩子言而信,是因為孩子的需榮心強,自己又沒有足夠的本事,話說出去了自己還沒辦到,反而失言,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耍和孩子多勾通,多交流,不要以打罵的方式.去處理,要和他談心,說心裡話,做到象朋犮一樣,他就不會對你有戒心,才能對你說出心裡所想的事。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鼓勵他,讓他感到有成就,有進步給予狀勵,我認為這樣會好一些。


溫柔的傻老頭


和孩子共同生活處事,家長必須言而有信,以身作則,是教育孩子最好的選擇!



手機用戶快樂老頭93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他們有時乖巧聽話。有時懶惰衝動。小孩子的不聽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父母的粗暴教育。導致孩子自我封閉。心裡話不願對父母講。如果想培養一個優秀上進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一個懶惰的父母教不出勤快的孩子。要和孩子交心,多交流。如果孩子相信父母對父母無話不說。你就能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教導孩子做個有志氣勤奮上進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