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民國創立有多艱難,孫中山十次起義失敗,革命方得成功

一·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起義:廣東廣州起義

1.起義時間:1895年10月26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廣州府廣州碼頭;

3.起義歷史背景: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清朝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4.參戰方: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聯合三點會、三合會、小刀會;

5.失敗原因:興中會成員朱淇的哥哥朱湘洩露起義消息;清朝駐香港的密探探得三點會黨羽集結的情況;港英當局將革命黨人在香港採買軍火的情況通知了兩廣總督譚鍾麟。

6.起義結果: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起義因為洩密而流產,起義所購買的槍械在廣州碼頭被繳獲,革命黨人四十多人被當場逮捕,革命黨陸皓東等人犧牲,孫中山不得不流亡海外。

二·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二次起義:廣東惠州起義

1.起義時間:1900年10月8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惠州府三洲田山寨;

3.起義歷史背景:八國聯軍武裝入侵之時;

4.參戰方:興中會會員鄭士良、黃福,廣東省新安縣的綠林,廣東省嘉應州三合會,率領會黨群眾600多人起義,起義隊伍發展到兩萬人多人;

5.失敗原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改變了對清朝政策,禁止日本軍火出口,不準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在臺灣活動。 革命黨在日本所購買的武器彈藥,被日本扣存在臺灣,無法運達起義所在地;

6.起義結果:惠州起義軍血戰半個多月,彈藥打盡,後將大部分起義軍解散,僅率部分隨從逃避香港。興中會成員鄭士良犧牲,起義軍一萬多人流亡海外。在惠州起義中,陸皓東烈士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第一次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民國創立有多艱難,孫中山十次起義失敗,革命方得成功

(國父孫中山)

三·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三次起義:廣東潮州起義

1.起義時間:1907年5月22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潮州府黃岡;

3.起義歷史背景:潮州黃岡商民演戲,清軍防兵在臺前調戲婦女,革命黨人出面干涉被捕;

4.參戰方:興中會成員餘既成、陳湧波、許雪秋等,聚集700餘人於黃岡城外誓師起義;

5.失敗原因:起義軍政府要地方殷富交銀獻米“為數甚巨”,起義軍所用槍械土炮威力不大,義軍腹背受敵,彈藥告罄;

6.起義結果:清兵不敵繳械投降,起義軍攻克黃岡,生擒都司隆啟等,成立軍政府。起義軍彈藥告罄,為保存實力,遂解散起義軍。餘紀成等革命黨人逃往香港,數百名革命黨人慘遭殺害。

四·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四次起義:廣東惠州起義

1.起義時間:1907年6月2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惠州府七女湖;

3.起義歷史背景:孫中山聯合興中會、光復會、華興會等組織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選為同盟會總理;

4.參戰方:同盟會成員鄧子瑜、陳純、孫隱等人;

5.失敗原因:起義軍寡不敵眾;

6.起義結果:起義軍埋掉槍械,自行解散。鄧子瑜被香港華民政務司勒令離境,陳純逃亡南洋,孫隱於1909年被清政府在廣東殺害。

民國創立有多艱難,孫中山十次起義失敗,革命方得成功

(廣東潮州黃岡起義)

五·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五次起義:廣東欽州起義

(1)起義時間:1907年9月1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廉州府欽州王光山(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防城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

3.起義歷史背景:欽州抗捐代表向孫中山求援,孫中山派黃興入欽州組織響應;

4.參戰方:同盟會成員黃興、胡毅生、王和順等人,王和順率200多人起義,防城縣清軍內應,進軍途中加入義軍者約4000千人;

5.失敗原因:起義軍餉械不繼,沒能防範內奸,組織不嚴密;

6.起義結果:起義軍全殲防城縣守敵,殺防城知縣宋漸元。因槍械不濟,起義軍退回三那(那桑、那黎、那彭),歷時半月的“防城之役”失敗。起義軍攻靈山縣3天不下,清軍大批援軍到達,遂撤回欽州,後起義軍解散。

六·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六次起義:廣西南寧起義

1.起義時間:1907年12月1日;

2.起義地點:廣西南寧府鎮南關

金雞山鎮北炮臺(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友誼關);

3.起義歷史背景:1907年的清朝已按下了終結的倒計時器,越發搖搖欲墜;

4.參戰方:以遊勇為基幹,黃明堂、關仁甫率領的四百多人,清軍遊擊首領黃明堂;

5.失敗原因:反捕的清軍多達5000多人,起義軍彈盡糧絕而被迫撤退;

6.起義結果:黃明堂部攻佔鎮南關,與清軍七晝夜血戰,因彈盡糧絕而被迫撤退。突圍撤退中,清軍陸榮廷部對革命軍進行逼退假攻,(致使清軍陸榮廷本部傷亡重大),革命軍僅以輕微傷亡退入越南。中華民國成立後,陸榮廷成為舊桂系軍閥領袖。

民國創立有多艱難,孫中山十次起義失敗,革命方得成功

(清朝廣東省廉州府)

七·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七次起義:

廣東欽州起義

1.起義時間:1908年3月27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欽州馬篤山(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

3.起義歷史背景:同盟會成員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大,推翻清朝統治的決心也越來越大;

4.參戰方:中國同盟會黃興等會員、安南等地同盟會員等共200多人,組成的“中華國民軍南軍”;

5.失敗原因:起義軍長期轉戰,孤軍深入,沒有根據地作為依託,彈盡糧絕,起義軍打到實在是無法堅持下去;

6.起義結果:起義軍擊潰清軍郭人漳部600多人,佔據馬篤山,擊潰清軍三營,擊斃管帶龍炳堂。但是起義軍因為長期轉戰、孤軍深入、彈盡糧絕,又沒有根據地作為依託。最後黃興等人出走安南,起義軍餘部退入十萬大山,起義失敗。

八·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八次起義:雲南河口起義

1.起義時間:1908年4月30日;

2.起義地點:雲南省河口(紅河、白河交匯地帶,清朝設河口對汛督辦公署);

3.起義歷史背景:1908年3月27日欽州起義失敗後,起義軍餘部退入十萬大山後。孫中山遂命令他們開赴雲南邊境河口,發動了河口起義;

4.參戰方:同盟會會員黃興、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等人,廣西鎮南關起義舊部,當地會黨、遊勇;

5.失敗原因:起義軍寡不敵眾,孤立無援,黃興指揮不動起義軍各部、以及投誠清軍,越南法國殖民當局封鎖中越邊境、阻禁革命黨及糧械進入雲南;

6.起義結果:起義軍擊斃清軍管帶蔡正鈞、擊斃清軍邊防副督辦王鎮邦,起義軍後增加至1000餘人,攻克南溪、新街、壩灑等地。後起義軍因寡不敵眾、孤立無援而失敗。黃明堂率餘部600多人退入越南,卻又被越南法國殖民當局解除了武裝,最後被遣散到新加坡。

民國創立有多艱難,孫中山十次起義失敗,革命方得成功

(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

九·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九次起義:廣東廣州起義

1.起義時間:1910年2月12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廣州府;

3.參戰方:同盟會成員黃興、倪映典、

姚雨平、張碌村、朱執信、胡毅生等人,倪映典所率新軍約3000多人。

4.起義歷史背景:同盟會認識到軍隊的重要性,部分革命黨人投身新軍隊伍和各軍事學堂,著手運動軍隊、策反軍隊;

5.失敗原因:起義軍新軍首領倪映典入清軍軍營,與巡防營幫帶童常標(安微同鄉)、管帶李景濂(同盟會會員)磋商反正問題,被當場擊斃。起義軍子彈罄竭,無法抵禦。

6.起義結果:倪映典率新軍3000多人在廣州起義,在牛王廟被消防營統領吳宗禹率所部三營狙擊,起義軍傷亡較重。起義軍新軍首領倪映典入清軍軍營磋商反正問題被擊斃後,起義軍子彈罄竭、無法抵禦、潰散而去,起義士兵被俘100多人。

十·國父孫中山領導的第十次起義:廣東廣州起義

1.起義時間:1911年4月27日;

2.起義地點:廣東省廣州府;

3.起義歷史背景:孫中山、黃興、趙聲等同盟會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

4.參戰方:同盟會成員黃興、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人,130多名敢死隊員;

5.失敗原因:起義日期的一變再變,起義計劃一改再改,起義軍孤軍奮戰、力量懸殊;

6.起義結果:此次廣州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起義軍孤軍奮戰,力量懸殊,死傷眾多,最後失敗。同盟會會員潘達微收集得烈士遺骸72人,葬於紅花崗(後改名為黃花崗),是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後面統計此次犧牲人數為86人)。

民國創立有多艱難,孫中山十次起義失敗,革命方得成功

(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

結尾語: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碧血黃花,浩氣長存。孫中山所領導的十次起義都失敗了,直至後面的辛亥革命才最終得以成功。可見孫中山創立民國,是有多麼的艱難!筆者神渡說廣西廣東,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