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何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新大風歌


你好,我是三十一度橙!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說的就是這個。

驚蟄農事:

果樹應該應該清理越冬的病菌和越冬蟲害;也要及時施肥;及時疏花;以及提前預防病蟲害!

一年之計在於春,驚蟄的到來意味著春耕的開始,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崇奉驚蟄的節氣神“雷神”。過去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貼上雷神的招貼畫,擺上供品,或者去廟裡燃香祭拜。這代表著對大自然的一種期待,希望來年會氣象順利。

驚蟄過後,萬物開始復甦!





三十一度橙


農村俗語“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意思就是驚蟄一過,農民就開始春耕備耕了。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一過農民就開始春耕備耕了。

每到驚蟄這天,大家不但要吃梨,更重要的是要準備農具。吃梨寓意百病離身,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健康康的。梨還不能分著吃,怕的是天人永隔,骨肉分離。這個風俗延續至今。

驚蟄這天的另一個最重要的風俗和農業生產有很大關係就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這一天修理準備農具,博個好彩頭,大幹一場,糧食取得大豐收。記得小時候,每到驚蟄這天,父親總是像個將軍檢閱他的隊伍一樣把犁呀耙呀鐵鍬等等農具都排列整齊,修修這個,敲敲那個。那樣仔細,好不馬虎。當時非常不能理解父親的所作所為,後來慢慢長大,才明白那是一種尊重。父親常說,牲畜,農具,別看他們不會說話,但他們都有靈性,知道你對他們好,他們才會和你同心協力把農田種好,才能多收糧食。

驚蟄一過,父親就開始忙了起來,每天和他的“夥伴”們早出晚歸,犁,耙,種,鋤,收。所以說過了驚蟄,春耕不停歇。就是這麼個道理!





用戶似水流雲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天氣回暖,生機盎然。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回暖,漸有春雷,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驚蟄以後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許多果樹都需要剪枝施肥,農田也需要施肥澆水,打藥滅害蟲,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農活,越來越多。

家裡有耕牛的,這個季節還要給耕牛補料催膘,這也是母牛配種的好時候,要抓好春配。雖然現在都是機械自動化來管理農業,很多地方都不再需要耕牛耕地,但祖先留下來的“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這句諺語,我們世世代代都會牢記。

唐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諺語“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都形象地形容了驚蟄節氣對農業的重要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山西永平


驚蟄是一年之始的第三個節氣。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可謂左河水之“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這時,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但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還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氣溫暖和了,也該播種了,我國農耕文化自古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要想有好的收成,就該忙碌起來了,農村大多會拾掇水田土地,種植瓜果蔬菜,沒有閒的功夫了……





吳傑2429


驚蟄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春雷萌動,萬物復甦。大地回春,一片春機盎然的美好景色。農諺說道:“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節氣三候

  一候桃始華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爭開不待葉”盛開於枝頭。街道兩旁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二候倉庚(黃鸝)鳴

  已是春耕的季節,天氣回暖。黃鸝鳥開始鳴叫, 叫醒了冬眠的昆蟲。

  三候鷹化為鳩

  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鷹的蹤跡,只能聽見斑鳩在鳴叫。

  節氣習俗

  打小人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多吃梨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特別是冰糖蒸梨,川貝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製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

  要春捂

  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春天氣溫剛轉暖,氣溫變化大,如果把衣服脫得太多,病菌容易乘虛而入,身體抵抗力下降,從而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春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驚蟄時節穿衣應當以“捂”為主。

  節氣養生

  多吃新鮮蔬菜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多做簡單運動

  驚蟄節氣,春暖花開,是陽氣上升的時節,所以在這個時節,要注意激發體內的陽氣。大家進行運動鍛鍊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時出汗對於人體的陽氣是一個消耗,所以在運動時,達到微汗就可以了。不要太過激烈,需要循序漸進。多伸懶腰,散步,放風箏是此時最佳的運動方式。










捕魚達人阿群


今天就是交驚蟄節。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交了驚蟄,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仲春二月了。驚蟄寓意:春雷乍響,蟄蟲驚而出走;驚蟄後出九,氣溫回升,土壞解凍,雨水漸多,萬物生長。驚蟄,太陽位置到達黃經345°,再過十五天就春分,太陽到達赤道,日夜平分,之後越過赤道往北,北半球更加日暖了。驚蟄到來,表示春耕農事開始,不能拖延停歇誤時了。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晨,已仲春卯月了,春耕開始不停了,停了拖了誤了遲了,就會影響收成了。

驚蟄盼有雷有雨。過了驚蟄節,一夜一片葉,春耕不可誤時啊,停歇拖延遲誤不得。我地有俗話,驚蟄不留種,應種要盡種。驚蟄點瓜,遍地開花;驚蟄種豆,雨水種瓜。驚蟄不耕田,不會打算盤。點在驚蟄好,一碗打一斗。驚蟄忙耕地,春分晝夜平。這都說明驚蟄到,春耕已開始,一年的農事不可以再停歇拖遲不幹了。農耕是最講季節時令的,不可錯過誤時,不然會影響收成的。


樹德漢碩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農村諺語。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天氣回暖,生機盎然。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回暖,漸有春雷,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驚蟄以後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許多果樹都需要剪枝施肥,農田也需要施肥澆水,打藥滅害蟲,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農活,越來越多。

家裡有耕牛的,這個季節還要給耕牛補料催膘,這也是母牛配種的好時候,要抓好春配。雖然現在都是機械自動化來管理農業,很多地方都不再需要耕牛耕地,但祖先留下來的“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這句諺語,我們世世代代都會牢記。

唐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諺語“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都形象地形容了驚蟄節氣對農業的重要性。


重生的王大地


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感謝頭條平臺


珍寶島張樂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三候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說的就是這個。

驚蟄農事

果樹管理

驚蟄後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是梨、桃、李等落葉果樹的開花抽梢期和柑桔、楊梅等常綠果樹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園年週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生產管理中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注意清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蟲

一是及早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僵果及雜草等,並集中燒燬;

二是清理刮除枝幹上的粗皮、爛疤;

三是抽梢前選晴暖日子全園噴石硫合劑。

加強芽前肥施用。主要施用尿素和有機質肥料,梨、桃、李等在驚蟄前開環狀溝或放射溝株施有機複合肥加尿素,施後覆土;在新梢展葉期和花蕾期各噴一次有機液肥;梨、桃、李等在花蕾期噴“果大多”,謝花後再噴“果大多”。

及時疏花或花序。梨在現蕾期先疏去弱花序,再根據需要每隔5~10cm留一花序,其餘一律疏除(僅疏去花蕾),授粉條件好的每花序留一半左右的邊花蕾,疏去中心花蕾;桃、李等也宜加強疏花和疏果工作。

蔬菜管理

保護地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對節能型日光溫室栽培的越冬黃瓜、西葫蘆、番茄、辣椒的管理應進行中耕劃鋤,提高地溫增加透氣性,促進新根生長。在管理上要結合防病進行葉面追肥,對受凍害或長勢較弱(漚根)的作物要儘快換茬提高春季產量。

做好病蟲害防治。由於溫度低,陰天較多,灰黴病、葉黴病、霜黴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發生較為普遍,要及時噴施各類殺菌劑,防止病菌擴散造成更大危害。

畜牧管理

這一時期,重點抓好耕牛補料催膘。春季也是母牛配種季節,要抓好春配,適當加強種公牛和繁殖母牛的飼養管理。

生豬重點抓好春季豬瘟和牲畜“五號病”的預防注射,預防豬隻受涼感冒發熱。

要抓好長毛兔和肉用兔的春繁工作,做到適時配種。

三月天氣多變,養雞專業戶須採取薄膜保溫室育雛,提高育雛成活率。

防止飼料黴變,日糧中應添加抗黴劑,同時防止孕畜流產。

防止兔、禽球蟲病、流感等病。

驚蟄民俗

一年之計在於春,驚蟄的到來意味著春耕的開始,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崇奉驚蟄的節氣神“雷神”。過去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貼上雷神的招貼畫,擺上供品,或者去廟裡燃香祭拜。這代表著對大自然的一種期待,希望來年會氣象順利。比如廣東著名的“打小人”就寓意驅趕黴運,祈求吉祥。

“打小人”驅趕黴運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唸唸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打過“小人”之後,還要撒芝麻、綠豆和茶葉,表示把四方“小人”驅走,這一年就可以順順利利了。隨著越來越多廣東人出國,他們把這些習俗也帶出了國門,如今新加坡的華人還保持著驚蟄日打小人的做法。

炒驚蟄

在廣東大浦等地,每年驚蟄各家各戶炒黃豆或麥粒,炒完春後又炒,反覆多次,邊做邊說:“炒炒炒,炒去黃蟻爪;春春春,春死黃蟻公。”這是因為,當地有一種黃蟻,只要有人家藏了糖果之類的東西,就會惹來很多黃蟻吃,極惹人厭惡,因此就有了炒驚蟄習俗。

驚蟄養生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豐豐兄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農諺“驚蟄始雷,大地回春”,說明“驚蟄”以後,天氣轉暖,進入初春季節,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南方地區氣溫逐漸升高,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但華南地區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有時,還會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十分不利。橘樹、枇杷等果樹的修剪、清園、施肥以及蔬菜的育苗和定植工作相繼開始。東北地區隨著土壤的解凍,逐漸進入春耕備肥的熱潮中。華北地區的春玉米、棉花、甘薯等作物的春播作物備種和播種工作也在陸續進行中。


進入3月份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月份,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天氣冷暖變化較大,應注意寒流的侵襲,要加強作物培管。對於變化無常的天氣,農戶們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根據各地區氣候、溫度的變化,抓住冷尾暖頭,適時進行播種,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專注三農,洞察商機!三農洞察致力於為您分享農業道路上的致富商機、實用技術、市場趨勢,關注我們,三農路上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