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班級裡有學生沒有完成作業的話,老師讓站成一排,拍視頻發家長群,你怎麼看?

教而育之


我是老師,一般情況下,認為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除非這個學生屢教不改,家長又不督促的,偶爾可以這樣曝下光。

我個人的經驗,在家長群裡,是報喜不報憂。



我是老師,但也是家長。站在家長那個角度看,是希望能隨時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及表現情況的。

  • 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般在考試過後,會把成績分數段的情況發到群裡,比如說120分以上的多少人,100分以上的多少人,90分以下的多少人。
  • 作業的完成情況,我們也是這樣公佈的。完成得好的就指名道姓地公佈有哪些學生,完成得不好的,只公佈有多少人。
  • 每次作文完成情況,我會盡可能地多角度的發佈,讓更多的學生在家長群裡“露面”。比如:整體完成得好的,有哪些人;書寫漂亮的有哪些人;語言優美的有哪些人;作文有進步的有哪些人;材料用得好的有哪些人等等。
  • 那做得不好的,成績差的怎麼辦?我們一方面會與這些家長一一私聊,一方面又去幫助孩子進步。


我校現在都是大班額制,所以班上學生的成績和表現參差不齊,這是再正常不過了。每一次作業每一次作文完成情況也是參差不齊的。

我們報喜不報憂的原因是:主要是照顧成績考得差的,或者說表現差的學生以及家長的自尊心,讓他們面子上過得去,給這些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

另一方面,我也給家長提個建議:隨時關注孩子的學習和表現,督促孩子進步。老師不到萬不得已,真的不會這樣發的。一個人的成長,是孩子自己、家庭、學校、社會的四結合。所以,不要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自己就完成任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