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所在的鄉鎮中學每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人在學,95%的人在混,請問教育專家該怎麼教?

我從趙國穿越而來


這種情況在鄉鎮中學還是存在的。老師在這樣的班上帶課有時的確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作為老師應該怎麼做呢?

01 在這樣的班級上課是什麼感受?

我剛開始教書是在一個三類高中學校,學校位於一個縣裡的小鎮上。一年招收500個學生左右,都是初中成績最差的學生了。如一中招收的是500多分的學生,而我們學校招收是300分左右的學生。400分以上在我們學校就是非常好的學生了。

由於學生知識底子差,高中內容幾乎聽不懂。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學習行為很差。上課好多不拿課本,更別說記筆記。可以想象,這樣的班級上課時沒幾個人聽課。睡覺都是好的,關鍵是喜歡講話。老師吼一聲“不要講話!”管不了兩分鐘,就又“嗡嗡嗡”的。維持課堂紀律都令人頭疼。作業就別提了,交上來大多是亂畫的。

學生的自控力以及道德感普遍較低。講話喜歡帶粗話,大聲吼,一點小事就罵人。男生抽菸喝酒打牌的多,時不時打架。男女談朋友的也多。

很多老師都是想盡辦法,軟硬兼施,但效果不很明顯。關鍵是學生也軟硬不吃。於是,老師們只好從自身改變入手,一個一個找關係、尋出路想方設法調離這個學校。我們學校每年都有3、4個老師調到市區學校去。有的是辭職到沿海城市去了。值得關注的是,那些調到市區學校的老師教學業績並不比市區學校原有的老師差。後來許多都成了高三把關老師。有一個物理老師調到一中後還成為了省級專家,全省高中只有兩個。

02 如何在這樣的班級進行教學?

我認為,教學必須從學生實際情況入手。

剛開始,我也是盯著高考去努力,心想,哪怕學生考一個專科也好啊。因此,我想了一個法子,除了講新課之外,作業一律喊學生回答,從第一排第一位同學開始,順著往後走,每個學生都要輪到。有時一節課的練習要講3、4節課。太難了的,我都直接給答案讓學生背。這樣來促進學生學一點進去。

這樣子教學,雖然學生最後高考大部分能上專科,極個別上本科。但,教學環境氛圍並沒有好轉,上課實在令人頭疼。

我就經常琢磨如何改善這個環境?我想,很多學生不愛學習,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太難,進步太小。很難堅持下去。另一個原因就是學習太枯燥,令學生產生不了興趣。於是,我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去改變。

第一,撇開高考的要求標準,也不管平時考試,反正考來考去也就那樣。把知識難度降到極低極低的水平,從學生的認知起點出發。

第二,平時多和學生探討生活中的問題。課堂上在低起點知識的基礎上,和學生討論分析,儘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第三,多表揚有進步的學生和品性好的學生。很多時候我是把表揚和鼓勵的話寫在一張精緻的紙上,做成書法作品的樣式,上課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送給這些有進步的學生。對哪些很差有學生偶爾也寫一點鼓勵的話。

我幾乎沒批評過學生。儘可能和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去交流、交往。有時他們爆粗口,我當時也只笑一笑,然後再補一句:“儘量不罵人啊”。所以,學生們都對我還蠻尊敬,上課就好了很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