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地域經濟的變化非常巨大,而臨靠著中國第一大江的長江經濟帶從重慶到上海,這條經濟帶有著無數的發展機遇,水源充足,水運便利,農業和工商業都能很好的發展,再加上長江出海口跟改革開放的聯繫,使得長江流域經濟發展必然很好。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如今,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四大城市已經是一線甚至超一線。可是在上個世紀初,長江是有五個一線城市,但其中一個,隨著時間推移,它卻逐漸落後成為了一個四線的城市,這個城市就是安慶。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說說安慶的發展史。

安慶在歷史上作為洋務運動的發起地和第一批工廠引進區域,有中國最早的造船廠跟機械廠,還創立過數箇中國之第一——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臺機動船誕生於此,還有非常有名的安慶內軍械所。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那既然能成為當時的一線城市,那麼安慶當時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

是航運。當時的安慶是當時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江西和安徽兩大省的物資都在這裡彙集,也就是說安慶當時是兩大經濟命脈之積聚,商業中心城市。這也是歷史上,安慶能夠跟上海等並稱長江五虎的原因。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當然安慶之所以落沒了,肯定是有不足的地方,那究竟是什麼缺陷,讓堂堂一個經濟中心沒落了呢?這一點,就有多重原因導致。

第一,四戰之地,軍事核心。特別是在當時,安慶的經濟發展被太平天國跟湘軍的交戰打亂,作為最晚被湘軍攻克的地方之一,當地的秩序和一些設施被毀壞。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產生了一一個大問題——與外國的經濟交流落後了。

由於太平天國戰爭的問題,安慶作為一個大城市沒有及時開埠。所謂開埠,就是打開口岸,跟外國進行交易,清代閉關鎖國,所以這對於清朝是恥辱,但是當時的清代不得不開了一些港口,而安慶錯失了這次機會,相比其他幾個城市,這次給安慶埋下了退後的種子。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因為當時的安慶是湘軍淮軍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開埠,後面所有的經濟收都會通過海關收入清政府囊中,地方軍就沒有飯吃了。所以,曾國藩和李鴻章一直阻止安慶開埠。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因為很多城市都是因為港口開放而發展起來的,比如說對外開放的大上海。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第二,作為一個軍事中心,清政府是不願意讓外國勢力接介入的,當時很多信息都指向安慶是清政府權力護著的一個區域,當時外國人商船不允許上岸不允許拍照。因為其軍事地位的重要,喪失了經濟發展的道路。不能靠岸,就不能做外貿,而此時其他城市在迅速崛起。安慶就此開始落後。直到1902年,安慶半開埠,因為清政府依舊在考慮安慶的軍事地位,不允許外國人在這裡搞租界,設領事館。

民國時期,安慶就已經落後半個世紀,物資很少在這裡經過了,之前的經濟幹線在轉移,很多國家比如漢口以及石家莊的發展讓它們逐漸被重視。鐵路大發展時期,幹線也不願意經過落後的安慶。

安慶可以說在這時已經失去了長江五虎的地位。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而抗日戰爭時期,安慶被攻陷,最後安徽省選擇省會定在了當時發展遠遠不如安慶的合肥市。如今有個說法,安徽集全省之力幫助合肥發展,安慶輝煌不再,甚至不如安徽第二城市蕪湖。

而改革開放前後,安徽由於不靠海,對於當時的江浙地區來說,安徽沒有海洋口岸,因此機會遠遠少於江蘇浙江。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就連當時,中科大的這個最後的大機會,安慶也沒有抓住。當時中科大要遷出北京,原本想遷到河南南陽,當時是困難時期,河南南陽聲稱自己的糧食是養不了這麼多師生的,最後選在了安徽。

原本也是考慮安慶的,安慶也是很高興,舉全市之力來迎接中科大,可是最後學校還是覺得要去合肥,畢竟省會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合肥依託中科大,也成為了科技名城。

本是跟武漢上海齊名的一線城市,現混成四線城市,讓人惋惜

就這樣,本是的五虎城市,就這樣慢慢的沒落,讓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