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他因為官小,書法鮮為人知,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元朝首屈一指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更新各種書畫資訊!

鮮于樞(1256-1301),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於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歷,後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


他因為官小,書法鮮為人知,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元朝首屈一指


他功力紮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強調骨力。他的大字楷書雄逸健拔,圓潤遒勁,氣勢磅礴而不失規矩。行書結體謹嚴,真力飽滿,瀟灑自然。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筆法縱肆,氣魄恢宏。


他因為官小,書法鮮為人知,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元朝首屈一指


由於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賦閒家中,鮮于樞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他除具書法專長外,更是一位文學家,寫下了許多詩詞。他還能作曲,彈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鑑定。


他因為官小,書法鮮為人知,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元朝首屈一指


鮮于樞,在元朝時便是與趙孟齊名的書法家了,然而不知何故,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卻被《元史》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直到清末柯劭忞編《新元史》時,才補上《鮮于樞傳》,也僅僅200來字。也許在只為帝王將相著書立傳的年代,一輩子當小官的鮮于樞難入史家法眼吧。


他因為官小,書法鮮為人知,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元朝首屈一指


英才逸氣的鮮于樞,其實年紀輕輕就被臺省慧眼賞識了,招做幕僚。他對仕途也充滿期待,有兩次被推薦做監察御史(從五品或五品),“其命可立待”,但卻一直沒有實現,只做了從七品的宣慰司都事。


他因為官小,書法鮮為人知,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元朝首屈一指


後來輾轉揚州、杭州和金華等地,依然是掾吏之類的七品小官。也許是因為他有著北方人太鮮明的慷慨豪氣,又兼具灑脫自由的書法之氣,與阿諛逢迎的官場太不合拍了吧。正如同時期詩人柳貫所評價的“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可喜”。


他因為官小,書法鮮為人知,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元朝首屈一指


錢塘自古繁華,又是南宋故都,故宋遺老文人流連忘返,常來與他焚香坐談,那些北方的文士對這東南都會也向往已久,常來常往,困學齋裡有的不只是西溪美景,更有趙孟、周密、仇遠、高克恭、鄧文原等文人雅士,這才是他更恣意騁懷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