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本期話題

《諫逐客書》是戰國名士李斯寫下的一篇名文,事因秦王嬴政對在秦客卿下達逐客令而起。大規模驅逐客卿究竟原因何在?當真是因為韓國客卿鄭國陰謀以修建水利工程拖累秦軍東征而起嗎?這裡頭會不會別有隱情呢?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這是一條開鑿於公元前3世紀的人工河渠。清澈的涇水自陝西涇陽縣西北的匏口注入渠道,跟隨著上古工匠們的鑿子和鐵錘迸出的火星,頑強地穿越北山,逶迤東去。在綿延300裡的旅途中,它不斷裹挾那些南向的支流,匯成一股輸血的大動脈,最終注入了北洛河。


《史記》說:


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

——《史記·河渠書》


這是一項堪與都江堰比肩的偉大的水利工程。但正像它那些隱於群山之間的草蛇灰線的足跡一樣,這條象徵著秦帝國征服天下的雄心的河渠還暗藏著另一個沒落政權的垂死掙扎與陰謀詭計。史載:


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為然,卒使就渠。(中略)因命曰鄭國渠。

——《史記·河渠書》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公元前246年,也就是秦王嬴政登基元年。此時的秦國早已羽翼豐滿,就像一隻正要振翅奮翼的蒼鷹,用雙眼犀利的寒光掃視著六個匍匐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山東國家。


最先感受到殺氣逼人的毫無疑問就是都於新鄭的韓國。只要秦軍東出函關、利劍出鞘,韓國必是頭一個血灑平陸的戰敗者。為能苟延殘喘,韓國派遣治水工程師鄭國入秦,說服秦王開鑿一條自涇注洛的大河渠,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這項大工程能夠很好地改良關中平原上貧瘠的鹽鹼地,並最終為多達四萬頃良田提供充足的水利灌溉。


可私下裡,韓國人心知肚明:這麼大規模的水利工程一旦上馬,消耗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都將是天文數字,屆時秦軍東征的腳步勢必受鄭國渠的拖累而被迫放緩,韓國也就能藉此續命了


這個陰謀的中途曝光惹得秦王嬴政勃然大怒。就在得知內情後的第一時間,嬴政下達了一道嚴令:


會韓人鄭國來閒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

——《史記·李斯列傳》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鑑於客卿鄭國陰謀阻滯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再加上保守的秦國宗室大臣受鄭國渠事件的刺激,排外情緒高漲,秦王嬴政決定將所有在秦客卿一律驅逐出境


司馬遷說,被逐的客卿名單中就有後來的宰相李斯。為了諫阻嬴政的這一衝動的決定,李斯批逆鱗、犯龍顏,斗膽上書陳情,這才有了後來名垂史冊的《諫逐客書》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可還是這篇上書,還是《史記》的記載,在《秦始皇本紀》中,司馬遷卻又對李斯上《諫逐客書》的原因做出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解釋


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中略)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

——《史記·秦始皇本紀》


這一段記載同《河渠書》及《李斯列傳》中保存的“鄭國渠事件”傳聞在事實經過上存在巨大的差異


《李斯列傳》說秦王政下逐客令,事在元年即公元前246年;而《秦始皇本紀》則認為這道逐客令的下達時間乃在10年後的公元前237年。


《河渠書》及《李斯列傳》將秦王逐客歸因於客卿鄭國陰謀以修渠工程阻礙秦軍東征;而《秦始皇本紀》則說秦國之所以大規模逐客,是因為長信侯嫪毐謀反受誅,審訊叛黨分子的過程中,相國呂不韋與嫪毐的利益輸送關係被揭露了出來,因而激怒嬴政,下令逐客。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司馬遷對這兩種秦國逐客的解釋不置可否,並行存錄。但究竟哪一種更接近歷史的真相呢?要索解答案,我們必須首先注意到,大規模地蓄士養客並不是秦國本土自發形成的風氣,而是山東政治風俗的影響所致。


《史記·呂不韋列傳》說:


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不韋家僮萬人。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史記·呂不韋列傳》


秦王嬴政的相國呂不韋本是衛國巨賈。他不但做買賣,還做政治投機。呂不韋將秦王嬴政的父親,那個出質趙國的秦國公子子楚視為奇貨可居,慷慨資助他營求嗣君之位,終於在子楚即位後入秦拜相,成為秦國政壇一人之下的新晉權貴。


子楚在位三年而崩,呂不韋又繼續輔佐他的幼子嬴政,並以“仲父”的名義代掌國事,成為秦王政初年秦國實際上的發號施令者。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因為早年長期活躍于山東,呂不韋受齊、趙等國政俗的浸染很深。當時各國的名公子如齊孟嘗君、趙平原君等都招攬了大批門客,組織起龐大的勢力集團以介入國內甚至是國際的政治博弈,這讓政治投機商呂不韋深感震撼。晉位相國、執掌秦政之後,呂不韋正是亦步亦趨地沿著戰國四公子的故轍在秦國大規模蓄士養客的。


並且,他顯然不甘心做一個具體而微的追隨者,而更存著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較量之意——呂不韋命門客集論以成《呂覽》,意欲壓倒山東名士荀卿。要知道,荀卿曾在齊國稷下學宮三任祭酒(即稷下學宮的負責人),執遊士之牛耳。壓過荀卿的聲望,呂不韋的用意怕是要藉此向天下宣示,遊士麋集的中心將自齊國臨淄轉移到秦都咸陽來了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秦王嬴政即位的時候年僅13歲,朝廷裡的大事小情悉數交付相國呂不韋來打理。直到九年後的公元前238年,舉行過冠禮之後,嬴政才實際接過秦國的最高權力。


在這之前,尚未親政的嬴政是不可能下達逐客令的。退一步說,即便他下達了逐客令,只要一手促成遊士入秦的相國呂不韋仍未失勢,這道逐客令也不可能生效,當然也就輪不到李斯上《諫逐客書》了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另外,從《李斯列傳》保存的這位傳主的仕宦履歷看,向秦王嬴政上《諫逐客書》也不可能發生在秦王政元年


至秦,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曰(中略)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中略)秦王拜斯為客卿。

——《史記·李斯列傳》


上述記載顯示,楚人李斯是在秦莊襄王駕崩,嬴政繼位的那一年才來到秦國的。因為相國呂不韋招賢納士,李斯便首先投入他的門下,做起了相府的舍人。在相府得到呂不韋的賞識後,李斯經相國的安排入宮為郎,又轉為嬴政的貼身侍從。此後李斯官運亨通,由郎而長史,由長史而客卿,一路高升。


司馬遷明確說道,是在晉位客卿之後,李斯才向嬴政提出了那篇《諫逐客書》。


假設嬴政逐客事在元年,乃因鄭國修渠事件而起,顯然李斯不可能在這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完成從相國舍人到秦王客卿的四級連升,所以逐客令的下達只能發生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而非元年(公元前246年),事由該是呂不韋罷相,而非鄭國作渠。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參考文獻: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鄭國渠陰謀曝光,李斯諫阻嬴政逐客?其實《諫逐客書》另有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