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記者觀察:“綜合化”或成金融服務小微新方向

中國銀行保險報網訊【實習記者 胡楊】

去年以來,監管持續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銀保監會則配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

更高層面來說,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數度將關注投向“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等。除從小微企業貸款規模、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等角度提出明確目標,還提出要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將釋放的增量資金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等。

這些努力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均轉化為了顯著成效。據銀保監會最新通報,截至今年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3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0.5%,顯著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10月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6.76%,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了0.64個百分點。

需要強調的是,滿足小微企業核心信貸需求並不意味著金融機構就可以“功成身退”。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就曾公開提出:“小微金融服務不能只盯著貸款,還要為小微企業提供結算、財富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

實際上,這種“綜合化”趨勢或將成為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下一個努力方向。據《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觀察,現階段,已有部分小微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落地,嘗試通過組合金融服務模式,解決小微企業金融需求。

以由北京金控集團打造的北京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例,該平臺主要涵蓋股權、保險、融資擔保等產品,小微企業可以享受包括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擔保增信、企業評估、政策服務、中介服務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解決自身的金融需求,從而降低融資成本。除此之外,這一平臺還能夠提供小微企業的金融畫像、金融產品支持圖譜,組合融資的專家系統,多源聯動平臺等服務。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金融控股集團來說,這種較為完整的服務閉合體系構成的前提是旗下金融牌照齊全。對於業務結構比較單一的金融機構來說,想要推動小微金融服務的綜合化,則面臨一定挑戰。

金融科技有望提供解決方案。有聲音指出:運用金融科技為小微客戶提供平臺支持,可以與客戶共建商業生態,提供各項金融服務,推動客戶服務的綜合化。具體來說,依託於小微企業的產業鏈,金融科技手段可以將小微企業及相關生態圈的數據整合起來,為綜合服務提供可能。

目前,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科技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就已經將這種“綜合化”、“組合型”金融服務轉化為現實,除滿足小微客戶核心貸款需求外,其推出的相關產品就融入了貸後服務與非貸類工具,嘗試拓寬小微金融服務廣度。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