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宋代文人葉夢得在他四十六歲時,避開城市的喧擾,來到一座幽僻的山谷,結廬而居。山谷裡無有他物,唯有狀貌奇異的石頭點綴其間。葉夢得就在這裡與石相伴,“不復更交世事”,長久地棲居在這群石之中。

比起藏石,葉夢得更像是在石中收藏自己的靈魂。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孔子云“仁者樂山”,石乃山之骨,好石便是樂山之意。石立於霜雪炎夏之中,千年不改,故有“石靜而壽”之說。明代文人陸紹珩曾說:“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藏石,收藏的不僅僅是紋理奇異、色澤瑰麗的佳石本身,更是在收藏石的“百折不回”的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可以銷局中之危。”

立於園中案頭的石,從不因滄海桑田而摧折,不似鳥鳴蟬音般喧囂,只是靜默地承受晴窗的光影、梅季的潮雨、雪日的寒凍,然而它依舊自在等待風雪塵埃褪去那日。

當一切外物剝離開去之時,“氣奪山川,色結煙霞”的華光與氣質破塵而出——

石依舊是石。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蘇軾也愛藏石。

他曾經收藏有一枚“岡巒迤邐”的仇池石,將其供養在清水滴瀝的小盆中,陳置在几案之間,伴隨他筆墨遣興的歲月。

他特意作了詩以志這心愛的小石,“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同葉夢得一樣,蘇軾也將他的靈魂,棲居在了愛石之中。蘇軾愛藏石,更將自己活成了一塊貞靜之石,無論是早年的名動京師,還是晚年的貶謫他鄉,他總是曠達不燥的。蘇軾的靈魂,彷彿永遠與石同沐江上清風、山間明月。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仕途赫奕時,不忘思山之精神;世事紛華時,仍舊念石之氣度。

“波瀾不興”、“百折不回”,這應該是藏石之人一生最好的註腳。


身要持重,意要閒定。

這是石的境界。

也是藏石的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藏石,是一種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