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隨著寵物鳥越來越多的進入到普通家庭當中,對於一般的個人飼養者來說,在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從野外捕獲到雛鳥、因親鳥死亡雛鳥被拋棄,或者是一次繁殖的雛鳥太多,親鳥無法全部照顧,同時也找不到合適的保姆鳥時,人工育雛就成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雖然雛鳥的人工哺育比較困難,但是經過人工育雛長大的鳥,對人會很親和,尤其是對那些還沒有經過馴化的鳥來說,有助於去掉其野性,這會使日後的馴養獲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本期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處於不同生長期的雛鳥,在對其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人工餵食雛鳥

一、出殼至一週以內的雛鳥人工哺育

這一階段的雛鳥最難養,最大的的難題就是雛鳥的保溫。剛出殼的雛鳥,因為沒有羽毛,體溫很容易散失,必須依賴親鳥的體溫維持其體溫,尤其是對一些體型較小的鳥類來說,體溫的調節能力差,一隻體溫在39攝氏度以上的雛鳥,即使在溫度達到35攝氏度以上的炎熱夏季,依舊可能“著涼”,例如鵪鶉雛鳥的育雛溫度為38攝氏度,低於這一溫度,新生雛鳥就會受凍,所以人工哺育雛鳥時,供溫和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常見的供溫方法,是用木箱或紙箱製作一個人工鳥巢,將電熱毯可以去寵物店購買寵物專用的小型電熱毯)放在雛鳥的下方供溫,也可以用紅外線燈有發光紅外線燈和不發光紅外線燈兩種,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用)在雛鳥的上方供溫,當然,如果是上下同時供溫是最好的。在解決了供溫問題以後,控溫相對來說就變得更加重要,此時就需要用到

溫度調節器可以調整、控制和設定溫度),正常情況下,要求人工鳥巢的中心溫度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鳥巢周邊溫度38攝氏度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巢內存在一定的溫差,方便雛鳥自身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溫度。另外也不能超溫,人工鳥巢本就有一定的保暖性,而且在保溫時我們也會在雛鳥的身上蓋一些棉絮、絨線等保溫物,溫度如果過高的話也會將雛鳥熱死。

注意:剛出殼的雛鳥,體溫一般是38-40攝氏度,前一週每天會下降一度,一直降到出窩時的常溫,所以一週以內的雛鳥主要強調供溫和保溫,一週以後要逐漸降低溫度。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剛出殼至一週內的雛鳥保暖很重要

同時,這一階段內,在雛鳥飼料的選擇和餵食方式上也要注意。

飼料選擇

要綜合考慮營養、適口性以及是否易消化等因素,可以用玉米粉或豌豆粉、熟蛋黃、青菜泥,按照1:4:5的比例,一起研磨成糊狀餵食。

餵食方式

餵食雛鳥的工具主要有滴管、竹籤、小勺、鑷子等。滴管用於餵食半流質的飼料,竹籤、小勺用來挑喂糊狀的飼料,鑷子用來夾持顆粒飼料或蟲子。

餵食時,先發出一點聲音或者是動一下人工鳥巢,只要其中一隻雛鳥有所反應,其他雛鳥也會跟著伸頸張嘴,此時用餵食工具將食物準確的送入雛鳥的喉嚨深處,它們會自然的將食物吞嚥下去。餵食較大型的雛鳥時,可以將食物捏成長條狀,直接送入雛鳥口中。注意,只有將食物送到雛鳥的喉嚨深處,才能引起它們的吞嚥反應,放到嘴邊的食物是很難被吃下去的。

餵食時要逐個的輪著喂,不要遺漏,大多數雛鳥在聽到鳥巢附近有響動時,會本能的伸頸張嘴,即使吃飽以後,也會作出求食動作,所以餵食時,要記住哪隻餵過,哪隻沒餵過,依次餵給。

一般情況下,飢餓的雛鳥,頭頸會伸的更長,嘴張的更大,叫聲也會更急促、響亮,不過有的雛鳥會因為嗜睡蜷縮在角落裡,從而忘記求食,不要把這種鳥漏喂,可以用竹籤將它碰醒,然後餵食。再就是,同一窩中,發育較慢、體型較小的雛鳥要著重餵食。

當鳥的頸部明顯突出,求食慾望變得不那麼強烈時,即可停止餵食。正常情況下,一週齡以內的雛鳥,每天應餵食6-8次,每次間隔1-2個小時,早上6:00開始喂,到18:00停止,晚上一般無需餵食,但是如果雛鳥受到驚動醒來,就要加喂一次。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雛鳥在接受食物時,會本能伸長頭頸,長大嘴巴

二、7-10日齡的雛鳥人工哺育

這時的雛鳥已經睜開眼睛,並逐漸長齊羽毛,遇到動靜就會伸著脖子張嘴求食,這階段的雛鳥對食物不太挑剔,食慾開始變的旺盛,食量增加,幾乎能夠吃下它們能吞下的任何食物。

此階段內的飼料選擇可根據鳥的種類分為兩種:

1、針對小體型的鳥

比如芙蓉鳥、百靈鳥、雲雀等,可以用玉米粉、豌豆粉、熟蛋黃、青菜葉,按照1:1:5:3的比例,同時拌以適量蛋殼粉或鈣粉,研磨成漿狀餵食,注意不要太乾。

2、針對中大體型的鳥

比如八哥、黃鸝鳥等,可以用玉米粉、豌豆粉、熟蛋黃、魚粉或蠶蛹粉、青菜葉,按照1:2:3:2:2的比例,加水研磨成稠漿狀餵食。

早上6:00開始餵食,到18:00停止,每隔2-3小時餵食一次。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7-10日齡的雛鳥,食慾旺盛,食量變大

三、10-25日齡的雛鳥人工哺育

此階段的雛鳥羽毛進一步生長,鳥體也已增大數倍,並學會了攀爬和走動,這個時期的飼料,小型鳥,可以用玉米粉、豌豆粉、熟全蛋(注意不僅僅是蛋黃,還要有蛋白)、青菜葉,按照4:1:3:2的比例,混合後研磨餵食;中大型鳥用豌豆粉、魚粉或蠶蛹粉、青菜葉,按照6:2:2的比例,研磨後餵食。

餵食以上兩種飼料時,要加水調溼,每隔3-4個小時喂一次,早上6:00開始餵食,到18:00停止,如果此時的氣溫較高時,餵食後應該再喂些清水。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這個階段的雛鳥餵食每天3-4次即可

四、25-30日齡的雛鳥人工哺育

此階段,鳥的身體已經覆蓋羽毛,只是有些鳥的尾羽可能還是比較短,同時頭部仍有少量的絨羽裸露在外面,這時可以把它們從人工鳥巢中拿出來放到鳥籠中飼養。

鳥籠內應該備有餵食盆、水盆,每天除了人工餵食幾次以外,應該讓雛鳥練習自己從餵食盆中採食,但是要注意控制喂量,不要讓它們吃的太飽。

飼料的選擇上跟10-25日齡的雛鳥一樣,後期可以慢慢的換成專用的鳥飼料,同時在飼料中可以逐漸添加一些小蟲子或顆粒狀的飼料,並注意補充維生素和鈣質,可以添加一些蘋果泥和蛋殼粉。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25-30日齡的雛鳥已經可以放到鳥籠中飼養了

五、人工哺育雛鳥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雛鳥階段,鳥的消化機能尚處於發育當中,對飼料變化的適應能力差,所以如果需要調整飼料配比或種類時,應該有一個過程,循序漸進,不能突然換料。

2、雛鳥對飼料的消化情況,可以從糞便中觀察出來,消化正常的糞便外面,應該包裹著一層粘液,且是完整不散開的,如果雛鳥消化不良,糞便就會變得鬆散,無粘液包裹,這時就要調整飼料,並添加一些健胃消食片,同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衛生,絕不允許使用發黴變質的飼料。

3、雛鳥的體型小,養分貯存少,代謝快,所以要勤喂,餵食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雛鳥的飢餓時間太長,會嚴重影響生長,甚至會越養越小,最後導致其死亡。在一窩鳥中,往往會有1-2只體型小,生長慢的鳥,所以在哺育時,每天應該多喂1-2次,使這類鳥的發育能夠跟上其他雛鳥而不至於被淘汰。

4、餵食中大型鳥類,比如黃鸝鳥時,要讓雛鳥的嘴巴張開停留3-4秒,舌頭伸出後再餵食,否則雛鳥會將飼料吐出來,而不是吞嚥下去。

5、每次餵食後,要用棉球蘸著清水,擦洗雛鳥嘴角殘留的飼料,掉在窩裡的飼料要及時清掃,保持窩內的清潔。

另外,雛鳥的飼料中,要經常添加一些魚骨粉、陳舊石灰、蛋殼粉等物質,目的是補鈣,防止軟骨病的發生,同時也要注意添加一些青菜、蘋果泥等,補充維生素。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主人在給鸚鵡餵食

小美寄語:

就現階段來說,人工育雛的可行性是比較高的,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鳥類在出殼後,即可進行人工哺育。

早成鳥的人工育雛比較簡單,而晚成鳥的人工育雛相對來說就比較麻煩,不同種類的晚成鳥情況不同,應區別對待。比如雞形目、鶴形目、雁形目的雛鳥,羽毛幹後即可獨立行動。而猛禽類、鳴禽類和攀禽類的雛鳥在出殼後,發育不完全,不能獨立生活,尤其是用嗉囊分泌物和腺胃內食物餵養雛鳥的鳥類,在出殼後即採用人工哺育的話,早期死亡率是很高的,這類型的鳥必須利用親鳥,哺餵5-7天以後,才可以轉為人工餵養。

所以針對這一點,大家以後在人工哺育雛鳥時,要特別注意。

當對寵物鳥的雛鳥進行人工哺育時,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