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月色朦朧,萬籟俱寂。茅屋三間,紅燭一支。室內有翩翩公子,手捧古書,挑燈夜讀;美人在側,細心的剪去蠟燭上的燭芯,舉起纖纖素手,往書案上的香爐中添了一撮香。。。。這是多美的意境啊!這種場景應該是古往今來讀書人的夢想。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紅袖添香

自古以來,“香”在中國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它源自植物本身的氣息,用這種自然氣息貼近人體氣息,使人貼近自然,貼近純真。香是沉靜的,無聲色之喧囂,沁人心脾,愉悅人的心境,平和人的心靈。在中國人心中,於揮塵閒吟之際,篝燈夜讀之時,焚之以遠闢睡魔,祛邪避穢,讓一縷清香直入情懷,是何等風雅和浪漫之事!

一、香的歷史

人類早在數千年前就開始使用香料來驅蟲辟邪,防治疾病。我國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經學會使用丁香、百部等香料,或將其曬乾插在室內,或將其研磨成粉,灑於身上,或將其泡在滾湯中燻蒸來治病。大部分香料具有微量毒性成分,可以殺死一些小的寄生蟲和細菌。這個特點古人早就掌握了。

先秦時期很多著作中記載了中國人使用香料的情況。當時廣泛使用的香料包括蘭、芷、艾、蕙等,在驅蟲辟邪之餘,還是人與上天勾通的道具。在當時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祭禮上,香是不可或缺的。古人燃燒香木,讓香菸直達天上,將人們的訴求和企盼告之上天。《尚書》中就有

“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的記載,認為祭祀時光用三牲祭品是不行的,只有焚香之後,才能感動神明,取得人與神之間的聯繫。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香料作物通常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只有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溫溼度適中的地方才能長勢良好。如果製成香料的話,更需要很多道工序,所以古代香的獲得是很困難的。在宗教祭祀中,它起著重要的作用,被用來當作一個人修養和品行的象徵。屈原的《離騷》中就有很多讚美香的詩句,比如“朝飲木蘭之附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扈江離與闢燕兮,紉秋蘭以為佩”,無一不顯示了當時人們對香的喜愛。

秦漢時期,中國道教發展很快,道家由一門學說變成了一種宗教。在這種宗教幾乎所有的活動中,都要使用香來建立人與天地鬼神的聯繫。道教建立了一套特有的禮儀,在這些禮儀中,香是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凡修齋行道,以燒香燃燈最為急務”,因為香可以傳心達信,感動神仙。

香之所以受到道教的推崇,主要是它在燃燒中,會產生一些刺激人嗅覺的氣味,而這種氣味可以讓人產生清靜、愉悅的心情。香在燃燒時會冒出淡淡的煙,彌久不散,能讓人產生仙境一般的感覺。而在道教神話中,所有的神仙降臨之時,都是

“仙鶴吠鳴,香靄滿室“的。所以在宗教儀式的過程中焚香,能營造出神秘的氛圍,突出和放大宗教的能力,使人更加容易信奉。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焚香祭天

在一些道教典籍中,也不乏與香有關的神話傳說。《神仙感遇傳》中就記載了崔玄亮每天都在家中焚香,“時有神仙降之,奇煙異香,每見聞於庭”的故事。而隨著道教在民間的普及,信者日眾,很多人也學著在家中焚香,以期神仙降臨。

秦皇漢武都是開創了國家偉業的帝王,同時也是信奉道教,志在長生的凡人。他們對長生不老有著極為執著的追求,一生不斷派人尋找仙人,求不死仙藥的同時,他們本人也經常禱告上天,希望獲得上天的庇廕,實現做神仙的夢想。所以他們經常祭天,而每次祭天,都要舉行盛大的儀式,使用大量的香料。

“香氣者,是神官靈人在子之側,視子之狀也”,如果沒有香菸,神仙是不會降臨的。神是高高在上的,如果沒有一種媒介,是無法溝通的。只有舉行儀式,焚香禱告,讓神靈感知到人的請求,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也才會幫助你。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祭禮

正是在這種心理作用下,漢武帝泰山封禪時以百和之香祭天,秦始皇在修皇陵時也用沉香祭天地。在他們的示範帶動下,整個社會都陷入了對香的狂熱追逐之中。

二、香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漢朝開闢了“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使得盛產香料的西域諸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香料到達中國。而“香”這種氣味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與中國本土宗教的聯繫也非常緊密,從而能夠在社會上掀起用香的高潮。

中國人對香的使用方法很多,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

1、薰香。薰香始於漢代宮中習俗,據《後漢書》記載,當時宮中的綾被、錦被多以蠶絲製成,非常容易被蟲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中國人發現用香對衣被進行燻烤後,一可以防止蟲蛀,二來衣被上會留有香氣,從此薰香成為宮中的傳統。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薰香

薰香的工具主要是燻爐和熏籠。燻爐又叫博山爐,多由青銅製成,爐體呈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在博山爐問世之前,人們將薰香草放在爐中直接點燃,雖然香氣馥郁,但煙火氣很大。漢武帝時,南海地區的龍腦香、蘇合香傳入中土,這些香料被製成香球或香餅,因此人們發明了博山爐。博山爐用使用炭火,香料放在爐中烤時,香味濃厚,煙也很小。六李白有詩讚雲:"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說的就是博山爐薰香時,香菸繚繞的迷人意境。

熏籠是出現在唐代的一種薰香工具,為陶瓷燒製,上面有一個竹罩籠,即可烘烤衣物,又可取暖。竹籠罩稀疏有孔,多以花紋飾之,便於熱力的發散。熏籠或方或圓,或大或小,既方便又安全。

2、佩帶香囊香袋。隨身佩帶香袋的風俗很早就在女性中產生了,《詩經》中就有關於女性帶香囊的詩句。最早的香囊名叫“帷”,又叫“縭”,是用五彩絲線繡成的。周朝女性出嫁時,孃家都會陪嫁香囊,讓女兒時刻戴在身上,表示孃家和她心繫著心之意。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香囊

香囊樣式有大有小,不僅有掛在身上的小香囊,也有掛在臥室帳中或者馬車上的大香囊。南唐李後主就非常喜歡在帳中撒上各種百合香味的香粉,他還會自制“後主牌”香料,只不過配方已經失傳,甚為可惜。

車上掛香囊是古人的標配。有句成語叫“寶馬香車”,正是這個習俗的反映。正如李清照詩中說的“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3、使用香油香粉。如果想整日保持身體的香味,擦抹香油或者塗香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古代女性常用的化妝術之一。香油一般可以當作髮油使用,一般塗在秀髮之上,既讓秀髮烏黑明亮,又香氣襲人。香粉則是將香料研成粉末,塗在身上,如果香料上乘,可以保持香味半月之久。

4、飲用香精茶、酒飲料。有些香料是無毒可以食用的,比如來自東南亞的蘇合香,香氣淡雅,最宜浸酒食用。《紅樓夢》中有個片斷,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人來到妙玉所在的庵中,妙玉拿來招待他們的飲料,便是梅花上雪泡成的茶。從廣意上來說,這種用花香作為原料之一的茶,也算是真正的“香茶”了。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妙玉品茶

宋代流行用蘇合香泡酒,上至帝王,下至富人,都非常喜愛。宋仁宗曾賜一罈自己泡製的蘇合香酒給王文,治療王的氣血虧病。他要求王文每天晚上上床前空腹喝一小杯,可以“卻腹中之疾”。

除此之外,香還廣泛使用在治病、藏書、計時等許多方面,在《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古人開設的香店“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店招,這些香業的從業者們也叫“香人”,他們身著統一的服裝,替顧客加工香料,或者製作各式香袋,香餅,從中我們也可看出古人對香的喜愛以及當時香的普及。

四、中國香文化的內涵

“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可以指悅人的氣味,也可以指一種原料,還可以包括其製作方法、品評的標準、審美的傳統以及圍繞香產生的思維模式、宗教含義以及民族的氣質。這些方面綜合在一起,就是中國博大的“香文化”。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雅香

香是代表古人與天地交流的載體和工具。古人祭拜祖先或者舉行祭祀大典時,一定要淋浴薰香,用以表達對上天的虔誠尊重。在祭祀典禮上,作為香料,“白茅”是必不可少的。“白茅”是先秦時一種等級很高的香料,天子分封諸侯時,以白茅包著土賜給諸侯,這種儀式就是“裂土分茅”,是代表上天的意旨,白茅和泥土地是國家的象徵。

在中國文化中,有四大雅事,分別是斗香、品茗、插花、掛畫,這都是中國上層階層文化的代表,而品香位居首位。《金陵歲時記》記載了宋朝"中秋斗香"的風:在中秋佳節,祀完月後,朋友們坐在月下,品嚐著各種水果,分別將帶來的香依次點燃,讓對方品評並說出主要原料。最後得分高者奪冠,號為“香魁”。

漢朝之後,隨著佛教的傳入,獨尊儒術政策的實行,中國的佛、道、儒三教的文化逐步合一,香文化漸漸擺脫了宗教上的色彩,雖然在一些宗教活動中,它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香文化已朝世俗化發展,成為文人雅客、王公貴族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雅事。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愛香的宋徽宗

中國文化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道法自然”,追求“中正平和”,而這些都能在散發淡香氣的香文化中找到共鳴。

香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點燃後它會發出香味,就是在火熄滅後,這種香味仍能保持很久,彌久不散。所謂“博山雖冷香猶存”,這與中國文化中的“陰”和“柔”是相對應的。中國人注重的是“道德如水”,只有悠長彌久的美,才是儒、釋、道三家共同追求的美,代表著中國文化中的“陰柔”之美,是太極兩儀中的陰極,是乾坤八卦中的“坤卦”,能清心養性,陶冶情操。從深層次上分析,這種陰柔的美更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更能保持統治者的地位穩固,所以得到推崇。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香文化

香必須越純越好,容不得摻假,容不下半點雜質。這與中國讀書人那種追求完美人生的品性又是相呼應的。從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到孔子的“蘭當為王者之香”,從蔡邕的《漪蘭曲》到朱熹的《香界》詩,都把香定位為君子的品德。所以中國傑出的文人多半喜愛香,離不開香,有的還是制香、品香高手,陶淵明、王維、蘇東坡,莫不如此。

五、今天的中國香

近代中國遭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苦難,中國的香文化在很長的時間裡一蹶不振。香文化是一種雅文化,必須要有一個安定繁榮的社會基礎,在生存都無法保證的年代,很少有人關注香文化。

今天的中國,已基本上完成了偉大復興,政治、經濟、文化都空前繁榮,但是也出現了現代人壓力的增大,內心的空虛。人們渴望緩解壓力,渴望一種快慢有致的生活節奏,也渴望在這個變革的年代能有一種給人帶來從容和淡定的生活。這就為中國香文化的復興和發展帶來了基礎。

紅袖添香夜讀書——淺談中國的“香”文化

今天的中國香文化

香包含的文化氣息和精神,是要靜靜的感悟的,而在感悟之中,人可以獲得安寧,去除浮燥。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香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開始愛香,用香,去體會香,利用香淨化心靈。

中國香文化博大精深,要想還原香文化,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在國運昌盛的今天,人們已經對香文化的保護、發掘和傳承的意義有了深刻認識,中國香文化的復興、發展也必將迎來它的春天。

參考文獻:賈天明:《中國香學》

葉 嵐:《聞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