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漢淮南王劉長絕食而亡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今夕何夕960611


西漢淮南王劉長絕食而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鄭伯克段於鄢”,故事主要講述了鄭莊公和他的同胞弟共叔段為了奪取國君之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鄭莊公和共叔段同為其母武姜所生,而武姜偏愛弟弟共叔段,三番四次想要幫助共叔段謀取莊公的國君之位,而莊公為了博得一個仁義、孝順的好名聲,對弟弟和母親的要求一再讓步,連大臣的勸諫也置若罔聞,致使共叔段日益驕橫,最終起兵造反,莊公終於不再隱忍選擇派兵討伐共叔段。史學家常用這個故事告誡後人正是因為莊公對弟弟缺乏管教,毫無底線的縱容,才使得他肆無忌憚、囂張跋扈,最終走向了不歸路,在鄭莊公仁義的背後實則是一場精心謀劃的殺人騙局。

一、離奇的身世——為淮南王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淮南厲王長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趙王張敖美人。高祖八年,從東垣過趙,趙王獻之美人。厲王母得幸焉,有身。趙王敖弗敢內宮,為築外宮而舍之。及貫高等謀反柏人事發覺,並逮治王,盡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內。厲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聞上,上方怒趙王,未理厲王母。厲王母弟趙兼因闢陽侯言呂后,呂后妒,弗肯白,闢陽侯不強爭。及厲王母已生厲王,恚,即自殺。吏奉厲王詣上,上悔,令呂后母之。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王劉長的出生頗具一定的傳奇色彩。高祖八年,劉邦因平定韓王信叛亂從東垣縣路過趙國,當時的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為了討好這位皇帝兼岳父,張敖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又是親自下廚做飯,又是端湯倒水,甚是恭敬。張敖知道自己的這位岳父大人喜歡美女,為了投其所好,張敖從自己的宮中選了一位美人侍奉劉邦,一夜情之後劉邦就走了,把美人留在了趙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美人居然意外懷孕了,趙王張敖自然不敢怠慢,就把她安置在了宮外。誰知就是因為上次劉邦在趙國的時候,儘管張敖對劉邦很恭敬,劉邦卻還是一副痞裡痞氣的樣子,對張敖劈頭蓋臉臭罵了一頓,張敖當然瞭解自己的這位岳父習以為常,可是趙國的大臣們貫高等人看到自己國君受到如此欺侮不幹了,他們私自決定在劉邦回去的路上設伏殺了劉邦,而劉邦似乎是如有神助,在他們的設伏地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提前走了,才躲過了一劫。

雖然暗殺事件失敗,但是紙終究包不住火,劉邦知道貫高等人意圖謀反後大怒,把趙國從國君張敖到後宮張敖的母親、兄弟、美人、大臣等全都抓了過來,其中也包括劉邦曾經寵幸過的這位美人。在牢房裡美人告訴監管的小吏說“我曾受到陛下的寵幸,有了身孕”,小吏聽說美人懷了“龍種”自然不敢怠慢,趕緊稟告給劉邦,此時劉邦正因為貫高等人謀反的事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美人懷孕的事兒。

美人聽說劉邦不理自己後,又讓自己的弟弟去找來呂后當時最信任的審食其,可是當時呂后正因為戚夫人的事兒著急上火呢,這時候又跑出來一個女人,還懷有皇嗣,萬一是第二個戚夫人怎麼辦?呂后選擇了袖手旁觀,審食其也沒有再多加勸說。之後美人生下了淮南王,因為怨恨劉邦和呂后對自己的漠視而選擇了自殺,獄卒趕緊抱著小皇子向劉邦彙報情況,此時劉邦的氣已經消了不少,看到剛出生的嬰兒心生憐惜,又追悔莫及,不應該對美人置之不理,於是在真定縣安葬了淮南王的母親,又讓呂后親自撫養淮南王,所以淮南王是跟著呂后長大的,故而在呂后掌權的十五年裡,雖然誅殺諸呂,淮南王卻能平安無事,母子兩人的感情還是比較和諧的。

二、不斷突破底線——漢文帝的縱容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怕,他離死亡就不遠了。連皇帝想幹什麼事也要跟大臣們商量,受到禮法、制度的約束,淮南王在一步步的僭越之下,認為連皇帝、太后也要敬我三分,對這個世界再沒有了懼怕之心,像一隻飛蛾一樣撲向了火光之中。

①不守君臣之禮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為最親,驕蹇,數不奉法。上以親故,常寬赦之。三年,入朝。甚橫。從上入苑囿獵,與上同車,常謂上“大兄”。厲王有材力,力能扛鼎。《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漢文帝即位後,由於其他兄弟基本都被呂后迫害殆盡,只剩下一個小弟淮南王,再加上文帝的性子本來就很寬厚,所以對淮南王的一些不法之事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過多追究。皇上對你親厚,那是他出於情分,儘管是皇帝唯一的弟弟,也得遵守制度禮法,先君後親,這才是臣子應該遵守的本分,而淮南王卻把這種關係當做平常人家的兄弟之情。

他和文帝到皇家苑囿打獵時,與皇上同乘一車,還不稱“陛下”,張口閉口的“大哥”,處處表現的很蠻橫。而且這位淮南王還有一項特長,力氣極大,司馬遷說“力能扛鼎”,整本史記中“力能扛鼎”的人只有項羽和淮南王兩人,可見淮南王也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夫。

②擅自誅殺闢陽侯

乃往請闢陽侯。闢陽侯出見之,即自袖鐵椎椎闢陽侯,令從者魏敬剄之。厲王乃馳走闕下,肉袒謝曰:“臣母不當坐趙事,其時闢陽侯力能得之呂后,弗爭,罪一也。趙王如意子母無罪,呂后殺之,闢陽侯弗爭,罪二也。呂后王諸呂,欲以危劉氏,闢陽侯弗爭,罪三也。臣謹為天下誅賊臣闢陽侯,報母之仇,謹伏闕下請罪。”孝文傷其志,為親故,弗治,赦厲王。當是時,薄太后及太子諸大臣皆憚厲王。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看透了有文帝這個好哥哥時時罩著自己,淮南王終於決定報母親冤死之仇。原來,當淮南王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對呂后和審食其的見死不救一直耿耿於懷,只不過礙於呂后的撫養之恩和她的嚴厲霸道一直不敢發作,等到呂后下世,文帝登基,淮南王終於準備向沒了靠山的審食其下手。一天,淮南王親自拜訪審食其,審食其一聽說淮南王來了,立馬親自出門迎接,他沒有想到一見到淮南王,迎接他的卻是一記鐵錘,毫無防備的審食其就這樣死在了淮南王的重錘之下,這還不算,淮南王還命令他的隨從一刀砍下了審食其的頭顱,可見對他恨之入骨。

天子腳下竟然敢公然行兇,闖下大禍的淮南王決定惡人先告狀,他袒露上身跑到宮裡向文帝請罪,同時說出了審食其的三條罪狀:第一,我母親不應該受到趙王謀反案的牽連,當時審食其明明能在呂后跟前辯解卻沒有據理力爭;第二,戚夫人趙王如意母子無罪,呂后卻殘忍的將他們殺害,審食其也沒有勸阻;第三,呂后大封諸呂,迫害劉氏宗親,審食其仍然沒有勸阻。我是為天下人誅此逆賊,為母報仇,請陛下治我的罪。

淮南王這招先斬後奏明顯是有備而來,文帝被他這一番辯解說的無可奈何,只能赦免了他的罪過。就這樣淮南王誅殺闢陽侯的事情在京城傳開,皇上還赦免了他,讓他更加囂張跋扈,上至薄太后下至皇太子、朝中大臣個個都懼怕淮南王,誰知一個不小心得罪了他,會不會有性命之憂。

③藐視國法自比天子

厲王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由於漢文帝的縱容,淮南王劉長沒有收到應有的法律制裁,自此以後更加無所懼怕,因此他越來越不把國法放在眼裡。回到淮南國後,他拒絕執行中央政府的法令,而是自行擬定了一套法令。他的出入都要像皇帝一樣道路戒嚴,下的命令也像皇帝稱作“制”,他這麼一套折騰下來和皇帝的派頭無差,這完全是僭越的違法之舉。

大臣袁盎看到淮南王的種種之舉,曾向淮南王進言:諸侯太驕縱必生禍患,可適當削地。可漢文帝並沒有採納袁盎的建議,“淮南王益橫”。

④鋌而走險舉兵謀反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與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謀,以輂車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閩越、匈奴。事覺,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長安。《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有些人天生就不安分總想製造點禍端,淮南王劉長就是這麼一個人。在文帝面前稱兄道弟不守君臣之禮、擅自誅殺闢陽侯審食其、在自己的封國當土皇帝已經不能讓劉長有什麼成就感了,於是他的膽子越來越大,居然想到了要舉兵造反。然而可笑的是他只動員了七十個人,動用了四十輛輂車就想造反,還派人聯絡閩越和匈奴,這樣的思路還真是不走尋常路。

可惜的是他的計劃還沒成氣候,就被發覺了。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不守禮法這些都可以被原諒,然而起兵造反歷來都是死罪,別說是皇帝的弟弟,就是皇帝的兒子也難逃一死,淮南王被文帝召至京城長安。

三、淮南王之死——士可殺不可辱

淮南王被抓至京城,可是該怎麼處理這個謀反的王爺讓文帝大傷腦筋。丞相張蒼和諸位大臣經過審訊商議,向文帝彙報了劉長的六條罪狀:一是蔑視朝廷,不聽詔令;二是不遵法度,自比天子;三是任意設官,欺騙天子;四是擅為法令,不用漢法,五是網羅逃犯,殺人滅口;六是策動謀反,圖謀不軌。

種種大罪當判死刑,漢文帝看了大臣們的奏疏,立即駁回說:我不忍心對淮南王動用刑罰,你們與諸位列侯和二千石高官再議。

大臣們經過商議再次向文帝上疏希望陛下按國法處置淮南王,然而文帝這次的回答是面其死罪廢其王位。丞相張蒼第三次上奏,想要將淮南王流放到蜀郡嚴道縣的邛郵,允許有兒子的姬妾陪同,縣裡為他準備住處,提供生活用品,請陛下一定要昭告天下。

經過這三個回合的過招,文帝終於同意了大臣們的建議流放淮南王至蜀郡,並特意囑咐每天為他提供五斤肉,二斤酒,還允許十位姬妾隨行,於是淮南王就這樣被囚禁在輜車中駛向流放之地。

大臣袁盎又一次向文帝勸諫道:皇上一向驕寵淮南王,不為他安排嚴正的太傅和國相去勸導,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說淮南王性情剛烈,現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擔憂他會突然在途中身染風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殺弟的惡名如何是好!文帝卻不以為然的說:我只是想讓他吃點苦頭罷了,等他痛改前非了就讓他回來。

然而事實真如袁盎預料的那樣,沿途各縣的縣令都懼怕這位淮南王,不敢打開囚車的門,淮南王悲傷的對他的僕人說道:誰謂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驕故不聞吾過至此。人生一世間,安能邑邑如此!於是絕食而亡。

四、寬容還是縱容——漢文帝的嫌疑難以撇清

漢文帝究竟是真的寬容、愛弟心切還是有意縱容、對淮南王的不法之舉置若罔聞?這是我們需要討論的關鍵,筆者認為文帝縱容的嫌疑太大,理由有三:

①淮南王並非天生任性

我們知道淮南王之所以錘殺審食其就是因為當年他對母親求救的不爭,所以在淮南王的內心深處對呂后和審食其怨恨已久,但是在呂后執政的十五年裡,他一直沒有發作,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忌憚呂后的權威,這說明淮南王並不是一個天生就無所懼怕之人。

而到了文帝即位,在一次次的試探後,他不斷的突破底線。公然行兇皇上不追究,不守漢法、自比天子,皇上也沒追究,這些事都給了淮南王勇氣,讓他的膽子漸漸的大起來,以至於他僅僅動員了七十個人就敢造法,目無王法、不受約束成為導致他悲慘命運的直接原因。

②袁盎的兩次勸諫均被文帝拒絕

在上文的論述中曾提到針對淮南王的囂張跋扈,袁盎曾兩次向文帝上書,一次是淮南王驕橫不法時,袁盎建議文帝削減諸侯王的封地,以削弱其實力,趁機敲打一下諸王,讓他們有所忌憚,文帝不聽。第二次是淮南王被流放之時,袁盎又指出依照淮南王的性子,必然受不了這種沿途押送的精神侮辱,估計有性命之憂,文帝又一次沒有采納。

文帝真的是那種聽不進去大臣意見的君王嗎?顯然不是,史書記載文帝非常善於採納臣子的意見,每次上朝,郎官上疏,他都停車收受,能採納的一定採納,不能採納的也是先聽完再放置一旁,而且在《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記載了文帝非常信任袁盎,他之前提出的很多建議都被文帝採納接受,為什麼一牽扯到淮南王文帝就翻臉了呢?可見其中大有文章。

③帝王最無法容忍的就是皇權受到挑戰

文帝劉恆的登基過程頗具幸運色彩,呂后死後諸呂被滅,當時群龍無首,功臣派與皇族派經過協商之後共同推舉了“弱勢皇子”代王劉恆登基成為新帝,而劉恆登上皇位後,一邊打壓功臣派的周勃,一邊把當時誅殺呂氏的皇族派劉襄、劉章、劉興居兄弟三人趕回了老家齊地,劉襄、劉章抑鬱而死,劉興居最後反叛被殺,三人都沒什麼好下場。

現在皇位繼承人的威脅只剩下了一個淮南王劉長,雖然是兄弟,但是封建帝制時代先談君臣後論兄弟,只有除掉了淮南王才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文帝的皇位,這才是文帝下定決心除掉劉長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西漢淮南王劉長絕食而亡的背後就是因為文帝的故意放縱,才使得他日益驕橫、一錯再錯,最終走向了不歸路,真真實實的上演了一部西漢版的“鄭伯克段於鄢”。


達達令觀史


淮南王劉長,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兒子。他的母親趙姬由於當時的趙王張敖背叛,被連累入獄。已經有身孕的趙姬向獄卒說了情況,但是反映到劉邦那裡,劉邦因生氣沒有管她。

趙姬的弟弟找闢陽侯審食其,請其找呂后幫忙救姐姐,呂后因忌恨沒有回應,審食其也不再管趙姬的事了。趙姬在獄中生下一男子後,因記恨絕食而亡。劉邦得知消息後,深感後悔,就命呂后撫養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劉長。

劉邦後來封劉長為淮南王。劉長由於是呂后養大的,所以在呂后當政時,劉長沒有遭到呂后的打擊。

漢文帝劉恆登基後,非常在意自己這位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為他的兄弟們就剩下劉長一個人了。劉長長得身材高大,力大無比,與漢文帝稱兄道弟。在一次入朝的時間裡,劉長親自到審食其家門口,將審食其用錘擊倒,並讓手下殺了他。

漢文帝劉恆並沒有責怪自己的弟弟。公元前174年,劉長讓人聯繫南越,匈奴等地部落打算謀反。被人告知漢文帝。漢文帝派人將與劉長合謀的人治罪,將劉長召進京城。

丞相張蒼等人一再上奏,要求治罪劉長,說劉長荒廢法度,肆意行事,私放罪犯,謀反等罪當誅。漢文帝赦免其死罪,讓大臣們商議。最終,大臣們商議將劉長和其姬妾十人,流放到四川邛崍驛站。漢文帝批准了,並安排每日給劉長五斤食肉和兩斗酒。

劉長長得勇悍,路上押送的人都不敢打開囚車。劉長性烈絕食而亡。漢文帝得到消息,悲痛不已。

民間更是有歌謠唱“兩兄弟不相容”,使漢文帝深感自責,於是將當時要治罪劉長的人,包括押丞相,極其押送劉長的人一律殺了。封劉長的三個兒子皆為王。其中就有下一位淮南王劉安。


路遙lgy


做人要知足常樂,做人要與人為善。西漢淮南王劉長絕食而亡,違背了這兩條做人的基本原則。他的死不值得同情。

劉長,是漢高祖劉邦最小的兒子,漢文帝劉恆異母弟,母親是趙姬。力能扛鼎。在公元前196年就被封淮南王。

1.無君臣之禮。

孝文帝三年(前177年),劉長入朝晉見,態度傲慢。隨漢文帝到御苑打獵,竟狂妄地和漢文帝同乘一輛車駕,還不管場合地稱呼漢文帝為“哥”。作了近二十年的王,起碼的君臣之理都不講,這樣的情商令 人堪憂,可以說這個時候他就開始作死了。

2.濫殺開國元老

依史料,劉長有才智,又有能力,曾到審食其府上用鐵椎捶擊闢陽侯審食其,又命隨從殺死了他。事後,漢文帝出於手足親情,憐憫他,不予治罪。但這個時候,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懼怕劉長,劉長還不知道危機將近,竟然越發驕縱,置 朝廷法令於不顧,他出入宮中都 下令警戒清道,一切模仿天子的聲威。

3.陰謀叛亂。

由於沒有人能出面制止他的狂妄自大,他變得目空一切,加快了自己向死亡方向飛奔的速度。

孝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劉長開始密謀謀反,他指令名叫但的男子等七十人與和柴奇商議,柴奇是棘蒲侯柴武的兒子——自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劉長企圖讓但等與柴奇用四十輛大貨車在谷口縣謀反起事,同時派出使者與閩越、匈奴等取得聯繫。這個動靜太大,中央知道後,懲罰了謀反者,又派使臣召劉長入京晉見皇帝。



4.文帝庇護顯虛偽。

朝中重臣張蒼、馮敬、臣賀等紛紛上書啟奏他的罪行!
漢文帝下詔卻說:交列侯與二千石官商議吧。劉恆可能是想彰顯自己的寬厚仁慈而故作姿態。按理,謀逆之事是罪不容赦的。

眾臣不服,再次上書請求依法制裁劉長。

漢文帝又批示說:赦免他的死罪,廢掉他的王位吧。
眾臣不依不饒,第三次上書啟奏說:我們請求將劉長遣往蜀郡嚴道縣邛崍山郵亭,要他帶上自己的家眷一起到那裡去生活,衣食住行由公家負擔!

漢文帝頒旨說:“準請供給劉長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命令昔日受過寵幸的妃嬪十人隨往蜀郡同住。其他皆準奏。” 。

與文帝對開國元勳周勃的態度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劉長真應該好好感謝這位哥!


5.絕食而亡,有隱情。

朝廷誅殺了劉長的同謀者,命淮南王啟程。
袁盎卻說:陛下一向驕寵淮南王,他犯了錯誤,太傅和國相也沒去勸導他。他性情剛烈,現在這樣折磨他,我擔憂他會突然在途中身染風寒而死。到時,陛下落得個殺弟的惡名就不好了。

漢文帝說:“我讓他嚐嚐苦頭後,就會讓他回來的。”。

沿途各縣聽說劉長是猛人,都不敢打開囚車的封門,劉長忽然對僕人說:

“誰說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裡還能勇猛!我因為驕縱聽不到自己的過失終於陷入這種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鬱悶!”於是絕食身亡。

文帝知道後,哭得很傷心,袁盎說:“事已至此,望陛下好自寬解。”漢文帝問:“怎麼辦好呢?”袁盎回答:“只有斬丞相、御史來向天下人謝罪就行了。”於是文帝命令丞相、御史逮捕沿途各縣相關人員,對押送淮南王而沒有打開車的封條為他送飯的人,一律棄市問斬。



6.皇帝殺人不用刀。

劉恆很虛偽,想滅了劉長,卻不願擔當殺弟的罪名。劉恆是漢高祖 第四子,呂后勢力被剷除後,由長安功勳集團擁立為皇帝。他平時謹小慎微,對陰謀叛亂者從不姑息,卻放任劉長為非作歹,而且,從來沒有沒有派人去教育與開導過他,顯然,劉恆 並不珍惜兄弟情誼,並沒有盡到當哥的責任。他對劉長網開一面也是做給人看的。想顯示自己的忠厚,卻流露出了自己的虛偽。劉長的自殺,劉恆要負全責。


希望星晨58298869


沒啥隱情。

劉長絕食而亡,不怪任何人,只怪他自己。怪他自己太不知滿足,怪他自己太作死。

前174年,劉長與匈奴、閩越暗地聯絡,意欲謀反,事洩被拘。此時,朝中重臣皆認為劉長應該被處死,《史記.淮南列傳》載:“丞相臣張倉、典客臣馮敬、行御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賀、備盜賊中尉臣福昧死言:淮南王長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無度,為黃屋蓋乘輿,出入擬於天子,擅為法令,不用漢法.....長當棄市,臣請論如法”,當時張倉、馮敬等重臣認為劉長陰謀造反,理應處斬首棄市之刑。



但是,時漢文帝劉恆顧念親情,畢竟劉長是此時劉恆僅存於世的親兄弟,因此漢文帝並未想殺他。劉恆先是與群臣說道:“朕不忍致法於王,其與列侯二千石議”,他希望群臣能與朝中列侯、二千石官員一同商議,給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其實,劉恆會說“與列侯二千石議”,其意不是想讓他們商量出該如何懲罰劉長,而是希望他們能開口替劉長求情,或者免他死罪,這樣劉恆就可以順勢饒恕劉長。

可惜,群臣卻不領劉恆的意,他們依舊認為劉長該殺,《史記.淮南列傳》載:“臣倉、臣敬、臣逸、臣福、臣賀昧死言:臣謹與列侯吏二千石臣嬰等四十三人議,皆曰‘長不奉法度,不聽天子詔,乃陰聚徒黨及謀反者,厚養亡命,欲以有為’ 。臣等議論如法”,張倉、馮敬等人與列侯、二千石官員都認為劉恆依然該殺。



而後,劉恆眼見靠百官,是無法保全自己的弟弟劉長的性命的,由此劉恆無奈下只得親自下詔:“朕不忍致法於王,其赦長死罪,廢勿王”,即赦免劉長的死罪,只廢除劉長的淮南王爵位。就這樣,在漢文帝劉恆一意孤行的力保下,本該處死的劉長就這樣保住了性命。

之後,群臣見劉恆一定要保住劉長的性命,無奈下只得退而求其次,他們死諫皇帝:“請處蜀郡嚴道邛郵,遣其子母從居,縣為築蓋家室,皆廩食給薪菜鹽豉炊食器席蓐”,他們希望文帝將廢王劉長連同其家人發配至蜀郡嚴道邛郵,即今四川雅安。



劉恆讓劉長活下來已是極限,因此對群臣讓其發配到蜀郡的諫言,他也不敢再拒絕。但是劉恆還是太疼愛自己這位弟弟,他雖下令將其發配到蜀郡,但也同時下詔:“計食長給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從居。他可”,在前往蜀郡的路途中,劉長不但被好酒好肉供著,更有美女相陪,是好不快活。

與此同時,劉恆也並未想讓他一生一世都待在蜀郡那窮山僻壤之地,“吾特苦之耳,今復之”,當時劉恆只是想讓劉長受點苦,讓他以後不要再如此胡鬧下去,之後就會讓他回京。



只是,劉恆雖的確是很厚待劉長,但劉長這人生性實在是太過高傲,堂堂一個諸侯王,卻淪落成階下囚,即使他的哥哥劉恆再如何善待他,劉長也受不了這個打擊,正如劉長在被髮配的途中對身邊的奴僕所說的話:“誰謂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驕故不聞吾過至此。人生一世間,安能邑邑如此”,是的,對劉長而言,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羞辱呢?

由此,忍受不了如此屈辱的劉長,就選擇了最壯烈,最有氣節的死法,也就是絕食而亡。


澳古說歷史


引言:

漢文帝前元6年,一封噩耗從雍城傳到了京城長安,以至於當朝皇帝漢文帝劉恆一度失態,放聲大哭:“七弟啊!你為何如此決絕啊!為兄對不住你,以至你英年早逝啊!”劉恆哭的如淚人一般,手裡還拿著雍城縣令給他送來的加急奏章,奏章上赫然寫著:“臣雍城縣令萬死奏報陛下,淮南王殿下在押解途中連續五日水米未進,及至雍城,臣發現淮南王已薨於囚車之內!”

這個淮南王,就是漢文帝劉恆當時唯一的親弟弟,西漢首任劉姓淮南王——劉長!

淮南王劉長劇照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淮南王連續五日絕食而亡呢?

一.事件起因——淮南王造反

首先,我們應該確定這樣一個問題,劉長既然是淮南王,為何不在淮南好好待著,反而在數千裡外的雍城出事呢?原來,劉長犯下了一條不可饒恕的大罪——謀反!

漢文帝劉恆這個皇位並不是正常繼承的,而是功臣與皇族選舉出來的。而當時,劉長也是候選人之一,卻最終遺憾落選。因此,劉長非常不服氣,總想拿回本應屬於自己的一切,於是,劉長發動了一場中國歷史上最滑稽也是規模最小之一的謀反行動!

劉長的這支部隊規模有多小呢?總共加起來70個人,外加40輛牛車,然後劉長就對外宣佈:“我要造反了!”結果很快就被地方官平定了。接到劉長造反的消息,漢文帝劉恆非常震驚和傷心,傷心之餘,卻又不忍心殺害他這唯一的親弟弟,於是聽從大臣們的建議,把劉長發配到蜀郡臨邛縣閉門思過!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與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謀,以輂車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閩越、匈奴。事覺,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長安。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王劉長劇照

但是,在押解過程中卻出了問題,囚禁劉長的囚車上貼滿了封條,四周還用帷幕遮擋,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裡面什麼情況。自尊心極強的劉長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用絕食的方法進行抗議,連續五天不吃不喝,等到了雍城,縣令覺得不對勁,才發現劉長已經溘然長逝,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二.驕橫跋扈——淮南王作法自斃

在劉長謀反之前,他給世人留下的印象便是驕橫跋扈,違法亂紀,一副貴族古惑仔模樣。正是劉長生前一系列的叛逆行為,讓當時很多人對他的逝世並不感到奇怪,反而有種他作法自斃,罪有應得的感覺。

1.不尊重皇帝

雖然劉長沒做成皇帝,但做皇帝的是他親哥哥劉恆,自己是劉恆唯一的親弟弟。“我哥是劉恆”這句話在當時堪稱免死金牌,屢試不爽。

即使在面對漢文帝劉恆時,劉長也不稱呼皇帝,而是叫“大哥”。雖然兩人是親兄弟,但畢竟還是君臣關係,劉長如此稱呼,對劉恆是有些不尊重的。

2.擊殺審食其

在劉長還在襁褓中時,母親便含冤去世。打小就沒了孃的劉長內心一直念念不忘給母親報仇,他把所有的仇恨,都集中給了當年為他母親求情卻沒有成功的闢陽侯審食其身上。

由於審食其是呂后的寵臣,彼時劉長還不敢放肆,如今劉恆做了皇帝,劉長覺得報仇的機會來了,趁著到長安拜會皇帝的機會來到審食其府上。審食其一看淮南王來了,馬上請進屋裡好酒好菜招待,結果兩人剛剛坐下,劉長突然從袖子裡摸出一隻鐵錘砸向審食其的腦袋,審食其當場去世!


闢陽侯審食其劇照

敢在大白天當眾擊殺朝廷重臣,劉長的驕橫跋扈,無視朝廷法律可見一斑!

3.淮南成為國中之國

劉長沒當成漢朝皇帝,於是便在自己的封國淮南做起了“皇帝”。在淮南國內,劉長的服飾禮節,出行待遇,對大臣和妃嬪的稱呼全部按照皇帝的規格來做。同時,對於漢朝政府對諸侯國頒佈的命令,淮南國概不執行,劉長轉而實施自己制定的一套法律。

彼時的淮南,儼然成為大漢王朝的國中之國存在!

厲王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從上面三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劉長所犯下的全是重罪,死罪。因此,在當時很多人看來,劉長的去世是作法自斃,咎由自取,與他人無關。

三.權力鬥爭——漢文帝劉恆是真兇!

前面我們曾經說過,劉恆的皇位是選舉得來的,劉長也是曾經的競選人之一。那麼,我們不妨做一個合理而大膽的假設:淮南王劉長去世的背後劉恆才是真兇!

1.劉恆裝糊塗

劉長去世的直接原因是不堪受辱,絕食自盡。但實際上,把劉長流放蜀郡的命令是劉恆親自下達的,劉恆怎麼會不知道囚車的樣式呢?並且,作為劉長的親哥哥,劉長的脾氣劉恆是再熟悉不過了,他難道猜不到劉長的行為嗎?

漢文帝劉恆劇照

在當時,大臣袁盎也曾因此事向劉恆提過意見,擔心淮南王自尊心太強反而會傷害自己。但劉恆此時卻裝了糊塗,表示只想懲罰他一下,知道錯了就放他回去,但悲劇還是上演了!

是時袁盎諫上曰:“上素驕淮南王,弗為置嚴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為人剛,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霧露病死。陛下為有殺弟之名,柰何!”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2.劉恆有前科

作為親哥哥,劉恆是有間接殺害劉長的嫌疑的。而這已經不是劉恆第一次這樣做了,當初和劉恆一起競爭皇位的五個人,少帝劉弘和楚元王劉交在劉恆即位當年便去世了;另外兩個齊王劉襄和朱虛侯劉章因為劉恆在分封功臣時對他們分封不均,兄弟二人氣病交加,沒兩年也先後去世了,這種軟打擊劉恆已然駕輕就熟,劉長只不過是劉恆為了清除皇權威脅的又一個目標罷了!

3.劉恆問心有愧

在劉長去世之後,民間盛傳一曲童謠:“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杵;兄弟二人不能相容!”這首童謠實際上就是諷刺漢文帝劉恆間接殺害了淮南王劉長。

童謠是反映老百姓心聲的真實寫照,迫於輿論壓力,劉恆追封劉長為淮南厲王,又封劉長的四個兒子為侯,幾年後,又把劉長尚存於世的三個兒子封王,把劉長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分給了他們。

孝文八年,上憐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歲,乃封子安為阜陵侯,子勃為安陽侯,子賜為陽周侯,子良為東成侯。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劉長之子——淮南王劉安劇照

假使劉長之死真的和劉恆沒有關係,童謠因何流傳?假使劉恆真的問心無愧,劉恆何必對劉長的後代封王封侯?是仁慈的表現嗎?實際上更多的是問心有愧吧!

四.放縱與約束——劉長結局源於成長經歷

劉長的一生非常短暫,二十四五歲便離開了人世,這個年紀,今天的很多年輕人都才剛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在很多方面都不夠成熟。劉長也是如此,他成長的經歷與他悲劇的結局息息相關,正是由於他成長中的問題導致了他不成熟的表現,以至於英年早逝!

第一階段是劉長出生到呂后去世,這一階段的劉長是乖乖男形象。在虎媽呂后的約束下,劉長表現的非常規矩,再加上當時呂后大肆屠殺劉姓皇族,劉長雖然與呂后有母子情誼,卻也不敢胡來。

劉長養母——呂后劇照

第二階段是劉恆即位到劉長造反,這一階段的劉長是叛逆少年形象。呂后去世,沒人再限制自己,皇帝是劉長親哥,對劉長百般縱容。於是劉長就開始不斷是驕橫跋扈,違法亂紀,成了一個叛逆少年!

第三階段是劉長謀反失敗到去世,這一階段的劉長是勞改犯形象。劉長第一次發現,原先放縱自己的大哥劉恆實際上並不好欺負,他開始順從,答應前往蜀郡(如果劉長真的想死的話謀反失敗就可以自殺,還需要走到雍城再絕食而亡嗎),但是他沒想到大哥劉恆在押解過程中用這種方式侮辱他,原本就不成熟的劉長因為不堪受辱最終自殺,釀成一樁悲劇!

結語:

造成劉長悲劇的根本原因就是劉長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問題!劉長就像一個彈簧,最開始被呂后壓的很緊,結果劉恆一上臺就直接放手了,猛的一鬆的劉長就如同出籠的鳥兒放飛自我;等到劉恆想管的時候,又用錯誤的方法對待這根彈簧,反而使他折斷了!

劉長的教育悲劇正是給我們當代人敲響的一個警鐘!對待後輩要諄諄善誘,用合適的壓力和關心去對待他們,如果選擇錯誤的方式進行教育,可能劉長的悲劇還會重演!


相城歷史小學生


西漢大臣袁盎對劉長的評價是:“淮南王為人剛”,這話非常中肯。劉長的確為人剛烈,絕食而亡的背後並沒有太多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就是他太“剛”而已,剛且蠢。

(造反被抓的淮南王劉長)

第一剛:擊殺審食其

劉長的母親趙姬本來是趙王張敖的美人。

張敖是劉邦長女魯元公主的丈夫,得稱劉邦一聲岳父,但是後來在呂后的神操作下,他的女兒張嫣又嫁了漢惠帝劉盈,算起來和劉邦是親家,輩份全亂了……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就不說了。

漢高祖七年,劉邦從平城經過趙國時,張敖熱情接待,對他畢恭畢敬,親自侍奉;漢高祖八年,劉邦回來了,再次經過趙國,張敖依然用心招待,還奉上美人趙姬。

一夕風流,趙姬懷了劉邦的骨肉,告知張敖,張敖不敢讓她再留在自己身邊,把她安置在趙國王宮外,也是存著討好劉邦的心思。

當時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趙國的國相貫高、趙午等人招募了死士,埋伏在柏人縣館舍的夾壁牆中,想要伏殺劉邦。他們的理由很奇葩,認為張敖接待劉邦太過恭敬,而劉邦粗暴無禮,有損趙國的顏面。

但是劉邦運氣很好,認為“柏人”代表著被人迫害,連夜離開了。貫高等人的陰謀就此流產,後來也沒有再起意造反,但此事被貫高的仇人知道,向劉邦告密,趙國上下因此而被下罪。

趙姬也被抓了,對獄吏說自己懷了劉邦的孩子,獄吏趕緊彙報給劉邦,但當時劉邦正生張敖的氣,而且不缺孩子,並不理會。趙姬的弟弟趙兼請求闢陽侯審食其告知呂后,希望呂后能幫趙姬說情。

也不知道趙兼這是什麼腦回路,呂后是正房,對於這些搶丈夫寵愛的小妖精不親自出手就算好的了,怎麼還會幫助?置之不理。審食其很理解她的心情,也沒有再勸。

趙姬在獄中生下劉長,以為自己這輩子都得困在獄中了,憤而自殺。獄吏把孩子抱給劉邦,劉邦有點後悔,厚葬了趙姬,將劉長交給呂后撫養。

(呂后)

長大後劉長知道了這些事情,他不恨劉邦,不恨張敖,不恨呂后,卻恨上了說情不力的審食其,但審食其和呂后關係不一般,他把恨意埋藏在心底。

直到呂后、劉盈都去世後,漢文帝劉恆即位,劉長才展開報復,報復的手段簡單粗暴。

某天,已為淮南王的劉長去到審食其府上,他身份尊貴,審食其當然親自出迎,他就“自袖鐵椎椎闢陽侯,令從者魏敬剄之”,意思是從袖中取出鐵椎,猛擊審食其,又命隨從魏敬砍了審食其的頭顱。

此事本來應當治罪,但劉恆憐他為報母仇,同時也是因為手足情深,赦免了他的罪過。

(擊殺審食其後入宮請罪)

第二剛:勾結閩越、匈奴等部,準備起兵造反

按理來說,劉恆對劉長這麼好他應該感激感動,事實卻恰恰相反,他覺得天子也不過如此,越發驕縱,在封地內行種種不法之事,甚至還模仿天子的儀仗,稱自己發佈的命令為“制”。

但這樣他還不滿足,孝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劉長準備造反了,讓心腹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議,打算在谷口縣用四十輛兵車起事,怕兵力不夠,還勾結了閩越、匈奴各處。《史記》上的記載是:“以輂車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閩越、匈奴。”

以四十乘就想造反,這種事情大概只有劉長做得出來。至於閩越、匈奴,那是漢朝的外敵,為了自己的私慾,劉長真是什麼都不顧了。

陰謀洩露,劉長被召入京,證據確鑿,眾臣都說按律當誅,但劉恆不忍心,一再讓大臣重議,最終廢了王位赦免死罪。

但劉恆也是有點窩火的,同意了將劉長發配蜀郡嚴道縣邛崍山郵亭。一路用輜車囚載,令沿途各縣遞解入蜀。

(漢文帝劉恆)

第三剛:絕食而亡

袁盎曾勸諫過劉恆,意思是劉長性情剛烈,蜀郡又遙遠,萬一他路上發生了意外,皇帝豈不是要留下“殺弟”的惡名?

劉恆的意思則是讓劉長吃點苦頭長點教訓,過段時間就讓他回來。

雖說如此,其實劉長的待遇還挺好,除了正常食宿供應外,還特許劉長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昔日受過寵幸的妃嬪十人隨同前往,和公費旅遊也差不多。

唯一的不如意是必須呆在囚車裡,沿途官府不敢打開囚車的封門,只能在囚車裡進食,劉長氣性很大,深覺受辱,遂絕食而亡。

一個準備造反的人,卻接受不了失敗的後果,只能說他剛而無謀。

(漢文帝劉恆)

總之,劉長絕食而亡並不是劉恆的意思,劉恆只是想治治他,並不想要他的命,事後也很傷心,為了表明絕無謀奪兄弟封國之意,封劉長的兒子們為侯(後封為王),待他們長大後重獲淮南封地。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淮南王劉長絕食而亡後,民間流傳歌謠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但是悲劇是漢文帝劉恆導致的還是其自身性格所致呢,亦或是其他原因?先來簡單瞭解下淮南王劉長。劉長(前198年—前174年),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漢高祖劉邦少子,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異母弟,力能扛鼎,於前196年被封淮南王,因圖謀叛亂被拘,途中不食而死,諡號厲王。

劉長雖然是漢文帝同父異母的兄弟,但是卻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身世坎坷,幸運的是經過呂后掌權之後倖存了下來,另一個就是漢文帝了,對淮南王劉長生平事蹟進行分析,一探其絕食而亡的究竟。

一、出生卑微

漢高祖劉邦的女婿張敖為了討好老丈人,將自己的趙美人送去陪他,很快趙美人就懷孕了。後面貫高等人謀刺事件洩露,趙美人因為誅連也被下獄。淮南王劉長在獄中出生了,母親趙美人則撞牆而死,反應過來的劉邦,下令劉長由呂雉撫養。

二、驕縱跋扈

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的劉長,自視與漢文帝關係最親,驕橫不遜,一再違法亂紀。漢文帝常常寬容赦免他的罪行。劉長得到皇帝的袒護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無故殺害朝中大臣,朝堂之上態度甚為傲慢。跟隨漢文帝劉恆打獵,與皇帝同乘一輛車駕,不分尊卑稱呼漢文帝為“大哥”。這期間,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懼怕劉長,劉長返國後並沒有收斂,越發驕縱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宮中皆號令警戒清道,還稱自己發佈的命令為“制”,另搞一套法令,一切模仿天子的聲威,他的性格和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皇帝的袒護也是使他走向不歸路的鋪墊。

三、胡作非為

身處淮南的劉長,多次挑戰國家主權的底線,

在封地自行制定頒佈法律;在很多待遇上超規格和皇帝同等;以天子的身份口氣向外發號施令;直接上書,向朝廷要重要官員的任命權限。

四、舉兵造反

前174年,劉長秘密與匈奴、閩越首領聯絡準備起兵造反,後因事情敗露,被漢文帝免去王位,發配四川,以消磨他的乖戾之氣,並沒有治他的死罪。

五、絕食而亡

淮南王劉長性情剛烈,而在囚車裡是一件十分羞辱的事情,一路走來的淮南王劉長一直在囚車裡,吃不好,睡不好,而且受人白眼,更別說自由。一切都和他以前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受不了打擊的劉長,對自己的僕人說:人生在世,怎麼能忍受如此鬱悶!於是絕食而死。

通過以上幾點不難看出,劉恆對劉長的放縱,使得劉長一步步的走上了不歸路,同時劉長沒有自知之明,作孽太多,才是導致他悲慘結局的主要原因,可以說他的死是咎由自取。

歡迎閱讀,我是冰霜孤言莫,一個熱愛寫作的女子,喜歡記得關注哦(´-ω-`)。


冰霜孤言莫


劉長,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兒子,嚴格來說應該是劉邦的私生子。因為劉長的母親趙姬生他時,趙姬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成為劉邦的妻或妾,並且終趙姬一生也未能進入劉氏皇門。

趙姬原本是劉邦的女婿張敖的小妾,劉邦從張敖的封地路過時,張敖為了討好劉邦於是把趙姬獻了出去。劉邦當時一樂,寵幸了趙姬一晚然後第二天就離開了。後來的後來,趙姬便懷孕生下了劉長。


劉長和漢文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是經過呂后專政後,劉邦兒子中僅剩的兩位。歷史記載,劉長因為造反獲刑,當時群臣建議殺了劉長但漢文帝只是廢除了他的王位,將其貶到了蜀郡嚴道邛崍山郵亭。當時漢文帝雖然允許他帶上寵愛的妻妾和兒女,但卻玩讓劉長坐著囚車前去。

漢文帝雖然法外開恩,饒了劉長一命,但讓他坐著囚車前去蜀郡,我個人覺得比殺了他還讓他難受。試想前一秒還是一位藩王,後一秒就成了階下囚,並且還要一路囚車,這對劉長來說無疑是致命的精神打擊。


歷史記載,劉長在漢文帝即位後非常跋扈,經常做一些出格的事。但是漢文帝卻一一選擇了原諒他,直到後來,劉長竟然走到了謀反的地步。即便是這樣,漢文帝依然沒有要了劉長的命。如此看來,漢文帝對自己的這位兄弟倒是夠仁慈的。

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劉長之所以後來那麼跋扈沒有王法,完全是漢文帝時縱容所致。漢文帝故意把劉長縱容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然後還不直接殺了他,而是奪其王位然後把他貶到了蜀郡,並且還用囚車裝著去。



用囚車裝著本身就是件很恥辱的事,並且一路上各地官員誰都不敢揭開囚車的封條,讓劉長出來活動活動。劉長性情剛烈,曾經是個無拘無束的王爺,這一下被囚禁了起來,可以想象是一件多麼恥辱的事。最後劉長絕望了,於是選擇了絕食而死。

劉長的死,民間歸結為漢文帝是最大的兇手。漢文帝雖然富有天下,但皇位來的並不是太正當,所以對同為劉邦之子的劉長難免有所顧慮。


貓爺歷史觀


淮南王劉長是劉邦的小兒子,為漢惠帝劉盈和漢文帝劉恆的異母弟。

公元前196年7月,原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長被劉邦立為淮南王,掌管英布領屬的四郡封地。

漢文帝即位後,劉長自認為與皇帝關係最親,於是驕橫跋扈,“數不奉法。”漢文帝“以親故,常寬赦之。”他從封國入朝後,與漢文帝在御苑打獵時,“與上同車”且稱其為“大兄。”他當眾殺死闢陽侯審食其後,漢文帝依然赦免了他。劉長於是更加得意忘形,橫行朝中,使“薄太后及太子諸大臣皆憚。”

回封國後,劉長先“益驕恣,不用漢法”,繼而“自為法令,擬於天子。”最後竟準備發動武裝叛亂,被朝廷召入長安訊問。群臣聯名上奏,列舉其種種劣跡,請求漢文帝將劉長當眾斬首。

漢文帝在群臣第三次書奏後,才詔令劉長攜十個妃嬪貶謫到蜀地居住。劉長被裝在囚車內遞解入蜀。沿途各縣押解者都不敢打開囚車封門,讓劉長在囚車裡吃喝拉撒。劉長驕縱半世,無法忍受如此羞辱,“乃不食死。”

漢文帝聞訊“哭甚悲”,命將沿途各縣不打開囚車封門和不饋贈食品者全部處死,以列侯禮儀安葬了劉長。

劉長“有材力,為能扛鼎”,且“為人剛”,這樣一頭猛虎被困囚車,自殺是最合適的選擇。

我認為:劉長絕食而死,並非由人上人變階下囚的巨大心理落差所致,而是他終於省悟出這是漢文帝的借刀殺人之計,所以才以一死保全聲名和家小。


2許雲輝


劉長之所以絕食而亡,那是逼不得已,如果他不死,最後死的可能是他的全家。

劉長的母親曾是趙王張敖的美人,劉邦路過趙國的時候,趙王張敖將趙姬獻給劉邦,春風一度後,趙姬懷上了劉長。

趙姬因為趙相貫高謀反案牽連,被抓捕入獄。趙姬的弟弟趙兼拜託闢陽侯審食其,請其向呂后求情,告知趙姬已經懷有身孕,懷的是劉邦的龍種,但是呂后不予理睬。

趙姬在生下劉長後就自殺了。劉邦知道後就命呂后收養了劉長,之後劉邦平定英布謀反後,就讓劉長管理英布的封地,做了淮南王。因為曾被呂后收養過,所以呂后當政時,劉長才沒有收到政治迫害。換到另外一些人的眼中,劉長也可能是呂氏一黨。

漢文帝繼位後,劉長經常違法亂紀,漢文帝對他也是寬容赦免,名義是念及手足親情。其實這個是說不通的,呂后在位時,漢文帝劉恆多少也是受到一些迫害的,對於呂后的養子劉長怎麼說也親近不到哪去。

作為皇子皇孫,普通的罪名並不能讓其傷筋動骨,漢文帝劉恆又想要個好名聲,那只有一個方法“捧殺”。有幾點可以說明:

一,漢文帝召劉長一起到御苑打獵,讓他跟自己同坐一輛馬車上,還默許劉長喊他“大哥”,而不是叫陛下。漢文帝難道不知道劉長這樣是違制嗎?

二,劉長去審食其府上拜見,二人見面後,劉長就用鐵椎打向審食其,並讓手下最終將他殺了。雖然劉長向漢文帝述說了其殺審食其的原因,但是這改變不了他擅殺朝廷官員的罪名,但是漢文帝還是原諒了他。

漢文帝原諒他,一是因為審食其曾跟呂氏走的很近,自己借劉長之手將其除去,還有就是給劉長錯誤到信號,殺人的事情哥哥都能幫你扛著,你還有什麼事不能做?

三,劉長在封地不遵守朝廷法令行事,自己獨自發佈政令律法,漢文帝為什麼開始就沒派人制止?為什麼隔了3年後,有人告劉長謀反,才將其抓捕?

四,漢文帝命人用囚車將劉長押送蜀郡流放,袁盎向其勸說:“淮南王為人嬌縱,是因為皇上沒有給其安排合適的老師或者賢明國相,臣擔心淮南王在途中會出意外啊。”漢文帝回答:“我只是讓他吃吃苦頭,他日還會讓他回來的。”

這個話可以有兩層理解:一是,袁盎告知漢文帝,你放心淮南王在途中就會意外而死。二,袁盎是真心勸解,但是漢文帝本就有心讓劉長在途中發生意外。

總結:劉長最終選擇了絕世而亡,當他坐上囚車的時候,他可能也知道了漢文帝的意圖。倘若途中他不死,或許後續還會有其他的陰謀,有可能將他全家葬送。現在他選擇自己一個人,至少可以保全家小,所以劉長可以說是被漢文帝逼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