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海曙眾志成城誓贏“兩戰”

海曙眾志成城誓贏“兩戰”

復工建設中的姚豐村舊村改造安置房項目。 (忻之承 攝)

海曙众志成城誓赢“两战”

全市首班“扶貧+復工”包機抵達海曙。 (忻之承 攝)

海曙众志成城誓赢“两战”

橫街鎮黨員幹部“高山服務隊”為村民送物資。

(張昊樺 攝)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是一次異常嚴峻的考驗。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海曙區黨員幹部眾志成城,扛起責任,積極作為,形成“抗疫”的強大合力,築起了一道道嚴密防線,推動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當前,海曙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

截至上個月底,海曙區規上工業企業671家實現全面復工;限上服務業企業復工1135家,復工率99.3%。目前,海曙包括21個省市重點項目在內的118個在建項目全部復工。3月3日,海曙有11個項目參加省、市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涵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服務、區塊開發等領域,總投資222億元,年度投資52億元。

“當前,海曙區加強疫情防控不鬆懈,確保經濟發展不停歇,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海曙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海曙要全力以赴搶時間、拼進度、擴投資、穩增長,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努力交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高分答卷。

“四員驅動” 精準防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疫情發生後,海曙區連續發佈了《疫情防控工作標準30條》《疫情屬地防控工作“十個一律”》《“十個一律”補充通告》,不斷強化細化做實“日常”“居家”“環境”的屬地防控。海曙幹部群眾爭分奪秒投入抗疫一線,爭當守門員、護理員、諮詢員、信息員,“四員驅動”嚴織疫情防控網,打響了一場全民“防疫戰”,形成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

海曙區有機場、火車站、汽車南站和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承擔著守好寧波大門的重任。1月22日開始,海曙區就著手佈置防疫工作。在南站區域,寧波南站綜管辦不僅牽頭公安、交警等各部門組成300人的工作隊伍,還應急添置8臺醫用紅外熱像儀、4臺紅外快速篩查儀、30部手持測溫儀,24小時給所有進出站旅客測溫。

在寧波櫟社機場,則投用全國首個機場5G巡邏測溫機器人,這個搭載了5個高清攝像頭的機器人,通過移動5G網絡,在距離人群5米範圍內,就能進行紅外體溫測量,還能智能識別是否佩戴口罩,實現了全景無死角巡邏和固定點位值守,真正做到隔而不離,不僅有效節約人力,也有助於避免人員交叉感染,顯示了高科技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威力。

到2月7日凌晨,海曙駐守機場、鐵路、高速等交通卡口的“守門員”已測溫超46萬人次,及時將近2000名重點地區旅客按規定處置。

疫情當前,海曙3000多名醫務人員義不容辭衝在一線,他們以醫生、護士、疾控人員等不同身份,在發熱門診、在實驗室、在社區和農村、在高速路口、在隔離觀察點,主動請纓,帶傷上陣,持續堅守,忘我奉獻,成為群眾生命健康的“守護者”。

南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主任汪兒寫請願書;海曙區二院內科主任夏亞波連續忙碌1個多月,帶領團隊先後負責200多人次醫學觀察、隔離流管人群,主治醫師陳虹因堅守崗位,把長期需要自己專業護理的外婆送到父母家;石碶街道輔警梁旭甬和街道衛生中心醫生、執法大隊隊員6人一道,連續20多天24小時待命,駐守隔離點,累計接收隔離人員近200名……

截至3月3日上午8時,這3000餘名“守護者”已累計排查、登記各類人員超1.6萬人,播放相關防控視頻37部,播放173580次。

面對無情的病毒,作為海曙區創新社會治理“金品牌”的81890服務中心沒有停下暖心服務的腳步。中心提前啟動應急預案,組成信息收集小分隊梳理出交通出行、疫情信息等200餘條知識讓接線員強化記憶,先後推出防控、復工、發熱、心理、甬行碼專線等,全天候24小時接聽群眾來電,提供疫情期間的生活保障、醫療救治、企業復工、心理干預等各類生產生活服務信息,當好群眾的“諮詢員”。其中,甬行碼專線開通當天,就受理相關求助680餘件,截至3月3日,已受理1613件復工諮詢受理求助,日均受理近80件,累計幫助群眾解決各類疫情期間“疑難雜症”9725餘件。

與此同時,海曙6000餘名網格長、網格員在1409個網格點逐戶“爬格子”,爭當“信息員”,積極提供線索,第一時間向上級報送各類信息,協助拉網式排查,不留死角盲區,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擴散和蔓延。截至3月4日24時,海曙作為寧波市確診病例最多、疫情最嚴重的區域,連續17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累計治癒出院68例。

“三全兩復” 統籌推進

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相輔相成,海曙在做好群防群控的同時,區領導帶領1000餘名機關幹部深入開展駐企服務,明確鎮(鄉)、街道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各部門跨地域聯動協調,通過“全社會發動、全組織招人、全政策覆蓋”,及時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推行“一企一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推出減負、援企、穩崗等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提供好要素保障,形成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的強大合力。

海曙區經信局推出企業復工和疫情防控平臺,暢通“線上平臺”,至今累計20000餘家企業註冊,實現了數據多跑路、企業零跑腿;區政務服務中心黨組運用現場直播方式完成全市首個開標工程項目——寧波市東恩中學(鋼結構)應急維修工程項目的開標;區委人才辦研究發佈《疫情防控期間關心關愛人才暖心十條舉措》,打出協助人才企業復工防疫、延長區級計劃申報時間、簡化人才資助撥付方式、聯合專業機構助力行動、選樹先進典型等一系列組合拳……

針對“用工荒”,海曙派出小組分赴貴州、河南、四川等地收集意向返崗人數超4000名,並開展“包專機、包專列、包專車”專項行動,靈活、有序、分類、分層開展員工接返工作,以“點對點”形式迎接務工人員來甬有序返崗。

2月21日,海曙“扶貧+復工”包機將155名來自黔西南州貞豐縣等地的務工人員,送到海曙9家制造企業從事一線操作工作;2月29日,“海曙復工專列”從安徽接回741名員工,來到百餘家海曙企業返崗就業;3月1日,6輛返崗直通大巴將2000公里外的黔西南州貞豐縣、義龍新區的155名務工人員,接送到廣博、帥特龍、君禾泵業等7家海曙企業返崗復工。

除了全組織招人,海曙為加強招工用工保障,還在個人、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方面予以補貼。其中,不僅個人返甬就業有補助,企業引進新員工有獎勵,包車拼車接送外地員工有補助,而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海曙區企業輸送員工,也有總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補助。

同時,各類防疫惠企政策高效落地。海曙整理市區兩級《關於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意見》等惠企政策文件22個,“一站式呈現”靶向推送,做好人才扶持、員工返崗、金融信貸、就業支持等要素保障,為人才和企業復工復產增強信心、增添動能。完成“2020年海曙區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線上招聘會”,累計為176家企業發佈1387個崗位,共被瀏覽數17586次,初步達成就業意向300餘人。

築牢復工復產的“安全屏障”,也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海曙區先後出臺企業復工“十一個必須”“門崗管理六個一律”以及商務樓宇“八個必須”、商場(商業綜合體)超市“八條規範”、沿街店鋪(個體工商戶)經營“九條承諾”等一系列規定,指導企業完善內部防控管理和員工自我防護方案;同時建立駐企健康指導員制度,累計下派健康指導員超3000人次,指導服務企業超千家。組織開展應急演練,針對工業廠區和商業樓宇等場景,分別在獅丹努集團、天寧大廈等企業(樓宇)開展8場示範性應急演習,嚴防復工復產引起疫情擴散。

黨建引領 “兩戰兩硬”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戰”的關鍵時刻,海曙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勇當先鋒,敢打頭陣,用實際行動展現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海曙區委第一時間成立由區委書記領銜的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出臺《關於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積極作用的通知》《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等文件,區級機關各部門黨委(組)和鎮(鄉)、街道黨(工)委在區委和區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指揮下全力投入戰“疫”。

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黨員的身影。海曙區1100餘名區級機關黨員幹部支援基層下沉“戰場”一線,1.9萬名基層黨員幹部和黨員志願者主動投身1400餘個“紅色網格”責任區和800多支“紅色志願隊”參與群防群控,廣大兩新組織黨組織充分發揮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優勢,加班加點進行轉產科研攻關、生產防疫物資,為戰勝疫情集智集力。

哪裡有防控需求,哪裡就有黨組織駐守。海曙17個鎮(鄉)、街道黨(工)委和821個村社黨支部一線“結陣”應戰,15個重點防疫點位火線成立臨時黨支部,充分用好“基層治理四平臺”,依託微信群、釘釘群,建立完善每日情況會商、重點信息互通、攻堅任務對賬等工作機制,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落實到人。

在“戰疫”一線,機關黨員幹部堅決服從村社基層黨組織和防疫點臨時黨組織指揮,每天到包乾鎮(鄉)、街道、聯繫村社、重要卡口、復工單位開展援助工作,24小時“三班倒”連續作戰;基層村莊、社區黨員幹部、志願者,除積極參與小區門崗、重點卡口的測溫登記、防控巡邏等外,還為生活困難、正在隔離中的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和保障,湧現出無數勇挑重擔的紅色“宣講員、偵察員、跑腿員”。

海曙區鼓樓街道有38年黨齡、即將到齡退休的專職副調研員王森剛,主動趕赴防疫一線站好最後一班崗;白雲街道雲豐社區“80後”黨委書記王佳琪把家安在社區,一線防疫30多天不停歇;望春街道清風社區黨委書記李雪君連續30多天每天“像打仗一樣”,紓解居民焦慮,確保政策落地,為有12000餘居民的社區壘起防疫堅強堡壘;西門街道勝豐社區外來人口黨支部書記劉文革風雨無阻衝在“戰疫”最需要的地方,以身作則引導“新寧波人”積極防疫;古林鎮中北愛心車隊黨支部書記林金良,先後帶領15名出租車司機“變身”救護車駕駛員志願者,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轉運病患近百人次……

在復工復產的緊要關口,海曙區各鎮(鄉)、街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落實屬地責任,蹄疾步穩打好復工復產主動戰。

高橋鎮黨委聯合高橋商會,打造全鎮企業“上崗直通車”平臺,安排“六盤水赴寧波返港就業專車”,實現精準招工接人,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段塘街道黨工委實施“一企一策”,開通“暖心專車”,組建“黨建幫辦員”紛赴企業,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保姆式服務。

江廈街道黨工委將轄區“復工圖”分成7個片區,建立7個“123+N”復工專班,即每個片區由1名分管領導擔任“領隊”, 2名網格長組成“復工專員”,3名機關年輕幹部和黨建幫辦員組成“樓小二”,建立了“一樓一員、一日一報、一企一檔”工作機制,送政策、送服務、送信息。

南門街道黨工委“領導包片、小組包樓、人包企業”,成立14個“1+N”企業復工工作組,實現轄區14個樓宇包片入駐全覆蓋,119家規上企業包乾到人。

鼓樓街道黨工委開展樓宇復工疫情防控應急演練,確保復工各個環節不出紕漏。

撰文 記者 陳朝霞 海曙區委報道組 續大治 孫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