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些父母是如何把孩子養“廢”的?

PlightFlower


你好,我是青欖君,一個擁有百萬粉絲教育公眾號的作者,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見解:


想養“廢”一個孩子,就管他,使勁管他!


1、被過分管束的孩子沒有自主性


有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深深誤解,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相信孩子的自主性,認為只有按規劃的道路走,孩子才會好:

孩子喜歡文史哲,偏要他學數理化;

孩子喜歡創意工作,偏要他當公務員。

甚至管孩子到了細節:

不能留長頭髮,學習會分心;

休息時間都要用在補習班,不能浪費;

要定更高目標,不能懈怠……

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管著孩子跟著節奏走,等有天,沒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2、被過分管束的孩子喪失幸福感


一位在投行做HR的朋友,面試過一位求職者,國內名校生兼海歸,履歷閃閃發光。

然而,這位萬里挑一的求職者,眼裡卻沒有光芒。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應聘時,他說,是父母要的。

完全感受不到他的自豪感和如果成功應聘的幸福感。

張德芬說:“太多條件優越的孩子,茫然地活著,感受不到幸福。”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而活;

沒有內在價值感,需要被誇才能確認自己是好的;

一旦工作或學習受挫,就陷入深深的迷茫……

被過分管束的孩子,從小靠外界的力量推著走,抹殺了內心真實的慾望和動力,長大後缺乏價值感和意義感,無法獲得幸福感。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兒童的生長,源自於內在生命潛力的發展。”

不過分管束孩子,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

  • 尊重孩子發展的潛能,看見孩子的獨特需求,允許孩子去探索和嘗試,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和自信的人;

  • 養育、保護孩子與逐漸放手並行,一邊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明確界限,一邊克服向孩子授權的恐慌和焦慮,讓孩子習得責任感和能力感;

  • 以示範代替說教,以鼓勵代替懲罰,允許孩子在摸索的過程中犯錯,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和孩子共同成長。

愛他,如他所願;而非,如你所願。


我是青欖君,一位教育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百萬人關注的“青欖家長地帶”公眾號的作者,本篇回答部分內容選取我的原創文章《上海“流浪漢”意外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就管他,使勁管他》,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請為我點贊或者留言評論,記得關注我哦!


青欖教育


自己累省吃儉用,給孩子的卻是最好的,活生生的就是一個富二代,不讓孩子吃苦受累,不給孩子成長的機會,這樣不過五年,你的孩子就是一個廢物。

我給大家講一個現實中的故事吧。

我有一個同事,20年前我們在深圳的一個公司裡打工,二口子平時很節約,按正常水平,一個月怎麼省也得要花個1500元,他們一個月600多就夠,晚上不加班的時候二口子出去買點東西回來,在宿舍偷偷摸摸的煮點稀飯,就點鹹菜,當時的宿舍是不允許做飯點,大多數人不加班出去買點東西,怎麼的也要吃點好的改善下生活,但他們二口子說,外面的飯太貴了,當時他們二口子一個月賺5000多一點,在外面打了十多年工存了點錢,在他們的鎮上修了套300多平的房子,當時花了20多萬。他們的孩子一直都是姥姥在帶,因為對孩子有愧疚,他們給孩子買的是最好的,孩子的學習儘管不好,他們還是花高價給上的最好的學校,孩子高中沒念完就感覺壓力大就自己不想上了,沒辦法就去上技校。

在技校就學會了各種花錢,而且想辦法各種要錢,今天要請師傅吃飯,明天給老師送禮。在2010年左右一個月怎麼的也要寄回去3000多點,但是孩子還是不夠花,這些錢讓孩子拿去全消費了,衣服鞋子全是名牌的,一包煙也是30多的,在當時孩子的父親不讓給這麼多的錢,但是媽媽就說,孩子沒有錢是會去偷的會去搶的,我賺的錢我願意給我兒子,沒辦法就這樣過了三年,孩子也畢業了,到工地上開挖掘機,沒做到一個月,孩子又說在工地上太髒太累了,不想做了。然後就跟著父母出來打工了,一個技校花了十幾萬,就這樣說不做就不做了。

當時孩子20歲了,就跟父母進了工廠裡打工,也是找了份很輕鬆的工作,孩子本質上是還是很不錯的,父母好好引導的話也是沒問題,兒子都沒說辛苦,媽媽就心疼的不得了,哎喲我兒子好辛苦呀,這麼晚了還在加班。結果兒子做了半年就不做了,今天去做這個明天去做那個,錢是給了不少,但一樣事兒也沒有做成,自己一份錢沒賺,就說要到市裡買房子還要買車子,沒辦法父母就花了100多萬全款給買了房子車子,全落在了兒子的名下。

要是兒子好歹能賺個2000多自己能養活自己也不錯,但兒子找了個女朋友直接住家裡,一份錢的收入都沒有,全靠老媽一個月寄3000過活。後來女朋友懷孕了,父母出了彩禮給結的婚,結完婚後二口子更是理所當然的住家裡玩了,後來生了個女兒,小二口在家帶孩子,老媽媽每個月寄回去4000,平時大的開支另外給,比如小孩子剛出生辦了個游泳管的VIP卡就花了68888,原來是給小孩子洗澡的,洗一次澡80元,現在老二口在張羅著讓小二口生二胎,反正我們能賺,每個月我們寄錢回去,我們是苦習慣了,我們苦點沒有關係,只要孩子們過的好就行了。

到現在兒子媳婦都30歲了,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就在家帶孩子,老二口五十多了,高工資不知道還能拿多少年,這就是偉大的母愛毀了兒子,等那天老二口沒收入了,炒知道一家人怎麼過下去。


張月167016650


現在這個時代,父母過分寵溺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基本上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心疼他們,不讓他們幹一點點的活,也捨不得他們吃一點點苦,等到長大了之後,這不會做、那不會做,還是和以前一樣,跟父母要這要那,要房、車、錢,如果父母一旦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反而反問父母,你們既然給不了我好的生活,為什麼要生我?小時候為什麼要那麼慣著我,導致我現在什麼都不會做!

還有的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家裡條件不好,但是自己的孩子非常的爭氣,從小懂事,學習上進,往往就會跟電視裡演的一樣,家裡供不起上學,需要他退學去打工來維持家用,也是一種悲哀吧,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並不代表沒有。

大多數存在著的還是那些從小“衣食無憂,父母慣著”的孩子,啃老啃的理直氣壯,如果家庭滿足不了他們的啃老現象,他們反倒會怪罪父母,別說孝順、感恩了,不恨父母就算不錯的了,這何嘗不是現在教育的缺失,父母把孩子給養廢了的情況普遍存在。


教語文的黃老師


溺愛吧!我爸爸以前的同事,姓魏,有做皮鞋的手藝(我爸爸是製作豬皮、牛皮的老工人,姓魏的老師傅則是製作皮鞋的老工人)。八九十年代,他開了一家皮鞋廠,一下子就發財了……他家的孫子和孫女嬌慣到什麼程度呢?孫子在學校罵老師、打同學,每次都由家長出面用錢擺平;孫女小一些,(因為是超生,罰款都罰了好多萬)聽說兩三歲了還不讓下地走路,成天抱在懷裡,大人們嫌地下髒,怕孫女的鞋弄髒了……現在三十出頭的孫子天天闖禍,成了派出所的常客;孫女二十多歲,不但整容整成了蛇精臉,還天天流連於夜場……總而言之都是些不成器的傢伙😡他們發財的爺爺早就氣死了;近幾年皮鞋廠的生意不好,基本上垮掉了;他們的爸爸因為兩個孩子不聽話,早就心力交瘁了……


鳳146983974


孩子是父母教壞的,這種說法可能稍有點偏激,但是也的確有一些道理。

比如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剛出生一兩歲兩三歲,我們大人總覺得這孩子非常的聰明,活潑可愛,而且非常的懂事,非常的聽話,總覺得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變得非常非常的優秀。可是等到孩子到了七八歲八九歲的時候,我們慢慢的覺得孩子變了,變得沒有以前可愛,沒有以前優秀。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大概十幾歲,我們真正的醒悟過來,這個孩子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這裡面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所有的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最優秀的,包括我們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人,也覺得自己的孫子外孫子,孫女,外孫女總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優秀。第二個因素是所有的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確實顯得比較可愛,慢慢的長大了,他的很多的缺點也表現出來了,所以我們開始越來越發現這孩子沒有那麼優秀了。第三個原因就是孩子的發展跟我們的期望有了偏差,有了距離,所以我們不再像孩子小時候那樣喜歡他。第四個因素其實是人的本能,就是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啊,最小的時候我們做老人的也好,做父母的也好,都比較喜歡。總是想把孩子當一個寶貝一樣,捧在手心裡面。但我們很少見到對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依然能夠像對待剛出生的孩子那樣。

那麼從問題的根源上來分析,是不是父母把孩子培養得越來越不優秀了呢?這句話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觀察一下身邊很多的家庭,家庭教育是不合格的,我們很多父母生了孩子,但並沒有好好的教育他,我們都在忙自己的工作,我們沒有時間去耐心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即便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也是批評指責,埋怨,做得最好的可能就是能夠用較多的時間陪著孩子寫作業。

還有一些,尤其是現在的中國農村很多留守兒童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交給了老人來管理,然後夫妻兩人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現在這也成了一個非常普遍而嚴重的社會現象。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育,這是我們目前的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

我們很多父母可能會找出一大堆理由為自己開脫,說自己沒有時間啊,沒有精力呀,還得要掙錢,還得養家餬口啊,等等等等很多的理由。但是養育孩子,可能夫妻兩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所以希望作為父母者,還是要慎重對待。






清涼室主


現在的父母把孩子養廢了的不少,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獨生子女居多,父母都心疼孩子,使得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簡單的家務活不會做,出點力氣的活不願意幹,苦點累點了就質問父母,你們既然給不了我好的生活,為什麼還要生我,讓我來遭罪,給不了我好的生活,還教育我要求我感恩,孝順,別人有好幾個樓,而我卻租樓把錢給了別人,別人用蘋果手機,我卻用破爛手機,說我的目標是去羅馬,別人已經在羅馬快樂的生活了,我卻死在去往羅馬的路上。這是孩子對親生父母說的話,簡直是不可思議,孩子長心了嗎,啃老還啃的這麼大言不慚,這麼的理直氣壯,父母的悲哀啊!慣吧,慣養出來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父母心疼孩子,不捨得打罵,到最後孩子心疼你嗎,還說你給不了我最好的生活,還要求我孝順你,感恩你,不恨你就不錯了,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父母自己把孩子給養廢了。


生命如歌6306


養廢一個孩子,只需要三步:不理ta,不信任ta,控制ta。

餘華曾說:“童年, 就像把整個世界當作一個複印機一樣,把這個世界複印到你的一張白紙上,以後你做的都是一些局部的修改了,這兒修修,那兒修修,但它那個基本的結構就是這樣了。”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如果你在童年時期沒有給孩子樹立基本的框架,以後終其一生都會非常艱難。無數案例證明,後來被養“廢”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父母在10歲以前沒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缺席孩子成長的家庭,更容易產生問題孩子。

龍應臺說:“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不少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忙於工作,不能很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廢”掉。

成龍,是國際知名的武打明星,但他卻是一個非常不合格的父親。64歲的成龍談到子女的教育曾潸然淚下,說“兒女都不爭氣”。但“不爭氣”的兒女是誰養廢的?恐怕其中也有成龍自己的問題。對於兒子,連陪他吃飯都是奢侈,更不用說接送上下學了;對於女兒,更是連認都不敢認,以至於後來“小龍女”叛逆出櫃。

三觀不正的父母,無法養出端正的孩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裡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裡折射反映出來,而學校複雜的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中國日報》曾經報道了一則新聞:一個熊孩子在飛機上不斷騷擾鄰座的日本籍華裔小哥。小哥忍了一會兒,建議家長管一管,誰知家長不僅不管,反而罵對方。結果一家人一落地就被遣返國內。

可想而知,這樣的家長會養出怎樣的孩子?恐怕將來會像瑪莎拉蒂女子那樣蠻橫霸道。

夫妻關係不和諧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多。

孟非說:父母恩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演員焦俊豔的父母很恩愛,而且從來不吝嗇在她面前秀恩愛,一起旅遊時,爸爸跟媽媽有說有笑,爸爸還吐槽跟女兒聊不起來,還是和老婆最好,直接把她屏蔽在一旁,但這種感覺她卻覺得特別幸福,能夠當父母的電燈泡,是一種幸福的多餘感。

相反,那些父母經常吵架、動不動大打出手、父親或母親出軌外遇的家庭,為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孩子更容易“廢”掉,即便是學習成績不錯,也會有很多心理上的問題。


磊哥人生觀


父母是如何把孩子養“廢”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1、生活不能自理

因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的小孩子要啥有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是這樣的孩子的脾氣各個還大的不行,家長就像伺候小祖宗的一樣伺候的這樣孩子,養尊處優的他們一點自理能力都沒有。

有一次去公園,我看到了一個6年級的孩子,走著走著鞋帶開了,然後很自覺的腳伸到媽媽的腳下,媽媽彎腰就給孩子繫上了,其實但是我絕大很震驚的,這麼大的孩子自己繫鞋帶都不會,難道要一輩子帶著媽媽生活嗎?如果媽媽不在身邊,是不是他的生活會一團糟哦!

2、不能承受一點點的挫折

被父母養廢的孩子,不能經受一點點的挫折,很多時候就是父母順著慣著,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安逸舒適的生活,一旦到社會上經受一點風吹雨打,但凡遇到一點點的不順心,挫折、壓力和委屈就回家拿父母撒氣。

最近鬧得很兇的新聞,把自己的目前殺了之後還理直氣壯的說,我又沒有啥別人,我殺的是我的媽媽,這樣的孩子難道不是教育廢之後的父母自食惡果了嗎?

3、沒有一點責任心和自我管理意識,虛擬世界裡上網,不願意面對現實

現在很多的大學生畢業之後,不願意找工作,天天宅在家裡,上網到打遊戲,天天活在虛擬的網絡裡面,不願意面對現實,做啃老一族,這樣的孩子父母教育出來不期望給自己養老,但是最起碼可以把自己養活了啊,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上完大學之後還要繼續養,父母的退休金是給自己養老的,不是給孩子們養老滴!

小遊戲大智慧,歡迎關注和訂閱,一起做有趣好玩受孩子歡迎的父母!


親子成長手冊


現在的教育方式,由於家庭條件,時代的不同,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是百依百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想買啥就買啥!有的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隔代溺愛!甚至過度的寵愛孩子!

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給我買東西就是應該的,長大以後會影響他的價值觀!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過度的溺愛是一種“傷害”!

比如:孩子的吃飯穿衣洗臉刷牙等等生活細節,父母能夠操辦的事,基本上都幫孩子做完了!

這樣孩子就喪失了本來能夠自身鍛鍊的積極性,慢慢的有了依靠,增加了他的“惰性”!就會滋生不勞而獲的心態!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甚至吃飯都總哄著,喂孩子!這屬於過度的寵愛了!

當然,愛孩子固然沒有錯!但再愛孩子的同時,不要忘了“磨練才能成長”所謂“窮人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

我覺得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應該是這幾點

1、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

2、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培養孩子剛毅的性格!樂觀的態度!

4、品格的修養,和宏偉的格局!

……等等

千萬不要過度的寵愛孩子,讓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活,也不要太讓孩子“省心”,覺得他能理解的家務事,也要讓他參與一下!這樣,孩子就能夠從中懂得了很多東西!

過度的溺愛,是一種“傷害”!


親子教育文化


把孩子養「廢」很簡單,不用多,只要做到以下幾點,應該就能徹底毀了孩子了!

我不是想危言聳聽,我自己也有個孩子,我總是時刻叮嚀自己千萬不要犯了以下的錯誤。


很心急地幫孩子做決定

「做決定」這件事其實很有學問,也關乎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培養思辨的能力。很多父母總自恃著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米還多,很喜歡幫孩子下決定、拿主意,殊不知,這正是養廢孩子的手段之一。

很勤勞的幫孩子辦妥事

覺得孩子辦事不牢靠,父母自己來,

覺得孩子理事不斟酌,父母自己來,

覺得孩子做事不利落,父母自己來,

覺得孩子處事不圓滑,父母自己來……

當你很「勤勞」的都幫孩子辦妥了,也果真把他養成了「不牢靠」、「不斟酌」、「不利落」、「不圓滑」的個性了!

很自私的幫孩子找藉口

孩子若遭遇困難,有不會處理或做不來的情事,在他還沒脫口要放棄之前,就先幫他找好藉口盾牌,幫他擋下這不利的一切了。說穿了,是不忍心看孩子受挫,也有一種是父母為了自我卸責的防衛機制。這會讓孩子養成了未出營就先敗的態度,什麼事情都先找好藉口,為自己墊鋪將來失敗的理由。

很自以為的幫孩子建社交

聽聞很多父母為了要讓孩子從小就能發展有益處的人際網絡,送私校、送才藝班、送營隊之類的手法不勝枚舉。為的是讓孩子多接觸些他們口中將來「有用的人」。若刻意為孩子營造這樣的人脈網,會讓孩子的眼界變得很狹隘,他不清楚這個社會的其他人際網絡面貌,因為他眼見的這些人,都已經是父母精挑細選過的了。這對他以後交友、工作都會形成很大的阻礙,因為他會看不懂這社會上其他形色的人是怎麼生活與思考的。



若欣賞我的答覆,歡迎點贊或評論,一起討論育兒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