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判斷孩子是因為什麼發燒?

心理諮詢師趙迪


發燒是許多疾病的外在表現之一。小兒的體溫(腋下)通常在36-37攝氏度。腋溫為37~38攝氏度為低燒,38.1~39攝氏度為中度發燒、39.1~40為高燒、41℃以上為超高燒。

引起小兒發熱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一是外部因素:感風、寒、暑、溼、燥等,如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二是內部因素:如積食、內熱、痰熱

我們可以從面、唇、舌、形態、神色等望診為主,兼顧聞診和切診、問診。

發熱時五官苗竅的臨床表現

面部:

右頰赤,為肺熱痰多(見咳喘);左頰赤,屬肝熱,見於高燒日久或溫病後期;兩頰赤,多胃中實熱,見於便秘或滯食積熱。

兩顴紅,為陰虛裡熱(紅赤如拇指大,界限分明者,證危);兩頰潮紅,為虛熱,多因氣陰不足,其紅不濃而近粉紅;面若塗朱,多為心火熾盛。

眼部:

目赤多眵,見於內熱、胃火、上焦熱;目赤紅腫,見於肝肺溫熱;眼角潰爛,見於大小腸或疳積熱;目赤羞明畏光,見於肝熱、上焦風熱;目赤澀,喜視燈火,為煩熱在心;目皆紅,屬心火、小腸熱。

鼻部:

鼻塞流涕,為傷風;鼻鼾聲重,為風溫痰熱;鼻流黃黏涕,屬上焦風火、肺熱。

鼻孔紅赤,屬肺胃熱或外感風熱、食滯積熱;鼻孔赤爛,屬胃火;鼻孔幹癢,為疳熱;鼻孔如煙,為肺燥熱、津液欲竭。

耳部:

耳輪黃赤,屬風熱;耳邊涼,為內有伏熱;突然耳聾、耳道生癤、耳內出膿,為有風熱、溼熱或瘟疫熱病。

口腔:

口燥,為熱灼津液;口渴,為裡熱;煩渴,為溫熱。

口苦,屬膽火;口瘡,為心、脾、胃熱,溼熱上蒸;口角潰爛,為食火、胃熱;口周皰疹,多因高熱未能及時清解,內鬱之熱外發。

口臭,見於胃熱實火或疫癘毒邪;口氣熱,為胃中有熱,氣分熱或內滯食熱。

唇部:

唇紅,心脾經溫熱,或陰虛裡熱;唇色紫紅,熱盛夾瘀。

唇焦乾裂,熱盛津傷;唇裂出血,脾胃熱盛或毒熱;繭唇,脾胃積火結毒。

舌部:

舌邊尖紅,上焦風熱;舌尖紅,上焦熱;舌絳,營熱;舌紫紅,血熱。

舌苔薄黃,肺熱、上焦熱;舌苔厚黃,胃實熱;舌苔偏膩,多溼熱。

咽部:

咽乾,多見燥熱;咽紅,外感風熱、或內熱;咽部乳蛾腫大色紅,多肺胃蘊熱;咽部淡紅,多虛熱;上顎紅赤多里熱,紫紅為毒熱;上顎色黃為溼熱。

二便:

大便秘結不通多腸胃結熱,溫熱傷津;若肛門紅赤為大腸溼熱;若矢氣臭穢,便下亦惡臭乃積食滯熱、胃腸積熱。

孩子不同類型發燒的小兒推拿常用穴位手法參照頭條號文章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發燒怎麼辦?外感、積食發熱小兒推拿手法詳解》

原創 小兒推拿李波 2018-11-30 13:38:56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小兒推拿李波”。山東濟南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小兒推拿李波2019年5月20日


小兒推拿李波


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中醫講的風寒風熱感冒、陰虛氣虛、積食等,西醫講的各種病毒、細菌等都會發燒。在這兒主要講一下治發燒也要懂辯證,教你5條經驗分清寒熱,快速退燒。此辯證方法不僅適應於小孩,同樣適應於大人和老人。

1、問怕冷怕熱。

判斷傷寒還是溫病的第一步,傷寒加熱(比如艾灸、姜棗湯)就可以,溫病加水(比如山楂白糖水或者糖醋水)就行;

2、問手腳冷暖。

溫,說明熱能較足不用處理;涼,就要熱敷手腳或泡腳(或用海砂)啦;(熱能)手腳暖的是沒關係的。涼:增加熱能。腳底,手腳是暖的是沒關係的。如果是冰涼的,要個她加熱。我們人體來說沒熱能,就借外援。

3、問是否汗出或大小便。通道通汗出燒既退,說明是傷寒發燒;不退,也要看時辰是不是半夜子、丑時或下午申時,身體正在打仗中;邊燒邊有大小便出來也是好事,排寒了,通常這時候小便多而清長,大便軟稀或水樣;(通道)

4、問口渴。渴了就給喝,說明身體需要;反之就不需要啦,一切聽身體的;(水分)如果口渴,就需要喝水。受寒發燒:化驗出來白細胞增高。發燒會大量飲水,其實受寒引起的發燒,身體是在自救,大量喝水給我們造成熱能的吸收。身休不需要水,不需要大量喝水。不吃休息。有時候發燒就是想睡覺。身體不想喝水時,就不讓喝。喝米油休息就好。

5、看精神狀態。雖然高燒,但吃喝玩樂根本沒受影響,不用擔心,能量足著呢。不好的話要給於能量支持,媽媽的鼓勵也是藥,必要時補能量散或配加味生脈理中湯;再者,如果只是睡著,也不用幹涉,睡覺是大補。發燒之後需要清淡,不食肉蛋水果牛奶,米油最好。寒熱兩股力量在打仗,在清理垃圾,還要繼續加熱處理。

如果配合用小兒推拿給孩子退燒,介紹一組廣泛應用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燒的手法,主要推拿穴位就是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或退六腑(高燒),以前的文章講的很詳細了,不會的媽媽奶奶也可私信我輸入“發燒手法”,供大家參考!

【平肝清肺】

【清天河水】

【退六腑】

喜歡就關注“張家綱小兒推拿”,專心專注小兒推拿技法傳承與推廣!


張家綱小兒推拿


孩子發燒主要分類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有分為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不典型菌感染,真菌感染,結核感染等。

兒童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此病為孩子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往往伴有發燒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狀,大多數為病毒感染,沒有化驗依據和臨床症狀儘可能少用抗生素治療,發燒不是使用抗生素指徵,強調對症治療。

2、肺炎 咳嗽發燒呼吸急促是肺炎常見的症狀,但肺炎病原體很多,有痰的往往是細菌性感染,尤其黃痰,沒有痰液刺激性乾咳,學齡兒童往往是肺炎支原體感染。

3、毛細支氣管炎 咳嗽喘息是最主要症狀,可以伴有發燒,大多數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4、感染性腹瀉 以輪狀病毒感染為多,蛋花湯樣大便,以秋冬季節,嬰幼兒3歲以下好發,細菌性腸炎以夏季,兒童好發,往往是粘液血絲便。

5、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 持續發燒,咽痛流口水為主要症狀,伴有口腔或者手足皮疹,在夏季好發,幼兒園小朋友為多。

如何判斷感染的病因

1、根據臨床常見疾病的常見病原體大致判斷,比如考慮毛細支氣管炎往往是病毒性,輪狀病毒性腸炎也不要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療。

2、根據臨床表現的病程,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在一個星期就退燒,如果不退燒或者退而復升,往往考慮合併細菌感染。

3、根據血液血常規CRP等化驗結果,來判斷病原體感染,血象高,超敏CRP高,降鈣素原高支持細菌感染。

4、根據病原體抗體抗原檢查,比如肺炎支原體抗體,輪狀病毒抗原等來判斷病原體。

5、結合寶寶年齡來判斷,也是一種辦法。

6、根據醫生臨床經驗來判斷病原也是一種辦法。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呼吸道疾病

每年的冬天到第二天的春天,大概是11月到3月這樣時間,孩子反覆高燒,還伴有全身疼痛(嬰幼兒可能會比較煩燥,哭鬧嚴重),流鼻涕咳嗽,明顯感到比一般感冒嚴重好多。主要表現在孩子不舒服的程度上,這極有可能是流行性感冒,可以去醫院確診,家庭護理需要更加要細心。

孩子反覆發高燒還伴有比較嚴重的咳嗽,家長可能還可以聽到明顯比較粗的呼吸音。孩子的精神狀態也是不太好,建議去醫院就診,可能是支氣管炎或者肺炎是需要儘快治療的。特別是肺炎,大多時間還需要住院治療。而小於6個月的嬰兒一般不會出現發燒,如果是發高燒應該儘快到醫院就診,極可能是需要馬上治療的疾病。

孩子反覆發燒,嬰兒頭總是動來動去,或者拿手去抓自己的耳朵,而幼兒可能會和家長述說耳朵不舒服。此時家長用電筒照孩子的耳朵可能會發現有膿性滲出。這樣的情況一般就是中耳炎了,建議到醫院就診,一般會用一些外用的消炎滴耳液。看嚴重程度加服消炎藥。

孩子反覆發燒,發燒可能還會出現寒戰的症狀,看孩子的喉嚨發現有化膿性的滲出,扁桃體腫大,極可能是化膿性扁桃體炎。需要抗生素時行治療。一般見於4歲以上的兒童。

出疹性疾病

孩子高燒,溫度可以達到39度以上,沒有其他特別明顯的症狀,甚至有時去醫院醫生也沒辦法明確下診斷。發燒幾天退了之後孩子全身長出疹子,此時可以確診是幼兒急疹。一般多見於一歲以下孩子。而幼兒急診其實一般沒有特效藥,主要就是發燒超過38.5度時給孩子用退燒藥。而之後出的疹子一般不痛不癢,不需要治療也會慢慢痊癒,也不會出現後遺症。

孩子高燒還有咳嗽流涕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眼睛可能會發紅或者有眼淚,幾天後發現耳後,髮際出現突出皮膚表面的紅疹。8個月以內的嬰兒沒有注射麻疹疫苗,所以發病率更高。得了麻疹要注意和其他小朋友隔離,否則容易引起流行。。

還有一種近些年發病率在上升的疾病叫川崎病,和感冒的症狀也有點相似,發燒可能會反覆超過5天,主要的症狀就是幹還有紅,眼睛紅,但是沒有眼淚。嘴唇發紅甚至乾裂,舌頭像草莓一樣的紅,手腳皮膚髮幹發紅發硬,身上可能會出現大片的紅斑。一般到醫院需要超聲或者血管造影來確診。川崎病在孩子發病前12天治療的效果好,所以如果孩子反覆發燒超過3天建議還是醫院就診。

消化道疾病

孩子發高燒而且上吐下瀉,大便裡面有膿血便,存在不潔飲食史,那極有可能是細菌性痢疾。對孩子的腹瀉來說,如果說是細菌性引起的,發燒的溫度一般都是38.5以上甚至39度,而對於病毒引起的,比如秋季腹瀉一般溫度就不會很高,一般都在38度左右。還有就是大便的性狀也不在一樣。細菌性痢疾需要抗生素治療,而秋季腹瀉補液及時沒有併發病可以自行痊癒。

孩子高燒主要和以上三大類疾病有關,在家時太高燒建議用藥物降溫,為明確病因的及時治療還是建議及時就診。

關於孩子為什麼發燒你知道是因為什麼了嗎?

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菁媽育兒


  • 第一,著涼發燒,往往伴著有其它的症狀,比如咳嗽,流鼻涕

感冒引起小兒發燒:感冒發燒,主要是因為患兒的五臟調理五氣產生體能而生體溫,若五臟調理五氣,熱不能排,為皮膚毛孔被風、暑、寒、溼、燥火之氣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斂,致體溫、熱氣無法從皮膚毛孔排出,即是發燒的感冒為最多。 感冒發燒,不是外來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更不是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失控,只是身體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為傷風、傷寒、暑、溼、熱等中醫學謂之表證,細菌、病毒根本未進入體內,從而引起小兒發燒。

  • 第二,傷食引起小兒發燒:若是小兒飲食不當,脾胃虛弱致食物蓄積腸胃,無法消化在胃腸堆積發酵而產生熱能的發燒,這種發燒原因以嬰幼兒為最多。此發燒四肢掌心熱,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燒退而痊癒,
  • 3.出痘疹引起小兒發燒:出痘疹引起小兒發燒是在促使病毒產生免疫功能,如穀子、各種種子發芽時的產生溫度,痘疹必發燒才能促使病毒發揮排除盡淨,產生免疫功能,使五臟調適五氣不致產生障礙,故出痘疹發燒不須退燒,唯須注意發痘疹時的飲食,避免併發症之發生,痘疹發透燒即退而痊癒,身體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 4.孩子長牙齒引起小兒發燒:牙齒為骨之餘氣,而腎主骨,嬰幼兒在長牙齒時,脾土虛不能制腎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虛而非感染髮炎,只要調理患兒的脾胃,發燒即可痊癒,不可消炎、退燒。
  •  5.驚嚇引起小兒發燒:如果嬰幼兒七情不順,如受驚嚇而腹脹發燒,只要收驚即愈,情志不順,抑鬱憂思傷脾而發燒,消脹氣燒即退。

      1. 綜上所述,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五種可能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這些都是希望我們的家長們需要知道的。只要找對了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在對症施治,才能藥到病除,儘快幫助小兒發燒患兒擺脫疾病的痛苦。


      洪太太


      發燒一般有,積食發燒和風寒發燒

      積食發燒:會毫無徵兆的發燒,一般會手腳熱,肚子發熱,咳嗽,流黃鼻涕,有便秘或者便溏。

      如果是積食引起的發燒,就要消食化積,不然發燒就會反反覆覆。這時候可以給孩子用焦三仙+炒雞內金熬水喝兩天,稍微大點的孩子也可以直接吃保和丸。

      風寒發燒:發燒的時候手腳冰涼,一般會發高燒。風寒發燒就要驅寒,這時候可以用兩個蔥白,四五片姜,加一點紅糖,給孩子熬水喝,配合給孩子熱敷肚子,大椎肺俞。



      不管是什麼情況引起的發燒,發燒的時候,要做到孩子水分足,手腳熱。


      鄭姐育兒經


      “判斷孩子發燒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家長的經驗之談,0-3歲幼兒有家長看顧,那麼判斷孩子發燒的原因都是很清楚的;3歲以上孩子,因為會去學校,離開家人一天的時間,那麼,就需要詢問追溯分析判斷孩子發燒的原因。


      壹 如何判斷3歲以下幼兒發燒原因

      判斷3歲以下幼兒發燒的原因,很容易。因為3歲以下幼兒有家長看顧,當天發生的細節家長很清楚,有了判斷的依據,得出結果就很容易。

      首先是否有凍到孩子;其次當天接觸的人或物是否有傳染源;最後排除遺傳或突發性疾病造成的發燒。

      貳 如何判斷3歲以上的幼兒發燒原因

      針對判斷3歲以上的孩子發燒原因稍難一點,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有一天時間不在家長身邊,家長需要詳細瞭解到孩子一天的具體情況才能準確下結論。

      建議家長每天在孩子回來的時候仔細觀察有沒有異常(一般家長都會發現到自己的孩子特殊情況);其次稍微詢問一下孩子在校內的情況有個瞭解;最後根據實質情況給予分析判斷。


      豆媽親子閱讀


      如何判斷孩子是因為什麼發燒?

      1、首先孩子發燒了,看看是否因為吹風受涼。這種情況常常是在孩子玩耍時流汗脫了衣服,停下來的時候沒有及時再穿上衣服,受涼了,這時孩子一般會流清鼻涕。

      2、另一種發燒,是積食引起的發燒。通常是摸孩子的額頭摸了不燙,但手心和腳心卻很燙。這種情況是由積食引起的發燒。這時就要餓餓孩子,帶孩子多玩。

      3、還有一種發燒,看著孩子的精神很好,和平常一樣,該吃吃,該玩玩,就是測體溫發燒了。這類的發燒一般是由孩子的生長引起的。注意觀察,只要孩子精神好,不用過多幹預。


      大包子小包子和包子媽


      看孩子的精神狀況吧!孩子精神好。除了發燒,其他都好,能吃能喝能玩,說明問題不大,高了就吃退燒藥,不高,就多喝水,注意觀察!孩子如果發燒,精神差,不思飲食,還是馬上去醫院排查病因比較好!不要太迷信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