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吳京作為如今影壇最具話題性與關注度的華人男演員,回想三年前也還只是一位在一線與二線區間徘徊的中年動作“老演員”。

可自打他開始親自操刀,開始投資並參與影視作品的製作後,一套《戰狼》加《流浪地球》的組合拳,直接幫助自己成為首位躋身華語百億票房俱樂部的男演員!!!

(原諒我下面會為了蹭吳老闆的流量,寫下幾百字與影片無關的內容,只想看影片介紹的可以快速下拉……)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讚歎吳京敏銳的投資眼光,以及超強的看人下菜碟能力的同時,也不得不感慨這年頭,想發達果然還得靠自主創業。

一躍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巨星後,吳京如今堪稱坐擁全國人民為粉絲團,5億理性粉、5億腦殘粉外加10億黑粉的超強頂配,讓他的下一部新片《攀登者》自公開之日起,就獲得了巨大的關注。

在蕩平了南非的悍匪,又炸掉了“肥宅”木星之後,這一次吳京把目標放在了征服珠穆朗瑪這顆小明珠身上。

而這一次,拋開吳京自帶的愛國流量不提,他絕對又選到了一個超級熱門的命題!!!

讓我們隨意搜索與攀巖相關的電影作品時,發現這一類型的影片竟然人均豆瓣7分+,與珠穆朗瑪相關的電影更是堪稱8分起步,可見影迷和影評人對於攀登珠峰這一題材的喜愛程度。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如此巨大的題材優勢,再佐以吳京默認五星的情感加成,只要李仁港導演這位主廚不出亂子,我們彷彿已經可以看到《攀登者》如一道閃光美食般,讓影迷高呼真香了。

那麼在我們期待冷鋒式的愛國主義科幻登頂前,不妨先聽我給您推薦一部同樣優質的,講述攀登珠峰的影片,也算提前給自己做個功課。

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本片是由神級紀錄片大廠BBC,於2010年拍攝的傳記類型影片,連姆大叔為了祭奠2009年在滑雪事故中不幸逝世的亡妻娜塔莎·理查德森,作為特別演出者為本片奉獻了精彩的聲音演出。

一座壯麗的神山擔綱主演,以及一群不畏艱險的冒險家們,共同譜寫了這部歌頌征服的戰歌。

珠穆朗瑪峰,海拔兩萬九千英尺(8844米)高,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她壯麗又危險,如同神秘的少女一般吸引著全球冒險家的腳步。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掀起征服珠峰的熱潮要追溯到1920年,在那個大航海,不是……在那個探險的黃金時代中,珠峰被稱為天堂的邊界,這個被視作無人能登頂的山峰,就是探險界的——終極挑戰,是人類最狂野的夢想!

但是,總有不信邪的人想要去挑戰不可能,總有想成為山賊王的男人,而這個人就叫做不戴帽子的喬治·馬洛裡。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這張合影中唯一不戴帽子的人就是他……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挑戰珠峰的探險家,馬洛裡在1924年6月8日,和自己的搭檔歐文在距離頂峰244米處留下了最後的影像記錄,隨後便永遠長埋在雪山之上。

直到後來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發佈了自己在1953年5月29日,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照片時,依舊有人認為早在起20多年前,馬洛裡就以生命為代價完成過這一壯舉。

作為一名具有冒險家資質的熊孩子,馬洛裡七歲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攀登技巧,徒手爬上了父親工作的教堂的屋頂。

逐漸長大的馬洛裡持續還散發著自己冒險家的特質,在許多領域都展現出了極強的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後,平日裡不安分的馬洛裡在戰場上認識到了生命的脆弱,可死亡的震撼沒有帶走他的勇氣,反而更激發了他對實現生命價值的渴望。

在計劃挑戰珠峰前,馬洛裡同樣關心著世界上其他領域冒險家的動向,這個群體中充斥著各種挑戰極限的探險,但更令人瘋狂的是,死亡並不會令這群人感覺到恐懼,反而會被奉為一種榮耀,馬洛裡甚至因為首次征服南極但不幸遇難的探險家斯科特船長覺得歡欣鼓舞。

於是,在大山的召喚之下,馬洛裡終於選擇了開始自己的傳奇冒險。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行動啟動之後,因為尼泊爾政府拒絕向馬洛裡為代表的倫敦皇家地理學會開放更容易攀爬的南面山峰,他只能選擇從當時同是協約國的中國西藏地區,挑戰珠峰北面,而正如之前提到過的,1953年首個成功登頂珠峰的人,埃德蒙也僅僅只戰勝了珠峰南面。

而拋開本片的內容,世界上真正第一個征服珠峰北面的人,是我國的登山運動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而這三人征服珠峰的故事,正是《攀登者》改編的原型,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被召喚的使命,拼上性命的挑戰!

距離馬洛裡決心第一次(1921年)挑戰珠峰98年後的今天,攀登珠峰實際上已經同造訪南極一般,成為了一項可供人娛樂的旅遊項目,儘管它依舊對遊客有著極高的要求,可在高山上的夏爾巴人的引領下,攀登珠峰已經不再是一項可望而不可即的挑戰。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夏爾巴人的事蹟也曾被拍攝成紀錄片《高山上的夏爾巴人》,本片同樣是一部豆瓣8分以上的高分紀錄片。

然而在當時,作為第一個挑戰珠峰的探險家,整個世界都還對這座神秘的大山一無所知。

面對這座世界上最雄偉的群山,馬洛裡展開挑戰的首要目標,是要找到適合攀登的路線。

喜馬拉雅山脈從地理位置上看,盤踞與中印、不丹、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多個國家,全長2450千米,寬度也有200~350千米,其中海拔高度超過7350米的山峰就有110多座。

馬洛裡這一找,就從白雪皚皚的冬天找了白雪皚皚的夏天,終於還是被馬洛裡發現了一條與珠峰直接相連的大冰川,這座冰川隱匿於幾座山峰之間,僅其厚度就達到300多米,通過這條冰川,登山者可以來到一座被馬洛裡稱之為北山口的山峰,而只有到達了這裡人類才有機會對珠峰發起挑戰。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尋找路線耽誤了馬洛裡太多時間,轉眼間來到了八月,與平時大家的認知不同,在喜馬拉雅山這座群山中,大雪封山不是發生在我們常識中以為的冬季,反而是會因為受到夏季風的影響,產生對流天氣帶來巨大的降雪。

所以馬洛裡的第一次珠峰之行就此擱淺,在返回英國修整了六個月之後,他又火速寒風凜冽的冬季,返回到了冰冷的登山探險之中。

這一次馬洛裡準備地更加充分,他攜帶了電影膠片並記錄下了許多寶貴的畫面,世界上的其他人才真正有幸第一次見識了珠峰的壯麗,並紛紛如對本文一樣對馬洛裡的短視頻打賞點贊。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可正當一切都在順利進行時,馬洛裡和他的隊伍卻遭遇了風雪的襲擊,在躲避的過程中,更是禍不單行碰上了大雪崩,七名同伴喪生在馬洛裡面前,馬洛裡的精神世界也出現了一次大血崩。

巨大的負罪感幾乎摧殘了馬洛裡的信念,使他一度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好在這段時間還有家庭作為支撐,才幫助馬洛裡渡過難關。

而在這段期間內,儘管對珠峰依舊心有餘悸,生活還是要繼續,在一次受邀請前往美國做演講時,馬洛裡被紐約時報的記者提問道: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

馬洛裡道出了那句聞名遐邇的名言:因為,它就在那。

而這句話的知名度,甚至還要遠高於馬洛裡本人的名氣。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最後的機會,馬洛裡消失在海拔8600米

在馬洛裡選擇放棄的兩年裡,世界範圍內探險家對珠峰的探索陷入了停滯,馬洛裡終於還是在38歲時,回應了世界的期待,同時也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再度向珠峰進發。

在這次的前期準備中,馬洛裡找到了那個與他一同永遠留在了珠峰上的副手——安德魯·山迪·歐文。

歐文的登山水平在當時還處於菜鳥水平,馬洛裡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為看到了歐文曾經在賽艇比賽中的拼搏和團隊協作精神,以及身為化學系學生所具備的科學知識,在後來的登山之行中,歐文甚至幫助馬洛裡準備了一套在高海拔使用的全新氧氣設備。

前兩次探險的意外經歷,已經在瘋狂暗示著馬洛裡的探險註定無法順利進行。

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山民千百年來延續著一種叫做“普迦”的祈福儀式,凡是要登上喜馬拉雅山的人,都會進行這一儀式進行祈福,向山民稱之為大地之母的大山尋求庇護。

也許是希望此行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馬洛裡專程找來了道行高深的喇嘛來為他祈福,可儀式中還是出現了不祥的徵兆。

大喇嘛告訴馬洛裡,此次山神將會降下災禍驅逐冒犯神明的登山者,甚至為了更直觀的告訴馬洛裡他將遇到的災厄,喇嘛還做了一份詳細的圖解,預言馬洛裡將被魔鬼掏空內臟,而後投下無間地獄。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在高僧的眼中,我們似乎看得到死亡

可即便如此,馬洛裡依舊迫切地盼望著開啟這次探險之旅,這會是他最後一次挑戰珠峰的機會,帶著對家人的思念,對愛人的承諾,如若此行失敗,他將應允永遠守護在自己的家人身邊,不在進行這一危險的挑戰。

有了前兩次積累下的經驗,馬洛裡將整個攀登的過程設計的無比周密,如同軍事行動一般。

馬洛裡發現高海拔對於人體的影響是可怕的,登山者最大的敵人就在於高原反應帶來的一系列身體上的不適,於是他在沿路籌備了多個營地。在每個區間的攀登過程中,都會反覆進行適應,攀登而後返回營地,循環往復使身體可以逐漸適應高反帶來的影響,而這一方式,一直到現在也依舊被攀登珠峰的登山者所延用。

隨著旅行的深入,更高的海拔使一切變得困難,隊中接連有隊員喪生於珠峰之上,而高海拔所帶來的影響,也開始威脅隊員們的生命。

甚至有一名士官因為凍傷的手指出現血栓而造成了癱瘓,當然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失去自理能力就等同於被宣告了死亡。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隊員被凍傷的手指,早已看不清模樣

沒有釘鞋,沒有牽引繩,馬洛裡憑藉自己卓絕的攀山能力,引領著自己的團隊來到了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而此時馬洛裡和他的團隊已經將歐洲和美洲所有的山峰踩在了腳下。

伴隨著這種榮譽感的,還有無處不在的死亡縈繞在身邊。

呼吸道炎症,腸胃炎,凍傷,雪盲,各種高分帶來的併發症,這些在平日裡的小事,來到7000米之上的死亡地帶後,都變為了能隨時奪人性命的絕命殺手。

隨著同伴在能夠繼續前進的人越來越少,馬洛裡與歐文決定獨自展開最後一次攻峰的嘗試,而此時橫亙在他們面前的是珠峰給他們的最後一個嚴酷的考驗——第二臺階。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這是珠峰山頂下的一處陡峭的懸崖,登山者只有攀上這處險要的所在才能最終登上珠峰。

對如今的登山者來說,這個問題早就有了簡單的答案,我國的登山隊伍1975年在此處架設起了一架金屬梯子,幫助登山者可以越過這道天塹。

而在當時,馬洛裡只能穿戴著簡陋的裝備,憑藉自己的能力翻越這裡。

於是在行動開始之後,攝影師在營地為馬洛裡留下了最後的影像資料,他目送二人在山巔之上化作了黑色的米粒一般,而突然而來的雲霧遮住了攝像機的視線,至此馬洛裡和歐文消失在了茫茫雪山之上。

追尋前人的腳步,探究懸而未決的旅程

1999年5月,在馬洛裡失蹤的75年後,美國探險家康拉德·安可作為馬洛裡的粉絲,發起了尋找兩人屍體的探險。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偏離搜索區域的安可,在機緣巧合下找到了一具已經被風乾的屍體,在屍體的衣服上他們找到了可以證明其身份的繡章,他就是喬治·馬洛裡。

根據馬洛裡屍體的狀態,安可還原出了他死亡的原因,在攀登的過程中,一次失足導致馬洛裡從山峰的冰雪上滑落,儘管他已經拼盡全力試圖用雙手止住自己下落的勢頭,還是滑下了很長一段距離。

而不幸的是,馬洛裡在這次意外中,摔斷了自己的右腿,為了止住疼痛,他把自己的左腿壓在了上面,寒風迅速帶走了他的體溫,凍僵的四肢再也無法動作,可也許在此之前馬洛裡早就失去了意識,在人跡罕至的珠穆朗瑪峰上,直到安可找到他時,75年來他都保持著這一無比痛苦的姿勢,承受著寒風的摧殘。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在找到了馬洛裡的遺體後,安可驚歎於他們竟然曾使用如此簡陋的裝備,攀登到這一高度。

而另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在於,馬洛裡曾在與妻子的信件中提到過的承諾,他答應自己的妻子將會在登頂時將她的照片放在珠峰之上,而這張本應是馬洛裡寸不離身的珍貴寶物,竟然沒有被安可找到。

如果馬洛裡完成了自己的承諾,那麼他有可能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征服珠峰的探險家,可由於當年沒有視頻憑證,沒有人能夠證實在當時的情況下,馬洛裡有能力攀上第二臺階,於是同樣作為探險家的安可,決定穿著與馬洛裡當年同樣的裝備,向珠峰發起挑戰,如果他能夠在不借助梯子的情況下攀上第二臺階,那麼珠峰之上就也可能存在馬洛裡的腳印。

而這段發生在數十年後的故事,在這部紀錄片中,被打碎成數個部分已交替敘事的手法與馬洛裡的故事一同講述。

最終,安可是不是完成了這項挑戰先賣個關子,不過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在藉助了各項現代工具獲得了更大的優勢的情況下,安可的求證之旅依舊是他最艱難的一次登山經歷。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為了完成馬洛裡的遺願,安可在完成登頂後,代替馬洛裡將他妻子露絲的照片安放於這天際中的山巔之上,如今露絲和馬洛裡的靈魂終於可以在這裡重逢,曾遠在千里外終生苦盼丈夫歸來的妻子,終於可以和自己的心中摯愛欣賞著片絕美的景色。

或許不是中國人,誰才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探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