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朗科專利運營模式的特殊性和教訓

佑斌 中科產業化智庫


智庫聚集三千位“政產學研用”等領域知名專家,聚焦科技產業化政策、技術、市場及資本等方面,聚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業保駕護航!


朗科專利運營模式的特殊性和教訓

這幾天朗科專利到期的信息在網絡上刷了屏。業界把朗科專利運營模式當成典範。很多企業也希望模仿和複製朗科的經驗。但是很可惜,中國企業,甚至包括朗科自己都很難找出第二件類似的專利了。這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中國從1999年至今,專利數量已經呈指數級增長,即使專利質量整體未提高,也至少能夠找出相當數量類似朗科U盤這樣的專利。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我們不妨從朗科專利的技術內容和發明背景著手研究。朗科的發明人原來是飛利浦的員工,離職後專心研究U盤,取得了成功,並及時申請了專利。當專利獲得授權時,全世界IT界都很震驚,因為幾乎在同時,還有兩家公司聲稱發明了U盤,包括以色列的M-systems和新加坡的Trek,尤其M-systems公司,直到現在西方很多文獻還將其當成U盤的最早發明人。但是無可爭議,朗科是最先獲得U盤專利的,被稱為U盤的發明者也實至名歸。

但幾家公司爭奪最早發明權,從側面也反映這一技術申請專利的時間點的重要性。U盤的技術實際上是一種集成技術,將閃存技術與USB標準結合。閃存和USB技術成熟時,很多科學家遲早都會想到將二者融合,產生即插即用的U盤。這一點我們可以從U盤的專利權利要求可以看出:

1. 一種快閃電子式外存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外存儲裝置內裝用快閃存儲介質,同時設置控制其存取數據和實現接口標準功能操作請求的固化軟件;(2)對所述快閃存儲介質內部數據按單一分塊模式組織;(3)建立基於通用串行總線(USB)或IEEE 1394總線的信息交換通道;(4)經由USB或IEEE 1394總線引入所述外存儲裝置的工作電源;(5)按照USB標準或IEEE 1394標準規定的規範方法在數據處理系統主機與所述外存儲裝置之間傳送要交換的信息。



所以U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發明人對申請專利的時間點的把握。如果發明人申請專利稍微晚一兩年,甚至只晚幾個月,可能就拿不到U盤的專利。對於很多技術都是如此,一項技術的成功依賴其他幾項技術成熟時,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發明人敏銳的嗅覺和才智促使他抓住了機遇。

但是這種發明可遇而不可求,並不是傳統的研發模式驅動的。因為你不可能永遠遇到這麼好的時機,大多數的核心專利都是企業對研發的大力和長期的投入基礎上產生的。

此外,這件專利雖然在中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美國和歐洲都遇到了很多問題。在美國被無效,在歐洲的權利要求範圍也被縮小到幾乎無實質意義,很大原因在於發明人自己在專利申請前一個月在雜誌上刊登了廣告。因為這個專利的核心就是閃存和USB的融合,廣告中稍微提及,就會公開發明的核心思想。這則廣告直接造成了該專利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的困境,損失無法估量。教訓也是慘重的。

總之,朗科這件專利的產生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在於發明人敏銳的技術嗅覺和商業意識,在恰當的時機申請了專利,但也因為非常低級的失誤造成美國和歐洲專利的問題。這一類的創新也可遇不可求,企業更需要像IBM、華為這樣可持續的研發和核心專利創造的機制。(轉自公眾號:佑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