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開發一款類似雲的信息中轉站,讓各家App互通暢聊能實現嗎?

一朵雲甜


各家App互通暢聊理論是可行的,但實際運作有難度

理想很豐富,現實很殘酷,大家都聽過吧。互聯互通對用戶來說是好事,在技術層面上也完全沒有難度,大家有沒有留意很多網站和很多APP都可以通過微信、QQ等授權登陸,其實這就是一種互聯互通的典型應用。搶火車票的APP或者小程序大家有用過嗎?只要你授權在12306註冊的帳號密碼,就可以自動搶票了。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互聯互通也是同樣的原理。

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等互通暢聊能實現嗎?

如果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是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就好像中國移動的用戶可以打電話給中國聯通的用戶一樣。

  • 只要微信開放各種API,同時你也授中轉站登陸你的微信號,中轉站就可以讀取好友列表,收取信息了;
  • 飛書也開放各種API,同時飛書的好友也授中轉站登陸飛書帳號;
  • 當然兩者之間還要建立好友關係,在微信上把使用飛書的朋友加為好友;
  • 你想向飛書的朋友發信息,那麼中轉站就可以把微信發出的信息轉發到飛書上去了;

但技術解決了並不代表可以實現哦。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等都屬於不同公司營運,他們之間是競爭的關係,都互通了,怎麼打壓對手呢?比較弱小的一方當然同意啊,但比較強勢的一方就不會同意了。

除非某天出現了一個強者,假設命名為“

社聯”,一統各種社交APP,就像銀聯一統各大銀行發行的銀行卡一樣。所有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等這些社交APP都必須加入“社聯”。所有收發的信息都必須經過“社聯”中轉。大家覺得有可能嗎?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不防留言討論哦!


電子產品設計方案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IT從業者,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當移動互聯網發展到存量時代之後,各大互聯網平臺(產品)之間的邊界必然會進一步模糊,各大平臺為了擴大自身的價值空間,必然需要向各個領域進行垂直髮展,如果在沒有新的價值空間出現之前,互聯網平臺之間的爭奪必然會逐漸加劇。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眾多互聯網產品(App)還是有可能走向統一的。

從互聯網生態體系的角度來看,如果要在當前的App產品上再進一步做一個“抽象”,讓各大App產品之間形成“數據鏈接”,那麼必然需要有新的價值增量作為支撐。從當前的技術體系來看,要想完成這個價值增量,可以藉助於三個技術的結合,那就是雲計算、大數據和區塊鏈。

從技術體系結構來看,雲計算可以完成計算服務和存儲服務的支撐,大數據可以完成數據價值化的支撐,這是一個核心環節,涉及到數據的價值增量問題,最終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最終的價值鎖定。當然,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還會面臨一系列落地應用的問題,畢竟價值衡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這裡面需要考慮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場景對於數據價值的影響就非常直接等等。

從互聯網本身的特點來看,之所以互聯網會成為一個創新、創業的熱點領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有足夠的空間,能夠讓眾多的創業者可以實現自己的想法,所以要想讓眾多想法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形成新的“抽象”,也許還需要整個技術體系的變革才能完成,還是那句話:模式變革技術先行。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做信息交換不難。

難的是誰來做?誰來買單?盈利模式在哪裡?各家即時通訊廠家會配合嗎?

不知道你記不記得那個自由的時光?互聯網充滿了自由的空氣。

雅虎通可以和win Messenger 通訊。

估計一去不復返了,不互通還相互眼紅,封殺。還哪有互聯網精神?



信息化海之東


這個好像難度比較大,最重要的幾個方面就是服務器、安全和利益。

後臺服務。這麼多信息集成,需要一個多大的服務器集群呢。怕是非常大,簡單來說把這幾件現有的服務器堆在一起是不夠的。

安全。如此多的後臺信息,很大一部分是包含用戶的私密信息的,這部分怎麼處理是個頭疼的問題。說不好,信息洩露了,是觸犯法律的。

利益。微信免費用也是有利益驅動的,微信可以打造移動端的生態圈,這裡面有廣告,有流量。現在建立一個統一的,錢從哪裡來,怎麼分。估計是沒法達成一致協議的。


PPt小助手


移動,聯通,電信,三家互相競爭,可電話短信互相都能打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