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銀行的理財產品真能抵禦通貨膨脹嗎?

杜衛寧


不能。肯定不能。

通貨膨脹率,就是通常說的CPI,通俗點的說法就是物價上漲率。按照官方公佈的數據,近十年一般都在3%—5%直接,有個別年份還是負數。

但是。呵呵。要是你真把CPI當做物價上漲率的話,只能恭喜你天真了。

且不提房子房子房子。。。。。。

去問問天天戰鬥在超市的大媽就知道錢變毛的速度了。

而銀行理財的平均收益率恰恰就是3%—5%直之間。

所以,你說,它能不能抵禦通貨膨脹呢?


愛茶的小白


跑贏通脹是每個人的希望,畢竟誰都不願意看著存款一天天貶值。但是實事求是的講,如果理財年化收益率不能超過8%,跑贏通脹無疑白日做夢。


一邊是狂飆突進的廣義貨幣,一邊是持續上漲的物價,不管居民價格指數如何變化,真實通脹率更多要看房價的漲幅。


就當下的理財方式而言,6%是安全收益的分界線,而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僅在4%左右,能達到8%的基本只有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以及信託產品。


房價一路猛漲,乍一看居民財富是在增加,但是實質增加的更多是負債。國民財富八成已經堆積到房地產上,未來隨著房產投資者出售變現,大量貨幣從房地產市場流出,通貨膨脹還會進一步抬頭。從這個角度看,8%的年化收益率也許還是相對保守的數字。


上面說了,6%是安全理財收益的分水嶺,但凡超過這一水平,本金安全就很難得到保障。即便是能獲得20%的理財收益,一年可以,兩年可以,但凡一年出現虧損,都有可能損失大半甚至全部的本金。


拋開本金安全談理財是不行的,畢竟結果不要說跑贏通脹,本金也可能一無所有。


近幾年P2P平臺爆雷跑路的不在少數,多數投資者的資金拿不回來了,再高的收益,也擋不住平臺連本金都席捲一空。


股市投資確實有可能得到超高回報,但是由於先天不足,註定牛短熊長,最終真正能從股市賺到錢的人一定是少數。


2020年之後的銀行理財產品將都不再保本保息,這意味著銀行也好,理財子公司也好,發行理財產品將會旱澇保收,所有風險都將由投資者承擔。一方面收益率並不會明顯大幅提升,一方面風險大大增加,理財產品將成為雞肋,投資價值大幅縮水。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央行連續降準,市場上資金多了,資金的使用成本降低,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會呈現下降趨勢。從這方面講,理財產品抵禦通脹完全不現實。


財智成功


理財產品能抵禦通脹嗎?這個問題有兩個前置條件,一是你有多少錢,二是你選什麼理財產品。

先來看看什麼是通貨膨脹,所謂通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比如當下的豬肉價格就體現出一種結構性通脹,豬肉的價格少了,購買的鈔票還是那麼多,所以原來如果100元買2斤豬肉,現在100元只能買1.5斤豬肉,這就是明顯通脹的例子。那麼現在答案很簡單,抵禦通脹,要麼趕緊把錢花了,要麼讓錢增值,所以:

如果你的錢不多,比如只有1萬以下,那麼買理財產品是大概率可以抵禦通脹的,比如現在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是4%,而CPI是3%,年度通脹率是8%左右,所以如果你買了理財產品,並且過年的時候把這筆錢大概率花掉,那麼恭喜,你基本跑贏通貨膨脹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多錢要長期持有,那麼以穩健低收益為主要特徵的銀行理財產品恐怕就勉為其難了。



于濤宏觀財經


不能,肯定不能,絕對不能,萬萬不能。我們就不用管官方的通貨膨脹率了,因為官方的統計數據裡面沒有包含房價、醫療 、教育的支出,然而這三大塊正是把我們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三座大山。再看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算是利率比較高的地方性中小銀行能達到5%以上,但現在基本也不會超過6%了,你想想這不到6%的收益能讓你多買得起什麼?能買房嗎?能看病嗎?能上培訓班嗎?所以你說理財產品能抵禦真實的通貨膨脹嗎?銀行的理財也就是多幾塊零花錢多吃得一兩頓大餐罷了,想要抵禦通貨膨脹,別天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