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中華第一縣——息縣,藏著這八大美景,當地人可能都不清楚

息縣,有三千多年的建縣歷史。公元前1046年在息縣境內封了息侯國,公元前682年華夏大地上首次設縣,息縣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縣治,堪稱"郡縣制"的活化石,息縣也被譽為"中華第一縣"。

中華第一縣——息縣,藏著這八大美景,當地人可能都不清楚

歷史悠久的息縣有眾多的美景,其中息縣八景更是景色獨特,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古韻,被無數文人騷客吟詠歎唱。息縣八景分別指的是濮山拱翠、古息含煙、興國尋幽、豎斧春耕、寨河晚渡、葛坡夜雨、廣豐浸碧和淮汝交流,這八景各個別具特色,不過很多景色已經無存。

濮山拱翠

濮公山輝映縣城,四時長青,淮河水裙帶息壤,稻椒遍地,人稱"濮山拱翠",位列息縣八景之一。

歷史上的濮公山優美秀麗,獨立挺拔,大文豪蘇軾曾揮毫為濮公山留字,稱之為"東南第一峰"。但是由於過度的採礦開發,濮公山破壞嚴重,"濮山拱翠"的景象已經不再。後經息縣相關部門的保護開發,濮公山已經成為一座礦山公園。

中華第一縣——息縣,藏著這八大美景,當地人可能都不清楚

古息含煙

西周既奠,分功賜土,姬姓子孫紛紛列侯。武王十三年,文王第三十七子羽達封侯爵,主政息國。息國有淮水哺育,地饒人豐,又南面濮公山,山產珉玉,種種吉兆,羽達遂依濮公山建都,其故都即後世所言青龍寺之所在。

歷史變遷,息國無存。每值暮春時節,朝霧迷濛之中,若隱若現傍山的樓閣瓦舍,耳邊似鐘聲拂過,又似人影攘往,市井嘈雜,人驚其異,遂名之為古息含煙。

中華第一縣——息縣,藏著這八大美景,當地人可能都不清楚

興國尋幽

縣城東南二里許,有古剎興國寺。唐代佛教既盛,於興國寺東建九級浮屠一座,大雄寶殿五間,寶殿後方又建藏經樓一所,時命名為塔院寺。塔院寺南面濮淮,北枕縣城,西望青龍寺,風情宜人,禪意深沉。每年正月十六,縣人於此舉行龍燈大會,挑龍比賽,一時盛極,稱為名勝,謂之興國尋幽。

寨河晚渡

寨河是淮河的支流,也叫青龍河,寨河入河口與吳村鋪集東碼頭河交匯,此處魚米豐足、客商雲集、商業阜盛。夕陽斜墜,落霞滿天,雁陣掠空而過,晚噪又起。餘暉撲地,水光閃爍,兩岸綠柳扶風,暮歌舒捲。炊煙四起,客心思歸,樓閣參差掩映,舟船爭渡,寨河晚渡便由此而來。

今新修息寨公路越河而過,雖舟船橫渡的景象已經不再,但落霞齊天,波光粼粼,也有一番風味。

中華第一縣——息縣,藏著這八大美景,當地人可能都不清楚

除了文中詳細介紹的這幾景之外,其他幾景也是極美的。不過,隨著歷史的變遷,息縣的八景很多都蕩然無存,人們只能從一些書籍、詩句和老照片中瞭解,這不免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