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本書是:《貧窮的本質》。

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56頁,我會用分三篇文章,三個部分為大家解讀。為什麼人類無法擺脫貧困,是什麼導致了貧窮,窮人和富人都有哪些思維和行為差異?貧窮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這些問題都會在接下來幾篇文章中為大家分享。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01

今年2月份,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農村的貧窮人口是1660萬,而2019年的目標是將貧困人口降低了一千萬以下。就在2012年,這個數字還是9899萬,接近1個億。短短的幾年時間,我國的貧困人口降低了十倍,這也將是我國近現代歷史上首次將貧困人口降低到百萬級別,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里程碑似的時刻。

但放眼全球,目前全世界還有接近10億人的貧困人口,他們每天收入低於0.99美元,他們長期吃不飽穿不暖,長期掙扎在飢餓、病痛,甚至死亡的邊緣。而今天我們要解讀的這本書《貧窮的本質》就是要帶大家瞭解,這全球超過十分之一的特殊人群,他們的真實生活和困境。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這本書的書面是“貧窮的本質”,那你可能自然會問“貧窮的本質”是什麼?有人說貧窮的本質是社會環境,他們出生在貧窮的家庭和國家;有人說貧窮的本質是教育,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機會;也有人說,貧窮的本質是思想觀念,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異。但真正貧窮的本質是什麼?這是今天這本書我們要聊的主要內容。

02

在很多人眼裡,貧困意味著沒有足夠的食物,沒有足夠的收入。但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很多反常識的認知,作者稱之為“貧窮陷阱”,比如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昂貴的藥?

15年以來,為了弄清為什麼會貧窮,貧窮又會導致哪些特定問題,從而不斷讓窮人陷入無法逃離“貧窮陷阱”的怪圈,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等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同時,也讓我們對關於貧窮的一些流行觀點進行了反思,對我們每個人都有非常重要的警醒意義。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03

好了,在開始講解這本書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作者,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印度的,阿比吉特•班納吉和法國的,埃斯特•迪弗洛。班納吉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曾就讀於哈佛大學,曾任發展經濟學分析研究局局長、美國藝術科學研究院及計量經濟學會研究員,以及世界銀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組織機構榮譽顧問。

另外一位作者,法國的迪弗洛,他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展經濟學教授。曾獲得過大量榮譽,比如《經濟學人》雜誌“八大傑出經濟學家”之一,《外交政策》雜誌“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財富》雜誌2010年“40位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之一等等。這兩位經濟學家都長期致力於全球貧困問題的研究,長達15年之久,並一直致力於探求人類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源。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04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這本書涉及貧困人群的方方面面,這裡,我選取了三個觀察角度,為大家解讀這本書。

第一個重點:我們來聊聊“貧窮陷阱”。

第二個重點:我們來聊聊“健康陷阱”。

第三個重點:我們來聊聊,貧窮的真正的本質是什麼?

好了,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貧窮陷阱”。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說起貧窮,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了非洲和印度,我們對貧窮的直觀感受可能是飢餓和疾病。畢竟民以食為天嘛,都吃不飽穿不暖了,談其他都沒有什麼意義。是的,如今地球上有10億人正在捱餓,而且絕大部分的貧困人口都生活在非洲和南亞。他們也長期經受著飢餓和疾病的摧殘,承受著巨大的身體和心理壓力,他們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他們長期生活在沒有足夠的食物、衛生和醫療條件都極差的環境中。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比如僅僅是瘧疾每年就會造成全球上百萬人喪生,其實大多數是來自非洲的兒童。但其實如果他們有一頂經過殺蟲劑處理的蚊帳,就可以挽救一半以上人的性命。但問題是,怎麼才能讓他們用上蚊帳呢?

你可能說,要麼給他們蚊帳,要麼給他們錢。但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05

實際上,這些方法都有缺陷。如果是援助免費蚊帳給他們,一方面人們不會對免費得來的蚊帳珍惜,使用率很低,而且一旦獲得過免費的蚊帳,他們後面再花錢買蚊帳的動力就大大降低了;另外一方面,免費發放蚊帳也會對當地蚊帳生產廠商產生巨大影響,甚至造成他們的破產,帶來更多的貧困。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那給直接給他們錢呢?直接給他們錢的結果就是,他們可能並不會拿錢去買蚊帳,而是去買其他的生活必需品。所以,現在你瞭解,蚊帳不能得到廣泛使用的最大障礙,其實是人們可能並不瞭解蚊帳的好處,尤其是哪些長遠一點的,隱性的好處,比如他們可以因此節約醫療費用,而且健康的小孩長大後,收入會更多等等。所以,一方面他們很多人的確買不起蚊帳;另外即便他們買的起,他們也會將這些錢去買其他東西,而不是蚊帳。

06

說完了蚊帳的案例,我們來聊聊貧窮的一個代名詞:飢餓。解決貧窮和飢餓問題,已經被列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了一份聲明指出,全球有10億人,他們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買不起足夠填飽肚子的食物,造成了他們勞動力低下,從而加劇了他們的貧困。這似乎是一個惡性循環,作者稱之為:“貧窮陷阱”。為了解決飢餓,各個國家解決貧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贈送糧食,比如補貼大米。

比如埃及在2008至2009年花費了38億美元,佔其國民生產總值的2%,用於食品補貼;印尼制定了分配補貼大米的計劃;印度的很多邦都出臺了類似的政策,比如在印度某些州,窮人每月可以購買55磅大米,每磅4盧比,這一價格低於市場價格20%。但另外一方面,大規模的糧食援助如噩夢一般。據估計,印度超過一半的小麥和三分之一的大米在運輸途中被損失和浪費了。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食品補貼到不了真正需要的人手裡。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07

如果直接援助糧食不能解決問題,那麼直接給錢可以嗎?

我們直覺認為,如果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那麼當給了他們金錢之後,那麼他們會優先用這些錢去買食品來填飽肚子吧。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作者對18個國家的窮人生活的調查數據顯示,食品消費只佔農村極度貧困人口總消費的36%~79%,占城市貧困人口消費的53%~74%。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那些極度貧困的人,並沒有把錢花在刀刃上,他們並沒有把非常有限的錢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有調查顯示,窮人似乎有更多的選擇,他們並不會將所有的錢都用來買吃的。而且更嚴重的是,即使是他們花在食物上的錢,也並沒有全部用來購買能增加他們能量的食物。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調查發現,當飢不果腹的窮人有點錢購買食品時,他們會選擇口味更好,價格更高的食品,比如糖果和副食品;而不是選擇那些價格更低,但能量更高的食品,比如小米,小麥製品。因此,窮人在選擇食品時,主要考慮的並不是價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無營養價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麼樣。

08

吃不飽飯或者說營養缺失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很難想象,但印度國家家庭衛生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印度約有一半5歲以下的兒童發育遲緩。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營養攝入還遠遠達不到標準。其中1/4的孩子極度營養不良,說明兒童營養問題的嚴重性。參照孩子們的身高,他們的體重也大大低於標準體重:在三歲以下的兒童中,每5個兒童中就有一個兒童處於消瘦狀態。也就是說,低於國際極度營養不良的標準。對於貧困的人來說,如果每增加10%的卡路里攝入,就會提升4%的生產力。也就是說,他們攝入更多能量,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似乎他們在選擇購買食品的時候,並不清楚這樣的道理。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不不僅僅是在日常生活的食品選擇和消費觀念上,在其他日活生活的很多地方,這種不理性的消費也比比皆是。比如有大量記錄顯示,發展中國家的窮人會花很多錢來置辦婚禮、嫁妝、洗禮等,這很可能是怕丟面子的結果。在我國農村,很多家庭走親訪友,各種送禮的費用也非常高,佔據了他們日常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09

《貧窮的本質》全球有10億貧困人口,他們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在印度,我們也經常在電視或者電影上看到,他們舉辦奢華的婚禮和聚合,但實際上,這樣的消費都非常高。在南非,在大量老人及嬰兒出現死亡的時期,人們制定了葬禮應花多少錢的社會規範。根據傳統,人們只需將死去的嬰兒簡單埋葬,但要為死去的老人舉辦隆重的葬禮,葬禮所需費用常常是死者一生的積蓄。由於艾滋病毒的泛濫,很多年輕人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積攢葬禮費用,便要撒手人寰了,而他們的家人迫於傳統的壓力,仍然要為他們大操大辦。

對於剛剛失去了一個未來勞動力的家庭來說,可能需要為葬禮花費平均825美元,也就是6000多人民幣來操辦葬禮,這是他們家庭年收入的40%。更嚴重的是,在舉行這樣一場葬禮之後,這個家庭顯然沒有多少可用的積蓄了,更多的家庭成員會忍飢挨餓。即使死者生前沒有掙過錢,情況也是一樣的。很多地方,葬禮的花費甚至是導致貧窮的主要原因。葬禮所花的錢越多,人們來年就會變得越沮喪,而他們的孩子就越可能被迫輟學,就會越來越陷入“貧窮陷阱”。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接下來小播將陸續分享這本書的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