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清明時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些事!

清明是一年之中萬物勃發、最具生機的時節。而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在這個時候會進行一下祭祀掃墓活動,表達對故去之人的懷念與眷戀。與此同時,清明節假日很多家長們會選擇帶著孩子一起外出、踏青、沐浴清新空氣、享受自然。那麼,如何讓孩子既能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享受假期快樂?

清明時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些事!

1、 祭祀祖先,感懷先人

清明祭祖,其內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親人送上思念和敬意,讓孩子明白孝道。雖然現在掃墓大多以祭拜為主,不再需要清理雜草,做修整工作了,但我們還是可以把對故人的思念、緬懷之情傳遞給孩子。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今天是來祭拜媽媽的外婆。小的時候,外婆對媽媽可好了,就像你的外婆照顧你一樣。"給孩子講一些我們小時候的故事,不僅能拉近我們和孩子的距離,還能讓他學會感恩,懂得珍惜。

清明時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些事!

2、 給孩子分享有關清明小知識

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所以,有關清明節的諺語詩句非常多,家長在孩子祭祀掃墓,外出遊玩時,可以針對性的向孩子分享有關清明的小知識。

比如這些諺語小故事家長就可以拿來用:

1、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2、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3、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4、清明霧濃,一日天晴。

5、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

6、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7、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

8、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先向孩子分享這些諺語,再進一步講述這些諺語的由來,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孩子對於節氣的認知,還可以讓孩子更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歷史的厚重。

清明時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些事!

3、 教孩子做一些清明時節的美食

雖然現在很多美食外賣或者店裡都可以買到,但是,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些屬於這個時節的美食,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些美食的從自己手中加工到食用,這給孩子的感受是吃任何美食都感受不到的。其實孩子都是喜歡做家務的。只要父母不嫌棄,願意給機會,孩子就會感受到滿滿的信任,做起事來會格外賣力,動手能力和家庭責任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培養。

4、 給孩子看一些溫暖的電影

清明節,一層黃土,隔開了兩個世界,一個屬於逝者也屬於生者的節日。平日裡雖然都忙於工作與生活,但對親人的思念在這個時候就越發需要紓解,帶著孩子一起看幾部適合清明節觀看的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裡小編向大家推薦一些比較不錯的電影:《尋夢環遊記》通過一個節日來追溯親情和化解親人之間的隔閡;《飛屋探險記》親人逝去後悲傷還可以通過完成逝去之人的夢想來得到解脫;《父後七日》不煽情,也不悲慼,也沒有以淚洗面,其中穿插了好些滑稽的橋段,和女兒懷念父親生前的溫情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