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寧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當中?

社保小達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大家都說銀行能躺著賺錢,其實主要就是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不懂得、或者說不會理財,只能把錢放在銀行裡,讓銀行來代他們打理,銀行自然就可以賺到很多錢。

不只是銀行,餘額寶、基金公司、養老理財公司等等,他們都是用投資者的錢來賺錢,你賺的越少,他們賺得就越多!錢能生息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如果能夠獲得穩健的收益,估計誰也不會讓錢躺在銀行卡里睡大覺。

但是,現實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明明知道通過適當地打理和優化自己的存款,能夠獲得更好的回報,卻寧願把錢放在銀行裡吃利息,也不願意去優化理財。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身邊也不缺乏這樣的人,我隱去他們的名字,說說他們的想法和做法,看看你身邊的人能不能對號入座。

1、理財無感型

張三是我們公司的一個小夥子,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他的工資基本都是月光,偶爾獎金多一點,也在工資卡里,支付寶和微信都會用,但是也看不上那點收益,所以懶得來回去轉入轉出,他屬於典型的理財無感的人。

理財無感的人,一般沒有經歷過困難,不知道金錢的重要性,視金錢如糞土,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笑話,其實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因為他們對理財只是根本不懂。

2、基礎薄弱型

李四是我們公司的一個勤雜工,他的工資發下來就存到銀行定期,因此他是知道理財生息的,因為定期的利息高於活期。他為什麼不去購買一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呢?因為他只是小學畢業,對智能手機都不會玩,現在的理財方式對他來說太難了,李四屬於基礎知識欠缺的類型。

基礎知識欠缺的人一般學歷比較低,對於很多理財產品缺乏相關概念,即便聽說某個產品,也只是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這種人不適合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只能購買中低風險產的理財產品。

3、受傷遠離型

王五是我的一個同事,較早時候的大學專科畢業生,對理財很有興趣,一直積極進行理財,但是去年在聯璧金融中雷了,因此,所有的資金都轉回到銀行,連銀行理財產品都有點看淡了,王五是屬於被高風險理財嚇怕的人。

這種人屬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對理財產品風險認識不足,往往一知半解就跟風參與,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很容易產生虧損,這種人比較多的集中在股市、P2P等中高風險理財市場。

4、天生謹慎型

趙六是我在人行的一個初中同學,他的資金也是放在銀行裡,不過主要是大額存單,對於市面上的理財產品,他一般不太入眼,每次我和他交流一些理財產品,他都嗤之以鼻。他知道的關於理財的風險案例太多了,包括銀行的貸款、擔保等等,在他眼中,除了存款,其他產品風險都比較大,他是典型的謹慎型投資者。

謹慎型投資者佔比是比較大的,既包括了一些普通人,也有一些像趙六這樣的專業人士,我認識的很多金融、財務、教師等人員,他們雖然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甚至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他們一生行事謹慎,不喜歡冒險,因此,沒有十分的把握,他們一般不會投資,屬於“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

這四種人是經過我抽象後的素描像,很多人可能介於他們之間,每種理財可能都會嘗試一點,但是都是“蜻蜓點水”的方式,大部分資金仍然放在低風險的銀行存款裡,這種淺嘗輒止的理財方式也是不能實現財富增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