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同學聚會你還會去嗎?

哈哈哈士奇a


近幾年,什麼戰友會,同學會,老鄉會愈演愈烈。

從表面看,這無疑是增進友誼的橋樑,互通有無,資源共享的最佳途徑。

小圈子,大世界,各種資源匯聚在這裡,發酵、整合形成新的資源擴散開去。

若利用好了這個社交平臺,無疑可以把社會資源整合後呈幾何倍數放大,這個對進步的人類是一大貢獻。

只是這個圈子在越來越熱鬧的同時,也慢慢失去了它發起的宗旨。

有很多人利用這個圈子“矯揉造作”起來,懷揣著各種不同的目的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之後幹些齷齪的勾當。

應該說同學聚會,敘舊是主話題,追憶青春,敘說當下,暢想未來,是相聚的美好,是很純的友誼。

若在純粹的友誼框架下吃喝玩樂,時間延長,繼續嗨時,當然也要適當休息吧,休息時集體開幾個房間休息,應該沒什麼不妥吧?為什麼還存在合適不合適呢?

若談不合適,那就有較深層次的,複雜的內涵在裡面了。

若涉及到道德層面,這個肯定不合適,同學聚會不能成為納汙藏垢,混水摸魚,淫亂的場所。

這種敗壞社會風氣的行為為社會所不恥。這種情況不僅開房不合適,就連聚會也沒有必要繼續下去。

因為,你們每一次聚會都有可能誘發家庭和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你覺得這種同學會有存在的意義嗎?

你若是組織者,勸你果斷解散這個圈子,不要到了不可收拾時再後悔,那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有書博物館


同學聚會你還會去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首先確定聚會的目的。

最近我們正籌備2020年元旦的高中同學聚會。

我們是上個世紀72年畢業的。我們年齡最小的64歲了,都是近70歲的古稀之年。我們都是農村長大的。參加工作的,己經退休幾年了。始終在農村生活的同學,也早已不是家庭中主要勞動力的角色了。有很大一部分同學都隨子女,搬到城裡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全班60多名同學,去世13名了。今年9月20日我們搞了第一次聚會。畢業47年後,大家聚在一起,那個高興啊!有說不完話,敘不完的情。班長致詞,文藝委員帶頭唱歌,跳舞,有文學愛好的同學獻詩,同學們還搞個集體大合唱。大家彷彿年輕了10歲、20歲。第一次聚會非常成功。大家相約每年要搞一次聚會,不為別的,就為證明我們還活著,要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同學們聚會的目的就是要見見面,回憶往事,敘敘同學情。

我們這個年齡段,每家基本是獨生子女。子女都成家立業,正是拼摶的時候。我們與子女分居,有的還兩地居住。有時寂寞和孤獨,很想與人交談聊天,同學就是最好的傾訴對象。我們同學聚會沒有任何功利色彩。不求人,不辦事,不顯擺,更不會有干涉各自家庭的事發生,完全是正能量。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學情。同學情是最純真的情,是一輩子情!

所以,同學聚會我們要一定參加。


傳峰看世界


與同學聚會相比,我更願意參加公司的辦公室聚會。

1,大家能在一個辦公室,還能一起聚會,至少說明大家還是玩得來的。這其實也就暗示了,我們相互之間,頻道差不多,收入接近,聚在一起的時候聊產品也行,聊遊戲也好,聊時裝也OK。

2,相反,大規模的同學聚會,我可能會選擇拒絕。很多高中時候的同學,太長時間不聯繫了,聚會其實挺尷尬的。有的人比你賺的好,你不想看到;有的人賺的不如你好,不想看到你。還有的,就是來現場“看老闆”,氣氛都不是那麼讓大家滿意。

3,小範圍的,三五個關係很好的同學聚會我非常樂意。這樣的圈子一般也早已從同學升級到了好朋友的關係。他們之間相互信任,經常交流。

4,大家能在一起聚會其實是對信任的一種考驗。我們不會去陌生的場合跟人喝酒,除非是組織安排或是辦事。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最近知識付費火爆,很多公司順勢來襲,販賣焦慮,於是一茬接一茬的韭菜被收割。接著是對信任的販賣,有人說,不來參加聚會的就是裝13,有人說不來參加的混得都不好。

5,這些就讓很多人很糾結,到底要不要去。因為自己無法判斷,也找不到標準,好像不去不行,去也不行。根本原因在於有人放出了“販賣信任”的信號。

6,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要冷靜思考:大家現在都不是小孩了,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想事情就要像個成年人的樣子。我的原則就是,關係好的到場的話我會考慮去,否則直接拒絕。

7,如果是有目的性的同學聚會,又搞不清楚具體目的或者這樣的目的我不想參與,拒絕。這種事情不猶豫。

8,如果目的符合我的期待,考慮了自己能HOLD住或者可以控制參與度,不總是被人指揮,可以考慮參加。


媒藍楓


我就幾乎不參加同學聚會,在同學裡我的條件算是中上吧。說同學聚會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說的那樣真的是為了多過去的回憶,但我能看到的基本就是一個字~喝。我也沒有去過,除了喝我也沒看到別的,清明節老家那邊就有聚的,我沒趕回去,喝了一下午大家才走。以前同學聚會也是這樣,聚會不喝還能幹點別的嗎?


王剛說生活


元旦前初中董同學打電話聯繫我,通知我元旦早上參加初中同學的聯誼會。

實在太久遠沒有聯繫了,連同學打電話來,我都沒有引起共鳴。但她說得很懇切,我真的一時半會不知想怎樣拒絕,只好無奈地答應了。

我真心的不想去,除了幾十年沒見過面,見面後我該說些什麼好?本來和初中同學交往時並沒有什麼交集。初中期間,我們的三觀還沒形成,當時什麼都不懂。腦海裡幻想出,阿言奉盛及顯擺的畫面,自己普通工人個,沒有啥特長,混得不好。此刻,心裡說不出十萬個不願意。

同學的聚會變成了我的壓力,不知道是否心虛還是面子問題,最終我放棄了去見那班同學。


上善若水一心向善


我們同學每隔幾年也會舉行一次聚會,在聚會的時候,大家不僅是在一起吃吃飯,談談心,交流一下感情,而且在聚餐之前還要有文藝演出,都是同學們自編自演的節目。其實同學聚會僅僅是時間長了,大家不在一起,通過聚會的形式,凝聚一下感情而已,對於同學聚會這種形式,可能有些人不大喜歡,而有些人卻很熱衷作為我來說,同學聚會的演出,雖然我不能表演節目,但是同學聚會的演出臺詞都是讓我寫的,所以每當同學聚會的時候,我都是要去的。

有一回同學聚會,回來以後我還為這次聚會寫了一首小詩,下面我就把它貼到這裡,供大家欣賞。

[前言]:我們同學聚會,其中有的已是三十多年未見,容顏易改,深感歲月之無情,今特作此詩,留為紀念。

去日時光,幾度感懷,

青春流淌的痕跡,

只有純真,未改,

相隔的空間裡,

濃縮著記憶,

也讓鬢髮,

無聲的,悄悄染白。

歲月,埋藏著期待,

讓相聚的時刻,

心扉如此敞開,

幾載同窗,

友誼在握手中昇華,

幾時陶醉,

激情在舉杯中澎湃。


驕然


一般分這麼幾種形式的。

1 同學聚會,就是相互打聽相互攀比,誰有錢混得好就使勁巴結,這種聚會我參加過一次,都圍著一個人轉,自此以後再沒有去過,一點意義沒有,當然也不能說沒有意義,相互利用,沒有同學之間的友誼,而只是單純的利益關係,失去了聚會的意義

2 還有一種,比較單純的只是閒聊,喝酒玩,這種我比較喜歡,喝喝酒聊聊以前的故事,樂趣還是比較多的,回憶以前的往事,談談現在的生活,每年抽個時間聚一下還是不錯的,也算有個說心裡話的地方。


200多斤的胖子


當然啦,不同的朋友圈子,就有不同的性質。不拼爹的時代,剛出社會的我們,單純而有充滿童真。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吧。正如富人聚會,談的是生意和機會,窮人聚會,談是非打麻將,圈子決定聚會的性質。所以,我的同學聚會,我還是會去的。


阿里旺仔1


我認為同學聚會,首先要弄清一個前提,就是同學這個概念,也許一起同過學吧就叫同學。那麼同學的前面就需要加上一些定語,以示區別。如幼兒園同學(這個算嗎?),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中專)同學,大學同學,研究生同學,還有什麼培訓班啊,MBA,研究生之類。這麼多不同的同學,你覺得是同學聚會你就會去,或者說不去嗎?

我覺得去不去同學聚會,要看是什麼同學?

我沒上過大學,所以我最後的同學是中專。在我的印象裡,進入初中和中專才真正有了同學的概念,青春是一段美好的經歷。因此我參加了所有的中專的同學會。

其實同學聚會去不去跟一個人的價值觀有關,有些人喜歡獨處,自然來得少,說到底都是跟自己的想法有關,去與不去都沒什麼錯。

當然對於上了年紀,會更珍惜曾經已經青春時代的同學之間純真的感情,我很多時候碰到同學,吃個飯 ,叫上幾位周邊的,一起談談過去,回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同學聚會,少些想法,多些回憶,你會發現,還有不少同學記掛著你,這種感覺很好。


悠果農藝


我只參加過幾次同學聚會,以後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了。


剛開始的同學聚會,大家會聊一聊以前的趣事,還會增進感情,加深友誼。可是慢慢的同學聚會變了樣,大家不再聊趣事,不再回憶以前,而是變成了我買了什麼品牌的衣服鞋子,我一個月花了多少錢,我去了哪旅遊,我吃過什麼名貴的食物……慢慢的同學聚會變成了一個攀比大會,成了顯示自己“高貴”的舞臺。自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參加過已經變了味的同學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