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最近,中国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表白”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这一切源于美国航天局(NASA)的一条推特:

他们的卫星观测到,过去20年中,世界变得越来越“绿色”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推文中的另一句话,也让国人倍感欣喜:

“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资料显示,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

是的,你没看错,长期以来,因绿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总被西方指摘的中国和印度,一举摘帽,成为了世界绿化行动的主力军!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华丽逆袭”吧......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地球变绿色”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所付诸的努力这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不知道有木有令你想起这些年海珠湿地的改变呢?

它用了六年的时间,慢慢沉淀,如今,它美了广州,惊艳全国......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经过6年建设,海珠湿地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稳定器,对调节城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调控城市水体、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城市生态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凸显。

想了解这个城市生态护卫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吗?让全面、严谨、专业的湿地生态科研监测的数据告诉你吧!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海珠湿地有这些湿地类型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垛基果林湿地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湖泊湿地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河涌湿地

↓有这些“敲腻害”的生态监测基础设施

截至2018年12月,海珠湿地共建有固定监测站12座,其中11座已运行,l座在建,监测项目涉及约30项水、气、声指标。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这些没有对外开放的小木屋里可是藏着很多环境科学的奥妙呢!

▷这些年,你能看到这些显而易见的改变......

↓绿心湖水体得到了很大改善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改造前-Ⅴ类水质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现今-Ⅱ类水质,部分Ⅰ类水质

↓人工浮岛成为了小鸟天堂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修复前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修复中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修复后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奄奄一息的果林重现生机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对原有退化、受污染的果林进行清淤整改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整改后的果林与基塘

▷当然,还有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

除了以上这些一目了然的改变,还有一些变化正在悄悄发生,也许你不曾留意到,但它们的队伍却慢慢壮大、渐渐完善。接下来,湿地君还请来了我的“闺中密友”们给大家分析哦!

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情况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截至2018年12月,海珠湿地分布有:

维管束植物630种;

动物587种,

包括鸟类177种、昆虫类285种、鱼类58种、底栖动物29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8种、哺乳类8种。

植物类

按照植物形态划分:乔木165种,灌木88种,草本325种,藤蔓52种;

按照生长习性划分:陆生572种,水生58种。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斑嘴鸭(常住居民):

快看图,在湿地生态恢复工作的基础上,湿地植物种类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了。如此翠色欲滴、绿草如因的“定居环境”,我们一大家子都很稀饭~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鸿雁(常住居民):

多亏了湿地科学管理,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比例得到一定控制,乡土植物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是,给我们这些“常住居民”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庇护所”。

鸟类

截至2018年12月,海珠湿地鸟类记录有177种。

夏候鸟20种,冬候鸟77种,留鸟70种,旅鸟10种。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21种,IUCN红色名录3种。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苍鹭(鸟岛大哥):

告诉你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海珠湿地鸟类由2013年的77种到2018年的177种,短短几年时间,新增了100个种类~眼看现今海珠湿地热闹非凡,我都有点担心“鸟岛大哥”的名号不保了!得赶紧筑窝生崽儿!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池鹭(鸟岛成员):

你知道吗?因为湿地有着上万亩的剁基果林,林鸟(陆禽、鸣禽、攀禽)是一直最庞大的家族。当然啦,因为适合水鸟(涉禽、游禽)居住的水域面积增加,我们水鸟家族也日益强大了起来。别小看在食物链顶端的猛禽,它们也是湿地的常客。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Go!扛着“长枪短炮”找鸟去~

昆虫

截至2018年12月,海珠湿地昆虫记录有285种。

其中蝴蝶74种、蜻蜒33种、甲虫64种、其他114种。

三有名录有3种。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黄胸鹀(湿地贵宾):

众所周知,这些年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海珠湿地不仅是我觅食的绝佳地点,更是昆虫们繁衍生息的生活场所。这里昆虫种类越来越多,每次来都能发现许多“新面孔”,令我大开眼界。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每次来湿地找食物时,都能看到一大波蝴蝶蜜蜂在蹁跹飞舞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报喜斑粉蝶(湿地采花贼):

嗯哼,别看我们只专注于采花,我们和甲虫可是湿地内的优势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鱼类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截至2018年12月,海珠湿地鱼类记录有58种。

其中杂食性鱼类最多,肉食性次之,草食性及滤食性最少。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鸬鹚(苍鹭的邻居):

从2015年36种,至2018年58种,海珠湿地鱼类种类逐年增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捕不到鱼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兄弟,分我一点吧~”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斑腿泛树蛙(夜间出没的昆虫杀手):

就知道吃,让我来告诉你吧:湿地中有肉食性鱼类,但多为中下底层栖性鱼类(鲫鱼、鲤鱼、草鱼、泥鳅等)。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鱼类调查

湿地环境监测情况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水质

海珠湿地水质主要水质指标基本能达到Ⅵ类水至Ⅲ类水之间标准,其中湿地一期区域部分指标能达到Ⅰ类水标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黑翅长脚鹬(湿地来宾):

我偶尔会来海珠湖“视察”,深深感受到这里水质的变化。专家告诉我:海珠湖区域化学需氧量、氨氮及溶解氧年均值呈现总体稳定向好趋势,上述指标基本能达到Ⅳ类水以上标准,个表指标能达到Ⅱ类水标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水雉(湿地新居民):

朋友,有空一定要来湿地一期看看,经过几年的恢复,这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各项水质指标都能达到Ⅰ类标准。清澈见底的水体,可将水底的食(yu)物(er)一览无余。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空气

海珠湖区域PM10、PM2.5、CO历年年均值总体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可见在科学的湿地管理工作基础上,湿地的环境得到一定的保护和恢复。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褐翅鸦鹃(常住居民):

这些数据就是告诉你:海珠湖的空气质量比过去改善了不少!据专家说,单海珠湖就可媲美万台空调,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呢。现在能找到一个宜居地的确不简单,连我这种对生活环境要求如此苛刻的“物种”都愿意定居在这,谁让这里天蓝水清空气好呢。

也许你一时还不太懂,但是看到海珠湿地越来越美,有木有不明觉厉?,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海珠湿地生态监测展望

今后,海珠湿地将以特色资源为基础,带动湿地科研项目,促进湿地监测工作,从而更好指导湿地修复工作,进一步提升湿地资源,形成联动、循环的科研监测体系一海珠湿地模式

NASA点赞中国的背后,我看到了......

并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智能化生态监测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共享性、互动性,并综合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为湿地生态恢复工作提供指导,为湿地科普宣教夯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