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善心善行而受磨難,多有後福

善心善行而受磨難,多有後福

俗話說 “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很多人都能舉出N個例子來證明這一點。然後大家就感慨了,那還做什麼好人嘛!其實,這是把問題簡單化、片面化、絕對化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件事的發生,是福還是禍,很難從表面上斷定。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善心善行而受磨難,多有後福。

有個廣為人知的民間故事。北宋年間,一個父母雙亡的腿殘孩子,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村子前有條河,往來村民需涉水而過,十分不便。他天天撿石頭,要修一座石橋。鄉鄰被他的精神感動,一起來幫忙。然而,他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人們痛惜、怨恨,好孩子卻招來惡報。可是他本人卻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幹力所能及的活兒。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他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眾人驚呆了,紛紛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此時,恰巧包公至此。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憤而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

回京後,包拯被皇上召見,看望新添的一位皇子,這個皇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整天啼哭。包拯近前一看,小皇子小手上有一塊胎記,有字“寧行惡勿行善”,他趕忙伸手去擦,字跡瞬間消失。皇上問其緣故,包拯就將自己在氣頭上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皇上甚覺蹊蹺,命包拯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原來那孩子上世作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但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於是一世還三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並雷擊斃命。因為他積德行善,故而死後轉生為當今皇子。

“玉不琢,不成器”,吃苦了苦,這是昇華境界的必經之路。我們都覺得好人不應該受苦遭難,壞人行惡應該及時遭到報應,但很多情況下,如果你不是一個大根基之人、可造就之人,老天可能還不會像對待一塊璞玉那樣對待你呢。


摘自孫一乃《福慧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