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患了糖尿病後,要怎樣做才能保持健康?

全科醫學在線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有很多人得了糖尿病會非常恐怖。

其實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只要將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正常,就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的。

那如何控制好糖尿病就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控制好糖尿病,需要做到五駕馬車並駕齊驅。

五駕馬車就包括:

心理和叫糖尿病教育,

以及自我監測。



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附雜的全身性疾病,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家屬在控制糖尿病過程中,都需要積極掌握一些糖尿病的知識,而且是正確的知識,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目的。

健康飲食和適當運動是糖尿病控制的兩大基石。

在做飲食的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總熱量,合理搭配,少量多餐,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飲食的清淡,戒菸限酒。

主食一定要保證五穀雜糧樣樣都有,水果適量,蔬菜必須充足。

適當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保證飯後30到60分鐘的有氧的運動,不但會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還能使精力更充沛,心情更愉悅還能有助於管理好體重。



自我監測是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的手段,監測不光光是血糖的監測,還要包括糖化血紅蛋白,血脂,血壓,以及體重的監測,還有定期的周圍神經病變和視網膜等各個系統的整檢測。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大的體檢。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遠離併發症。

這些做到了,併發症就會遠離糖尿病患者。自然和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


糖尿病食譜營養師


同樣被診斷為糖尿病,但不同情況差別很大,有的人就能不吃藥保持健康狀態,有的人即使吃藥也控制不好。關鍵不在於治療方法有多麼先進,而是讓健康生活成為習慣,我來告訴你真相,

糖尿病應該分為2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主動檢查出來的,一種是被動檢查出來的。

主動檢查一般是在沒有症狀的前提下意外發現,比如例行體檢,比如其他原因監測血糖得知。而這些年來隨著體檢的流行,糖尿病被越來越多的診斷出來了。

被動檢查是因為某些症狀去醫院檢查監測出來的。過去,在體檢尚不普及的年代,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是被動檢查出來的。比如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的情況(三多一少)才知道去醫院檢查診斷。甚至有足部潰爛、視網膜脫落等嚴重併發症以後才去檢查診斷的。

區別是:主動檢查出來的通常病情比較輕微,胰島功能破壞的還不算嚴重,血糖也更容易控制。目前我們所接觸的案例,早期主動檢查出來後只要保持健康生活,科學合理的安排飲食(部分是配合攔糖虎)和運動,基本上都會擺脫藥物。

但是被動檢查出來的糖尿病大多數病程已經很久(統計稱平均發病時間是5年)。胰島功能已經破壞的比較嚴重,血糖更難以控制。

傳統的治療觀念也是以此為基點(被動檢查出來的糖尿病)得來的經驗。形成了目前的所謂的糖尿病治療的一些共識:即,糖尿病不可以被治癒、糖尿病需要終生用藥、糖尿病出現併發症是在所難免、糖尿病的胰島功能不可恢復。

但是,這樣的治療觀念明顯已經開始逐漸的被質疑,也被一些事實所“打臉”。

201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 Domenico Accili 博士獲得了美國糖尿病糖尿病協會頒發的最高獎項班廷獎。頒獎的原因是:Domenico Accili 博士發現“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細胞)未發生凋亡或發生明顯細胞變性,而是以去分化細胞的形式存在,那麼這些β細胞就有可能恢復健康狀態,即使是在已經出現高血糖的情況下”。

Domenico Accili 博士

而目前很多主動檢查出糖尿病的患者,只要認真對待保持健康生活狀態就能夠使糖尿病得到逆轉,不用吃藥,甚至飲食管理也不需特別嚴格也能保持血糖平穩。雖然這並不能證明他們在有生之年的病情發展態勢。但是,這確實和我們目前所認知的不同。

比如甘肅某糖友確診糖尿病後一直採取藥物治療,但是血糖依然不是很理想。因為犯錯在監獄度過了兩年,前些天跟我說,孫哥我的血糖現在完全沒問題了,飲食也沒有特別控制,每次監測都是6(mmol/L)左右。

說起原因,他總結到,進了牢房以後藥物就停了,每天都是大量的體力勞動,而飲食都是青菜粗糧和少的可憐的肉類。正是由於這種生活,血糖也一直保持正常狀態,在他出來半年多的時間裡,即使是偶爾放縱飲食,血糖也依然保持正常。

這個故事令人感慨,現代生活讓我們享受了物質、美食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現代文明病。而這位兄弟不幸進入監獄後卻幸運的改變了他的糖尿病。

而如今即使說你的血糖穩定,而又有幾個敢說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毛病呢?

根據目前公開資料的顯示:中國成人潛在糖尿病人數在50.1%。

而我們針對“正常人”的研究發現:高熱量飲食的話,大部分成人的餐後1小時血糖也會超標。而1小時超高被證實是正常人向糖尿病人發展的中間狀態。

不過,即使是體檢也基本上檢測空腹血糖。醫院也很少檢測1小時餐後。這種“漏診”的情況非常普遍。

糖友圈社群平臺曾經對8名血糖正常(指空腹和正常飲食餐後2小時正常)的人,8人年齡最大的40歲,年齡最小的28歲,都屬於青年為主,進行粽子飲食後的血糖檢測發現,有7人餐後1小時血糖超標,到了2小時餐後有4人超標。

如果採用健康飲食(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質和脂肪),則他們的血糖全部正常。可以想象,如果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持續的話,糖尿病是遲早的事情。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對於糖友來說,如果你是主動檢查出來的,要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想辦法裸奔(不吃藥),不要認為糖尿病是不可治癒的就喪失信心而錯失時機。如果是被動檢查出來,也不要灰心,雖然不一定能夠實現裸奔(不吃藥),但如果你能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學習和藉助些方法或者營養師的幫助),你起碼藥物不會越吃越多。通過今天的文章也再次說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而不是單純的依賴藥物治療。


營養師糖糖


如果患有糖尿病,除了必須要控制血糖達標以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你的“ABC”!這裡我們要給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人身邊的隱形殺手,做好ABC就可以先發制人!保持健康!

“A”代表“A1C”——A1C是一種血液蛋白質-糖化血紅蛋白,它可以顯示你在過去約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平時控制好血糖達標就行。


“B”代表“blood pressure血壓”——如果你有糖尿病,控制血壓控制你的血糖一樣重要。高血壓會讓你患上心臟病、中風和腎病。

“C”代表“cholesterol 膽固醇”——研究發現血液中膽固醇是一種蠟狀物質,高膽固醇是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嚴重問題的另一個因素。



為什麼ABC這麼重要?

因為與沒有糖尿病的人相比,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或中風的可能性要高出2到3倍。糖尿病患者在更年輕的時候也會有心臟病,而且更嚴重,更致命。另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得腎病。通過控制你的ABC,你可以大大降低這些問題的風險。


每個人的ABC應該達到的水平將取決於你的糖尿病有多嚴重,你的年齡,以及你還有其他的健康問題。你的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給出你的目標水平。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目標是:

A:A1C水平低於7%

B:血壓低於140/90

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低於2.6mmol/L或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膽固醇的一種,對血管影響很大,通常被稱為“壞膽固醇”)

如何讓自己的ABC達標?首先,健康的生活,如水果,蔬菜,全穀物和低脂乳製品。限制肉類和油炸食品或高脂肪食品的攝入量。在一週的大部分時間裡,積極的鍛鍊,運動,散步,園藝等。戒菸、減肥、限酒,對你的ABC達標大有益處!然後,就是規律的服用藥物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等!

文章最後,祝福讀者朋友們身體健康!



你還有什麼問題?請留言哦

隨時瞭解,隨時諮詢,有備無患,請加關注哦


全科醫學在線


糖尿病患者除了飲食上要加以注意外,還應該注重運動調養。

有研究表明,運動具有明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相關指標,而且非常適合其他治療的輔助治療,對控制血糖作用明顯。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基本特徵是血中葡萄糖水平長期增高,運動能夠加快血液循環,消耗大量熱量,使血中葡萄糖代謝分解加速,增加身體產熱,提高胰島素的降糖作用而降糖。

糖尿病患者可選擇的運動方式很多,如籃球、排球、足球、跆拳道、游泳等。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選擇輕度或中度的運動,如逛街、散步、體操、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瑜伽等,中度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車、爬樓梯、健身操等。

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可使胰島素的敏感性明顯增強,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慮情緒和睡眠,也可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百分比。

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堅持運動,不僅能夠健康生活還能夠生活的很快樂。


吳建平營養師


得了糖尿病後,要積極控制血糖,並把糖化、血脂、血壓等指標也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才能保持健康。作為一個糖尿病健康領域的工作者,小糖遇到過太多糖尿病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併發症。下面是一些經驗之談,希望各位糖友們引以為戒。

案例一:得了糖尿病控制血糖就夠了?50來歲的張大媽,身材偏胖,一直有控制飲食,但卻因為腦梗2次住院,最後落下了偏癱。究其原因,醫生很早就建議她服用他汀類藥物來控制血脂,但患者本人一直未予重視,這才導致血脂偏高誘發了腦梗。

案例二:我不痛不癢的,為啥要控制?李阿姨在40多歲的時候查出糖尿病,之後一直放縱不管,認為自己哪哪都好,沒必要控制。結果兩年後因一次嚴重低血糖進院搶救,差點因器官衰竭而喪命。出院後追悔莫及,這才開始積極控制血糖。

案例三:我血糖控制得很好,為啥還會得併發症?王大爺得糖尿病5年了,每天晨起後都會監測血糖,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他對自己的血糖控制非常滿意,可最近卻查出蛋白尿和眼底病變。究其原因,是因為患者平時只監測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後血糖,其實餐後血糖嚴重偏高,但卻自己沒有意識到。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患者對糖尿病存在誤區,因為無知才造就了併發症。所以說,得了糖尿病就要學習,糖尿病怎麼吃、怎麼控制,不要自己矇蔽自己,更不要消耗自己的健康。


糖人健康網


首先,掌握糖尿病防治基本知識,堅信糖尿病能控能治的信念。第二,找一名當地自己信賴的專科醫生給你制訂個體化用藥治療方案,找出適合自己的藥物。第三,在醫生指導下,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療法,再加上用藥治療,將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一個較好的水平。第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平衡膳食,適量運動的基礎上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只要把糖尿病防治落實到知、信、行上,就能延緩合併症的出現,長期保持較健康的身體。





孫建業


答:糖尿病患者(注:本文特指二型糖尿病,因為一型糖尿病比較特殊,是胰腺無法分泌足夠多的胰島素造成的,只佔糖尿病患者的很少一部分,只能依靠注射胰島素來保持健康)。要想恢復健康,關鍵是做到兩點:

1、 保持積極的心態。堅信糖尿病可以逆轉,甚至康復,千萬不要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2、 下決心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告別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要想戰勝糖尿病,恢復健康,首先必須保持積極的心態。因為積極心態的力量非常強大。

很多人,包括一些專家都認為,糖尿病是不可治癒的,一旦患病,就是終生的糖尿病患者。這樣的認識很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加速糖尿病的惡化

其實,大量的成功案例已經證明,糖尿病是完全可以逆轉、緩解、甚至康復的。要想逆轉和緩解糖尿病,最關鍵的就是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得從二型糖尿病產生的原因說起。二型糖尿病本質上就是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引起的。比如長期愛吃米飯、饅頭、麵條、大餅等精加工的主食,患者愛吃含糖量高的甜食、愛喝含糖量高的飲料等。這類食品會促使身體大量分泌胰島素,從而導致體內的胰島素經常處於較高水平

當體內的胰島素水平經常較高時,身體就會逐漸變得對胰島素不再那麼敏感。就好像把一個嬰兒長期放在吵嚷的農貿市場,嬰兒就會逐漸變得對噪音不敏感,而可以在農貿市場的噪音中熟睡一樣。按照醫學專業術語來說,這就是身體產生了胰島素抵抗。

二型糖尿病本質上就是身體的胰島素抵抗現象達到了較為嚴重的地步,此時,因為身體已經對胰島素非常不敏感,胰腺分泌的胰島素已經無法滿足降低血糖的需要,只能依靠注射外源性胰島素來降低血糖了。

但是,注射胰島素並不是恢復健康的手段。因為體內更高水平的胰島素,只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更加抵抗,對胰島素更加不敏感,從而進一步加重病情,變成惡性循環。

二型糖尿病人要想恢復健康,最徹底、最長久的解決辦法,就是下決心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具體來說,就是要遠離精加工的主食和甜食、含糖飲料。以新鮮蔬菜作為飲食的主要構成,輔之以少量的肉魚蛋奶,以補充蛋白質。外加少量的堅果,以補充優質的脂肪。

剛開始,如果不吃傳統的主食,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餓,可以適當吃一些煮熟的雜豆類食品來增加飽腹感。

總之,糖尿病人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就能逆轉、緩解病情,甚至康復,變健康

大家好!我是《健與美》雜誌社的編輯,以上回答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並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便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謝謝!


王佳林健康探索


穎食營養說重點:患了糖尿病之後要積極面對,能夠有樂觀的心態,按時吃藥,做好血糖監測,飲食管理,適量運動,才可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延長壽命。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疾病,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而導致的疾病。糖尿病人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尤其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等損害,導致一系列的慢性併發症和功能性障礙。

患了糖尿病之後,要做好自己的飲食健康管理,控制維持自己的血糖水平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1、每天食物的總能量能夠保持不變

糖尿病人維持自己食物的總能量保持不變,能夠給身體足夠的能量進行新陳代謝,也不會導致額外的能量富足進行儲存為脂肪,進而不會加重病情負擔。

2、合理的食物搭配

要考慮每一樣的食物種類都有一些,食物的量可以少一點,這樣能夠讓食物更豐富一些,血糖的控制能夠更簡單一些,也不會使得血糖的濃度忽高忽低。

3、可以選擇三餐兩點制進行食物的分配

正常人餐後血糖也會升高,但是有足夠的胰島素作出應答,使得血糖的水平維持在穩定的範圍。糖尿病人就沒有足夠的胰島素作出反應,所以同樣的食物能量可以分配到多餐制,每一餐都少一點,能量攝入少一些,血糖的上升速度也會稍微慢一點,利於血糖水平的控制。

4、多吃高纖維食品

高纖維食品具有能量低、飽腹感強、血糖上升也比較緩慢的特點,是糖尿病人和體重控制的人宜多選的一類食物,比如粗雜糧、蔬菜水果等。

5、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清淡飲食,能夠減少油脂、糖類、鹽分的攝入,可以避免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也能夠利於血糖控制,避免發生併發症。

糖尿病只要不發生併發症,血糖維持穩定,是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所以要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狀態,並且做好藥物治療、血糖的監測,還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去做一些舒緩的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不能做劇烈的運動。

祝每位糖友都能夠健康快樂!


穎食營養


糖友們最應該做好的就是保持良好心態,其實得糖尿病不可怕,但自己的情緒突變,心理健康受損,今後肯定會嚴重加重病情,特別是難以控制好血糖平穩,血糖無法保持平穩是對糖友最大的不利,更容易影響糖化血紅蛋白數值,最終更容易誘發併發症,而併發症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但只要能夠大部分時間控制好血糖的話,其實糖友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對於糖友來說,無非就是要控制好自己血糖的平穩,控制糖分的攝入,對於那些直接添加了蔗糖、麥芽糖或葡萄糖的食物要儘量避免,它們會直接對血糖有影響,例如冷飲、甜點、曲奇餅等,如果偶爾想解饞的話最好是在血糖比較平穩的階段,少量吃一點,千萬不要放縱,否則之後就很難控制血糖平穩,高低血糖症接踵而至。


富含澱粉、碳水的主食類食物適當食用,不宜過量,例如米飯,麵食,它們提供我們基礎能量,不能不吃,但由於最終碳水轉化為葡萄糖,又不能多吃。更好的做法是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混合大米一起吃,或者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代替大米,膳食纖維能夠減緩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因此可以減緩糖分吸收速度,達到平穩血糖的目的。吃主食時要儘量混合蔬菜、肉類一同食用,減緩糖分吸收度。

水果可以適當食用,但一定不能過量,可以少量多次,兩餐之間當作加餐零食。一次不要超過半個蘋果。平時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鍛鍊也能夠消耗多餘熱量,平穩血糖。


只有營養師知道


健康先知道:患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罹患糖尿病後不懂得及時就醫配合治療,亦不懂得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平穩血糖,以致於血糖波動,罹患糖尿病併發症,大大降低生存質量,甚至威脅生命。罹患糖尿病應著重注意平穩血糖,保護血管、神經,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病理為機體分泌胰島素減少或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

患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罹患糖尿病後不懂得及時就醫配合治療,亦不懂得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平穩血糖,以致於血糖波動,罹患糖尿病併發症,大大降低生存質量,甚至威脅生命。罹患糖尿病應著重注意平穩血糖,保護血管、神經,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罹患糖尿病要做到以下幾點:

  • 注意監控血糖

  • 避免攝入高糖、高脂、高升糖指數、粥化食物,常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 用餐30分鐘後應做有氧運動平穩血糖

  • 保持心情愉悅,保證充足的睡眠

  • 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有所收穫,關注我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賬號可獲取更多健康相關知識,我是您身邊的健康管家,如有幫助請點贊支持,如有疑問可評論同我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