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同順·研選」A股大跌最精準抄底時間曝光

導語: 今日嚴選:1、“中美貿易戰”靴子並未落地:短期聚焦6月30日美國措施;2、好的投資機會正逐步顯現—不要在最需要貪婪的時候恐慌;3、房地產的天不是晴朗的天---過於倚重房地產的經濟定出問題;4、醫藥調整後,又到買入時--醫藥全行業細分公司深度策略點評。5、便宜、有成長、有防禦價值--優質零售股的回調就是買入機會;

一、“中美貿易戰”靴子並未落地:短期聚焦6月30日美國措施 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將中長期存在

1、在特朗普6月15日表示“將對5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與此同時,並表示如果中國進行報復,他將對更多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財政部隨後表示,中國將對約500億美元的進口美國產品加徵25%的關稅。另外,據相關媒體報道,在美國官方披露“對5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同時,美國已幾乎完成了第二份針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清單的擬定,涉及價值1000億美元的商品(今年4月份,特朗普曾要求美國官員考慮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近期美國白宮發佈聲明稱,針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舉措聲明,美國將在未來兩週(6月30日前後)公佈有關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的措施。另外,“中興通訊”事件仍帶有不確定性,美國參議院將就恢復制裁中興法案進行表決等。

2、對市場影響:對A股影響整體偏負面

“中美貿易摩擦”會影響投資情緒,權益類資產有一定程度承壓。

A股震盪弱勢延續,解鈴還須繫鈴人,後續市場的企穩更多寄望於國內政策邊際的轉向。對於A股市場而言,“中美貿易摩擦”是制約其風險偏好回升的因素之一,但A股更多的受制於其他兩種因素:

1)美國處於縮表週期,新興市場資金流向上承壓;

2)金融去槓桿仍成為當前監管大方向,貨幣政策維持中性偏緊。

我們預計後續打破當前A股膠著格局的,或在“第二點——即“緊信用”上的邊際變化。一般來講,當外需的不確定性因素加大時,為了對沖經濟的下滑,宏觀調控部門會擇機啟動“適度擴內需”的舉措,而不是維持當前“外需回落+抑制內需(去槓桿)”的組合。總體而言,A股“折騰”難免,當前A股仍處於“反覆磨底”階段,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前提下靜待轉機。

3、主要影響領域:週期、TMT等領域

1)從簽署備忘錄來看首當其衝是針對中國計劃加徵25%附加關稅的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術、機械”等“中國製造2025”領域受到偏負面影響。

2)貿易佔比較高的行業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從當前的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佔出口總量48%)以及雜項製品(12%)、紡織品(10%)、金屬製品(7%)等。

3)中美貿易戰開打,最終來講是雙輸結果,對全球經濟的增長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進而“強週期資源類”行業承壓。

由於本次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徵稅中,刪除了中國“平板電視”和其它消費者通常購買的商品,由此會提振資金短期去追逐國內“黑電”等板塊的風險偏好。

二、李迅雷:房地產的天不是晴朗的天---過於倚重房地產的經濟定出問題

李迅雷認為:如今的銀行越來越重視零售業務,零售業務對銀行收入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原因何在呢?因為歷史數據表明,居民的信譽要遠好於企業,個貸的壞賬率非常低。但是,10年之前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也就是個貸出現了違約,導致個貸違約的原因是房價持續下跌。

因此,評價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一定要辯證去看,70年代後日本經濟的繁榮和2000年以後美國經濟的繁榮,房地產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日本和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都是房地產的過度繁榮所觸發的。

李迅雷表示,過去10多年銀行涉及房地產的資產都成為好資產,那麼,未來10年就一定不會是過去10年的延續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不破的泡沫,有人設想這樣一個理想過程:今後若房價維持穩定,但貨幣仍在增加,居民的收入仍在增長,那麼,目前過高的房價,將以時間換空間,若干年後自然是合理了。

李迅雷認為,只要市場存在下去,就必然會有波動。作為投資者,都有預期回報率,如果未來房價走L型,誰還願意貸款加槓桿購房呢?如果是房產持有者,在開徵房產稅的情況下,其中有多少人願意長期持有不漲並需要納稅的資產呢?

當然,要預測房地產“繁榮的頂點”確實很難,房價租金比、房價收入比、房價總市值/GDP等,都顯示房地產存在明顯泡沫;但從居民房貸餘額/房價總市值、居民房貸年還本付息總額/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看,似乎又不高。

如果用空置率多少作為房地產泡沫會否破滅的指標,但如果房地產作為投資品,就像股票一樣,那麼,再高的空置率都不是問題。我認為,

房地產最大的問題就是“上漲”,漲得越多,離繁榮的頂點就越近。當前,由於限價、限貸、限購等政策,人為壓低了房價漲幅,即2017-18年的房價實際漲幅可能比公佈名義漲幅更高。

如一二線城市都在調控新樓盤的發售時間、價格和規模,從而導致大家像認購新股一樣搶購房子。有人把房地產開發企業庫存的下降,看成是房價將繼續上漲的理由。但房地產去庫存不同於消費品去庫存,前者只是轉移庫存,即開發商去去庫存,投資者加槓桿補庫存,最後是房屋空置率上升。

前五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10.2%,但財政部公佈的另一個數據則更讓吃驚,1-5月份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2251億元,同比增長45.9%。這意味著開發商投資額中,用於購買土地的費用應該大幅增加,因為同期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7742萬平方米,同比只增長2.1%。如果把土地購置費剔除,則發現4月份扣除土地購置費後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竟然為-1.5%(5月份土地購置費還未公佈)。

國家統計局、財政部數據:扣除土地購置費後房地產投資負增長

「同順·研選」A股大跌最精準抄底時間曝光

說明在國家緊信用的環境下,開發商面臨土地購置成本上升、融資難度加大和資金週轉率下降等壓力,估計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會趨於回落,這也會成為2018年經濟增速前高後低的一個理由。

為了去槓桿,地方政府減少了住宅用地的供給,伴隨著開發投資增速的下降,意味著今後樓盤供給會相對減少;但從需求層面看,由於限購、限價和限貸並未能有效壓制需求,反而使得投資、投機性需求得到了刺激。故行政化去槓桿的手段需要反思。

李迅雷還認為,對於投資品而言,僅從供給角度來判斷價格漲跌肯定有失偏頗,就像比特幣一樣,儘管供給越來越少,但價格也出現了暴跌而非暴漲。原因在於,投資品的需求會因為預期的變化而改變。又如,黃金的未來供給(可開採量)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稀缺,但為何當今價格還是那麼疲弱,是因為全球對於投資黃金的需求減少了。

因此,如果僅僅從前5個月的數據中看到中國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是不夠全面的,同樣,簡單把消費增速下行歸結為中產都去做房奴了,也是不夠客觀的。我們必須意識到,中國經濟增速的下行是因為生產要素的總供給在減少,勞動力、土地的成本大幅上升,技術進步放緩,勞動生產率的增速下降——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日本、韓國和德國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經濟增速減半,而且成為經濟轉型的契機。

當前,中國大部分城市出現了流動人口的淨流出,貨幣增速也大幅下降,產業投資的利潤回報率自然就降低了,因此,今後中國經濟繼續減速應該沒有懸念,因此經濟大環境並不支持高房價,尤其是那些人口在流出的三四線城市。記得2005年的時候,有人問我,中國股市什麼時候見底?我說,股市越下跌,離底部就越近。如今,房價漲幅越大,持續上漲時間越長,則離繁榮的頂部也就越近了。

總之,迴歸中國經濟過去40年的高增長軌跡,發現前期靠引進外資和出口導向政策,後期靠房地產和土地財政。但如果繼續依賴於房地產和土地財政,則危機就難以避免。

三、好的投資機會正逐步顯現——不要在最需要貪婪的時候恐慌

當前,不論是金融去槓桿還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對於市場的衝擊都是結構性的,且有助於市場的優勝劣汰。市場在不斷出清的過程中,越來越好的投資機會也正在逐步顯現。看到這種機會的資金正在不斷流入市場,投資者不應該在該貪婪的時候恐慌。

受金融去槓桿影響,股東槓桿率高、質押多的個股仍然存在閃崩風險,但指數下行的空間已經有限。銀行、週期等行業已經顯示出了良好的配置價值,其估值來到了歷史估值的最底部。從歷史上來看,每次銀行股估值接近歷史底部時,上證綜指就能夠獲得強力支撐,形成底部區間。

「同順·研選」A股大跌最精準抄底時間曝光

宏觀經濟數據雖然下行,但是呈現出鮮明的結構性特點,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是不同的。5月份的經濟數據呈現出下行壓力,表現為需求端走向疲軟,但供給端出現結構性亮點。從供給端的狀況來看,週期性行業投資增速繼續保持低位,保障了週期品的供需平衡。而新興製造業投資仍然保持較高增速。從消費端來看,居民消費增速顯著下滑,這與近幾年房價快速上漲,居民購房支出增加密切相關。

市場在不斷出清後,投資機會不斷顯現。外資通過滬股通、深股通源源不斷買入優質A股標的。2018年上半年兩者淨流入規模約佔全部淨流入資金的三分之一,接近1600億元。隨著A股指數的不斷下行,4月份以來,海外資金流入在加速,6月份兩市淨流入資金有望超過600億元,為滬股通、深股通開通以來最高。

投資策略:當前,在金融去槓桿以及信用風險暴露的衝擊下,個股仍有下跌風險,但是指數整體下行風險有限。值得重點佈局指數相關的銀行等行業。受益於供給側邏輯且估值處於低位的週期性行業,如鋼鐵、煤炭、房地產等也值得關注和佈局。此外繼續關注MSCI重點標的美的集團(000333)、中國平安、海康威視(002415)、伊利股份(600887)、招商銀行、大族激光(002008)等。關注成長性板塊中回調較多的龍頭企業,如計算機軍工板塊中的優質標的,如中科曙光(603019)、寶信軟件(600845)、中直股份(600038)、安達維爾(300719)等。

四、醫藥調整後,又到買入時--醫藥全行業細分公司深度策略點評(收藏)

18年醫藥結構性牛市,30%來自業績,70%來自行業比較優勢。而之所以是結構性牛市,主要體現在一線龍頭大幅提估值;二線龍頭分化;三四線龍頭沒漲甚至下跌,而這其中不乏基本面不錯的細分領域龍頭。

目前價位為什麼又到買入時?

1、近期大盤系統性風險,醫藥個股回調不少,尤其是基本面不錯的三四線龍頭,這裡面不乏機會,即使漲回去前期高點也有50%收益。

2、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假期的貿易戰可能加劇避險資金買入醫藥。

3、從中報預估情況看,大部分醫藥個股業績將延續一季報良好趨勢。

 如何選股?18-19年行業景氣度至上而下劃分如下:

1、新型疫苗:智飛生物(300122)、康泰生物(300601):堅定持有!半年到一年再看50%漲幅。市場部分機構跟隨我們相繼上調康泰生物和智飛生物盈利預測,但總體仍有不少預期差。作為未來疫苗業務淨利潤能到80億的智飛生物(目前18/19PE40/24倍),50億的康泰生物(目前18/19PE65/40倍),堅定持有,回調中加倉!

2、醫藥創新:股價和預期在底部,千億市值潛力的二線龍頭:麗珠集團(000513)(33倍)、億帆醫藥(002019)(24倍)、貝達藥業(300558)。

3、歷史拐點型海正藥業(600267):下半年首推標的。昔日王者,歷史拐點!“管理+各業務”均是歷史大拐點!我們今年100億的時候開始推薦,看一年三倍300億,目前價位看一年一倍300億,預計8-9月完成定增後,股價有望大爆發。

人福醫藥(600079):等待“歸核化”戰略逐步落地和驗證。未來3年麻藥大提速至30%增長(預計18-20年麻藥權益淨利潤5.5/7/9億元),預計18年大幅剝離非醫藥主業+虧損資產,大幅回籠現金降低財務費用,麻藥核心業務價值體現!19年業績爆發式增長,2年看一倍市值空間。

4、三、四線(細分領域)龍頭:東誠藥業(002675)、北陸藥業(300016)——超跌!

東誠藥業:核藥龍頭,行業10倍以上空間,2家寡頭和平競爭,且東誠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前期配置證下放/放開,政策大利好,18PE27X(考慮定增),預期差大,顯著低估。請參考新鮮出爐的深度《核藥龍頭,重裝起航》。

北陸藥業:對比劑小龍頭,前期配置證下放/放開,政策利好對比劑行業。預計18年主業淨利潤1.3億增長20%,參股20%南京世和(預計18年貢獻投資收益600萬元)和25%友芝友(預計18年貢獻投資收益750萬元),合計淨利潤1.4-1.5億元,18PE27X,預期差大,顯著低估。其中:南京世和、友芝友是國內精準醫療和伴隨診斷龍頭,分別對應CTDNA和CTC技術,涵蓋腫瘤和非腫瘤(心腦血管、代謝藥物)個體化用藥伴隨診斷。南京世和估值可參考艾德生物(300685)(目前80億市值),友芝友新三板市值6.5億元。北陸藥業合理估值60億(主業1.3億淨利潤30倍估值39億+20%南京世和股權估值16億+25%友芝友股權估值2億),目前市值39億。

5、醫療服務/品牌服務:美年健康(002044):長期看5000億市值,增速最快(每年50%增長)、性價比最高的一線白馬股。

6、連鎖藥店/品牌藥店:看好連鎖藥店中長期發展,集中度提升空間大,增速快;一心堂(002727):估值最低、性價比最高、預期差最大的連鎖藥店。

7、品牌消費:魚躍醫療(002223):品牌渠道價值,業績有望逐季提升,外延積極,18PE不到30X,估值處於歷史底部。

五、便宜、有成長、有防禦價值--優質零售股的回調就是買入機會

1、實體零售渠道復甦趨勢未改,密切跟蹤6月數據。

上週披露的社零總額名義增長8.5%,創2003年6月以來歷史新低,而此前披露的百家和50家零售企業零售額的4月及5月數據也反應同樣趨勢,這是投資者主要的擔憂情緒所在。但我們認為這主要與端午節延後、基數效應以及618大促等因素有關。雖行業整體4-5月收入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放緩,但建議:①綜合6月零售數據以更合理考察二季度消費形勢,判斷復甦趨勢大概率仍延續;②總量數據之外,重視分類數據,其中化妝品、黃金珠寶數據依然較優。

2、中長期看,渠道復甦更多來自結構性因素驅動。(A)兩個利空衝擊的消除——電商衝擊、控三公消費等政策衝擊;(B)三個基礎性因素——經濟企穩、新消費群體和消費升級;(C)三個再平衡——線上線下渠道在商品、服務、目標群定位以及成本的再平衡;上游品牌商的出清及自我進化,並對不同渠道的功能及成本收益考量上逐漸達到再平衡;(D)實體零售渠道較之以往更加回歸商業本質,關注用戶需求,致力於提升效率、服務與體驗,已經逐步迎來客流企穩和同店恢復。因此,我們更多是在表述實體零售渠道的復甦(疊加了商品維度的消費復甦),而渠道的復甦更多是結構性因素驅動。

3、相對於行業復甦額外收益,我們更看重個體絕對收益。

在長達5年的行業壓力期,我們觀察到部分優質零售公司充分鍛鍊提升了自身競爭力到質變臨界點,在復甦環境和線上線下平衡融合的新零售格局下,其一方面可高彈性分享復甦紅利,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效率;更可在更加統一開放透明的市場中,迎來市場集中度提升、加速整合並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內生外延合力驅動優質龍頭中長期內的新成長。預計蘇寧易購(002024)、天虹股份(002419)、家家悅(603708)、紅旗連鎖(002697)在較淡的4-5月仍有穩定乃至超預期的同店增長,這也多屬於我們重點強調的優質零售股,其來源於自身競爭力的內生增長更確定。對於這類公司而言,隨市場震盪和行業數據壓力而來的調整,再次顯現較優的估值吸引力。

4、零售股特徵:便宜、有成長、有防禦價值。

零售公司多數公司仍在市值和估值底部區域(PE、PS等),在此狀態下正迎來收入增長的基本面改善;而近期市場風險偏好趨於下降,零售公司因其上下游佔款經營模式、佔有核心商圈物業等,普遍擁有豐富資產和充沛現金,現金流狀況良好,資產負債結構優,在當前環境下,有望因其穩健性而獲得溢價。

5、關注行業機會。①精選推薦:蘇寧易購、天虹股份、家家悅;②新增推薦紅旗連鎖;③開始重視永輝超市(601933)的機會;④關注萊紳通靈(603900)、化妝品板塊主要個股(御家匯(300740)、珀萊雅(603605)、拉芳家化(603630)等),關注超跌的化妝品渠道青島金王(002094)。

免責聲明:本內容來自於券商研報、互聯網等公開渠道,但本公司不保證該信息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相關結果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更多內容請下載 iFinD APP,或關注微信公眾號(ths_iFi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