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教師呼籲廢除職稱制度,實行崗位管理。你覺得職稱管理利弊如何?廢除職稱可行嗎?

每天學點兒國學


職稱制度廢除了,老師的專業能力怎麼評價?老師還有不斷努力地專研教育教學、提升自己業務能力水平的積極性嗎?還能激勵老師努力上進嗎?

老師也要老,老了還能像年輕老師那樣年富力強地去工作嗎?老了不能精神飽滿工作了就全盤否定了嗎?獲得中高級職稱的老師難道沒有努力工作、沒有優秀過嗎?(在此指的是憑自己的硬本事評聘上中高級職稱的老師,不包括靠參水分評聘上中高級職稱的老師)。

所以,廢除職稱制度是一種無腦的說法!

但是,為了鼓勵年輕老師或者說成是職稱低的老師積極工作,應該嚴格公平公正地實施績效工資獎勵制度,應該加大增設績效公資的總額度。當前的績效工資一是總額偏小,分配在每個教師頭上時份額偏少;二是分配時不科學,可能大多數學校相當於是平分,差距不大,或者是分配不公平,到手的錢相差不大,沒有達到績效激勵老師努力工作、做好工作的這個目的。

意思是應該把績效工資的總額增大,國家不是在說要重視教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讓老師的工資與當地公務員一樣或是略高於嗎?那就多投入點錢來用於每所學校發績效工資吧。對那些工作量大或工作努力認真,業績優秀的低職稱老師多發績效工資,把差距拉出來,甚至可以有較大的差距或是無限大的差距。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多勞多得、能者多得、業績優者重獎等體制。

而不是去討論廢掉職稱制度等同於割上身肉補下身的這種無腦的說法。

同時,在評聘職稱時,應該公平公正公開。特別是要儘量避免讓一些能力差、業績小的人通過一些特別手段就能評上中高級職稱。意思是讓職稱的高低與老師的能力、水平高低成正比,讓職稱真正能體現一個教師的能力水平,以此來激勵老師們能夠去認真地研究教育教學,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

比如說評一級或高級職稱時,不能用學校內報名或是推薦到縣裡或是更高一級的"優秀“、“先進“來作為硬件,這類"優秀“可能大家都懂的(但也不絕對,可能也有一些學校在評優秀時所獲得優秀的人真優秀。可能在實操的過程中對這類每年評比的優秀真是不好辨別,所以例如可以把這類每年每校都有名額來評的類似優秀獲得者的獎勵體現在增獎發放當年的績效工資上)。但這類優秀證件不能用來評聘職稱,而是隻能用官方組織的各種正規教育教學技能的賽課、真正是老師自己研究的課題、自己寫的高水平學術論文、自己創研所獲得的各種學術成果等能體現老師硬實力水平的獎項成果來作為評聘中高級職稱條件的硬件。

但是也要認可能力弱或一般、但工作積極努力、工作量又大的老師。對於這類老師,所佔的比例應該較大,比如可以適當晉星級工資(應該改革初級、中級、副高、正高這四個職稱的薪級制度。打個比方:比如可以把初級分為十個等級、把中級分成二十個或三四十個等級、把副高正高一樣分成十個或二十甚至三四十個等級,把上面所說的能力平庸平常但工作努力、工作量大這類老師在同一個職稱內,不斷普級,比如從40級不斷向39、38、37、36、到1級晉級,但一但要從初級晉中級、從中級晉副高、從副高晉正高的時候,必須要靠實力才行)。

同時,也要對獲得中高級職稱的老師採取一些適當的激勵、考評考核制度,對不合格的老師要嚴懲,讓高職稱老師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是讓高職稱老教師仍像年富力強的年輕老師一樣地去拼、去與他們比。任何人都有老的時候,年老了精力自然弱了,能力也隨之減弱。何況大多數能評上高職稱的老師也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打拼才評聘上高級職稱的,可能也取得過優秀的業績的,不能因為他們年老體衰、精力弱小從而導致業績比不過年輕老師或者是職稱低的老師就解聘他們,就否定他們,除非是他們沒有做到力所能及,故意不作為、不認真工作。

說到底,意思是應該真正要讓職稱的高低來體現老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高低,而不是讓職稱的高低去一味更多地體現工作量的大小、工作強度的大小,而是體現真正的能力!

讓績效工資的多少來體現工作量、工作強度、學生的成績(分數)。特別要說明有些時候老師所教的學生的成績好(分數)高並不能等同於老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強水平高。雖然這兩者之間有關聯,但並不是完全等同。可能老師們身邊都不缺少一些教育教學能力不強水平不高的老師能把學生的成績(分數)提高的例子。因為勤能補拙,踏實的苦幹的確能提升成績。所以,對於這類能力不強水平不高但多幹、死幹或者是實幹苦幹的老師,應該用績效工資來激勵他們;同樣,對於既年輕、職稱低但能力強水平高的老師也用這個績效工資制度來激勵他們。特別是要對既年輕、職稱低、又有能水平高、工作量大、工作強度大、業績大的這類老師要重獎,讓他們的收入與一般老師拉開更大的差距甚至是與高職稱的老師拉開差距!這樣就能做到兼顧了。

所以,工資報酬要相互兼顧,才是正確之道,而不是顧此失彼,只顧一頭!

期待大家批評指正。如果你在認真地讀懂了我這篇貼子、弄懂我貼子裡的意思的這個前提條件下,能給我提出置疑或者是不損人格的客觀批評,那麼我一定會真誠地接受您的置疑、批評,一定會向您學習,並深表感謝!


梵泥山人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真正嚐到職稱之痛,同樣的教學,同樣的年齡,不同的職稱,導致工資很大差別,我們這剛剛評完職稱,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工資相差1千元以上,有很多教過的學生比老師的工資要高,對於職稱我有幾點看法,

第一,以教齡為主,科研為輔,教師教好學生為第一目的,認真負責,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實現人生目標就不愧為一名優秀教師。其他方面合格就可晉級職稱。

第二,職稱間工資差縮小,一級和高級教師相差千元,勢必競爭時引起茅盾,勾心鬥爭,怎能安心上課,如果職稱差額變小,就不會出現上述現象。

第三,職稱如果以教齡為主,其他為輔,將會大大調動教師積極性,誰都有老的一天,只要合格就自然晉級,無名額限制。現在是各校分配不均,名額有限,很多人退休也進不去高級,打消了工作積極性。

總之,我個人覺得職稱改革勢在必行。取消更好,不知您覺得呢?歡迎評論!



大雨226571628


職稱之痛,痛得難受。我朋友在城郊鄉鎮初中任教數學,已經參工28年,目前為初級職稱,11級。在他們學校,還有兩位老師,工作年限都是20多年,也是初級職稱。和他們同時參加工作的老師,有很多老師善於經營,基本上都是高級職稱。在職稱工資上,每月比別人少領幾千塊,一年下來也不是小數目。想想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是夠悲催的。

這幾位初級職稱的老師,由於參工時間較長,加上每天的牢騷不斷,有明顯的職業厭倦感,這也會傳染給其他老師,引發不滿情緒。如果廢除職稱,是否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一部分網友說廢除職稱工資,實行崗位管理。這樣更不科學。崗位管理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執行起來困難重重。年輕教師,精力充沛,希望實行崗位管理或者競聘上崗。但老教師怎麼辦?老教師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這麼多年,在崗位管理過程中,不佔優勢。總不可能讓老教師待崗,如果要實行崗位管理,也要讓老教師先選崗位。年輕教師也有老的那一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崗位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的權力很大,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離領導關係更近的人,是不是會更佔便宜呢?

所以,目前廢除教師職稱,實行崗位管理,是不現實的。


Lance課堂


現在評的職稱都不是用真正的本事評上的,都是走後門憑關係評上的,我就在學校工作,例如我校是個省級示範高中,幾年了上級部門只給了一個副教授級別職稱名額,結果在一線工作了多年的老師都沒評上讓校長評上了,我們校長從調到學校擔任校長几年來從沒有帶過一節課,但是享受的足正縣級待遇,拿的正縣的工資和補助,但是在教師職稱上拿到了中學的最高職稱,試問這對一線辛苦工作了一輩子的老教師們公平嗎。


時光59865361


職稱制度確實有問題!

1將老師的教學分為三六九等,可笑!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舉例,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天天勤奮輔導學生學習,成績槓槓的,家長校長說這是好老師!反之,不稱職!另外,語數英與歷地生,結構,課程量不一樣,績效工資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是在坐班,輔導改作業!

2教學管理者可能會暗箱操作,榮譽,論文,等都可以造假!

3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教師三十年工齡自動升職吧

4課堂點睛,不是所有的方法為人們接受!


閉關修花


當論文造假能夠晉級長江學者的時候,當諾貝爾獎榮獲者晉級院士不能得到提名的時候,當基層事業單位廣泛存在職稱與能力不對稱的時候,當……時候。這些時候的頻繁出現,只能說明職稱評聘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事業單位改革,特別是職稱制度改革,就要解決這一問題,相信黨和政府能夠解決好這一問題,還知識分子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氛圍和空間。


就是論事123


教師職稱評定原是為了激勵一線教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真正有教學能力的一線教師沒有評上,而是那些沒有教學的後勤,服務,主任,副主任,財務,校領導等優先評上職稱了,所以這樣的結果是一線無心教學,沒有教學的拿著高工資,高集效,希望將評職稱比例真正還給一線,否則全部取消職稱評定,己評定的不與工資掛溝。一己之看法,有不同意見無噴。


蔚藍的天空20021131


早就應該廢除職稱評定的制度了

首先,職稱評定製度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為了一個事業人員的激勵作用。現在事業單位人員在工資待遇上真心不咋地,根本起不到激勵的作用

其次,職稱評定製度由於各個單位的指數限制,沒辦法照顧到多數人員。造成了基層單位事業人員工資待遇沒辦法合理晉升。

最後,職稱評定製度的評聘流程和方式方法存在反鎖,不透明不公平的現象,還有評聘分軌的方式。已經造成了很多事業單位只評不聘的現象。

綜上所述,讓絕大多數人不滿意的制度為啥還要堅持執行呢?


吉林眾心阿萌


請看實踐效果吧。中小學推行教師職稱制度已三十多年,改革初衷與實際效果完全相反,不但未能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卻嚴重擾亂了教師心境,教師不但要上好課、帶好班主任,還要人人能寫好論文,使教師無法集中精力教學。為了評職稱,能寫文章的教師一門心思寫論文,不能寫的就買論文,還要找關係,教書育人的職責被淡化了,校園變成了名利場,沒有論文、沒有關係的教師,教學再怎麼認真也沒用,只能靠低職稱維持生活。結果,在一些學校,認真上課、帶班主任的教師少了,投機鑽營的教師多了,當然最受害的是學生。這樣的職稱制度導向,是使教師人人成為能講會寫的教育專家,本身就不現實、不合理,還有必要存在嗎?


jsLOVE8


廢除中學學教師職稱,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因為50至70年代,中小學教師沒有職稱,只有崗位,教師,學生和社會都滿意!現在這30幾年實行職稱制度後,老師,社會都有爭議!師德被扭曲,學生品行也越來越受指疑。學生打老師的事件各地時有發生!

因此,中小學教師,不搞職稱,按崗位定薪酬,取消編制也是避免同工不同酬的好辦法。願意的人留下來,覺得受委屈的,可以自謀高位!使教育界的人才,真正流動起來。從長遠看對國家對個人,都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