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師教學中都存在什麼問題?

polaris一心


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比如:老教師就特別鬱悶不會用一體機上課,只能用傳統的方法,粉筆,黑板,現在的學生都喜歡動漫有趣的精彩畫面。剛入職的教師就納悶怎麼樣把知識點講全講透,還沒達到精妙的地步。而且剛入職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情況,那就只能請教老教師囉。無論老教師年輕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學困生如何幫助他們的問題,這個問題太難了,學困生問題一大堆,怎樣都沒效果,家長一般也不配合,大部分情況都是放棄了的,只有保證他的安全和不惹事就萬事大吉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太多了,望下次問得細一點,如課堂上的,課後的,班級管理的等等,暫時說到這裡,如說得不好,請海涵。



林老師的數學教育


一、怎樣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有書籍、電腦、電視、手機等。有文字,有音頻,有視頻。老師如果還是滿堂灌,就等於知識的搬運工。學生如果發現老師教授的知識是從某個地方照搬照套,就會失去對老師的敬仰,認為老師也不過如此,課堂可能就會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因此,老師一定要提前備好課,蒐集資料,旁徵博引,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設計可行的教案。要引導學生主動質疑,主動解疑,主動探索,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這種教法相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多姿多彩的社會,為人們提供了多種選擇的機會。新的讀書無用論充斥在城市鄉村。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要沉迷於虛幻的電子遊戲裡,從小培養腳踏實地、攻艱克難的科學精神。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打好基礎,勇攀高峰。

三、不侷限於課堂,要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現在的學生因為接受的信息量大,在學習上不再循規蹈矩,表達慾望比較高。新的課程標準提倡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教師可以爭取學校、家長的支持,適時組織學生走出去,到大自然,到工廠,到大學去,既開闊眼界,又改變課堂單一沉悶的情形。是課堂教學有益而又有必要的補充。


街頭巷尾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吧

第一:就是課件,要充分的備課、練課,做最充分的準備,儘可能多的進行試講,這樣才會應對在真正上課時遇到的問題。

第二,就是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要講不同的內容,要了解你上課的學生。比如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會差一些,要反覆地不斷地進行基礎訓練。

第三,針對遇到的情況,要進行課件的修改,要與有經驗的老師進行請教,再反覆教研。完成教學的螺旋式上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不管孩子多淘氣、課件多困難,只要有那顆教書育人之心,一切為了孩子,站在家長角度去思考問題,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做教育的翟老師


教師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責任心不強,以不出問題為原則,無心教學;教學水平低,照本宣科等問題。其中 最大的問題就是偏應試教育,注重分數,注重排名,與教育部提倡的素質教育相去甚遠。

當前,物質文明程度提高,速度加快,一切都注重速度,怕落後於人。輔導機構的大肆宣傳,家長不停的給孩子報輔導班,興趣班。形成互相攀比的社會風氣。教師的年終績效與學生成績掛鉤,直接導致了教學中以成績為導向。中、高考制度以成績為單一指標進行選拔。這都是導致當前教育偏應試教育的原因。


弟弟喬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最基本標準,意思是教師不單純是一名教師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和主動學習的優良品質。我本人也是一名教師,至於您提到的“教師教學中都存在什麼問題?”,這一題目實際上不是很好答的,因為感覺範圍太廣,所以我想從“傳道、授業、解惑”等方面和您作一探討:

問題一:目前的教學中授業、解惑佔據主導,而且應試目標性強。

素質教育也開展多年,許多學校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許多孩子也都從中獲益,但是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並沒有多大的轉變,導致我們的教學都是圍繞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試卷來教,我們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大多成天都埋在作業堆裡過日子。這種素質教育下的應試化教學評價,也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大問題。只為了授業、解惑,學生的確能掌握好基礎知識,但是學生學到的實用性知識不多,有的孩子上了大學後連一份標準的合同書都寫不好。

問題二:教師的授業、解惑對象也會分重點、次重點。

因為現有的教學評價方式導致社會、家長對一個教師的評價大多停留在“升學人數”、“教學質量”上,所以存在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分重點、次重點,也就是抓優秀學生,確保教學質量。這樣導致優秀的學生越來越優,這種擇優式教學對孩子一講是一種不公平,但是無法改變,這是教學現狀問題二。


問題三:教師的傳道越來越模式化。

本來傳道應該“潤物細無聲”,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去滲透。教師在備課中都有個“三維目標”,其中有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要求能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可以現在為了完成教學應試化目標,把這項基本就弱化了,例如在數學課,就會單純講解原理、算法。那麼對於學生的道德培養除了專門的課程如小學的《品德》、初中的《道德與法制》外,主要就是靠班主任的班團會課程和學校的各類活動了。

問題三:教學的主導——教師的非“匠心”化。

過去對教師有一種稱呼:教書匠。為什麼呢?因為教師能潛心做教學,一味的搞好傳道、授業和解惑,有一種“匠心”。但現在各類的檢查、各類的表格、各類的應付已經無法讓教師靜下心來做教學教研,失去了”匠心“,成為了”表叔、表組”。

問題四: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思維固化,缺少創新意識。

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不會反駁教師,認為教師講得都是對的。即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學生會大膽發言,但也都是在教師設計的問題範圍內,學生缺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也缺少自我學習的能力。這種“我是學生,要聽老師”的固化思維,也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問題五:課堂教學中的小問題。

1、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

2、學生做得多,悟得少。

3、教師評價多,診斷少。

4、理論課多,學生實驗課少。

5、新媒體技術中課堂信息容量多,學生接受度不一定多。


青年邦


首先,得確定你的學生層次和水平。如果低層次,你講稍微深點,課堂就會散漫,因為聽不懂。大家最喜歡聽案例,聽故事。所以深入淺出,把抽象的講得形象。

其次,教師自身水平不夠。難以駕馭知識,難以控制課堂。從一名生澀的老師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中間不僅僅是靠時間積累,更需要動腦筋,多思考。先把學生控制住了,再提高專業水平。

最後,如果能夠遇到一個好師傅,就是很幸運了。工作中需要有人指點一下,能夠少走許多彎路。所以,要自己確定一名良師,主動接近,虛心學習。


淘皮皮


相由心生,看待問題的角度,會看到不同的問題。多看優點,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樹立老師的良好形象,這樣學生就會對老師敬畏,就會順勢良性循環。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家人互相看對方的優點,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試著改變自己的看法,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會讓你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祝你闔家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