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班牙為什麼沒有被捲入到二戰中?

侯佳儀


西班牙能夠躲過二戰這場浩劫,全因為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這位獨裁統治者。

1939年,弗朗哥通過三年內戰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本應該幫助同為法西斯國家的德國和意大利。但是,弗朗哥是獨裁者卻不是好戰者,他的行為出發點建立在國家利益上。經過三年內戰,西班牙已經變得非常虛弱,弗朗哥認識到不能讓西班牙捲入世界大戰,因此他巧妙地周旋在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弗朗哥見風使舵,一會兒給同盟國鼓掌,一會兒向軸心國叫好,騎牆之態表露無遺,但是也沒有得罪任何一方,使得他在二戰中能夠置身事外。

不僅如此,弗朗哥還憑著老練的政治眼光,通吃同盟國和軸心國,兩面撈好處。例如,英美法國為了阻止西班牙家進入軸心國,給了西班牙大量的經濟援助,使得西班牙內戰後經濟得以恢復。又如,1940年,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勢如破竹之際,弗朗哥藉機插了一槓子,出兵一舉佔領摩洛哥北部港口丹吉爾,英國法國乾瞪眼。

當希特勒進攻蘇聯時,弗朗哥開始傾向於德國,派了一支部隊協助希特勒。但是,他玩文字遊戲,稱西班牙只是從中立國變成了非交戰國,以志願軍的名義派出了一支由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穿著德國的軍裝開赴蘇聯戰爭,表明自己不是站在德國一邊的。德國在蘇聯戰場受挫後,弗朗哥又馬上召回了藍色師團,恢復了中立國狀態。

更離譜的是,協助過希特勒的西班牙戰後非但沒有在二戰後被清算,反而受到了英國美國的拉攏。由於弗朗哥對蘇聯主義的一貫強硬打擊態勢,受到美國的欣賞,二戰後,美國給了西班牙大量的援助,幫助西班牙實現經濟起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都被打爛了,西班牙弗朗哥卻利用這個機遇大發戰爭財,實現了西班牙的恢復和發展,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


萌叔觀世界


弗朗哥當時之所以能取得西班牙內戰的勝利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了德國和意大利的支持,但是因為西班牙連年內戰所以國力相當空虛,以當時的西班牙的國力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參與一場戰爭,雖然當時德國在歐洲一路高歌猛進,但是弗朗哥清楚的知道和德國走在一起並不符合西班牙的國家利益,所以自然不不會加入了。

(我和他不是一路人)

“弗朗哥”出身於一個軍人世家,祖上四代都是海軍軍官,其母為保守的中上層階級。弗朗哥在1907年進入托萊多步兵院學習,1912年參與並鎮壓了摩洛哥起義,1926年晉升為准將,1928年任薩拉戈薩高等軍事學院院長,並且在1936年發動武裝起義,期間被推舉為國家元首和叛軍總司令,1939年西班牙內戰結束弗朗哥最終取得了勝利,並且成為了西班牙的終身國家元首。

(油畫大師的傑作)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弗朗哥果斷的採取了中立態度,雖然在奪取西班牙政權的內戰爭裡弗朗哥受到了德國和意大利的援助,甚至德國和意大利都直接出兵干預過西班牙內戰,但是作為一個地中海效果弗朗哥清楚的知道“中立”是對西班牙最好的選擇。雖然在情感上他更傾向於德國和意大利,但是理智還是讓他在二戰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正是因為他拒不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才避免了西班牙日後被清算的厄運。

(對於二戰我是拒絕的)

這裡面既有佛朗哥現實的考慮也有他的遠見在裡面,作為一個地中海小國雖然曾經也稱霸過世界,但是今時早已非同往日,所以西班牙其實只能選擇兩邊下注,說的直白點就是我不參與你們的戰爭。瞭解二戰歷史的讀友都知道當時“荷蘭”和“比利時”其實也都選擇了中立,但是也沒有逃脫被捲入戰爭的厄運,唯獨西班牙因為與德國和意大利長期交好,才成功的躲過了二戰。有的人說弗朗哥對德意過河拆橋,其實恰恰是西班牙的存在才維持住了地中海的穩定,要知道西班牙地處大西洋,是歐洲與非洲重要的航線節點,戰略地位十分突出,所以無論是盟軍陣營還是法西斯陣營都希望西班牙可以保持中立。

(我只是暗暗地發力)

西班牙之所以選擇“中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力空虛”。當時希特勒竭力邀請西班牙加入軸心國,但是弗朗哥對德國提出一大堆附屬條件,這是希特勒所不能接受的,同樣的策略弗朗哥也用在了意大利身上,最終希特勒也徹底打消了拉攏西班牙的念頭。因為希特勒也知道以當時西班牙的軍力其實對德國用處不大,畢竟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三年戰爭造成了50萬人死亡,全國大部分城市幾乎都變成了廢墟,同樣因為戰爭以農業見長的西班牙農作物也大面積減產,所以百廢待興的西班牙在戰爭中的作用可以說極其有限。而希特勒的拉攏我們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種警告,其目的就是為了讓西班牙控制好歐洲與非洲的這塊要地,警告弗朗哥的意味顯然更大一些。


世界淺談


1940年10月23日希特勒乘火車到法國邊境城市昂達伊會見佛朗哥,要求西班牙參加戰爭。佛朗哥表示1941年1月西班牙可以參加對英戰爭,條件是要獲得法屬摩洛哥、法屬西非,法屬阿爾及利亞的一半,並要求德國提供大量武器、原材料、食物援助,他更評論到因美國對英國的支持,英國將無限期的繼續戰爭。希特勒對佛朗哥的言論火冒三丈,會談不歡而散,談判無果而終。此後德國對西班牙商討事宜的最高代表僅為外交部副部長級別,希特勒也沒興趣再要求西班牙參戰,西班牙也就如匈牙利(兩個缺兵少將的旅)樣象徵性派出個藍色師團。

佛朗哥是個獨裁者,他的上臺離不了德國5萬人的禿鷲軍團和意大利的15萬部隊,但要把自己的生家性命與德、意綁定,他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會付出什麼代價,從中獲取利益何等微小,腳踩兩隻船,在德、英、美間更能遊刃有餘。

1942年丘吉爾不願兌現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的承諾,提出登陸西班牙的建議,被美國否決。德空降兵司令斯圖登特提出過陸空協同奪取直布羅陀計劃,希特勒鑑於拿破崙的教訓,予以拒絕。

西班牙沒捲入二戰,除了自己的明智,也得益於自己所處的雞肋位置——偏離主要戰場。


歷史扒糞機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兩班牙內戰,多個大國捲入其中,蘇聯扶植西班牙親蘇勢力與英美法德支持的佛朗哥勢力激烈戰爭,剛開始親蘇勢力獲得國內大多數正義人民群眾支持,很快席捲整個西班牙,奪得大部分國家政權,德國希特賴直接派兵干預西班牙國內內戰,親蘇武裝失敗,佛朗哥得勢,掌控國家政權。很多國家派出個志願軍參戰,美國作家海明威還親自與志願人員參加內戰,他寫過的《喪鐘為誰而鳴》其歷史背景就是反映地西斑牙內戰!法國著名畫家印象派大師畢加索就是西班牙人,旅居法國巴黎後成名。他畫過多幅反映西班牙內戰,屠殺起義人民,德國空軍對馬德里大轟炸印象油畫,德軍佔領巴黎後參觀畢加索畫展,指著多幅西班牙內戰油畫問:大師,這些是你的作品?畢加索回答:不是我的畫作,而是你們的傑作!從另一個角度表示對德軍干預西班牙內戰的不滿!受德國扶植起來西班牙佛朗哥政權當然是親德政權,派兵參與德軍對歐洲的戰爭,特別是參與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只是規模不大幾個師團而已,蘇軍戰場獲勝後西班牙很快退出軸心國,讓國家處於中立立場,外交上的讓步妥協受到蘇、英、美的原諒,二戰後西班牙投入美英懷抱,免於戰爭清算!


前鋒35


都是佛朗哥的“功勞”吧。

你說佛朗哥這人吧,雖然思想反動守舊,有深厚的法西斯情懷,一人把持了西班牙軍政大權幾十年,但他卻絕對算是一個“愛國者”,把西班牙國家利益看得比他個人的法西斯意識形態更高的老滑頭。

佛朗哥能打贏內戰,首功要記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身上,這兩人又出錢又出力,按說佛朗哥總要感激涕零湧泉相報吧。但當二戰爆發後,希特勒百般拉攏佛朗哥,希望西班牙能夠加入到軸心國這一邊,但誰料佛朗哥首鼠兩端,兩邊下注,遊走在英法和德國之間,不僅不明確表態,還想從中漁利。後來被希特勒逼急了,佛朗哥就一邊向希特勒哭窮,開出了一份數量極其浩大的“軍事經濟援助名單”,連財大氣粗的希特勒都不敢一口氣打應;後來更是要求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要求德國拿出一份“必勝”的證據,沒有必勝把握西班牙不會參戰的。

當佛朗哥發現德軍在二戰初期橫掃西歐,馬上又改變了態度,不禁開始偏向德意,還投機主義的想趁亂從英國手中收回直布羅陀,但佛朗哥終究是狡猾的,還是沒有馬上下手。

德軍入侵蘇聯之後,佛朗哥終究找到了兩全之策。他派出由西班牙人組成的“藍色師團”參加對蘇作戰,這支部隊竟然也很為佛朗哥爭氣,悍不畏死打出了軍威。這不僅討好了德國人,也為將來預期的戰後分贓“下了注”;但佛朗哥的老道在於,“藍色師團”是一支“志願者師”,並不代表西班牙對蘇宣戰,更不代表西班牙加入了軸心國,這就為西班牙未來的行動提供了充分的彈性,可攻可守。

果然,到了1943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之後,佛朗哥眼看德國大事不妙,馬上就拋棄了曾幫助他上位的希特勒,果斷召回了在蘇聯作戰的“藍色師團”,和軸心國及時的劃清界限,重新回到“中立狀態”。

之後的二戰進程證明了佛朗哥的高明。他在二戰中的這一系列“神操作”既保護自己和長槍黨,又讓西班牙在這場戰爭中毫髮無損,全身而退,真可謂二戰第一號老滑頭了。


張明揚不說話


西班牙“沒有參加二戰”既有“國小力薄”的現實考量,也有“兩面下注”降低風險的政治考量。首先,西班牙大獨裁者弗朗哥在德國和意大利的幫助下,打贏了內戰,並在1939年與德意日簽訂了“反蘇協定”,但是又拒絕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並且在1940年拒絕了德國進攻直布羅陀的要求並且不允許德國借道西班牙,迫使德國擬定了“菲利克斯計劃”想要直接出兵直布羅陀,後又因意大利的希臘敗局受到牽制,至此導致德國佔領直布羅陀,鎖困英國的願望泡湯。

按說,西班牙獨裁者在德意的幫助下取得內戰勝利後,應該是完全投入德意懷抱,兵出比利牛斯山脈,與德國兩線夾擊法國,與德意日結成四國同盟,似乎這樣才是“正常套路”。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1939年9月4日,弗朗哥獨裁政府宣佈“嚴守中立”。

實際上,西班牙的做法也很好理解,這是典型的“小國自保”之策,與瑞士等國的做法並無二致,兩邊下注,爭取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西班牙拒絕加入德意日同盟,避免直接參戰,但在二戰初期看到軸心國取得初步勝利後,又想分一杯羹,於是就派出“志願者軍團”參與德國的東線戰爭,這也就是德軍第250西班牙師的由來,因為著裝“藍色襯衫”也被成為“藍衫軍團”,該師大約17000人,作戰英勇,表現不俗。這樣西班牙就有理由分享德意歐洲戰場的勝利果實。待到1943年,軸心國敗相已現,西班牙獨裁政權又為了與德意日劃清界限,將西班牙軍隊召回國內解散。

下面具體說說,二戰為何西班牙沒有參戰:

首先,國際形勢判斷和政治考量。雖然西班牙弗朗哥政權在性質上接近德意,而不是美英法,但是西班牙並不想與美英為敵,只是堅決反蘇,因為蘇聯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支持了共和政府。所以西班牙加入了德意日“反蘇協定”,卻保持“嚴守中立”,決絕加入德意日“三國軸心”。即使西班牙想分一杯羹,也只是派出“志願軍團”隨德軍去東線作戰,這樣名義上是“志願者”與獨裁政府無關,事實上也避免了刺激美英法,更是打擊了本來就是“仇人”的蘇聯,一舉兩得。


其次,國力有限,政局不穩。當時的西班牙與歐洲強國比,可以算是個“農業國”,又經過三年內戰的破壞,數十萬人死亡, 百餘城被毀,工業減產超過30%,農業減產約20%,軍力損失慘重,當時西班牙海軍唯一能撐門面的三艘“戰列艦”也全部被毀。本來就國力不強的西班牙,戰爭資源就更捉襟見肘,怎麼可能參加大規模戰爭。而其國內政局方面,雖然弗朗哥最終成功奪權,但是西班牙王室、共和派等力量尚存,有威脅弗朗哥的力量存在,後顧之憂都沒完全掃除,又豈能全力參戰?

再次,兩邊討好,獲利不菲。因為西班牙的關鍵戰略位置,卡著地中海直布羅陀通道,同盟國和軸心國都在極力拉攏西班牙,德國方面就不說了;僅是英美方面,美英為買斷西班牙的鎢礦供應,給出的價格從70美元/噸飆升到17000美元/噸,這赤裸裸的金錢誘惑,對於“貧困”的西班牙來說,無法抵擋。同時,英國每年安排1000萬英鎊來穩定與西班牙的關係,要知道這筆錢可以每年買1.5艘戰列艦,同樣讓西班牙獲利頗豐。

最後,雖然中立,但還是偏向德國的。其實以當時西班牙的貧弱,即使全面參戰,在戰力上對德意的幫助也不會很大。而嚴守中立的西班牙,就成為被美英封鎖後德國的進口通道,德國得以通過西班牙每年進口大量的金屬礦石、肉類、木材和羊毛,並且西班牙還將從美國進口的石油大量轉運給德國。這些戰略物資,對於資源匱乏的德國來說,可算是“續命糧”了。


裝備空間


雖然當時的西班牙無論是在意識形態方面還是在社會制度上都與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相同,但這並不代表雙方是一個陣營(參考冷戰時期ZS衝突),加入軸心國不僅不符合西班牙的利益,反而看起來還是筆賠本買賣,西班牙當然不會加入了。

首先要從當時西班牙的大獨裁者—佛朗哥說起。弗朗哥在德意的幫助下打贏了西班牙內戰,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並於1939年3月與德意日共同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接下來的套路應該是弗朗哥慷慨激昂煽動民眾,全力投入“用西班牙的劍為西班牙的犁爭取土地”的神聖戰爭,兵出比利牛斯山,與德軍兩線夾擊法國。但畫風一轉,在歐洲戰事爆發後,西班牙於1939年9月4日宣佈“嚴守中立”,直至戰爭結束。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佛朗哥這是典型的“過河拆橋”,不過事實卻遠沒有這麼簡單。
雖然弗朗哥政權在意識形態上更加近似德意等法西斯國家,遠比英法美等自由資本主義國家要更加親近,但是西班牙則堅決拒絕追隨德意參戰,也拒不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1940年10月,佛朗哥與希特勒在法國會談時,不僅拒絕了希特勒進攻英屬直布羅陀的要求,甚連借道給德軍的要求都不答應。這其實是小國常用的策略:兩邊下注,無論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西班牙都得罪不起。


同時,當時西班牙剛剛內戰結束,本身西班牙又是個農業國(相對英法美蘇德意日),三年內戰打下來,國內哀鴻遍野,造成了將近50萬人死亡,全國有170餘座城市被夷為平地,超過60%的建築物被摧毀。與內戰前的1935年相比,農業減產20%,工業減產30%,國民收入減少26%;自身的軍事力量也損失慘重,實在沒有能力參與。因此,當希特勒極力邀請佛朗哥加入軸心國的隊伍時,西班牙對德國提出的要求就是德國必須每年向西班牙進行援助,可當時的德國都要靠從蘇聯進口的物資來維持戰爭,怎麼還能顧得上你西班牙?而佛朗哥對於當時的世界局勢的判斷也很到位。西班牙一向反對蘇聯,因為後者曾經在西班牙內戰中支持共和政府,但其卻無意與英美為敵,這也是西班牙與德意日一同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協定但拒不加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的原因。而當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後,西班牙也看不出德國有任何速勝的可能,這也使西班牙更加堅定了與敵對雙方保持同等接觸,並且絕不直接參與戰爭;就算參戰,那也絕不在明面上“站隊伍”,最多友情派出志願軍。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利益問題的驅使。在1942年,英美為斷絕西班牙對德鎢礦供應,開始逐步買斷鎢礦石,價格由每噸70美元飆升到17000美元,西班牙大賺一筆。英國承諾以優惠價格為西班牙供應糧食、石油和化肥,換取橘子、檸檬和礦產品。同時在私下裡,英國每年還拿出1000萬英鎊(1940年匯率,絕對鉅款,一艘喬五級戰列艦造價才739萬英鎊)用來賄賂西班牙軍政高官,穩定西班牙局勢。有這麼大一筆買賣賺,西班牙為啥還要傻不拉幾的跟小鬍子參戰呢?至於盟軍為啥不打他西班牙....西班牙又沒跟英法美在明面上作對,在戰爭後期還直接倒向了同盟國;雖然西班牙反蘇,但是蘇聯又夠不著西班牙,就算蘇聯夠得到,那也得給同屬一個陣營的英美法一點面子不是?畢竟英美法是實實在在地拿了西班牙的“好處”了的。


二戰吐槽君


一戰中西班牙保持中立,1931年,共和勢力獲得選舉勝利,國王出走,第二共和國成立。1936年7月,佛朗哥在德意支持下發動叛亂,共產國際以53國4萬多人的國際縱隊支援共和派,英法等國則袖手旁觀。1939年4月內戰結束,50萬人喪生(一說30萬),佛朗哥依靠教會、軍隊和長槍黨三大勢力建立起獨裁統治。他為自身利益在二戰中選擇中立,遭到同盟國的冷遇和孤立,西班牙被排除在歐洲戰後重建計劃之外。1947年佛朗哥宣佈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75年11月佛朗哥病逝,胡安•卡洛斯登基,開啟自由與民主的新時代。1978年憲法確認實行君主立憲議會制,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地方自治成為區別於佛朗哥鐵腕專制的特徵之一,政壇形成工人社會黨與人民黨輪流執政的格局。政治生活劇變帶來社會變革,婦女進入更多的行業領域,墮胎合法,教會權力被極大削弱,傳媒業蓬勃發展,文化藝術煥發生機。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和塞維利亞世博會成功舉辦震撼世界,西班牙變樣了!2007年,內閣通過向內戰志願者授予公民身份的法律,70年過去,健在的老人僅剩幾百人……


ruixuezhaofeng



這個問題並不完全正確,應該是西班牙捲入到二戰後如何全身而退的。事實上,西班牙人並沒有閒著,而是派出了西班牙人志願軍參加了德國軍隊,但是到了戰爭後期,佛朗哥聰明地撤回“志願軍”,與美國暗通,最終逃過了受到懲處的命運。


西班牙內戰是發生在二戰前的一場歐洲內戰,也被稱為“小世界大戰”,戰爭的雙方就是未來世界大戰的對峙雙方(英國,法國沒有表明立場),西班牙的左翼政府受到來自蘇俄等共產國際的支援,而右翼叛軍佛朗哥是受到德國與意大利等國的支持,西班牙內戰也成為德軍訓練自己的飛行員,檢驗武器的最好試驗場,因此德國向西班牙反政府軍提供大量的援助,最終幫助了佛朗哥奪取了政權,因此西班牙政權是右翼政權,並且內心也是傾向軸心國。


二戰爆發後,德國一直引誘西班牙參戰,要求加入軸心國的陣營。就在德國發動對蘇作戰時,西班牙以向蘇聯政府報仇的名義派遣“志願軍”參加了入侵蘇聯的作戰,人數大約50000人左右。這是德國向西班牙承諾大量好處,並且免去西班牙內戰時,德國借給西班牙右翼集團軍費,提供武器的貸款後,佛朗哥做出的重要決定。雖然進攻蘇聯,西班牙並沒有向美國宣戰,對於英國,西班牙人宣稱要收回直布羅陀,而美國,英國也在暗中拉攏西班牙,要求西班牙保持中立,不加入軸心國,最終佛朗哥一切都很剋制,並沒有完全加入軸心國陣營,


二戰後期,戰事越來越不利於德國,西班牙決定藉機脫身,就在蘇軍反攻之機,趁機撤回了西班牙部隊,對外宣佈嚴守中立,並且加緊與美國的聯繫,在獲得美國的諒解後,西班牙成為二戰中傾向軸心國,卻沒有被滅國的國家,當德國被盟軍攻佔後,西班牙還掩護了許多德國官員前往南美,成為納粹分子逃亡的中轉站,這樣的聯繫一直保持到佛朗哥去世為止。


橋本看日本


的確在二戰時期西班牙沒有被捲入到二戰中,對於這個問題,首先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弗朗哥,當時西班牙的所有政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弗朗哥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下,西班牙經過幾年的內戰,法西斯獨裁者弗朗哥取得了西班牙的內戰勝利。

對於西班牙為什麼沒有被捲入到二戰中;因為西班牙多年的內戰,導致西班牙的經濟倒退的非常的厲害,同時內戰結束後西班牙發生了糧食危機,導致軍隊的糧食配備不齊。而且,在那個時候,西班牙國內的商品物資都是相當匱乏的,加大了國家經濟的壓力。如果西班牙要參與到二戰中,那就是“內憂外患”的處境,所以說,當時以當時西班牙的國情局面肯定不會參戰。

另一方面:就是弗朗哥在戰爭中沒有明顯看出優劣勢時,他不會輕易地站隊,選擇靜觀其變。特別是在不列顛的空戰爆發後,弗朗哥看出希特勒不可能速戰速決。與此同時,盟國的英法等國家一直在威逼利誘積極支持西班牙的中立。英國曾威脅弗朗哥一旦西班牙倒向希特勒的話,英國將減少向西班牙出口急需的資源。迫於當時西班牙社會情況的不穩定,再加上外部的壓力威脅,西班牙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

還有一個原因:弗朗哥已看清當時的戰局情況,英國會堅持戰鬥,英美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那麼這場戰爭很可能就是異常曠世持久的戰爭,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弗朗哥是不敢參戰的。

綜上所述,西班牙能在二戰期間沒有捲入到二戰中,保持了中立的態度。是當時國家內部情況不穩定,加上英美兩國從中的威逼利誘所致,獨裁者弗朗哥在其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