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說到京都大學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是很厲害的帝國大學?還是古都京都環境優美?我想大家一定聽說過“科學家的搖籃”這個稱號吧?不過僅僅一個稱號可能也不足以反映出京都大學在學術方面的過人之處,那就看看京都大學到底是什麼樣的畫風吧!

首先讓我們順手打開雅虎新聞首頁: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不不不,這可能是巧合,京都大學這麼厲害的嗎?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天吶……這就是傳說中的京大?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我想這肯定不是巧合,京都大學果然是這種牛X的畫風!

快看一下京都大學的學校簡介冷(mó)靜(bài)一下!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京都大學,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的日本頂尖研究型大學,在日本僅次於東京大學的學科齊全、規模宏大的國立綜合大學,日本繼東京大學之後設立的第二所舊制帝國大學。作為日本國內的最高學府之一,京都大學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聲望,被譽為

“科學家的搖籃”

京都大學創建於1897年,最初名為“京都帝國大學”,二戰後,正式更名為“京都大學”。迄2017年為止,京都大學已經誕生了9名諾貝爾獎得主2名菲爾茲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4名拉斯克獎得主4名芥川獎得主日本唯一的達爾文·華萊士獎章得主,以及兩位日本首相,其世界500強企業CEO校友數全球第12名,可謂巨擘輩出,其畢業生在科研學術界乃至政界商界普遍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此可見,京都大學真的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日本頂尖高等學府。

不過光列數據也沒什麼意思,不如讓我們嚴肅一點兒,一同來了解一下這9位諾貝爾獎得主吧!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物理學獎 湯川秀樹

物理學獎 湯川秀樹

1907年於東京都出生,從京都帝國大學(即現京都大學)理學部畢業後擔任過京都大學理學部的講師、教授,在1953年成為京都大學基礎物理學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1934年發表了「中間子論」的論文。湯川秀樹先生探究出了基本粒子的研究立足點。1949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1981年逝世。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物理學獎 朝永振一郎

物理學獎 朝永振一郎

於1906年出生在東京都。在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理學部畢業後,陸續擔任東京文理科大學教授、東京教育大學教授、東京教育大學校長。為世界上的理論物理學領域留下了「超多時間理論」「重正化理論」等多方面的優秀研究成果。196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9年逝世。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化學獎 福井謙一

化學獎 福井謙一

1918年出生於奈良縣。京都大學工學部畢業之後,1951年成為京都大學工學部染料化學科(即石油化學科)教授。富井先生所發表的「前線軌道理論」給全世界化學界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1981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人。1998年逝世。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生理學 醫學獎 利根川進

生理學 醫學獎 利根川進

利根川進先生在1939出生於愛知縣。從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留學,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修完了博士課程。畢業之後擔任過美國蘇庫(音譯)研究所的杜貝克(音譯)研究室的博士後,瑞士·巴塞爾(音譯)免疫學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等職務。參與完成了哺乳動物表現性免疫現象在世界第一次的遺傳因子分析,為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於1987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化學賞 野依良治

化學賞 野依良治

1938年出生於兵庫縣。京都大學工學研究科修士畢業之後,現任名古屋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理學研究科主任,併入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1年,因對不對稱合成的貢獻,獲得了2001的諾貝爾化學獎。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物理學獎 利川敏英

物理學獎 利川敏英

1940年出生於愛知縣。名古屋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束之後,先後擔任名古屋大學理學部助手,京都大學理學部助手後,擔任京都大學基礎物理學研究所教授、所長以及成為了京都大學的名譽教授。此外,還擔任京都產業大學益川塾教授·塾長、名古屋大學特別教授、名古屋大學素粒子宇宙起源研究機構機構長。因與小林誠、南部陽一郎(已加入美國國籍)共同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在200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物理學獎 小林誠

物理學獎 小林誠

1944年出生於愛知縣,畢業於名古屋大學,是一位著名的高能物理學家,名古屋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畢業之後,進入了京都大學工作,擔任理學部助手,之後先後前往日本高能物理國家實驗室和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擔任教授。他的研究領域為基本粒子理論,以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為高能物理學界所熟知。與益川敏英、南部陽一郎(已加入美國國籍)共同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在200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生理學·醫學獎 山中伸彌

生理學·醫學獎 山中伸彌

1962年出生於大阪府,在神戶大學醫學部,大阪市立大學醫學研究科畢業之後先後擔任了大阪市立大學醫學部助手、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教授、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教授後,成為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因在iPS(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領域取得了成功的研究成果,為再生醫學開闢了新的道路,因此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科學家的搖籃——向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勢力低頭

物理學獎 赤崎勇

物理學獎 赤崎勇

​1929年出生於鹿兒島縣。京都大學理學部畢業之後進入了神戶工業(現富士通)工作,之後又先後成為名古屋大學助手、講師、助教授、講授,現任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名城大學教授。與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發明了高效的藍色發光二極管,讓明亮且節能的白色光源成為可能,因此在201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僅僅從京都大學走出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這麼多位,讓人不由得感慨一下日本大學的教育。相信選擇前往日本讀書的同學們也是胸懷遠大志向,也想要做出點不一樣的成績吧?說不定下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就是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喲!如果你對日本留學、升學還有疑問,如果你想考入日本的一流學府,那就通過微信(MXMX_007)聯繫專業的老師來獲取最新的考試資料和最專業的升學輔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