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金钏跳井,宝钗过来劝慰王夫人这一节可以说是宝钗最招黑的事件之一(另一个是滴翠亭捕蝶“嫁祸”黛玉)。粗看之下,丫头金钏儿犯了错,被主人王夫人责罚,想不开,跳井死了,主人王夫人赏了五十两银子发送,客居的宝钗拿了自己的衣服给她做妆裹。王夫人尽了主仆之情,宝钗仗义赠衣,为什么不但没落下好,反而一个被说成“逼死”金钏儿,一个被贴上了“冷酷无情”的标签?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我们先通过原文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宝玉因和黛玉闹了别扭,至王夫人处,见王夫人正午休,金钏儿在捶腿。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动,不在话下。

通过还原事情的起因经过,我们再来说说三个当事人的问题:

首先,事情是由宝玉引起的,是他先来挑逗金钏儿的。可是,当王夫人发怒的时候,他却一溜烟跑了,责任在哪里?担当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人说宝玉的不是,追究宝玉的责任(当然,也不是一个也没有,只不过相对于王夫人、宝钗身上的“污名”,始作俑者宝玉几乎可以说是“逍遥法外”了)?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其次,金钏儿在被宝玉挑逗之后的反应,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显见对宝玉“我明日和太太讨你”的话十分受用。当着王夫人的面,就和宝玉眉来眼去,动手冻动了,而且之前就已经主动挑逗宝玉吃她嘴上的胭脂了。可见和宝玉卿卿我我,不清不楚不是一两回了。虽然事情是宝玉挑的头,但

少爷调戏了丫头和丫头勾引少爷,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说这还可以用哪个丫头不想出人头地(成为姨娘)来辩解,那金钏儿后面的话可就不可饶恕了: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勾引了少爷也就罢了,还让宝玉去“捉奸”!王夫人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这话丝毫没有冤枉了她!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最后再来看看王夫人的处理方式:打了一巴掌,骂了两句,撵了出去。金钏儿勾引少爷,还怂恿宝玉去看“少儿不宜”的场景,这绝对不是小错,王夫人的处理并不过分。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母亲,有人要把自己命根子一样的儿子往邪路上引,会不会很气愤?金钏儿虽然罪不至死(王夫人既没有打死她,也没有把她推到井里去),但她受罚并不冤。

说完了三个当事人,再来说说被此事牵连的宝钗。本来想加上“无辜”俩字,但考虑到不少红迷朋友必然不服,所以暂且略过。

宝钗听婆子说王夫人屋里的金钏儿跳井死了,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王夫人说:“原是前儿他(金钏儿)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撵了他下去。他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宝钗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失了脚掉下去的,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说“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金钏儿不比别的丫头,赏几两银子就打发了。想要拿两套新衣服做妆裹,一时又没有现成合适的。”宝钗于是拿了自己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儿作为妆裹之用。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对于金钏儿被撵出去的原因,王夫人用“弄坏了东西”掩饰,并不是因为王夫人有多虚伪,而是金钏儿勾引宝玉,怂恿宝玉去“捉奸”,实在是不宜张扬的大罪。真把这个原因张扬出去,别说金钏儿已经死了,恐怕连她的家人以后都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贾府一向宽容待下,并无打骂下人的惯例,金钏儿犯的肯定不是“弄坏了东西”这样的小错,王夫人要掩饰,肯定是这个原因不便说出口。对于王夫人的这个心思,宝钗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并不说破。既然并未把金钏儿犯错的真相张扬出去,处罚也只是“撵出去”。

金钏儿被撵并不冤枉,她没有必要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赌气跳井”这话自然就说不通了。既然不是“赌气”,那就只能是自己做的事实在没脸见人,因为羞愧才跳井的。这样岂不是辜负了王夫人前面替她掩饰的好意?不能赌气,不能羞愧,那么也唯有“失足掉下去”这个理由能勉强说得过去了。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这句话是宝钗“冷酷无情”的重要“证据”。但是,只要联系前面的话,在当时的语境下,这句话不过是在说根本没有“赌气跳井”这么回事。要是真为了“赌气”跳井死了,可就是个“糊涂人”了。如果她真“糊涂了”,想要闹到父母家人都没脸见人,那死了并不可惜,因为她自己要“寻死”,别人拦也拦不住。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前面的话是把金钏儿的死因说成“失足掉下去”,定性为一个意外事件,宝钗的做法看似为王夫人开脱,实际上是为金钏儿及家人留了颜面。当然,不管什么原因,人死了,总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所以活着的亲人需要安慰,死去的人需要发送,所以“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赏了五十两银子(要知道按例的话,没有犯错的下人死了都没有这么多呢),这个赏赐已经超出贾府的旧例,确实已经尽到了主仆之情。

金钏的死,不能说和王夫人无关,但金钏勾引宝玉是事实,王夫人也没把她推到井里去,是她自己跳井死的。金钏已经死了,王夫人再多的自责,后悔,也于事无补。宝钗作为晚辈,安抚一下长辈的情绪,减轻了王夫人的负罪感,替长辈排忧解难,何错之有?宝钗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作为妆裹,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安抚,比掉几滴眼泪,说几声“可惜”,有用的多。对于金钏而言,宝钗的处理方式,可谓既保全了金钏儿及家人的“面子”,又给予她的家人实实在在的补贴,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金钏跳井,宝钗招黑无数,骂她的人可有自信比她做的更好?

纵观大观园里这么多的姑娘丫头,却没见有人愿意为金钏送件衣裳(其实也就袭人掉了几滴眼泪,其他人的反应书中没写,不知道是因为对这件事犯忌讳,闭口不提呢,还是觉得死了一个丫头,根本不值一提?),最后反而是“冷漠”的宝钗拿出了自己的衣物,但后世还要为她的出头抨击她,何其可悲!

综上所述,逍遥子认为宝钗并非冷酷无情,而是通透知礼,真的慈悲,这件事情也处理的十分妥当。记得《芈月传》中嬴稷登基,芈月成为太后。因为君主年幼,太后欲主政,大臣们纷纷跳出来反对,说“牝鸡司晨”。芈月只问了一句话:“你们有谁能保证比我做的更好?”众人皆不言语。不知道那些骂宝钗的人,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可有自信比宝钗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